王夫人第一招:制造舆论
自古至今,舆论的压力之大绝对不能忽视。为了达到目的,王夫人与妹妹及外甥女等人有意制造了“金玉良缘”之舆论,家大业大的皇商薛家到了京城,不住在自己家中却坚决地住在了贾府,而且薛姨妈在王夫人的鼓励下到处宣传和尚道士的预言“金玉良缘”,宝钗非要找个带玉的出嫁,目标直指贾宝玉,毫不隐讳。聪明乖巧的宝钗更是戴着金锁满院子跑,让贾府上下都知道了“金玉良缘”理论的存在。宝钗甚至还亲口把“金玉良缘”的说法通过与丫鬟莺儿演双簧的形式植入贾宝玉的脑海乃至心田。在第8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中:
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也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央及道:“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呢?”宝钗被他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錾上了,所以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儿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宝玉忙托着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字,两面八个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金锁正面不离不弃金锁反面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的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等他说完,便嗔着:“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王夫人的这一系列运作让吃斋念佛的贾母不好否定,而更高明的是,在如此轰轰烈烈的舆论战中王夫人绝不走到阵前,这也是她一贯的做法,后面的手段大抵如此。见多识广的贾母也无可奈何,神仙是得罪不起的,老太太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太极拳招式来应对,她在宝玉的年龄上作起了文章。贾母说:“和尚说了宝玉不宜早婚”,在贾母看来,一是宝钗比宝玉大了二岁,她肯定耗不起,否则一不小心会成为剩女的;二是“不宜早婚”也是和尚说的,哪个神仙也不能得罪,所以这一回合贾母王夫人难分伯仲。
王夫人第二招:高层压力
贾母作为贾府董事长,位高权重,但她也有所顾忌:·是神仙,一是皇命。在第一招制造舆论中神仙已经出马了,下一招就是皇命。王夫人一招不成再次出招,她要打出皇牌了。身为皇贵妃的贾元春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省亲期间看到了黛玉、宝钗,更有时间跟亲娘交流意见,交流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元春指婚!当然,深知老祖母心思的元春不便指婚的过于露骨,姐姐毕竟不是父母,通过端午节给弟妹们不同的赏赐,而对宝玉、宝钗一样的赏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王夫人的主张!点到为止,这是标准的中国政治权谋。面对皇家高层的压力,贾母不能全不当回事。太极拳第二式:元春送出120两银子叫端午节打三天平安礁,贾母带着家里大大小小的小姐丫鬟一起去,宝玉黛玉因为有个道士说给宝玉提亲的事吵架,“气得”贾母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什么时候我闭眼了,由着这两个小冤家闹上天去罢”。这话可不是真正的气话,面对所谓的高层压力,贾母选择了最好的出手时机与方法。先看时机,元春安排的活动一定要进行活动总结的,那么老太太说的话被汇报到元春处是必然的;再看方法,“冤家论”,那个时代“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说法代表的就是有姻缘的意思。贾母用“冤家论”来回应王夫人的“金玉良缘”论,同时,贾母又拿出了太极必杀技“啥时候我闭眼了”,以死相逼,但又点到为止。在第29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中:
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贾府诸人都去了。宝玉因得罪了黛玉,二人总未见面,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那里有心肠去看戏?因而推病不去?黛玉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本无甚大病听见他不去,心里想:“他是好吃酒听戏的,今日反不去,自然是因为昨儿气着了。再不然,他见我不去,他也没心肠去。知识昨儿千不该万不该铰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带了,还得我穿了他才带。”因而心中十分后悔。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气,只说趁今儿那边去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一世里造下的孽障,偏偏儿的遇见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的是俗语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他娘的,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起来了。
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入耳内。他二人竟从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儿,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虽然不曾会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P38-40
2011年,本书作者向所任职的上海大学提交开设通识课“《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申请并获得批准,随后即开始着手编写“《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讲义,旨在给选课学生提供课后阅读的参考资料。不料选这门通识课的学生人数还不少,他们都告知我说这本讲义编写得不错,我不以为然,更愿意相信是友好善良的学生对我的鼓励和宽慰。讲义新颖性、可读性虽然有一点,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我深知编写时间非常仓促,不尽人意之处不少,我深感对不起选课并阅读了讲义的学生,一直想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编写修订第二版,但苦于没有时间、精力和勇气潜心去修订。正在我纠结时,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焦贵萍老师先后多次联系我,希望我把“《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讲义完善一下,并整理出书。我被她的诚心、执着和敬业精神所打动,终于下定决心修改完善讲义,并整理出版。目的就是督促自己克服惰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本《<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得以成书并出版了,因此我要衷心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的焦贵萍女士和其他编辑老师,感谢你们的鼓励、帮助和辛勤付出。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出处都已在书后附上。但由于编写讲义和成书时间较长,加之自己的精力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敬请谅解!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由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对于《红楼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孙中山看到了“革命的必然”,毛泽东则看到了阶级斗争。身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看见经济管理模式,看见职场人生,看见社会网络,看见家政理财。
曹雪芹的红楼一梦,梦见阆苑仙葩,梦中美玉无瑕,梦破水中月,梦碎镜中花。这千古惊世一梦似乎永远不醒,何止一个春秋冬夏,从清末至今,百多年来拜读、沉迷、研究这一文本的人纷纷攘攘、络绎不绝。品读《红楼梦》不仅能提升文学修养,更好地认识历史,而且有助于观照现实。身处现代经济社会,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去品味该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经营理财,如何规划职场人生,如何构建社会网络。本书从经济学、管理学、红学三重视角,全面解读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思想、理念、模式和方法。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读者换一种视角阅读和思考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评析红楼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剖析红楼官商间的腐败体制,解构贾府职场里的种种潜规则。
《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古典小说、一部辉煌的文学巨著,其中的内容涉及面广,俨然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因为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早已形成了一个“红学界”,形成了一门特有的学问——“红学”。在“红学”这道文化盛宴中,还没有针对经济管理而制作的“菜系”。因此,本书从《红楼梦》这座“洋洋大观”的“大观园”里,采撷一把沾满“经济管理”雨露的“时令蔬菜”,“烹调”一道不属于传统菜系的“时令菜肴”,名为“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 《红楼梦》中的豪门家族就如同当今的企业一样,其兴衰成败有着共同的命运轨迹,真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我们重新审视《红楼梦》中的女性管理者时,会惊奇地发现,她们的管理思想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无为而治的董事长贾母,执行有力却又“五辣俱全”的常务副总经理王熙凤,低调平和的二线管理者李纨,以及改革闯将贾探春、世故管理者薛宝钗、诗意管理者林黛玉,这些奇女子到底有着怎样的超凡本领?她们能给现代在商海中拼搏的企业高管们哪些有益的启示?红楼家族中错综复杂的人际人脉关系又映射了现代职场的哪些规则与生存之道?
但值得一提的是,从曹雪芹著书的初衷来看,《红楼梦》并不是教授商场成功学的范例,反而是一个记述经济管理大败局的反面教材。管理无非是要管人、管财、管物、管思想、管战略、管文化、管信息、管地产、管教育和管风险,而贾府竟然十项俱失。其一,组织管理失序,效率低下;其二,财务管理失控,坐吃山空;其三,物资管理失败,内耗严重;其四,思想管理失招,贪图享乐;其五,战略管理失望,前途迷失;其六,文化管理失范,生活糜烂;其七,信息管理失灵,盲人骑瞎马;其八,地产管理失误,家产被查没;其九,教育管理失准,后继乏人;其十,风险管理失效,家族败亡。
《红楼梦》这部“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经济管理百科全书,体现了丰富的经济管理实践,蕴涵着深刻的经济管理思想,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结构、领导班子搭配、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建构、企业文化管理、信息挖掘利用、代理人制度、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的素质等现代经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在《红楼梦》中都有着隐约而细腻的着墨。本书从现代经济管理学角度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做出全新解读,尤其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精英的管理艺术进行评析,并结合案例深入剖析她们的思想背景、行为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阐释其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启示,充分揭示中国式管理之道的真谛与精髓。
《红楼梦》这部“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经济管理百科全书,体现了丰富的经济管理实践,蕴涵着深刻的经济管理思想,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结构、领导班子搭配、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建构、企业文化管理、信息挖掘利用、代理人制度、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的素质等现代经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在《红楼梦》中部有着隐约而细腻的着墨。陈秋玲主编的《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从现代经济管理学角度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做出全新解读,尤其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精英的管理艺术进行评析,并结合案例深入剖析她们的思想背景、行为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阐释其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启示,充分揭示中国式管理之道的真谛与精髓。
《红楼梦中的经济管理》由陈秋玲主编。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对于《红楼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的人看到了“革命的必然”,有的人则看到了阶级斗争。身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看见经济管理模式,看见职场人生,看见社会网络,看见家政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