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困顿中的一道光
如果你想轻松打好人生这副牌,光有大的目标做引导还不行,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制定每一个事业发展阶段的“短期目标”,林徽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林徽因一开始也许并没有想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她只是喜欢建筑,渴望深入学习这个专业,继而她便成了建筑设计的业余教师,然后成为正式教师,再然后开始设计、出图。最终,她做到了。
可见,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把远期目标分解成当前可实现的目标。俗语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既然一天建不成辉煌的罗马,我们就应当专注于建造罗马的每一天。这样,把每一天连起来,终会建成一个美丽辉煌的罗马。
美国有个84岁的老太太莫里斯·温莱,1960年曾轰动美国。这位高龄老太太,竟然徒步走遍了整个美国。人们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感到不可思议。
有位记者问她:“你是怎么实现徒步走遍美国这个宏大目标的呢?”
老太太的回答是:“我的目标只是前面那个小镇。”
莫里斯老太太的话很有道理,其实,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生活和工作。如果能把人生目标清楚地表达出来,就能帮助我们随时集中精力,发挥出人生进取的最高效率。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一下子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应当将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当前可实现的目标,分段实现大目标。
25岁的时候,哈恩因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在马路上乱走,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躲避房东讨债。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哈恩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他没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很忙吗?”夏里宾问哈恩。
哈恩含糊地回答了他。
“我住的旅馆在第103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有60个路口的距离,可不近呢。”
“怎么会,”夏里宾笑着说,“只有五个街口。是的,我说l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这里有些所答非所问,但哈恩还是顺从地跟他走了。
“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只有11个街口了。”
小大一会儿,他们到了卡纳奇剧院。
“现在,只有五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的旅馆停了下来。奇怪的是,哈恩并不觉得怎么疲惫。夏里宾向他解释为什么要步行的理由:“今天走的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中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五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标,每次只把精力集中在面前的小目标上,这样,遥不可及的大目标便正在眼前了。
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目标应该远大,才能激发我们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变得自卑。所以我们实现远大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远大目标下分出层次,分步实现大目标。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因为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只有像林徽因那样,把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尽力完成每一个阶段目标,才能取得人生的胜利。
3.让梦想沉淀
林徽因是和男人一样风餐露宿,坐三等车厢,睡鸡毛小店的古建筑学家。她不是凌霄花,不是鸟儿,不是源泉。她是一株木棉。她和她的丈夫站在一起,相互映衬着彼此的光芒,为中国建筑学的历史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吃得了苦,守得住寂寞,终成一代大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要有一颗甘于寂寞的心,甘于为事业献身;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在追求中费心费力,倾注自己的心血。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指在不断的追求和付出中看到最终的成果而成大业。
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业者遵循的一种原则。它以踏实、厚重、沉思作为特征,以一种严谨、严肃、严峻的态度,追求着人生的目标。当这种目标得以实现时,仍不喜形于色,而是以更寂寞的人生态度去探求实现另一奋斗目标的途径。而浮躁的人生是与之相悖的,它历来以不甘寂寞和一味追赶时髦为特征,有着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驱使。浮躁的向往,浮躁的追逐,只能产出浮躁的果实。这果实的表面或许是绚丽多彩的,却并不具有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如果林徽因耐不住寂寞,中国乃至世界建筑中卜又将窄留无数遗憾。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