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朋友特别是癌重病友,在得知作者在山上抗病养生的成功经验,想到山上参观了解,作者都乐于接受。如今已无法应允,希望借陈正武著的《癌后二十年--山居岁月与田园疗愈》完整的抗癌经验、山居“身、心、灵”全方位抗癌的心得以及毫无保留的翔实报告,提供并满足癌重病友,相信能弥补他们无法上山实地了解请教的遗憾。
| 书名 | 癌后二十年--山居岁月与田园疗愈 |
| 分类 | |
| 作者 | 陈正武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过去很多朋友特别是癌重病友,在得知作者在山上抗病养生的成功经验,想到山上参观了解,作者都乐于接受。如今已无法应允,希望借陈正武著的《癌后二十年--山居岁月与田园疗愈》完整的抗癌经验、山居“身、心、灵”全方位抗癌的心得以及毫无保留的翔实报告,提供并满足癌重病友,相信能弥补他们无法上山实地了解请教的遗憾。 内容推荐 陈正武著的《癌后二十年--山居岁月与田园疗愈》是一部作者的小传,2015年1月在台湾初版,从作者童年经历分析开始,到其抗击癌魔成功为止,健康与疾病的较量、思想与行动的反思、感恩与批判的并行,展示了作者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个性。其22年的癌症存活期,实乃不幸中之万幸。其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放下一切、甘当农夫的勤奋,激励人们正视生命、正视健康。 目录 第一章 成长背景 悲伤的童年 忧郁的青少年 迷惘的青年 执着的壮年 第二章 当癌魔找上我 病危通知 血液分离机带来曙光 骨髓穿刺 人工血管安置 闻之色变、生不如死的化学治疗 遭遇瓶颈的无奈 同是病房罹癌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第三章 缓解期间的大转折 贵人的及时建议 励行生机饮食疗法 从市民农园到空中菜园 第四章 复发噩梦危机变为转机 复发噩梦 爱妻明智的建议 以书疗伤止痛 主治医师正确判断,大胆的建议 危机变转机 第五章 骨髓移植病房的春天 从犹豫彷徨到当机立断 移植前的周密检查与准备 无菌室病房的春天 超高剂量化疗与放疗共同引发的副作用 医疗团队的全程关怀 活观音的慈悲心怀 天使在人间无私奉献 室内运动防止器官萎缩 有愿最美,希望相随 美食当前,味同嚼蜡 第六章 重返家园居家护理 居家环境清洁消毒——康复有保障 步行复健——户外有蓝天 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排斥现象” 迈向康复之路——严重考验才开始 第七章 自我反思与检视——找出致癌因子 远因方面 近因方面 不明原因方面 第八章 山居岁月田园疗愈 自力造园乐而忘忧 有机菜园健康又环保 里仁为美共创新家园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以文会友 谈癌论病,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糖尿病也来折磨 母亲晚年罹患糖尿病 步入中老年,糖尿病也找上我 糖尿病的治疗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体重减轻是福不是祸 第十章 生死关头从佛陀的医学观到内观禅修悟道之旅 佛陀的医学观 《尚书·大禹谟》的十六字心法 内观禅修悟道之旅 第十一章 礼赞与感恩 仁心仁术的医疗团队 全面健保的德政 捐血救人的无名英雄 山高水长、昊天罔极的伟大母亲 不弃不离、相濡以沫的爱妻与独立懂事的子女 孝心 慷慨捐髓的情深手足 全程解囊相助的知心亲友 提携鼓励的同学长官、危机变转机的母校魏教授 伉俪 改变个性、打造心田的贵人——施寄青老师 亦师亦友的亦安学长 这一生辱我、谩我、毁我的逆境菩萨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悲伤的童年 我一九四七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时值国内形势风雨飘摇。一九四九年在我三岁时跟着父母亲随部队撤退到台湾,几个月后父亲奉派潜返大陆从事情报工作。不幸的是潜返计划不够周密,潜返的人在登陆地点被瓮中捉鳖,不是阵亡、被俘就是失踪。计划彻底失败后,我们被告之父亲作战“失踪”。噩耗传来,母亲痛不欲生。 从大陆逃台,一无所有、举目无亲,又要面临丧夫之痛,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孩,而腹中又怀着未出生的四弟,我不知母亲当时是以何等伟大的力量与超凡毅力,熬过这段天人永隔的悲伤岁月。 虽然军方对当时作战阵亡的将士遗族有抚恤制度,且子女教育享有公费补助,原本父亲失踪一段时间就可申报“作战阵亡”请领抚恤,但被母亲拒绝。母亲坚持“生要见人,死要见具体报告”,并认为情报局应深入调查,给家属完整翔实的报告。母亲的坚持苦了自己,也苦了我们兄弟四人,仅能以“失踪”为由请领“无依军眷”勉强糊口的微薄待遇。 记得我们兄弟读初高中时,每到开学注册,母亲都会为筹措学费伤透脑筋。一直到一九六八年,也就是十八年之后,有关当局派员游说母亲,经过长年丧夫之痛,勉强走出阴影的母亲才无奈地接受父亲“作战阵亡”的事实,请领微薄的抚恤。可是我们兄弟四人仅四弟读大学时才享有公费补助。 成长过程中虽然缺乏父爱,在我们兄弟幼小心灵中留下些许不平衡,但母亲坚持不改嫁,含辛茹苦独立抚育我们,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也从未让我们缺衣少食。 台湾从被日军侵占时就建立了完善的户籍数据。国民党一九四九年播迁来台,承袭了这户籍制度。可是来台初期的军民。除非有正确证明文件申报户籍登记外,很多人——尤其是儿童——根本无出生证明凭证,所以当初报户口由家属自由心证说了就算数。母亲托同乡帮忙报户口,同乡基于好意并未诚实申报,将我和大哥各申报大两岁,理由是请领军眷口粮时,可报领大一级的口粮。说明白点,就是在那物资贫乏的年代可以让我们兄弟多吃几口饭。 可是这多吃几口饭的代价,却给我和大哥带来诸多痛苦与不便,尤其是我最先尝到恶果,影响了我一辈子——特别是在人格发展上。 母亲同时要照顾我们四兄弟,实在很辛苦,为了减轻负担,在我五岁时就和大哥一同上小学。当时小学是七岁入学,我足足提早两年。当时不比现在,在那物质缺乏的贫困年代,儿童缺乏教养,发育慢、反应差,不像现在,小孩活泼机灵。我是外省小孩,理应有语文优势,但因省籍不同,在家里是说妈妈教的海南岛话,跟邻居玩伴讲的是闽南话。到学校上课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加上年龄小、个性内向,大脑发育比正常儿童慢,小学一到四年级懵懵懂懂地混过去,几乎没有留下课堂上的任何印象。但有一点永远忘不了,那就是学校与家长联络的通信簿上,我的成绩单永远是全班倒数第一名,幼小心灵在启蒙教育时已开始受到创伤。P2-3 序言 癌症让我找到生命的第二春 罹患血癌至今已二十个年头,而骨髓移植成功也满十六年。和所有罹癌病人一样,有过震惊、恐惧、悲观、无助的心路历程。更经历过一段愁云惨雾、怨天尤人、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尤其是经过长达四年、十二次超高剂量化学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身心所受的痛苦与煎熬,有如人间炼狱般磨难。 如今癌病的痛苦就像做了一场噩梦般,都随着骨髓移植成功后,岛内移民到苗栗南庄的山居岁月而烟消云散。 当然抗癌能够成功,最重要的是要归功于长庚医院血液科的医疗团队,特别是我的主治医师郭明宗先生,及建立长庚医院骨髓移植完善护理制度的谢素英老师,还有那些以爱心、耐心关怀照顾我的护理师们。而爱妻亚菊不弃不离陪我一同住院照顾,并放弃一切,跟我到山上过清苦的日子,更是成功的原因之一。而自己能够面对癌病事实,放下一切,勇于改变,也是迅速康复的关键因素。 二十年来,特别是山居岁月中在身、心、灵全方位抗癌下,终于让我这位白血病人百分之百疗愈,并开启生命的第二春。 几年前利用到台北参加新书发表会的机会,在提前与会的空档时间到书局浏览,令我好惊讶,竟然在书架上发现有那么多的罹癌病患及其亲人著书立说,勇于经验分享,造福病友。这在二十年前我发病时是少有的,于是买了六七本不同作者的书。详细阅读后,我很佩服他(她)们的勇气,就算有的不幸失败,但他(她)们抗癌的典范,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耀人世问不幸罹癌的病友,指引光明之路。 我更佩服那些抗癌成功,在身、心、灵中得到深刻体验的作者勇于发出的惊人之语:“癌症是一份伟大的礼物”“恭喜你得了癌症”“我笑走了癌症”等。我没有他(她)们这般豁达,毕竟那是要历经多少血泪交织、痛苦折磨并不断与死神搏斗所换来的惨痛代价。 我不敢有此惊人之语,但我却敢说:“癌症让我找到生命的第二春。” 山居岁月有幸与妇运战将、知名作家施寄青老师为邻(面对面的邻居,相隔约一千米),由于我具有特殊的身、心、灵全方位抗癌成功的经历,所以施老师一再鼓励与督促我,将抗癌心路历程写成专书,提供癌病友参考。我有自知之明,我只是个不学无术的丘八老粗,要我提笔写书比登天还难,所以一再找理由拖延。 施老师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先鼓励并指导山上的新移民邻居们集体创作,经过两年来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娆娇美丽是阮的山》一书。当然有施老师加持以及她文采斐然的魅力,这本书推出不久就大受读者赞赏。个人忝为作者之一,也让很多癌病友看书后得到启示与回响,来电请教与参访者络绎不绝。因为这本书主要诉求是邻居们打造现代桃花源的心路历程,书中我并没有完整而系统地将罹癌及抗癌成功始末交代清楚,而让罹癌的重病友感到些许遗憾。 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们鼓励我,将特殊的抗癌经验写成专书,如今在先前已有的写作经验及信心下,又有癌后二十年更多更丰富的体验,我再也没有理由推辞抗癌专书写作。 这本书第一章对成长背景有冗长叙述,而且着重在负面情绪与悲情报告,像是在写个人传记,将会浪费过多时间强迫读者阅读,在此深感抱歉! 只因癌后自我反思检视,找到真正让我生病的致癌因子——“负面情绪”。这个“负面情绪”是我从小到大成长的几十年中,层层积压禁锢在内心深处,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最后导致身心全面崩溃而罹癌,几乎因此丧命的重要因素。 这本书“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不是专业作家,也未曾参加写作训练班,笨拙的表达方式,还望读者不要见笑。毕竟我有别于其他癌友的抗癌经历,特别是山中的传奇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陈正武 后记 缘起缘灭随缘随喜 成果虽美过程最好 这本书付梓时我已卖了山居房地,搬回都会区,让邻居朋友们感到非常错愕与惋惜。错愕的是,在山上住得好好的,怎会突然决定卖地走人。惋惜的是,花了十五六年心血辛苦打造的人间仙境,怎会舍得放弃。 因癌病上山抗癌,也因身、心、灵全方位疗愈而下山。缘起缘灭,随缘随喜,“成、住、坏、空”,万事无常,本是常态,何必执着。 决定下山最主要原因是,年近古稀体能状况大不如前,一个人老后不能再逞强,是该示弱的时候了。特别是爱妻因年轻时的运动伤害,导致这几年旧病复发全身酸痛,在山上无法从事一般例行工作,连健行爬山的上下山坡都很吃力。最严重的是左眼因黄斑部病变,所看到的景物均变形扭曲,导致视力不平衡常会误判而发生危险,已不适开车外出,甚至连走路不小心都会摔倒受伤,虽已开刀治疗,但黄斑部病变是不可逆的,能不恶化已是万幸。原本山居就会带来诸多生活上的不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严重,思之再三只好下山,搬回都会区。 打造山居现代桃花源十五六年,别人惊叹钦羡的是眼前的美景与难以置信的成果;而我看重的是,在经年累月一点一滴的付出中使身体康复,以及不断地沉潜反省所得到启示与增长的智慧,这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过去很多朋友特别是癌重病友,在得知我在山上抗病养生的成功经验,想到山上参观了解,我都乐于接受。如今已无法应允,希望借这本书完整的抗癌经验、山居“身、心、灵”全方位抗癌的心得以及毫无保留的翔实报告,提供并满足癌重病友,相信能弥补他们无法上山实地了解请教的遗憾。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