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宇宙涟漪中的孩子/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云宁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宇宙涟漪中的孩子》是17届银河奖“最佳新人奖”作者谢云宁作品。

作者让二维的文字变成三维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  

人类进入奇点时代,实现了意识上传,每个人都可以根据需要过上不同的生活,一切都看来很幸福。维持网络运转的能源是取自基于“戴森球”理论建造的太阳环,这自然遮挡了阳光在宇宙空间中的辐射。而太阳实际上是更广阔的宇宙网络中的运算单元,“宇宙云网”的数据传输异常引起了管理员的注意;与此同时,地球人也因为能源分配和技术发展方向的争论而引发内斗。

内容推荐

谢云宁著的《宇宙涟漪中的孩子》是一本科学幻想小说。

近未来。日冕科技公司通过建造围绕太阳的光幕搜集了近乎无穷的能源,这些能源主要用于地球上的网络空间建设。随着全球网络时间频率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驳进虚拟空间,体验现实中难以经历的丰富人生。

网络互动小说作者宁天穹一直自认为是这些人中普通的一员,有一天却被一名读者带进反抗组织,了解到日冕公司的各种秘密,并被告知自己的小说将在抵抗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起初他拒绝参与,但看到地球被笼罩在戴森球中、隔绝于宇宙的前景后,不得不做出一个关涉人类未来的决定。

在更大的层面上,人类不知餍足地攫取能源的行为已经给宇宙造成了影响,一个超出人类理解力的未来正等待着这个初生的文明。

目录

1.玻尔兹曼

2.超频社区

3.奇点前夜

4.二次奇点翩然降临

5.《1402建文帝的无敌舰队》

6.红发安妮

7.《北河二的星与尘》

8.蕊 儿

9.迦南山谷

10.《进化的使命》

11.鹰先生

12.母亲

13.破壳行动

14.木卫三上的熠熠星光

15.基地覆灭

16.太阳之怒

17.穿着晚礼服的归来者

18.宇宙云网

19.云端之战

20.审判日

21.无尽的远方

试读章节

1.玻尔兹曼

1906年9月5日,奥地利海滨度假小镇杜伊诺①。

黄昏时分,路德维格·玻尔兹曼将妻子与女儿支去海边游泳,自己借故身体不舒服,一个人留在了宾馆房间中。

就在今晚,他决定结束自己六十二岁的生命。

这间并不大的房间中一片寂静,唯有古老的钟摆在沉沉地摆动。玻尔兹曼动作迟缓地从床上拉下床单,撕成了几段,再拧成了一条结实的套索,系在天花板中央的木梁上。接着,他深吸了口气,颤巍巍地站上了高脚凳。

他伸出颤抖的双手拉住套索,将下颌轻轻挂上。这一刻,他的目光穿过套索的圆圈,凝视着这一间光线暗淡、没有窗子的狭小房间。

时间还很充裕,他尽可以稍作停驻,安静地回顾自己的一生,与尘世作最后的告别。

在世人眼中,贵为格拉茨大学校长以及奥地利皇家宫廷顾问的他无疑是绝顶成功的。然而,世上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极度的苦闷与折磨,他是一个极其敏感而软弱的人,总是无力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激烈的学术纷争。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笃信的“分子存在论”遭到了以奥斯特瓦尔德为首的“唯能论派”超出学术范围的疯狂打压,这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挫败,心中“孤军奋战”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同样让他陷入疯狂之境的还有自己的学说——二十九年前,在分子存在论的基础上,年轻的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总结出了一个开创性的定理——热力学熵增原理。“在一个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一切与热运动有关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个封闭系统总是从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着更加无规则、更加无秩序的状态跌落。

这无疑很像是他人生的隐喻,一个恰如其分的归纳总结,熵增现象就如同他日渐混乱不堪的精神世界,一个孤立无援的封闭系统——生活总是越来越支离破碎,焦虑与烦忧总是如滚雪球一般,无情地向着最大值飞奔而去。

于是乎,绝望到窒息的他找不到任何出路。

当然,这个世界也有诸多让他心存留恋的事物,比如他所钟爱的席勒的诗歌、贝多芬的古典钢琴曲,以及领悟到大自然深层奥秘那一刻无以言说的欣喜,更重要的还有自己的妻子亨丽埃特与十四岁可爱的女儿,这些都如刺破自己充满阴霾的一生中一缕缕的明媚阳光,一个封闭系统中奇迹般存在的一个个逆熵的小区域。

可是,这一切美好就如清晨的露珠,终究无法逃避烈日暴晒下稍纵即逝的命运。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时至今日,自己早已积重难返,那一只看不见却不可逆转的熵增之手,一步步推动着他,让他濒临精神崩溃。在他此刻恍惚而迷乱的双眼中,哪怕是周遭透明的空气也令他感到不安,他真切地感受到,空气中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个微观原子,无不在做着无规律的布朗运动,频繁地相互碰撞,蜜蜂般嗡嗡地震颤,用力地催促着自己尽快赴死。

唯有一死,才能让自己获得永远的安宁。永别了,他爱恨交织的世界。

他轻轻踮起了双脚。

然而就在这一刻,他恍然看到房间中一团金色的光亮正在破空而出。转瞬间,一个人形浮现在了他的面前。

发生了什么?

他只感到一阵天旋地摇的眩晕,便不由得放下了踮起的双脚,双手抓紧了绳索,以免让自己从凳子上摔下来。

这难道这是濒死的幻觉?

可是自己还没有上吊啊。他使劲眨了眨眼,而后睁大眼睛,再次向那团光亮望去。

金色人形全身如被烈火点燃了一般闪闪发光,但这并不是人类。他竹竿般纤细的身躯支撑着一个远比人类大得多的脑袋,脸庞上一双类似于昆虫复眼的大眼睛定定地注视着自己。

他听到金色生物体开口说:“玻尔兹曼先生,你好——”使用的是极其标准的德语。

不,这不是幻听。

“你是谁?”玻尔兹曼嗫嚅道。

“这并不是一个能够简单回答清楚的问题。”复眼人发声道,“我的母星位于被你们人类称为大熊座B星系的地方。”

“这么说,你是外星人?”

“你可以这样认为,但我此刻的身份是你们太阳系所在星域的云网管理员。”

“云网管理员?一个听上去很有意思的职位。”

“你可以理解云网是与你所在的物质世界相平行的另一个位面,这个位面中栖息着很多不同的种族。”

……

序言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部科幻长篇。

作为一个有着重度拖延症的作者,我在心底还是庆幸自己最终完成并出版了这部作品,虽然离动笔已过去了整整四年,中间经历太多事:离职、生病、成为父亲……

这部长篇缘起于发表在2012年《科幻世界》增刊的中篇《太阳知道答案》,那是一个情节相当粗糙的故事,但其中的核心创意,一种关于费米悖论的另类解释,还是让我颇为自得。再后来,这个并不让自己满意的作品竞意外收获了一些读者的喜爱,甚至出人意料地得了奖,于是我萌生了借用《太阳知道答案》的创意写一个更为广阔的故事的想法,那是一个在我心中飘荡了很多年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物质已无限富足的社会的反乌托邦故事。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这样一个单一的想法却如投入荒原中的一粒种子,无意间蔓生出众多枝叶,不觉间创生出好几个其他主题的小故事,尽管这些小故事在自己看来都是推动主脉故事发展的支点,但这种构建长篇的写法,是让主线故事更为生动立体,还是更加支离破碎,我自己无从把握,效果还是交由读者去评判吧。

在小说第一稿完成后的一天,我和一群朋友在成都九眼桥一家小酒吧聚会。席间,有一位初次见面的朋友闲谈起他的人生经历.自己如何从金融公司高管转型为电影导演,他提到是一部电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这一部电影叫作《肖申克的救赎》,当看到肖申克爬过了长长的下水道,满身泥泞地钻出地面,在滂沱大雨中张开双臂时,他被深深触动了。

“循规蹈矩的生活就像一座无形牢狱,你是否有信念与勇气如肖申克那样,去挖掘一条隧道,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他说出上面那句话时,我看到一丝光亮闪烁在他眼中,这一刻,他身后的锦江灯火辉煌而迷离,忽然间,我想起了自己小说里的那些故事,以及故事里的那些主角,宁天穹、玻尔兹曼、建文帝、身陷北河二的宇航员、木卫二海底的鲛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无不是冲破了所在星球引力的桎梏,飞向了广袤的太空深处。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这或许也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之一。

谈一下《宇宙涟漪中的孩子》这个多少有些拗口的书名吧。我以前还写过两个中篇,《宇宙涟漪中的星球》与《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分别关于引力波和暗能量。“宇宙涟漪”这个词来源于大学时代阅读过的一本科普著作,《宇宙之海的涟漪:引力波探测》。将浩渺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引力波比喻为大海中盈盈荡漾的涟漪,这样的意象让我沉迷不已。非常巧合的是,就在本书修改第二稿的时候,真实宇宙中缥缈的引力波终于被捕捉到了,各大媒体被引力波刷屏,我也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这或许就是科幻的一种独特魅力吧,不经意间总是能与一些激动人心的科技进程同行。

《S=KlnΩ》是我心中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书名。这个简洁而神奇的方程式由玻尔兹曼(他同时也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发现.定义了一个封闭系统的无序程度——熵。这个公式不仅可以计算出我们身处这个宇宙程序的最大运算速度、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量,还能通过人类的寿命、大脑中神经脑回的数目,计算出一个人穷尽一生与外界作用出的最大熵。当然,这个数值是有限的,于是从一个人到一个文明,如何在一个有限的、熵增的世界且歌且行,如何巧妙地、逆熵地度过自己的生命周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深远问题,本书只是对此进行了一些极其浅薄的思索。

本书的面世要感谢很多人。

首先感谢科幻世界杂志社,我仍然清晰地记得,1994年冬季在家乡报刊亭与《科幻世界》的那一次不期而遇。从那以后,我没有错过任何一期《科幻世界》(包括《科幻世界·译文版》),如今家里的旧杂志堆起来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身高。二十二年前那个被《科幻世界》开启了一扇窗的少年,一定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有幸成为这本杂志的作者,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能由它出版自己的科幻长篇处女作。

还要感谢参与制作这部书的一些编辑,姚海军、王维剑、拉兹,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这部书得以面世。

另外,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包容与支持,是我从中学开始的科幻创作生涯的最大支点;感谢我的妻子,她永远是我小说的第一个读者。

最后,感谢此书的所有读者,非常有幸与你们同行了这样一程。

书评(媒体评论)

宏大的想象力、精彩曲折的情节、跃然纸上的鲜活人物——谢云宁让二维的文字变成三维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

—— 著名科幻作家 王晋康

谢云宁的小说追求科学逻辑,又倾注了人文反思,以细腻质朴的笔调构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多重世界:赛博空间、历史科幻、印度神话、太空漫游。阅读他的小说,仿佛穿行在多个时空之中,奇思妙想让人目不暇接。

—— 著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

从严谨细密的科学内核到空灵深远的时空秘境,谢云宁用一种坚硬而壮丽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宇宙究竟有多美。

—— 著名科幻作家 宝树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