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浩劫。
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的侵略者,各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刘干才、李奎编著的《陕甘宁抗战纪实》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刘干才、李奎编著的《陕甘宁抗战纪实》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了包括红军根据地的初步形成、早期根据地的创建、红十五军团的两战两捷、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中央红军两战陕北、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根据地后的巩固发展、根据地的艰难恢复、据地迎接胜利等内容。
早期根据地的创建
1930年10月1日早上,驻扎在甘肃太白镇的陇东民团军第二十四营的兵营大门口,一片静悄悄的。聒噪了一个夏天的鸣蝉不知早已绝技,整日“叽叽喳喳”乱叫的鸟雀也不见了踪影,只有大门外的那两棵白杨树,在秋风的吹拂下,偶尔发出“沙沙”的声响。
初升的太阳温暖和煦,站在副营长王凤珠门口的哨兵,沐浴在这醉人的晨光里,感到格外惬意。就在这时,一个颇有英姿的中年军官带着几个士兵,来到王凤珠家门口,声称要找黄毓麟营长商议一下粮草的事情。
听到哨兵的报告后,副营长王凤珠立即招呼这名军官进屋,并派人立即去请黄毓麟营长过来。
黄毓麟到来之后,王凤珠殷切地端出大烟盘子,让这名中年军官和黄毓麟上炕抽烟。黄毓麟立即爬上炕准备抽烟,但这名中年军官明显不会抽大烟,正考虑如何拒绝。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叭”的响了一枪,随后,黄毓麟的副官跑进来对黄毓麟说:“黄营长,你的部队兵变了!”
听说有兵变,旁边的王凤珠立即拔出枪,准备出去查看,这名中年军官也突然拔出枪,一枪结束了王凤珠的性命。与此同时,一旁和这名军官一起来的人也拿枪结束了黄毓麟的性命。
紧接着,这名军官指挥手下士兵,缴获黄毓麟营一连全部枪械弹药,并击溃二连。部队转移途中,又捉住了该营三连连长马建有,将三连枪支和马匹全部缴获。这就是著名的“太白收枪”,而这名军官就是著名的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
黄毓麟怎么会热情接待刘志丹呢?刘志丹又为何要抢黄毓麟武器呢?那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坚定地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大革命的失败,影响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刘志丹。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往冯玉祥国民军联军工作,任第四路军政治处长。大革命失败之后,刘志丹与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员被“礼送出境”。
1928年1月,陕西省委派刘志丹与唐澍、谢子长到达洛南县,参与以共产党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军新编第三旅起义组织工作,任参谋主任。
5月,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爆发,刘志丹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回到陕北,任党的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根据当时斗争形势,刘志丹认为,我军的发展应该利用地方军阀扩充势力的机会,打入军阀部队内部,从事士兵运动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学习军事,培训干部,伺机建立革命武装。
为此,刘志丹、谢子长利用北伐战争时期的老关系,于1929年秋打入宁夏军阀苏雨生部。当时,苏雨生正在扩军,刘志丹被任命为骑兵第四师第八旅第十六团中校副团长,谢子长被任命为第十旅旅长。刘志丹、谢子长两人借此机会,将一大批共产党员安排到苏雨生部,成立了学兵队,建立了党的特别支部,为党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
苏雨生失败后,刘志丹、谢子长又来到庆阳三道川,打入陇东民团谭世麟部挂名建军。很快,刘志丹组建了一个营,并由他任营长。不久,兵营扩建为团,编为直属第三团,谢子长被任命为团长,刘志丹为副团长。
就在这时,投靠谭世麟的土匪张廷芝,对刘志丹等人所搞的兵运不满,就夜袭了刘志丹的驻地三道川。此时,刘志丹刚在庆阳给谭世麟训练完队伍,准备回三道川去,走到半路得知部队已被缴械,他没有赶回去才免遭毒手。这就是著名的“三道川事件”。
“三道川事件”之后,刘志丹认识道,依附在军阀下面不是长久之计,革命必须要有自己的队伍,当务之急,是需要一批武器补给。不久,刘志丹了解到驻扎在合水县太白镇的陇东民团军第二十四营,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切人口,这也是谭世麟旗下的部队。
当时,刘志丹在谭世麟那里的共产党身份还没有暴露,于是,刘志丹就打着自己的“陇东民团军直辖第三团骑兵第六营营长”的旗号,来找黄毓麟。这才发生了“太白抢枪”事件。
在这次“太白抢枪”中,刘志丹等人收枪共缴获50余支枪、10余匹骡马。这一军事行动奠定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基础。有了这些武器后,刘志丹决定仿照井冈山模式,创建革命根据地。首先,刘志丹建立了一支有40多人的游击队,群众称他们是“刘志丹游击队”或“南梁游击队”。
刘志丹把人员分成三部分:赵连璧带一部分在太白镇一带活动,同守孝带一部分在华池县南梁活动,刘志丹自带一部分在保安、安塞边界打游击。两个月内,刘志丹游击队就扩充至150余人。他们先后消灭了黄毓麟民团残部和庆阳、合水、保安、安塞的一些民团,打了一些土豪。
由于南梁游击队的声势渐大,这引起了反动军阀的注意,于是,在保安县境内,南梁游击队受到当地军阀的“围剿”。1931年2月,刘志丹率部向陇东转移,在合水县固城川与赵连璧、同守孝会合。同时,贾生财也从陇东民团拉出40多人前来参加,部队一时增加至400多人。
之后,在固城麻峪村进行了整编,游击队共编4个连,卢仲祥、同守孝、赵连璧、贾生财分任连长,刘志丹任游击队总指挥。但部队整编后,向南行至宁县时,遭遇敌人骑兵旅包围,恶战一场,损失严重,一连长卢仲祥阵亡,三、四连被打散,同守孝、赵连璧又折回南梁、太白一带,刘志丹带一部分骨干力量突围到宁县。P2-4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之际,我国将与俄罗斯等世界上曾经遭受过法西斯侵略蹂躏的国家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隆重纪念这场属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对于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示我国政府和人民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悍然向中国守军开炮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世界当时人口总数的80%的20亿人口受到波及。
这次世界大战把全人类分成了两方,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与由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进行对垒决战。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空前浩劫,伤亡总数超过1.9亿人。
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伤亡就达3500多万。在长达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军队灭绝人性,他们肆意烧杀奸淫,大量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了一个个无人区和万人坑,在我国广袤土地上导演了无数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仅南京一地,日军就一次屠杀了我手无寸铁的同胞30余万,其残暴兽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70年前的广大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可谓是可歌可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也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一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深刻认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了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这就是我们编撰这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纪实》的初衷。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大部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美国和他的盟国的人民挑起的,他们并不是愚蠢的战争狂。那些在战争中报效国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浴血沙场是为了免遭敌人的蹂躏。为了这个目的,无数英雄豪杰为国捐躯,他们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艾森豪威尔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假如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有雷区,我也会让部队直接开过去。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
——朱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