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风长眼量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地缘对一个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中国历史长,战争多,大多数时期都是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的形成影响更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叙述是非常重要的,本系列作品《地图里的兴亡》,分为秦、赵、齐、楚、地图集五个部分。这本风长眼量著的《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讲述了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统一关中,南下巴蜀,最终统一天下。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分为上下两册,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为上册。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非常重要。风长眼量著的《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讲述了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作为部落,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统一关中,南下巴蜀,最终灭六国,统天下。

《地图里的兴亡》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是《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的上半部分。

目录

1.非子,第一个秦人

2.陇山之西,黄土与热血永存

3.烽火戏诸侯,血战骊山

4.周平王东迁,凤凰涅槃之时

5.三代折戟,终成一方诸侯

6.通婚中原,秦人的融合之路

7.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关中

8.关中霸主:秦武公

9.爱才如命,秦穆公手中的牌

10.韩原之战,秦晋第一战

11.渭水河畔,怀嬴的泪水

12.秦晋之好,秦人在中原的足迹

13.崤之战,有多少错可以重来

14.称霸西戎,穆公的传奇

15.百年隐忍,死局如何得破

16.秦楚之好,春秋那段佳话

17.汉中,又一个必争之地

18.海归公子秦献公

19.石门之战,秦一统的起点

20.鏖战河西,军国奴隶主义

21.商鞅之死

22.雕阴之战,两翼齐飞

23.萝卜加大棒,收复河西

24.合纵连横,修鱼之战

试读章节

3.烽火戏诸侯,血战骊山

秦国六百年历史上,虽然最后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酣畅而淋漓,但秦人早期的发展其实并不顺利,至少在“烽火戏诸侯”这个著名的故事之前,秦人几乎一直都是举步维艰的。

秦人自宗主秦其向周宣王借兵七千,赶走入侵的犬戎以后,一直得西周王朝照应。他们多次配合西周大军讨伐各路西戎,打出去的秦人保护了自己的领地秦邑,获得了几十年的安宁。

周宣王时期的文治武功,让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西周王朝触底反弹,史称“宣王中兴”,而依附于周朝的秦人在这一中兴时期也沾了光。

不过,西周王朝的衰败却不是一个周宣王就能挽救的。

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与姜戎打了一场“千亩之战”,周军惨败,刚有一波升势的周朝国势又重回熊市的趋势了。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子姬宫(shēng)即位,是为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正式即位的时候,年方十四岁。因此周宣王在驾崩的时候,托孤于两位重臣:一位是自己的弟弟郑桓公,另一个是虢公鼓。

郑桓公,是郑国开国之君。郑国虽然只是伯爵,但郑桓公是周宣王的亲弟弟,权势很大,后来郑国也成为春秋一小霸。

郑国的始封地在关中东部,虽然郑桓公不满足于关中那一小块土地,但周王朝能封给他的土地,确实也不多。

另一个辅佐周幽王的虢公鼓,来头比郑桓公还要大。

虢国,是周朝初期四大公爵国虢国、虞国、宋国、州国之一。其中宋国是商朝后裔,州国是夏朝后裔,这两国只是为了体现周朝分封的公平性而得到公爵之位。而虢国和虞国,是姬姓诸侯,他们的开国之君都是周武王的叔父,这两国才是周武王最倚重的诸侯。

虞国一直发展不顺,春秋期间被晋国所灭。只有另一个公爵国虢国,是西周最为重要的诸侯,没错,最为重要,没有之一。

从虢国和虞国的位置图上可以看到,虢国初封在关中西部,负责看守关中西大门,而虞国在关中东部,负责看守关中东大门,西周初期这两国位置极为重要。

到了西周晚期,虞国在西戎的压迫下失去了部分土地略微向北转移。虢国则将都城迁到了关中东部,赶走部分西戎,灭了焦国,与虞国为邻。

这样一来,关中东西两个出口,全部控制在虢国手上。虢国的地理位置,对西周王朝来说,太重要了!

虢国所拥有的,不仅是公爵爵位和得天独厚的地利,还在于多任虢国国君,都在镐京辅佐周天子,是朝中权力最大的三公之一。

周宣王托孤的这个虢公鼓与郑桓公,就是辅佐天子的三公之一(三公不一定是三个人,可能是两个甚至一个)。

那么周幽王即位之后,就有两位辅佐大臣——郑桓公和虢公鼓。

西周王朝换了天子,对于远在陇西高原的秦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秦人与周朝的关系会如何呢?秦人以后是生是死呢?

P019-021

序言

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发展历程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历史悠久,拥有着古老而璀璨的文明。如果能将祖国荡气回肠的历史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相结合,将璀璨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将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古人全面研究我国的历史地理始于汉朝,个中原因之一是秦朝统一时间太短,而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各自为政,难以组织起全面有效的研究。

据述,《禹贡》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见于《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的和最有系统性地阐述地理观念的著作。

西汉时期,《山海经》的面世,是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研究的一个开创性壮举,是早期一部颇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研究了山、水、动植物、矿藏、风俗、神话等,从各个方面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了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东汉末期至三国时代,不知何人组织编写了《水经》。对我国一千多条河流进行了研究,只可惜作者高风亮节,连署名都没有留下。

随后的南北朝,郦道元对《水经》进行了注解,称为《水经注》。详细介绍了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等,全书三十余万字,文笔雄健俊美。

《水经注》在时间上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上下两千多年。内容包括自然、山川、历史、风俗、人物、神话等。它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空间的真实感。

《水经注》比《山海经》更为详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接下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进入了地图时代,虽然研究者限于条件,出品不多,流传至今的更少,但是地图时代终究还是来临了。

北宋时期,地理学家税安礼绘制《历代地理指掌图》,上自帝喾,下至宋朝,各代地图至少有一幅,多则五幅,共有图四十四幅。

下图是《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

《历代地理指掌图》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历史地图集。地图作为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跃然纸上,它标志一个新时代来临。

清朝时期,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组织汇编了《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此地图集所标注的山脉、河流、海岸的轮廓已经接近现代的科学测绘地图。

下图是《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中的《禹贡九州图》。

此图中,黄河、长江以及海岸线,与现代测绘地图非常接近。

虽然杨守敬的地图集不包含他所处的清朝,而且限于制作条件,地图上的错误和缺陷也不少,但这本地图集仍然是旷世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制图技术比之前大为改善,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历代疆域的研究。

1980年,由程光裕教授组织主编,中国台湾台北中华学术院推出了一套地图集,名为《中国历史地图》。

该地图集共绘制地图二百五十七幅,一共两册:上册为疆域篇,内容为中国历代版图,有地图五十九幅;下册为中国历代的主要城市、经济、水利灌溉、交通运输网、社会变迁、手工艺品、战争战役等内容,有地图一百九十八幅。

下图是《中国历史地图》中的《战国七雄图》。

这套地图集的特点首先是全面,绘制的地图数量非常多,种类也很多;其次是美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形的特点。

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谭其骧教授主编,地图出版社(今中国地图出版社)绘制并出版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该地图集共有地图三百零四幅,地名约七万个,是目前最为详尽、细致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下图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西汉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地图,地名标注非常详尽,地图数量同样可观,时间跨越了中国历史的所有朝代。

历史与地图研究的成果忽然就这样涌现,两岸在这个领域不遗余力地做出贡献,令所有历史地理爱好者击掌称快!

无论是中国台湾还是中国大陆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其时间跨度的全面性、地图绘制的精准性、地名标注的详细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两部著作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空前巨作。历史地理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如果非要给这两套中国历史地图集挑毛病的话,那就是它们适合历史和地理的研究者,却并非适用于广大读者。这对孜孜以求学习历史地理的广大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

如果将这两套地图集中的平面地图用地形图代替,简化地图中的元素,细化朝代疆域变迁,再配之以说明文字,那是否会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读懂历史地图、爱上历史地理呢?

是的,笔者编写本书的初衷就是把过去的地图集画得更美观、更易懂,让普通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地理。

笔者很清楚,以上《山海经》、《水经注》、《历代地理指掌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无论哪一本,其高度都是本书无法逾越的。笔者心中所祈愿的是,让更多的读者可以通过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从更宽广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地理,学习我国浩瀚璀璨的文明,如此足矣。

本系列作品的结构

本系列作品《地图里的兴亡》,共计九册。

《秦,从部落到帝国》:主要描述秦国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兼并关中,南下巴蜀,最终统一天下。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主要描述赵国从光荣的御者,到大国上卿,再与魏、韩三家分晋,经胡服骑射,终成强国。赵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晋阳保卫战、邯郸之战,赵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分册中包含对晋国、魏国、韩国的描写。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齐鲁春秋,恩怨八百年》:主要描述齐国以渔盐之利崛起于东夷,统一山东半岛,更换统治层却光辉不减,尽显大国优雅风范。此分册中包含对燕国、鲁国、卫国的描写。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吴越归楚,另一半中国》:主要描述楚国以爵位仅为子爵起步,背负“南蛮”这个屈辱之名,却拥有当时最为广阔的国土。战败即自尽,楚人的责任感与生俱来,楚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分册中包含对吴国、越国的描写。它分为上、下两册,约为三十二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春秋战国地形图集》:《西周》篇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春秋》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共一册,约为两万字,一百余幅地图。

为什么是春秋战国

笔者读了不少美国史方面的书籍,美国的历史总共两百多年,自立国以来就异常稳定,有时候甚至很乏味,即使是“一战”和“二战”,也不是发生在美国本土。

美国东西两头是海洋,中间是戈壁和沙漠。笔者时常设想,若是东西海岸之间有一场大战,要跨越中部的沙漠戈壁,想必也是非常精彩,这样地缘的影响就能凸显出来。

可惜,那是笔者个人的设想,美国的大多数土地,都是花钱从英、法、西班牙等国买来的。美国本土除了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之外,再也没有大战,故笔者认为地缘对美国的形成影响甚微。即使是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也已经是近代的事情。钢铁大炮、热兵器时代,地缘对战争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美国人的战争多在海外进行,他们在本土中部的沙漠里面修建了赌城拉斯维加斯。每年各地富豪、明星和游客齐聚一堂,旅游、度假、赌博甚至嫖娼,活色生香,醉生梦死,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地缘文化。

地缘对美国的形成并无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书写中国历史,那中国历史不但会丰富多彩得多,也会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而且战争大多发生在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的形成影响极大。

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一统时代,许多地缘概念可以忽略,因为偌大的中国就是一张大拼图。只有在乱世,各方势力利用地形特点,与自身军力相结合进行作战,地缘的特色才能显露无遗。

可是,究竟哪一个乱世时期最能体现地缘的特点呢?

笔者认为,要体现中国的地形特色,这个乱世必须具有两大特点。

首先,这个乱世必须足够乱,也就是说诸侯数量要足够多,每个诸侯都会充分利用地势进行争霸,这样地缘影响的覆盖面才够广。因为诸侯太少的话,诸侯内部的许多险要之地,就不能发挥作用。

其次,这个乱世持续时间必须足够长。时间长了,诸侯就会对这些兵家必争之地进行持续争夺,而且这些必争之地重新经过一番组合后从属于不同诸侯,发挥的效用可能完全不同,地缘的价值也就能最大程度地凸显出来。

笔者以为,春秋战国完全符合“足够乱”和“足够长”的条件,这是笔者选择这段历史的主要原因。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5: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