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然后,我就一个人了
对每一个女性而言,不管她的成长背景如何、有无宗教信仰,嫁给谁、什么时候出嫁,都是个问题。可能这个女人的性取向是女性而非男性,也可能她是个不相信婚姻的人,但都不影响这两个问题对她的必要性。她必须回答,哪怕答案是“没人可嫁”“永不结婚”。
但这些与男人无关,他们有他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小时候,“嫁给谁”这个问题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体现的。一个小女孩从衣柜里翻出一身白雪公主式的连衣裙穿在身上,把七个小矮人的玩具人偶想象成观众,对着它们演唱“总有一天我的真命天子会降临”。这种游戏令她明白,美貌是她的武器和吸引力,可以用来赢得一个英俊的如意郎君。
再长大一些,她会发觉那些薄纱衬裙和聚酯纤维质地的大裙子并非真正的公主服饰,而且,是否美丽要观赏者说了算。这也就意味着,她了解到了自己的“市场价值”。在我上二年级时的一天清晨,我忽然悲哀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讨厌体育课:虽然我跑步最快,引体向上也做得最好,但我们的男体育老师从来不跟我开玩笑,他只跟那些长得漂亮的小朋友闹着玩。这件事让我看清我并非美人儿。
青春期的到来是认识自我的另一个契机。在这个阶段,女孩子的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我们即将风驰电掣地奔向复杂的成年人生中了。
读四年级时,我是我们班第二个乳房开始发育的姑娘,为了掩饰这一变化,我不得不捂着两件厚厚的毛衣熬过温暖的春天。
五年级时,我又遇到了因为牙齿不齐而导致的“面子问题”。同学们开始拿我寻开心,玩笑开得越来越大,以至于老师都建议我矫正牙齿。好羞愧呀!我居然都不知道同学们在笑话我的牙齿,而我的父母又只晓得埋头工作。老师的建议令我双颊发烧。
六年级时,牙齿矫正好了,我变得正常,甚至可以说很漂亮。我整日都沉浸在牙齿恢复整齐的喜悦中。七年级是我最受欢迎的一年,处处都能交到朋友,男孩女孩都喜欢我,甚至还有男生爱慕我。上课的时候,我和好朋友们总会做些叠小纸条、练习用花体字写姓名的首字母之类的勾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用这些技能来写情书。下课铃一响,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橄榄球小组活动中,和男孩子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这时候,我常常会看到高年级的学姐围成一圈做热身运动,一个女孩子站在圆圈中间带领大家训练。这情景让我下定决心,有朝一日我也要成为球队队长。
八年级时我长成了“沙漏身材”。当时我去了佛罗里达州的爷爷奶奶家,在他们那个老年社区的游泳池里游泳,有两个社区大学的学生忽然跳进泳池,待他们钻出水面时,晃着湿淋淋的脑袋笑道:“珍稀动物哟。”他们目光灼灼地盯着我看,忍不住暗送秋波。当时我妈妈正坐在泳池边的躺椅上看书,肯定能够听见他们说的话。这让我又是开心又是不好意思,忍不住含羞带笑地涨红了面孔。他们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后来妈妈告诉我,那话是在夸奖我“身材不错”。
九年级的到来令我既激动又悲伤。我当时觉得,13岁是童年结束的一年。这一年之后,我就不能再当好奇宝宝,也不能再照着画册临摹那些希腊诸神(那是我曾经最喜欢的神仙),或者再去寻找庞贝城遗迹什么的,因为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不适合成年人。14岁那年,我升入高中,当年那个徜徉在想象世界里的小女孩,现在进入了一个更大的新世界中。在这里,我这么大的女孩子已经可以喝啤酒并享受性爱了。新世界的规范,我不想照章执行,可它却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在这里我知道了,对男孩子而言,一个长着龅牙和大乳房的姑娘绝对不算诱人的美女。我也认识了“热辣”这个词,它的意思是说“这个女孩让男孩子有非分之想”。而“美丽”的意思,则是“这个女孩让男孩子想爱她”。“美丽”才是真正的赞美,让男孩子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然后就有姑娘发现,“性爱”是一件武器。还有更聪明的小女孩认识到,自信心比漂亮的脸蛋更有吸引力,足够的自信甚至能够让人忽略你是否漂亮。但作为剩下的芸芸大众,我们只好去培养其他方面的魅力。当时在我们班,最有魅力的表现是“气质好”。气质是战胜漂亮的经典利器啊!P1-3
不管我们已婚或是单身,这本书都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生活?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独居时代》作者)
一本聪明又讨喜的著作。凯特·波里克针对她的五位精神导师所写的故事让人一读就着迷,而她的文字也是很棒的益友——或许她将成为新一代人的精神良师。
——《时代周刊》
让人惊艳的是,作者以其旁征博引的风格,不仅为单身女人、也为所有女人阐述了一幅清晰的愿景。
——《纽约时报》书评
一本强劲有力的作品……凯特·波里克结合了个人、历史与文化的强烈又动人的论述,势必启发许多读者(尤其是女人)去思考她们想要怎样的生活,距离目标有多远。
——《出版家周刊》
她掷地有声、充满挑衅的故事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往独特的路上前进,就能让生命真正地独树一帜。
——《时人》杂志
凯特·波里克召唤出来的无拘束状态是那么美丽,她的譬喻也精准而充满诗意。更重要的,她并不惧于描绘孤单的感觉是多么“孤单”……
——《Elle》
练习一个人
童年时,我曾和家人在缅因州的一个小岛上度过几个夏天。在地图上,这个小小的岛像一粒芝麻,最宽处也就1600米,除了一片长满了枞树的岩石海滩以外,没有旅馆,没有商店,也没有餐厅,甚至连辆汽车也看不到。总而言之,这里只有一座可以容下40多个人的避暑山庄,让大人们可以在这儿读读书,或者到红土飞扬的球场上打打网球,我们这些孩子则犹如进入四维空间般,单穿件泳衣从坚硬龌龊的土路上直冲到宽阔的绿色草坪上。我们周围氤氲着带海盐味道的空气,其中充斥着汽笛声和鸟鸣声。
想要去海滩的话,就必须跨过篱笆、冲下小路,那种感觉犹如跳伞落到宽阔的沙滩和海面上一般,对我们而言仿佛又进入了新的第五维空间。退潮后我就不喜欢和大家一起冲浪了,反而更喜欢钻进洋流与岩石之间去玩“卡拉娜角色扮演”。
“卡拉娜”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儿童小说《蓝色的海豚岛》里的女主人公,她的故事由一个美国姑娘的传奇经历改编而来。那是19世纪的事情啦,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姑娘不幸被抛弃在了加州海边的一座小岛上,她独自一人生存了整整18年。
在玩卡拉娜角色扮演游戏时,我首先会捡来一大堆浮木,在沙滩上摆上一圈,作为我的“棚屋”。海边总会有些被冲上岸来的塑料器皿,这就可以充当我的篮子咯。除了准备这些基础设施外,我还会打猎——捉蜗牛,这种小“野兽”数不胜数,紧紧吸在我头顶上方的岩石上,我得用石头把它们敲下来。赶在它们重新把身体吸附到岩石上之前,伶俐的我会用扫帚使劲把这些有圆圆硬壳的小家伙扫进我的篮子,然后赶紧端到“火上”,我的火眼儿是一个岩石上的大洞,用海水“煮”它们。然后,我会残忍地敲碎这些蜗牛的壳,假装自己把它们吃掉了。假装吃掉的“食物”每每恶心得我直反胃,却反而更加增强了我“征服自然”的满足感。
在这里,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并为其制订了法律。阳光只照耀在我一个人身上,想要适应脚下冰冷的海水就只能依靠自己的耐力,我自己就是这儿的一切。
26的女人该思考什么?
为何自由自在的独身生活变得如此不可饶恕?
是随波逐流地投入婚姻,还是保持精神与身体的自由?
无论单身与否,这本书都将使你重新思考你的生命!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源于凯特·波里克2011的一篇专栏文章《女人是否该保持单身》,在这篇文章中,她解释了自己保持单身、拒绝在平庸婚姻中安定下来的决定。文章得到读者的热烈讨论,通过网络传播变成了《大西洋月刊》的热门文章之一,赢得了将近2500篇公开发表的书面评论。随后,作者广泛查阅了欧美近百年来女性发展的社会资料,将文章扩充成书,甫一上市便迅速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名列巴诺书店畅销书榜,并入选诸多极具分量的图书奖项,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波里克认为,女性有个与男性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养方式,而只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一个女人更好的样子……
《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作者凯特·波里克从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历史上多位女性主义先驱的经历,将单身女性的历史与现状结合起来,从社会发展和女性心理的角度全面剖析现代单身女性心理产生的缘由、发展的历程及人们对单身女性看法的转变史,探讨如何面对一个人的生活,以及在单身生活中如何调整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