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灯光,照亮你回家的路
在万圣的书架上随手翻开刘易斯的《书店的灯光》,郑愁予的诗句映入眼帘——“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可巧,它也被印刻在万圣书园的墙上。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书店业,黄昏里挂起一盏明灯,再恰当不过。
也许因为和这句诗的不期而遇,使我不由地关注起书店的灯来。自2013年8月起,穿行于北京的各家书店,我发现灯的丰富性丝毫不逊色于各类藏书。
顺着万圣书园的碗形灯望去,《清明上河图》展于收银台上方;
“库布里克”丰硕的果实灯,照亮MOMA香河里幽静的“书籍森林”;
而“老书虫”的灯更像“记忆的发光体”,倘若窝在沙发里仰望老书虫整个橘红色幔帐铺就的屋顶,细数着悬于空中试管一般晶莹的发光体,仿佛有一种回到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的既视感。
还有“墨盒子”书店里充满童趣的气球灯,“三味书屋”古色古香的网式古灯,最好玩的,要属在“字里行间”书店发现的书灯,既是书,又是灯。喜上眉梢,名字亦好。
心下不由感叹,原来“书店的灯光”不仅仅是刘易斯笔下的书名,真实书店里的灯也是如此之美,如此具有创造力呀!而灯远远不只是灯,它的背后还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
“豆瓣书店”里,店主卿松告诉我,在那间昏黄灯光的小仓库里,曾经有读者主动前来帮忙拆包上架,灯光温暖的不止是小屋,温暖的是爱书人的心。
“雨枫书馆”,偶然路过,只见那盏漂亮的风铃灯下,穿着碎花小衣的女孩依偎在妈妈身边,母女共读的画面一直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也许,这就是“雨枫”的内在力量。
古籍上说,灯源于豆,瓦豆谓之登。
是的,灯源于豆,微小却有生命力。书店里的灯光,从不仅仅是任何场所的照明物或装饰品,它似乎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依稀记得那个下午,走到雨枫的紫色沙发旁,简洁的立式台灯上秀丽的书法,细读来,是Emily Diekimm的《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
希望是生着羽翼的精灵,于灵魂深处幽息,哼着无言的调子,永不停息。微风吹送最为甘甜,暴雨致痛无疑,能够使得小鸟不安,却保有此多暖意。我听它飞遍严寒田地,听它越过奇妙大海,可它不要我面包屑,哪怕饥饿至极。
我不知是哪一位“书女”留下的感悟,但这份对希望的执著,却又无声地宽慰着每一位停留在此的读者,也包括,我。
书写于灯罩上的只言片语,是意外的惊喜。它似乎是除了留言本之外,读者与“未来读者”之间交流的另一种时空隧道,想起另一句深得我心的句子,与它相遇在北京三联书店三楼的“雕刻时光咖啡馆”——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读到这个句子的当下,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不痛,但不知为何,差点落下泪来。P34-37
花点小心思,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
我们五个姑娘——彭浪、yoyo、西西、蔚蔚、南静,共同创办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蜜思”。分享什么呢?我们没有犀利的观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都是平凡的女孩,不过抱持着一颗热爱生活、不甘平庸的心。
那不如,我们来写一写各自生活里,那些因为花了心思、虽微小却珍贵的事物吧。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每天一篇的日更时光。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因为有了分享的心情,我们的眼睛似乎比平时更加闪亮了。
想起小时候妈妈用蒸锅蒸出的香喷喷的大米饭。那是没有电饭煲的年代,妈妈将大米淘洗过后先用水煮,沥出米汤后再放进锅里蒸,做出来的米饭格外香。于是,我依照着妈妈的办法做了一遍童年味道的米饭,还喝到了久违的米汤冲鸡蛋。我把这种欢愉分享在微信里。
我在白色的墙壁上用水彩颜料画了一个2米高的彩色摩天,轮,没有搜索教程,完全DIY。每天起床看见它的时候,都能重温当时那因思考产生的快乐与践行成功后的喜悦。这个体验也值得分享。
我们渐渐发现,原来一束鲜花,可以装扮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可以放进小信封然后用冰箱贴固定起来,也可以插在细长的糖果罐子里挂在窗前……连香水瓶子也可以充当很好的鲜花容器。这样的巧思,只要稍微转换下视角,谁都能做得到。
还有,那些珍藏的CD,反复阅读的书籍,特别爱逛的小店,独家改良的食谱,享受独处的妙方……生活里值得好好端详、认真写下来的事物,原来俯拾即是呢。
五个姑娘轮流着写,竟然两百多天没有间断。
而我呢,也因为这样一件起初觉得有些压力的事,而拥有了更好生活的能力。
也许你会问,生活难道不是人人都会的吗?可是,环顾四周,生活得美好自如的人并不多。我们没有修习过生活这门课程,关于如何料理三餐,挑选适合的衣物,整理装点房间,和家人更好相处…都只是凭着直觉在做,或者根本不屑一顾。
那么,不妨先把自己变成一个陌生人,邀请自己来家中做客,用初次见面的眼光重新打量习以为常的环境。你会发现,“噢,原来书桌这么乱呀,稍微整理下就好了”“衣柜里的黑色衣服好像有点多”“嗯,阅读品位还不错嘛”……当你试着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好感的事物时,那些不好之处也会自然而然变得好起来。
更甚,如果你抱持着要与人分享的心情去生活,一定会发现生活更多的独特之处。如此,便能开启生活的正向循环,朝着好的方向一直向前。就像当时的我们一样,即使在后来的日子里,结婚生娃,各自忙碌,但对生活的爱意却丝毫未减。 在这本书里,每一篇都是我们认为最值得与你分享的“小心思”。我们从生活的花园里将它们采摘下来,用“文字”这把剪刀修剪好,插进“书”的容器里。这和对待任何一个生活事件同样郑重。
除了五个姑娘的文章,你还会看到“蜜思”的朋友们——羊头、程璧、慧慧、宁远、潇然、金鑫、艾小羊的生活分享。她们都已在各自的领域里有所成就。外在的光芒之下,她们其实有着相似的内在力量源泉——内心深处对生活、事业、当下的热爱与付出。
“花点小心思,用细节把每天的生活过成诗”,这句话是“蜜思”的slogan(标语),也是我们想通过这本书表达的心意。
大多数女孩,天生就格外敏感于生活中那些细碎的、柔软的、美的事物。亲爱的,一定有很多事情,是你感兴趣的。那么,带着这份喜欢认真去做吧。你会发现,不仅生活一日日变得更加美好,还能收获一份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只要花点小心思,每个女孩都是生活家。
花点小心思,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
蜜思著的这本《每个女孩都是生活家(好感生活的32个提案)》是写给女孩的美好生活提案。关于读书、手作、运动、旅行、电影,关于生活种种更好的可能。
好感生活不是建立在多么丰厚的物质基础上,它的真谛是爱、是用心。这种爱和用心,是餐桌上的一束鲜花,是睡觉前抄写的一首诗,是工作再忙也不敷衍自己的那一顿晚餐,是一场酣畅淋漓身心得以舒展的运动,也是那间亲手布置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居室……
每个女孩都是生活家,文艺的姑娘改变生活。好感生活,属于热爱生活的人。愿你也能爱生活,向生活摆出喜悦、积极、向上的姿态。
对每个女孩来说,生活的境界不在别处,而是花点巧思,享受当下,成为一个爱生活,有情趣的生活家。
蜜思著的这本《每个女孩都是生活家(好感生活的32个提案)》是写给女孩们的美好生活提案。对于生活,我们只需有一种用心的态度,就能抵达美好。这种用心,是餐桌上那一束鲜花,是睡觉前抄写的那一首诗歌,是一场酣畅淋漓身心得以舒展的运动,也是那个出租屋里亲手布置的富有野趣的家……好的生活不是建立在多么丰厚的物质基础上,它的真谛是热爱。对生活趣味倾心追求,对日常之美细心体味,每一天都向生活摆出喜悦、积极、向上的姿态。
可爱的女孩,都是爱生活的。美好的生活,都是属于热爱生活的生活家的。愿你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过自己倾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