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秀著的《让你受益匪浅的极简心理学》选取了与生活和工作最为贴近的七章内容,分别是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本书运用清晰条理的结构对心理学内容进行了简单却相对全面的介绍,对现代人了解自己的人格、内心,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解决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犯罪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今世界是个全面学习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一种不断学习的意识。而心理学恰恰是与我们的内心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高效,本书是你最好的选择。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都会有这些问题: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我的学习能力为什么时好时坏?为什么我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我控制不了的事情?我究竟有怎样的人格?人际交往当中应该注意什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重要的注意事项?为什么有的人会去犯罪?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学涉及的问题。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讲,心理学其实并不那么高深莫测,而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习心理学可以加强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认知。通过刘文秀著的《让你受益匪浅的极简心理学》我们能够明白,我们的人格是哪种类型、我们的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对外部世界有更准确的判断。
5.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指的是生命的生成与增进,代表着爱与建设的力量,而死的本能与之相反,体现的是恨和破坏的力量。
6.人格结构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的基本欲望组成,与肉体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从肉体中得到能量。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范围内,依照外部世界的需求活动,有着自己的意识,所以会控制并且压抑本我。超我可以被称之为良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局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潜意识基础论、泛性论、本能论的宣扬。心理学界曾经十分尖锐地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一)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局限
1.潜意识基础论
潜意识可以被理解为人们补充精神生活的形式与方面,但是弗洛伊德却将潜意识抬到了一个至高的层面上,甚至将其理解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与核心之一,并贬斥了意识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活动的调节与指导作用。
2.泛性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是基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与结论,但他却将该理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生理活动中,甚至在人文科学领域中也一应推广。这并不符合针对具体对象做具体分析的科学原则。
3.本能论
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力量十分推崇,不仅强调本能对心理产生的作用,还对本能归类得十分明确。但同时,他也对本能作用有些过度夸大。比如,以本能为主宰人类所有活动的决定者,将人与动物混为一谈,过高地突出人的自然属性。这等于是将人本能化、生物化,将本能绝对化,却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一重要实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局限
1.研究主题与对象的局限
对于不健康心理的研究是否会只产生畸形心理学,其结论是可以商榷的。而弗洛伊德想要通过对病态心理的研究替代或者推论出正常人的心理,这类研究难免会有些以偏概全,很难有足够的支撑力度和外部效度。
2.研究方法的局限
实验心理学家们批评弗洛伊德在资料收集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认为他那些材料并未经过系统的收集与控制,心理学研究的条件并不充足。
弗洛伊德对每个病人的状况,并非客观地一字不差地进行记录,而是在对病人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才记录的。而他的理论依据,大多是从研究这些记录中获得。因此,弗洛伊德所搜集的资料,包含了他记忆中的一些数据。在进行抽象推论时,他的主观意识可能会引导着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找那些能够支持他的假设的材料。
因此,有些批评者认为,弗洛伊德根本没有去确定他的病人做出的报告的准确性,哪怕是那些相关的情况描述,也没有依靠第三方的证实,比如询问病患的家属或者朋友。
所以,弗洛伊德对于收集数据这一建立理论的基本步骤,可能存在不完全、不完善和不正确的描述。但弗洛伊德却依照这些资料进行了抽象的推理与概括。在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一些对心理问题的结论中,既没有做结论时的数据支撑,也没有他分析数据时所用到的方式方法,连他的经验材料都没有系统的说明。
正是因为在弗洛伊德科学报告中,并没有遵照报告的惯例来介绍支持理论的材料,所以人们对精神分析的科学性存有很多的疑点。而且,弗洛伊德的资料并没有被数量化,虽然这是他的一贯主张,但是却也影响我们对他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意义的断定。(P18-20)
“心理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心理过程、精神功能、性格特点等,研究的内容包括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心理学不仅研究正常人的心理,也会研究一些异常的、阶段性的、特殊性的心理现象。同时随着其他学科的不断发展,心理学也尝试着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进行联系,进而拓展出更多的研究内容。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都会有这些问题: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我的学习能力为什么时好时坏?为什么我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我控制不了的事情?我究竟有怎样的人格?人际交往当中应该注意什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重要的注意事项?为什么有的人会去犯罪?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学涉及的问题。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讲,心理学其实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而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习心理学可以加强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认知。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就能够明白,我们的人格是哪种类型、我们的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帮自己对外部世界有更准确的判断。
学习心理学还能够真正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的方法。因为人的心理特征是具有可塑性的,很多心理现象和行为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控法。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工作效率不高的时候,也知道应该怎么改进。这应该才是心理学最重要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编者选取了与生活和工作最为贴近的七章内容,分别是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本书运用清晰条理的结构对心理学内容进行了简单却相对全面的介绍,对现代人了解自己的人格、内心,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解决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犯罪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今世界是个全面学习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一种不断学习的意识。而心理学恰恰是与我们的内心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高效,本书是你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