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信著的《我说说我(上下)》以散文形式对60余位书画家的为人为艺进行了点评,亦有20余位名家对他的为人和书法作品进行了评说。
本书文笔精美,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读之使人手不释卷。谈书论画,回味人生,文学与书画的会心互动,真情与友谊的生动展示。
| 书名 | 我说说我(上下)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赵世信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世信著的《我说说我(上下)》以散文形式对60余位书画家的为人为艺进行了点评,亦有20余位名家对他的为人和书法作品进行了评说。 本书文笔精美,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读之使人手不释卷。谈书论画,回味人生,文学与书画的会心互动,真情与友谊的生动展示。 内容推荐 《我说说我(上下)》分上、下册,“我说”是作者赵世信创作的小品文,用文言咏书、咏画,述友人之往来,作者无意为他们进行写实画像,只是在逝去的往事中勾沉一二……是对曾经邂逅有过墨缘的朋友的深深念怀。读者可以从他们寻常生活的吉光片羽,感悟他们各具风格的艺术天地,及其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说我”这部分收录了文学界、书法界的同仁多年来在不同时期对作者的文学创作和书法作品所撰写的文章,以及在作者担任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直作协主席、河南省留馀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期间,潜心干事、扶植新人方面的评价。 目录 我说 与魏紫老、天池兄交往点滴 从《山地冬播》想到陈天然先生 “文曲星”李凖的书法 脱帽露顶王公前——记李逸野先生 虚竹幽兰话桑凡 南丁是·面旗帜——在南丁新书《半凋零》座谈会上的发言 南丁没走——在南丁追思会上的发言 依旧青山绿树多——记史永深先生 人正书正——《史永深书法楹联选粹》序 置身黄土绘苍生——记曹新林先生 张海的胸怀 老树春深更著花——记岳修武先生 揉春为酒,裁雪成诗——老友周俊杰印象记 一道特别的墨迹风景——在《孙荪墨迹风景》书法研讨会上的发言 心系百姓追求高尚——为宋国华书法集《为政楹联百副》作序 为宋国华《环保楹联百副》作序 为宋国华《荣辱观名言名句》作序 为宋瑞祥《晚岁诗文汇》作序 老将军张建中的情怀——《时代音符》《时代余音》读后 神交李伯安 纯净而彻底的明性——为李明性《长相忆》作序 母亲的儿子 泥土味家乡情——散文集《乡魂》序 王澄:一个追求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画到七十正当年——记画家杨振熙 渴骥振奇雄——记巴蜀人何应辉 化古为我劲辣多姿——徐本一书法印象 王镛在中国书法史上会有一席之地 作家郭义方和他的豫东“牛屋” 王宝贵:一个快乐生活着的书法家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 激扬草书追前贤——耿开昌书法印象 笔染“二王”贾凤昌 只恨梦难成——记女诗人程党 速写艺术家马国强 师铎堂主齐观 仰望草书——记侯和平 超逸清健见心见性——记画家张文江 一墨大千——记书法家刘兆英 宋华平印象 冰雪山水游心之所——记著名画家谢冰毅 夏林是一首诗——读夏林诗集《人生如茶》随想 书法思想者——记书法家李强 一径浓荫仰大槐——记书法家张文平 诗人书家耿广智 书法家老报人王荣生 在骚动中升华——化建国绘画印象 传播正能量的歌者石品 寻味文人画——记画家翟东奇 山水不可负“云心”——记画家李健强 水出高原——记“兰亭奖”获得者吴行 我笔写我情我笔写我意——记张百新 诗吟素怀墨舞大风——记胡秋萍 汉风堂主夏京洲 有关孙澍的回忆 耕者的艺术——记耿自礼 美髯公高茀棠的真爱 河南美协好当家——刘杰 广君的情和“艺” 位卑不妨怀高——记孟会祥 浅识童月 群峦人画寄乡愁——记画家桂行创 踏歌清啸话宋震 得其心妙自成气格——记青年画家连俊洲 静水流深人书互彰——记张良 问道自然——读李尚昱的花鸟画 画家李巍松的清凉幽静 悃质无华清朗见性——记画家曹剑丞 想让作品说话的李凡 天理次序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再探索——张军民花鸟画图式略析 魏晕:纸墨安雅发乎初心 才子李韬——序《逆耳》 风雅者——序李韬书法作品集《风雅》 张伯杰:心肇自然 雏鹰在蓝天上飞翔 读青春女孩冯梦瑶的日记 说我 送上祝福南丁 读世信专栏文稿有感张兴元 侠之大者情之浓者周俊杰 乡土与生命孙荪 老赵的书我真爱读宋瑞祥 恬淡拙稚任天真赵光华 知者王澄 侠黠暇:赵书三字见风神何频, 世信先生书法印象李强 闲味书法赵世信王荣生 赵世信的善良和淡泊张宇 我看世信先生书法胡秋萍, 自由审美境遇中的赵世信书法姜寿田 《合欢》读后感房方 速写尊者世信童月 从文学里走出的书家尚新娇 闲味心香:读赵世信的诗文书法张同标 湖上札记——与赵先生交往的追述李凡 由书卷气说赵世信其人其艺郑逸群 大地的温暖郑雄 仁者寿李韬 赵世信书法精品浅析许飞飞 我所认识的赵世信先生王硕 长相忆——记我和世信哥的友谊李明性 附录 赵世信常用印 后记 赵世信 试读章节 脱帽露顶王公前 ——记李逸野先生 前段时间,开封文艺界在河南博物院举办了一个“宋风墨韵”书画展,展出的作品多出自开封本地的书画家,开封籍知名书法家,正像报道中所说,“精于笔墨,关心书法艺术发展的曾在开封工作的老领导”也参加了这次书画展。展览中,我又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笔墨故交。老一茬书画家中,已至耄耋之年的李逸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先生虽已高龄,仍精神矍铄,有几点黑斑的脸上透着红润。老朋友久别重逢,自然抑制不住相逢的喜悦,彼此高喉咙大嗓,豪气满怀。说话间快到午饭时分,我留其午餐,他说有事。我发话:“今天不许你走,我要‘绑架’你了!”李先生快人快语,放出狠话:“我是上过战场的人,‘杀人放火’都干过,你能‘绑架’得了我?”说罢大笑,在孙女的搀扶下,扬长而去,撂下一句话“开封见”! 先生是四川人,笔名萧诗寒,从笔名中可感受到,有一股怆然萧瑟、人生悲凉之寒气,川人居梁,经历迂曲,命运多舛,先生心头或许压着一曲《悲怆交响曲》,不平则鸣,其署名也就不难理解了。先生笔名中有一“诗”字,说明他对诗歌的衷爱,从他的诗句中,可见他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他以诗言志,傲骨凛凛,不惧毁誉,“生前身后两沉寂,毁誉何妨众口非”。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也写寻常时日的悠然,丹青笔墨所带来的乐趣,“积雨固凉天,荒斋尽日闲。借来一支笔,写出半边山”(题画)。 先生是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抗美援朝上过战场,是新华社的战地记者。采访中身负重伤,1954年伤愈转业到开封日报社工作。先生入门书法较晚,48岁那年始临习怀素、王铎,晚年兼习篆隶、魏碑诸体,书风独具,高标于世。 许是受过战争的洗礼,他的血液里总是澎湃着一股激情,这激情体现在他的处世哲学中,这激情更是融入了他的书法艺术里。有人说,狂草书强调“山林气”。若无“山林气”,必易坠入“烟火气”,难脱俗格。 先生的草书之所以被人推崇,恰恰是有“山林气”。虽不似古人那般狂放不羁,炽烈癫狂,在性情上亦是“解衣盘礴、脱帽露顶”之人。先生67岁那年来郑,一住就是三天,每天在我的办公室“驰毫骤墨”,在观者掌声和狂呼中,作品亦被“抢”走,先生一笑置之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 先生的花鸟画与其书法一脉相承,于灵动浓淡的墨色中,晕染出深得意趣的空灵,笔简意赅,淋漓超脱。他送我的一幅仕女图,画的是春末景色,一仕女立于寂寂庭院,颇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感。 先生性耿介,狂狷,不事权贵,与外界少有交往,在先生身上的一些逸事,成为文化圈的茶余谈资。一些让别人不可思议的事,对他再正常不过。我几次想问他传闻的真实性,随即缄口,怕这个真真切切的人胡乱“放炮”,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艺术需要独立的人格来支撑,来建构,在一个人的艺术世界里,个人就是一切,个人就是“天皇老子”。 先生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在汴工作时曾拜访先生居所,进门放一床,一桌,一椅,再无下脚之处,屋里阴暗潮湿,弥漫着发霉的气息,以先生的资历和声望,理应分一套大一点的房子。问起为何不找领导说说,先生呵呵一笑,“有个窝就算不错了,我是不求人的。”真应了句古语:君子安贫乐道。 先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我与先生交往虽然不多,但心里常惦念着,手头藏有其长卷、册页、条幅若干,我视若珍宝,拜观时有清风拂面、玉落珠盘之感。 先生因耿直,说话直抒胸臆,常发宏论,大有当今书坛舍我其谁之气概,这本来算不了什么,性情使然,无可厚非。话又说回来,书法家说自己筐里有烂杏的有几个?在我看来,先生抱笃守志,其遗世独立的风范,令人尊敬和仰慕。杜甫这样形容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句话用在当今以草书闻达于世的李先生身上,并不为过。 P23-29 序言 我说世信 王尚宇 我和世信不是老乡,却有胜似老乡的情谊。我们心心相通、彼此欣赏,我同他交往有三十多年,深以有世信这样的老友而荣幸。 我是山东人,家乡与河南虞城县相邻,大学毕业后在世信的家乡虞城县工作了13年,可以说虞城是我的第二故乡。很多人认为我就是虞城人,对此我默认,因为我深爱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深爱这里的父老乡亲,于是我也顺理成章成了地道虞城人——世信的老乡。世信说他要出一本新书《我说·说我》,是他写友人和友人写他的文字,还有他的部分书法作品,嘱我为他写点什么,我乐意借此一叙。 世信18岁入伍,军旅生涯20年。转业后,从园艺场场长到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人民防空办主任,又到河南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任职,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世信永远对故乡抱有浓厚的情怀。虽然离开家乡后,真正回家盘桓的机会很少,但每每乡亲往来,除了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还会细细询问故乡的大事小情,因此对家乡的发展总是了然于胸。 他对家乡的种种牵念和回忆,最终汇流成河,喷薄而出。2001年,世信的散文集《沧桑》问世,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书中辑录了故乡的乡亲、好友、同事在内的近六十余位不同人物。这些人物大多平凡,但在世信的笔下以散文的方式列陈开来,却勾勒出一幅豫东平原生动的风情画卷,将豫东的历史人文、风俗风情、人情世故描摹得深刻灵动。 著名评论家孙荪在为《沧桑》作序时说,“令我感动的是,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对乡亲百姓命运际遇的同情和理解,特别是对生命味道的亲切感受”。这种感觉我感同身受,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同世信有着太多相似的熟悉与情感。虽对文学没有深的研究,但我认为,真正好的作品必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沧桑》便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世信不仅有最真诚的情感,还有对文学的悟性。20世纪50年代,还是初中生的世信就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六七十年代,在部队他更是佳作频出,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杂文、散文见诸军报,地方报纸杂志也偶尔能看到他的文章。1979年他所著长篇小说《合欢》发行量就达到44000册,80年代初中篇小说《一个飞行官的梦》在报纸上连载数月,引起轰动。 世信这种对文学的悟性,随着时问的积淀,渐渐成熟超然。一些即兴的短文、诗词,无不沉稳精到,逸趣横生。他的《梦画小记》便是代表:“己丑季春中浣,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披衣而坐,赏玩画作,顿觉游移青山绿水之间,祥云缭绕,苍松翠柏,茂林修竹,雪落无痕,江流有声;忽而置身花香鸟语之中,兰送暗香,梅发新枝,凤翔鹤舞,春燕呢喃,锦鳞游泳;或坐古刹之中,参禅悟道;或与英雄论剑,驰骋疆场;或仰视伟人,聆听教诲;或促膝老农,共话桑麻;高人对弈而决胜负,狂士长啸而发清音;钓夫垂竽于烟波之上,骚人吟唱于山水之间……” 2010年6月,我和世信等几位退休老人,受邀去云南览胜。大家共同委任世信以“领队”之职,一周的时间,游大理、丽江,登大观楼,赏普达措公园,望玉龙雪山。一路上,世信意趣盎然,妙语连珠,每到一处,情之所至,即兴赋诗,今情古韵,堪称佳句。《大观楼》一诗,“苍烟落照美人山,夙梦曾期人大观。古往今来多少事,只留千古一长联”,纵观今古,时空嗟然。《摩梭女敬酒》一诗,“一曲酒歌世外音,轻交玉臂更销魂。摩梭淑女早知好,五十年前要走婚”,更是充分展现了世信的真性情、真情趣。 世信是真性情、真情趣的。 世信善饮酒。酒在中国是文化,武将饮酒和文人饮酒,即便是同样的酒,却能饮出不同的味道。世信善饮酒,虽不拼酒力,却能一并表现出武将的豪迈和文人的雅趣。借此,他与将军共饮,不输气势,但赢得风雅;他与文人共饮,不输文采,但赢得性情。如此,文武之人都愿同他同席共饮,而往往总能相谈甚欢。一席酒,便能识得一个人,世信很多的好友,便是由此被世信折服和吸引,从此莫逆。如今,因为年龄和身体的缘故,世信不得不控制自己饮酒,但如见到了故交好友,依然会浅酌两杯,以此为乐。 世信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只要有事求着他,能办的立即办,不拖泥带水,不求回报。世信心胸宏阔,他有时发点小脾气,使点小性情,孟宪臣同志都会善意地给予提醒,世信认为这才是真朋友,把孟称为“政治上的导师”。 世信虽出身军营,但诸多好友中,文人墨客的比例颇高,王澄、王宝贵、刘兆英、孙荪、李逸野、李强、宋华平、宋震、何应辉、陈春思、南丁、胡秋萍、张文平、周俊杰、耿自礼、桑凡、尉天池等文人无不是他的座上客。世信不仅具备真性情、真情趣的个人魅力,爱为文人助力发声更为他在文化圈赢得了很高的美誉。2003年任河南省直作协主席期间,他为《南丁文集》(5卷本)、李明性的《家谱》和杨晓杰遗作的出版筹集资金。青年艺术家如朱雷刚、李凡、李晓军、连俊洲、赵立功、张良、张军民、孟新宇、魏广君等,无不受其膏泽。就在不久前,已过古稀之龄的世信,还在为推介河南艺术家努力奔走,先后策划、帮助省内水准较高的书画家张军民、杜大伟、魏晕、曹剑丞等举办个人作品展,为增加人气,还专门嘱我和一帮退休的省级领导参与。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任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院长期间,主编《大河风》十余册,《名人名家卷》37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人物画集《心境》、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画集等不一而足。为了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他还策划了12集电视纪录片《中国书法三千年》,为此他放下身段,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历时十余年,此片终于杀青。他还组织冯鹏等企业家向四JIl省汶川县及河南省卢氏县灾区捐款40余万元,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情,可见一斑。 世信斋号闲味居,自称闲味居主人。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一诗:“竹桥新月上,水岸凉风至。对月五六人,管弦三两事。留连池上酌,款曲城外意。或啸或讴吟,谁知此闲味。回看市朝客,石_乞砣趋名利。朝忙少游宴,夕困多眠睡。清凉属吾徒,相逢勿辞醉。”此中展示朝政忙碌中的闲适味道,同世信身上的那种飘然若古、闲逸散淡的气质如出一味。这个斋号起得妙。 我同世信交往时,多是探讨书画、文艺,偶尔配对打纸牌。世信的牌技尚可,记性极佳,有时玩点小把戏,不求输赢,只求精彩,每每总能嬉笑开怀,深得闲味。 所谓“字如其人”,世信的气质,体现在他的书法上,别具一格。 世信的书法虽不是专业出身,其收藏鉴赏数十年,整日摩挲书画,终至心中有法,手下有道,心到笔到,至诚至性。其字如芳草萋萋,生机灵动,意趣盎然。他的作品被人青睐,一些好点的作品,更为专业书家索要。郑州有一家以字画为装饰风格的饭店,非国家级名家作品莫入,却特意选得世信的书作悬挂。 世信的书法早已得到书法界的肯定,但他不以书家自居,却自谦“票友”,不少同道劝他办个人的书法作品展,他更是婉言谢绝。他终日以读帖为乐,不求闻达。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二十年前曾亲自将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表格送给世信,世信却“忘记”填写了,及至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人来河南,当面责问世信“你是不是看不上我们中国书法家协会”,世信不好再以“不合格”推辞,遂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对千方百计想谋得这一资格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世信如此宽广达观的胸怀,鲜有人及,他在笔墨上显出的宁静淡泊的禅意,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本书中,他以散文形式对60余位书画家的为人为艺进行了点评,亦有20余位名家对他的为人和书法作品进行了评说,我这个书画圈外的人就无资格赘述了。 记得世信在一篇散文中说:“人的一生最珍贵的莫过于真情,这种真情可以化艰辛为欢乐,化平庸为神奇,化淡薄为诗情,化世俗为高雅。”世信就是一个真情的人,世信本身就是一本好书。 (本文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 后记 《我说·说我》即将付梓,摩挲书稿,感慨系之。 本书所写的60余位书画家,都与我有着相交相识的过往经历与点滴故事,闭上眼睛就能感到他们各自的翰墨丹青。这些文字带着不同时代的痕迹、彼此情谊的烙印。这些书画家的精湛艺术令我由衷叹赏,他们的高尚人格令我肃然起敬,我无意为他们写实画像,只是在逝去的往事中钩沉一二,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们为人处世的片段,感悟他们灵动深邃的笔墨世界。 少年结新知,暮年思故友。书中写到的已先后故去的师长、朋友,有魏紫熙、南丁、桑凡、李明性、孙澍。每每念及,情不能已。李明性是和我一起从小长大的,他殁于2009年10月19日,倏忽已近十年。他笔下的《长相忆》已成绝唱。从童年到少年再到壮年及至暮年,漫长的交往始终浸透着兄弟一样的纯真友谊。斯人远去,伯牙琴断,空有高山流水,回荡在人间天上。 时空无涯,生而苦短,而朋友情谊则历久弥深,使人时时怀想,时时回望,活着的人理应珍惜。人过七十,愈加明白,钱财可拥有,而知音难寻觅,千古皆然。心灵之间的相通,乃至朋友之间的相互欣赏最为珍贵,最值得珍惜,也是彼此从事艺术活动的一种动力。《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唐朝诗人贾岛吟道:“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写在这本书中的书画创作者是我大半生有所交集的同道,愿他们体康笔健,艺术之花灿烂,艺术之树常青。 在此感谢王尚宇先生倾情作序,感谢孟宪臣、宋瑞祥先生精心策划,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同标教授通览全稿,感谢大象出版社,感谢为本书付出心血与汗水的所有的编辑、设计、校对人员。还要特别感谢爱妻孟昱卿,她容貌姣好、风姿绰约、心地善良、为人真诚。发妻仙逝后,她以小我十三岁的年龄委身于我,时时服侍在侧,给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亮色,带来了活力,感谢上苍的眷顾和恩赐。没有她,《我说·说我》这个“儿子”也不会“降生”。 特别要说明的是,我非专业作家,更不是专业书家,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书法票友,闲来区区于笔砚之间,以此自娱。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方家不吝赐教。 是为后记。 闲味居主人 赵世信 2017年7月27日 书评(媒体评论) 才情友情句句关情,书道画道篇篇独到。触处生春别具一格,涉笔成趣天然精妙。 ——王守国(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谈书论画,回味人生,文学与书画的会心互动,真情与友谊的生动展示。 ——周俊杰(著名书法家,评论家) 文笔精美,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读之使人手不释卷。 ——王刘纯(资深出版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