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著的《离开爸妈更强大(留学十年成就自我)》是一本留学生写的书,也是一本写给父母看的书。可以为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带来很好的借鉴。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质,离开了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强大。
作者文笔风趣幽默,读起来会让你倍感温暖而又充满力量。
本书四色印刷,装帧精美;锁线装订,雅致不凡,方便阅读。
| 书名 | 离开爸妈更强大(留学十年成就自我) |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作者 | (荷)王淼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淼著的《离开爸妈更强大(留学十年成就自我)》是一本留学生写的书,也是一本写给父母看的书。可以为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带来很好的借鉴。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质,离开了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强大。 作者文笔风趣幽默,读起来会让你倍感温暖而又充满力量。 本书四色印刷,装帧精美;锁线装订,雅致不凡,方便阅读。 内容推荐 作者王淼在17岁高中毕业后,独自到荷兰留学,先是文科生学习商科,再换学校换专业改学工科,大学毕业成为工科工程师。期间,考过了荷兰最难的荷兰语语言等级考试,经历了租房、考试不及格、洗盘子打工、失眠、抑郁、恋爱、结婚生子等种种难题与挑战,最终通过归化在荷兰立足,并加入荷兰国籍。她并没有把种种困难告诉父母,而是在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从一个被宠爱的独生女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女子。《离开爸妈更强大(留学十年成就自我)》让人倍感温暖而又充满力量,为计划出国留学的家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质,离开了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会变得更强大。 目录 第一篇 留学荷兰 1.来荷兰,是为了留学 2.留学之前的心理准备 3.初来乍到 4.凄风苦雨之夜 5.蓝楼轶事—学会骑自行车 6.未满18周岁开不了账户,即将露宿街头 7.乐乐帮我搞定房租汇款 8.银行的“开户礼包”惊着我了 9.秋假,组团去阿姆斯特丹 10.留学噩梦—商学院小组项目不及格 11.涵涵支招儿—“一哭,二闹,三上吊” 12.“恭喜你们,可以明年再来一遍。” 13.不及格后遗症—失眠 14.想换专业换房子,彷徨中 15.因为小程,租到新房子 16.她对我说:“我喜欢男人。” 17.涵涵发脾气 18.在中餐馆洗碗,听锅碗瓢盆进行曲 19.在旧船上开 20.换学校换专业:北京文科生—格罗宁根商科生—埃因霍温工科生 21.在乌特勒支过了个夏天 22.王老板的爱情传奇 23.被逼学荷兰语 24.姥姥的苹果派 25.在荷兰跟谁过生日 26.亚里士多德子 27.餐馆洗碗过情人节 28.在大学做兼职秘书 29.邂逅牙哥 30.为牙哥心动 31.牙哥问:“你愿不愿意跟我结婚?” 32.嫁老外被人误解 33.在荷兰当工作妈妈 34.我和牙哥的蜜月旅行 35.海南旅游 36.海南小镇发生意外 37.漫长的等待 38.一片冰心在玉壶 39.小镇的住院生活像开Party 40.夜半歌声 41.回荷兰重做手术 第二篇 荷兰生活 42.放羊的哲学家 43.小镇“反对超市扩大规模和搬迁”运动 44.牙哥的脑外科大夫二舅 45.芳邻—一对老冤家 46.意大利老大爷的农场 47.房东大叔和他丈夫 48.“讲西班牙语的胖子” 49.二丫头来了 50.鸡毛掸子的头发 51.电话看病记 52.超级居委会 53.米儿的新招数 54.“骑车”去露营 55.骑车去罗马 56.Let’ssport!我们去运动! 57.邻居大哥的篮球筐 后记 附录 我的荷兰准女婿 在荷航上 1.在教堂里听音乐会 2.俺有了外孙女 3.护士阿姨跟着回家了 女儿在荷兰坐月子 4.要让孩子多接触外面 5.开裆裤与咖啡馆 试读章节 从我第一次踏上荷兰王国的土地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荷兰司法部和移民局经过慎重的审核,接受了我的入籍申请,我通过归化的方式(归化,是指某个人在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行为。—百度百科)加入荷兰国籍,正式成为荷兰王国公民。 这十年里,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来荷兰?又或者你为什么要离开北京?我总会回答,我到荷兰来,是为了留学。十年前出国其实已不算太新鲜,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是在国内完成本科教育,然后在硕士或者博士期间留学。这其实也是我当时的打算。我一开始给自己设计的留学线路,可以被称作是一条经典线路:先在国内考一个不错的大学,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拿一个高点的GPA,再考托福和GRE。22岁时在国内大学毕业,再出国读一个硕士,毕业之后工作一两年再回北京,到时候我应该是26岁左右,正好再找个老公。我为自己规划出这条线路的时候是16岁,正在上高一,距离我想象中出国的时间还有6年,所以留学这事情看起来还很遥远,还远不需要被提上议事日程。 我高中读的是北京二中,是北京老字号的重点中学,而且还是文科实验班,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不惭愧地说想考个靠谱儿的大学应该不成问题。这条经典路线的第一站,如果不受外界太大影响的话,以我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事情的发展当然就像你猜的那样,当然是和我所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了。这条经典路线,我连第一站都没有达到,因为半路上杀出来了个“程咬金”。 “程咬金”是我的数学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我这位“程咬金”老师姓邱,我们班里的同学总私下里喊她阿秋。阿秋老师是会发光的。很抱歉,我不太知道除了用发光这个形容词,还可以怎样形容她。因为她真的很引人注目,无论她身着怎样普通的装束,在人群里,目光总是会被她吸引住。我还记得,是我娘开完家长会回到家里,突然非常郑重地和我长谈了一次,问我究竟对留学的事情是怎样想的。 很多年以后我娘与我谈起此事,我才知道,她当时去开家长会,偶然与阿秋谈起留学一事,阿秋非常认真地告诉我娘,如果我真的想要出国留学,不一定非得要等国内大学毕业以后。我们都在国内上过学,国内的高中环境有多么紧张,大家心里都有数。高中毕业进入环境相对宽松的大学,摆脱思想上的压制束缚之后,我们会迎来一个人生观、价值观迅速重塑的阶段。大学四年下来,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上已经塑造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出国留学,在三观上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对于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不会太好受。如果留学结束之后回国那倒还好,但是如果之后会在国外定居下来,这种不太舒服的滋味可能会成为长期的困扰。与其如此,还不如在高中毕业,18岁左右的时候就出国。 阿秋说服了我娘,她的观点,在我娘这里得到了极大的认同。我的留学进程,一下子就提速了好几年。参加考试,准备材料,递交申请,办理签证和手续,我个人觉得是比较烦琐而且枯燥的工作。我当时是寻求了专业留学中介机构的帮助,当然也可以完全自己完成。以目前留学市场高度发达的状况来看,除了在选择中介的时候记得选一家正规机构的,或是准备资料时一定要细心全面之外,我并没有更多的建议。 留学的时间确定下来了,去哪里留学就是我们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我报名参加了出国考试培训,还专门到香港参加了SAT考试。开始做准备的时候,我的留学目标非常朦胧,尽管我在准备美国大学要求的入学考试,心里对此却有一点小小的排斥感。我当时并没有勇气完全放弃国内的高考,所以想既在学校里拼中国高中的学习成绩,又试图在一场标准和模式都与国内完全不同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我感觉压力太大。另一方面,美国留学的竞争相当激烈,国内的高中生想要申请到好的学校,还想要申请到奖学金,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同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那时候还在1:8左右,如果没有奖学金,四年本科所需的费用相当可观。这一部分排斥感是出于理性考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一周七天,其中六天的国际新闻里,美国都在唱主角,我觉得有点闹腾。—这当然是主观而非理性的。 我们一家三口在参加了几次留学教育展,并到留学中介做了数次咨询之后,把目光锁定在了荷兰。我选择荷兰,理由很充分。荷兰是老牌欧洲强国,经济富裕,社会高度稳定,治安良好,可以称得上是适宜居住的国家。荷兰地理面积有限,自然资源上并不丰富,人口不足两千万,作为一个西欧的弹丸小国,却拥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科技、能源有飞利浦、壳牌,日常生活有联合利华和喜力啤酒,甚至还有G-START和Suitsupply这种混时尚圈的,这些强大企业的背后,一定需要有雄厚的教育实力作为支持,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足够的人才。荷兰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但是很多大学都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且费用合理,这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荷兰的思贤若渴。 在我准备来荷兰之前,有位长辈主动与我爹娘长谈了一次。这位长辈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不要让我这么早一个人出国留学,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一门心思铁了心的要出国,也千万不能到荷兰这种地方来。荷兰人又吸毒又赌博,而且还可以卖淫嫖娼,这是一个到处充斥着人间罪恶的地方,实在是太可怕了。这就像围观群众眼里的宁国府,除了两个石狮子干净,连猫儿狗儿都脏。我一个年纪第一篇轻轻的女孩子,到了这么个地方,肯定是要学坏的。她老人家身为长辈,决不能坐视不理,眼睁睁地就看着我爹娘这一对糊涂蛋,把亲生女儿往火坑里推。我们对这位长辈是感谢的,人家是真心实意地为我好,不然何苦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苦口婆心地来劝我们。我爹娘的反应着实把这位长辈吓得不轻。尤其是我娘,自信得简直不像话。她坚决认为,她的女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学坏,在她眼里我简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白莲花,她放心。我娘查过不少关于荷兰的资料,也咨询过在荷兰有留学和生活经历的人,这些人都告诉她,所谓“荷兰毒品、赌博、性交易肆无忌惮”,根本只是以讹传讹。这是一个社会秩序井然、治安良好的国度,否则我娘也真没有那个胆子。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我娘的自信也就不能称其为自信了,那叫脑残。 2007年的夏天,我高中毕业,到荷兰来留学。在到达荷兰以前,我和我父母通过我们所搜集到的信息,对这个国家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最初印象。我当时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我想象中的荷兰并不真实,真实的荷兰是多面的,是立体的,是一个既能令我跌破眼镜,又能让我尽情享受人生的地方。 P46-50 序言 女儿到荷兰上大学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女儿。 女儿差一个月不到18岁,要去荷兰留学,我和她妈妈送到机场。她高高兴兴往里走,我和她妈妈被工作人员拦下。她离开我们的视线,没回头。我们把脖子伸到最长往里看,徒劳。她妈妈说了一句,这丫头不回来了。 她妈说,有人跟她说,这个时候孩子回不回头,基本标志着孩子是永远远走他乡,还是学成之后再回来。 十年过去了,此话成真。 我讨厌那个跟她说这句话的人,不管这个人是谁。 哪个父母不愿意儿女在身边,何况我们只有一个孩子。 她只身一人到了荷兰,当时留学中介说,有人接机,有人帮助安排。我和她妈妈之前没有任何出国的经历,身边也鲜见送孩子出去读大学的,尽管心里明白一切都不会一帆风顺,但也没想到,她最初是那么的艰难。 看了她的这本书,才知道。 如果一切能重新来过,她妈妈一定会陪她出去,尽管可能还是帮不上什么忙,但妈妈在身边和只身一人且离家两万里绝对不一样,最起码哭的时候,可以躲在妈妈怀里。 时间在往前走,一切不可能重新来过。 好在女儿足够坚强。她的毅力、智慧,还有朋友们,帮助她战胜了困难。 我不知道她荷兰毕业的那个学校叫什么名字,学业到底有多成功,因为我不擅长说不知道的东西,但我知道,当初她和她妈妈视频的时候,说要凭自己的努力,凭工作实绩获得荷兰的永居,而不是因为婚姻。因此,在她生下孩子才20天的时候,我和她妈妈抱着我们的外孙女米儿,到位于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咖啡店里等她,她去参加一整天的荷兰语最高等级考试,咖啡店与考场相邻。午间休息的时候,她出来给米儿喂奶。我还知道,她在家的时候,从没动手做过饭,然而现在,她会做很多中国饭,饺子也会包了。我的宝贝米儿最喜欢的饭就是吃妈妈做的虾仁菠菜馅儿儿饺子。如今,我的二米儿也会爬了,还会假装咳嗽求关爱,等到二米儿三岁多的时候,会点什么吃呢?她妈妈准备好了么? 说到这儿,还得说说女婿。 外国人金发碧眼,女婿是外国人,不能例外,外国人取名字都是字母一串串,他还是不能例外,于是乎取其中一串,就叫他优一。他在北京的生活,我写过一个小纪实,就在书中。他们结婚时,我把女儿交到他手上那一刻,相信他看到了我眼眶里噙着的泪,我交给他的,比我的生命还要珍贵。这几年来,虽然见面不多,但我相信,优一爱他的妻子,他现在能听懂一些北京话,能简单与我们交流。我们从阿姆斯特丹回北京,他们到机场送行,告别的一刻,女儿面涩,他把她搂在怀里,从这些,就可以感觉到。 我爱我的女儿,优一也爱他的两个女儿。不过他有点粗心,据我女儿报告:前几天,他骑自行车带着米儿出去玩儿,玩儿的场地里不能穿鞋。该回家了,他们收拾一下就走,到家发现,丢了一只鞋。 当然,谁都丢过东西。只是米儿有一阵儿的不高兴。 谁又能没点不高兴的事儿呢。 比如,女儿上小学时,老师说她作文写得不好,她不高兴,我一看,她写的真不是作文,是一篇好文章,内容我忘记了,但引用的名言记住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告诉她,就这么写,不必在意老师打分。她的数学也不太妙,她妈妈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家孩子上高中以后肯定没问题”。这话她妈信了,数学老师是当时全国华罗庚数学竞赛的评委。但她妈妈还是很担心,直到上高中,才算放心。 上高二时,各科作业太多,她不想写英语作业了,怎么办呢?当时她的雅思成绩已经公布,平均7。5,我给她的英语老师写个小请示,大概说她肯定会,所以不写英语作业了。女儿回家就笑:“老师说你爸怎么这样啊?!”。 她爸就这样。而且在家里很甩手掌柜的。她妈妈很辛苦也爱张罗。说一件小学的事儿:当妈的骑着自行车带女儿上学,早晨6点多,从北四环外到二环内上学,晚上再回。冬天,零下,脚冷,女儿冻得直哭。就这样,数年坚持。 女儿也有点小牛气,高中二年级时,得老师恩助,读完高中全部课程,提前参加会考,顺利通过,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同时到香港参加了美国高中SAT1、SAT2的考试,成绩不记得,只记得她到了荷兰后,美国的西北大学还在给她发邮件,谈上学的事。她报考了托福,后因留学方向转到欧洲,改考雅思,只参加了一期口语小培训,便也是高分,照片曾被培训学校挂在光荣榜内。她的同学还在上高三,她已经飞到荷兰,开始上大学了。 写了以上这么多,有点乱,之所以写这个序,是因为编辑老师命题,我的命题作文很差,女儿得父亲真传,一脉相承,没办法。 这可以当作此书的序么? 算是软广吧。 这本书,是女儿在荷兰十年留学生活的一个小结,对那些想送孩子 出国学习的家庭,可能会有些许参考价值,是为序。 王希泉 2017年9月1日 后记 我女儿每天临睡前都要读书。读一段荷兰语的,读一段中文的。荷兰语的一段是牙哥读给女儿,中文的一段是我来读。我在给女儿读的,是《唐诗三百首》。大丫头趴在我怀里听,二丫头在爸爸怀里,两只手扒着爸爸的脸,瞪着眼睛。大丫头米儿已经三岁多了,能听懂了;二丫头菲菲还不到一岁,也不知道她听不听得懂。 我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米儿问我:“花?”二丫头菲菲穿着粉红小花的睡衣,米儿说:“菲菲的衣服上有花。”米儿有时候也喜欢跟着我念诗,不过这句诗对她来说好像难了些。 我翻了一页,是《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诗好像也难了些。 我再翻一页,是《静夜思》。我念:“床前明月光。”米儿跟着我念:“窗前(千)明月(约)光(guang)。”她的中文说得不利索,发音也有点怪。我念:“疑是地上霜。”米儿又跟着念:“疑(一)是地(滴)上(商)霜(爽)。”我再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说:“举头望明月,就是抬起头看月亮。”米儿听了,跟着抬头,恨不能把头抬成90°,脸朝着天花板。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五,多云,看不到满月。我说:“低头思故乡,就是把头低下来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我一说到“低头”,米儿又使劲地往下低头。这样低头抬头地玩儿了几回,米儿的脖子和下巴也累坏了。菲菲看着姐姐,觉得好玩儿,逗得她也咯咯直笑。 米儿笑够了,问我:“什么是故(咕)乡(翔)?”我纠正她的发音,是“故乡”。米儿被我纠正得不耐烦,问我:“到底什么是故(咕)乡(象)?”我说:“是一个地方。”她问我:“是什么地方?”我说:“故乡是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是有很亲爱的人的地方,妈妈的故乡很远很远。”她又问我:“为什么你的故乡很远很远?”我回答不出来,只好对她说:“妈妈也不知道。”米儿觉得没意思了,撅着嘴没说什么。 读完书,米儿和菲菲刷好牙,擦了脸蛋香,要睡觉了。米儿回到她自己的房间躺下,房门才关上,她又跑出来。我们才要赶她回去睡觉,她说:“我再问一个问题。”米儿问我:“在故(古)乡(象)干什么?”这问题真难,答案太多了,我只能捡重点回答。我说:“在故乡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故乡会觉得很舒服,很开心,很好。”米儿满脸恍然大晤的神情,得意扬扬地说道:“哦!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菲菲在一起。”她又再亲亲爸爸,亲亲我和已经睡着了的菲菲,心满意足地睡觉去了。 她脸上的表情,和我的母亲很像,我很想念她。 王淼 2017年11月4日于荷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