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末与米兰聊天(5家园篇赛里斯的传说朗读版)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程玮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清脆的驼铃悠悠响起,长长的驼队驮着丝绸走过沙漠,迎着落日一路远去……

《赛里斯的传说(周末与米兰聊天)》(作者:程玮)是“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的续集。

一千多年前,在撒马尔罕通往中国的路上,行走着一支队伍。他们一路长途跋涉,翻越高山,穿越沙漠,坚定地向着东方走来。一千多年后,米兰和马兰,还有她们的母亲们,共同行走在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道上。米兰帮助马兰寻找到她的亲生父母,也寻找到她们共同的心灵家园……

内容推荐

《周末与米兰聊天(5家园篇赛里斯的传说朗读版)》由程玮编著。本书介绍了:一千多年前,在撒马尔罕通往中国的路上,行走着一支队伍。他们一路长途跋涉,翻越高山,穿越沙漠,坚定地向着东方走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护送着一件珍奇的礼物,准备把它献给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皇帝……

目录

第一章 永远的神话

第二章 黄河远上白云间

第三章 孔那边的世界

第四章 公主帽子里的惊天秘密

第五章 大海里捞一根针

第六章 撒马尔罕的金桃

第七章 大漠里的风

第八章 沙漠里的神秘古国

第九章 洞中珍宝

第十章 赛里斯的女儿们

告别米兰(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永远的神话

在米兰学校校园的四个角落长着四棵橡树。这是学校建成的那天,第一任校长亲手种下的。四百多年的时间,使它们长成了参天大树。从春天开始,橡树的树荫就一点一点地在校园里扩展着。等它们把校园上空严严实实遮盖起来的时候,暑假就到了,整个校园因此充满了一种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这是学期的最后一天,从明天起,长长的暑假就开始了,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这个暑假都已经计划了又计划,等得都快失去耐心了。

最兴奋最蠢蠢欲动的是那些十一年级、十二年级的同学。他们将在暑假里背起鼓鼓的行囊,怀里揣着一张欧洲联票,带着少量的钱,第一次独自出门去旅行。在旅行途中,他们可能住青年旅馆,也可能向别人借宿,甚至还可能躺在露天的田野里,看着深蓝色夜空里的满天星星进入梦乡。他们将会遇到很多善良的人,或者一些冷酷的人,这是他们生活中必须经历的过程。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一切的一切更加令人兴奋。他们出门的时候还是孩子,等他们旅行结束回家的时候,就已经是经历了风雨的成人了。这样的旅行,就是他们的成人礼。

在学期的最后一天,这些即将举行成人礼的高年级学生们通常是校园里最显眼的那群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兴奋地议论着即将行走的路线,和几个朋友互相约定在某个陌生城市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低年级的学生们聚集在外围,一边很羡慕嫉妒恨地听着他们的计划,一边在心里暗暗盼着自己的这一天快快到来。

可是,这一次,米兰吃惊地发现,自己竟然成了校园里最显眼的人物。她和娜塔莉几个女生站在校园里一起聊天,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走过的学生,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都特意来到米兰面前,问她同一个问题:“你真的去丝绸之路旅行吗?”

“是啊!”米兰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回答这同一个问题了。

“真羡慕你啊!”每个人都由衷地说。

米兰很纳闷,一不小心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她实在有点摸不着头脑。

米兰是一个在德国长大的中国女孩子。她每年暑假都回中国,每次回中国,妈妈都带她到很多地方去旅行。学校的同学从来没有把米兰的暑假计划当回事,可这次米兰要去丝绸之路旅行,竟然成了学校的热门新闻。

“这次我知道得太晚了,要不然,我一定跟你一起去!”娜塔莉一遍遍地表示她的后悔。娜塔莉暑假将跟着父母去意大利托斯卡纳度假,像大部分德国人一样,他们半年以前就订好了机票和酒店,想改变也来不及了。

“没关系啊,以后还可以跟我一起去的。”米兰赶紧安慰自己的好朋友。

“你想啊,一望无际的沙漠的海洋,我们骑着骆驼,在沙漠和天空中问慢慢走过,驼铃轻轻地响着。”娜塔莉说得绘声绘色,“真是太美丽的画面啦!”

这时候,彼得老师也过来了。米兰刚进中学彼得老师就是他们的班主任,现在仍然是。彼得老师对自己的服装一向很注意,穿得总是很正式。可今天,他也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了牛仔裤加T恤,一副立刻就要出门度假的样子。他认真地对米兰说:“米兰,在旅行中你一定记着多拍些照片,让我们开开眼界。”

“对,每到一个地方,就给我们发照片过来。”一个低年级的女孩子挤到米兰身边插嘴说。她也是学校乐团的成员,跟米兰很熟悉。

“想当年,我第一次计划独自出门去旅行,第一个目标就是丝绸之路。”彼得老师兴致勃勃地回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是一条很长很远的路,我钱袋里的钱根本就不够。别提我那时候多伤心了。”

低年级女孩很有学识地说:“我听别人说,‘丝绸之路’这个名字还是我们一个德国地理学家命名的呢!”

“怎么什么都喜欢跟德国扯呢?”米兰有点生气了,“丝绸之路在哪里?德国在哪里?这能扯得到一块儿去吗?”

“唔,这个嘛……”彼得老师有点不好意思地摸摸头,顺带清了清嗓子,“米兰,丝绸之路从中国的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出了国境后又穿过阿拉伯,波斯湾,一直到地中海。虽然在地理上跟德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丝绸之路’这个名字,还真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教授在1877年提出来的。”

“真的?”米兰还是有点不相信。

彼得老师继续说:“李希霍芬教授在1868年到1872年之间七次到中国考察,然后写了三卷关于中国的书。在他的书里,第一次出现了丝绸之路的名字,从此这个名字就传遍了全世界。”

低年级的女孩在一边有点得意洋洋地笑着。P1-6

后记

这是“周末与米兰聊天”系列的最后一本。

这本书,我写得很慢,而且,越来越慢。在写到最后一章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写得更加从容一点,我停顿下来,作了一次长长的意大利之行。

因为我知道,我从“周末与爱丽丝聊天”起一直伴随的那个中国女孩子米兰,正在一步一步地离我远去。在这本书的最后,她突然停下脚步,对我说:“不要再陪伴我了,我长大了,再见了!”

“真的不用了吗?”我有点失落。

“真的不用了。因为,我已经知道,我是谁,我的家园在哪里。”她这样回答我。

这个确认了自己文化上归属的女孩子,从此将渐行渐远。

心里自有一种依依不舍。

如果有人问我,我用了多长的时间写这个系列。我会告诉他,我用了20年的时间。是的,20年。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但在国内大学4年期间,我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中文系的正规课程。我阅读最多的,也不是跟中文专业有关的书籍。像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一样,我读的、学的、爱的、崇拜的,是西方的文学和艺术。对于中国文化的真正价值,我当时并没有完全感受和理解。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来,我到了德国。在这个白皮肤、黄头发的世界里,我突然意识到,我与中国文化的缘分远远没有结束,相反,只是刚刚开始。因为拍摄中国文化的电视片,我关注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在德国、在英国的很多图书馆,我第一次接触到很多中国的古籍和孤本。而且,我可以随意翻阅它们,甚至复印它们。当我第一次翻开一个海内孤本,第一次呼吸到那散发着温馨陈年的来自古代中国的气息时,我热泪盈眶。

我曾和兵马俑近距离相对。那是一个晚上,白天熙熙攘攘的游客已经散去,我的同事们在布灯光、架轨道。我一个人在刚刚修复的兵马俑阵前缓步行走,仔细观察着那一张张穿越2000多年、仍然栩栩如生的脸,有一瞬间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呼吸。

我曾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迎接珠穆朗玛峰的日出。在拍摄完日出以后,我们摄制组的成员感动万分,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

而这本书中描述的丝绸之路,更是我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篇章。曾经连续三年的时间,我和不同的摄制组,在西北的戈壁沙漠,来回往返了无数次。我在塔克拉玛干中心经历过沙尘暴,在罗布泊旁野营,坐着吉普车翻越一百多米高的沙山。

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我才意识到,我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缘分真正开始了,并且不会再结束。

这些年来,我的先生,我周围的德国朋友们,一直不断地提醒我,你来自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你应该为她骄傲,你应该珍惜她。在欣赏别人家珍宝的时候,应该先对自家的珍宝做一个清点。

可以说,在德国的20多年,我一直在做着这样的清点。这样的清点让我明白了,我是谁,从哪里来。

在米兰聊天这个系列里,我并不准备浅尝辄止地普及一些关于中国文字、音乐、书画、科举制度和丝绸之路常识性的知识。不是的。我尝试采用米兰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对人所共知的常识,进行深层次上的询问、叩求、追索、探究和比较。有时候是身在此山,有时候是雾里看花,也有时候是以小见大。

感谢我先生这么多年让我始终不忘记自己来自何方。他一直欣赏我的坚持,支持我的坚持。他一直为我的文化背景骄傲,也为我骄傲。

感谢Ninon Colneric教授,她在中国生活了好几年,曾代表欧共体在中国高校担任过重要职务。她在中国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大学生。她从一开始就认为,米兰系列这套书,对中国未来的一代非常重要。她甚至认为,这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她自始至终关心着米兰系列的写作,并向我提出各种建议。

感谢周益民老师,每次我把刚完成的书稿发给他时,不管多忙,他总是认真阅读,大声叫好——这样的啦啦队,对于一个长途跋涉的写作者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感谢郁敬湘女士,她始终以一种温婉坚定和务实的姿态督促和鼓励我的写作。感谢为本书付出辛苦的所有编辑朋友。

我先生、我大学的同学张映光女士,热心地为我提供了他们多年的摄影作品。我在汉堡留学时的南京小友孙元玮女士,也为我提供了两张照片。即使在数码相机普及的今天,这也不是一种理所当然。还有孙军先生,按照我书中的意境,为我作了好几幅中国画。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没有以上这些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个系列不可能诞生。

现在,我和米兰告别了。

她在向你们走来,希望你们接纳她,喜欢她,并且理解她。

2013年10月德国汉堡

2015年9月修订

书评(媒体评论)

程玮是一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她的文字在气质上更贴近儿童文学,而不是成人的回忆和感觉。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

成长就是意味着建立外在世界和内在自身的良好关系,程玮是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作家,她在云卷云舒般的聊天中,引领孩子们去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引领,细腻、温婉、智慧、大气!感谢爱丽丝和米兰,感谢在东西方交织的时空中跟我们优雅而深刻地聊天的程玮!当儿童书市里充斥着平庸之作时,程玮的作品所表现的胜境使我们恢复了对儿童书籍应有的敬意和信念!

——谈风霞(文学博士,南京师范人学教授)

新鲜的生动的文字加上写实精美的照片,人文常识因而变得生动、活泛、立体起来,也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正确看待家园内外的人与事、是与非。

——张贵勇(《中国教育报》记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