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意义与思考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的研究定位及其规律性
第二章 马克思的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
第一节 马克思的哲学范畴演变梗概
第二节 自我意识:马克思博士俱乐部时期的核心范畴
第三节 人民精神: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催化范畴
第四节 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范畴
第五节 异化劳动:探索新哲学体系的过渡范畴
第六节 实践范畴:新世界观的奠基石
第七节 生产关系: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范畴
第八节 《资本论》的逻辑
第九节 自由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追求与实现
第三章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的贡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范畴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第四节 从哲学范畴发展史角度看“马恩对立论”
第四章 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范畴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经济、综合法、五项因素公式
第三节 正义、环境、帝国主义
第五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深化和发展
第一节 列宁对唯物论范畴的发展
第二节 列宁对辩证法范畴的发展
第三节 列宁对认识论范畴的发展
第四节 列宁对唯物史观范畴的发展
第六章 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
第一节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研究
第二节 布哈林对平衡范畴的研究
第三节 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整体研究
第四节 苏联哲学界对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研究
第七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梗概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析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源起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新人本主义流派的范畴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流派的范畴
第五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范畴
第六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他流派的思想范畴
第七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的思想特征
第八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史的启示
第八章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毛泽东的“矛盾”范畴
第三节 毛泽东的“主体”范畴
第四节 毛泽东的“实践”范畴
第九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
第一节 社会改革
第二节 科学发展
第三节 治国理政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