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季欣编著的《东江纵队抗日英雄传奇系列》共十册,主要讲述华南抗日劲旅东江纵队中的少年英雄的传奇故事。写作过程中邀请了东江纵队研究会的相关专家以及东江纵队前辈的后代作为顾问,所有故事创作均基于史实,旨在帮助青少年读者深入了解那段烽火燃烧的抗日岁月。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战的历史故事,可以培养当今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宣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的理念。
本书为其中一册之《山棯子》,由陈海仪编著。
| 书名 | 山棯子/东江纵队抗日英雄传奇系列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陈海仪 |
| 出版社 | 新世纪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喻季欣编著的《东江纵队抗日英雄传奇系列》共十册,主要讲述华南抗日劲旅东江纵队中的少年英雄的传奇故事。写作过程中邀请了东江纵队研究会的相关专家以及东江纵队前辈的后代作为顾问,所有故事创作均基于史实,旨在帮助青少年读者深入了解那段烽火燃烧的抗日岁月。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战的历史故事,可以培养当今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宣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的理念。 本书为其中一册之《山棯子》,由陈海仪编著。 内容推荐 陈海仪、喻季欣编著的《山棯子》这是一部反映广州少年在抗日战争前后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具有浓郁的南国特色和传奇色彩。 书中的小主人公在南国惊涛骇浪中成长,曾经寻找名山古寺投师学艺未成,也曾落入狼窝煎熬拼搏。后来,他们当上游击队的小交通员,在日本侵略军的包围中抢救了跳伞的美国飞行员,在狙击战斗中用生命谱写了壮烈的诗篇,还在广州市中心进行了各种形式复杂、激烈的战斗…… 目录 内容提要 一 大街小巷的孩子们 二 虾毛鱼仔要变龙 三 在广州大城中心 四 报仇的门在哪里 五 黑森森的夜 六 人不如草 七 逃出虎口入狼窝 八 雀仔,高高飞吧! 九 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十 亲爱的小鬼,兄弟! 十一 水流千转归大海 十二 心爱的小马枪 十三 人民胜利了! 十四 山棯开花结子的时候 后记:听外婆讲那过去的故事 试读章节 一 大街小苍的孩子们 太阳正当头,古老的广州城火辣辣的。好热啊!铺在路上的麻石板晒得金花进射。看上去,眩人眼目;踩上去,烫人脚板。好在临街的一些房屋有骑楼,为匆匆的行人遮挡骄阳。 街口,十来个男孩女孩围着一个小小的摊档,这里正在做小面人哩!一双双清亮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一张张小嘴巴叽叽喳喳地叫。只要有得玩,热得满头大汗、长出一身痱子,孩子们也不去管它。 一排比手指大一丁点的小面人插在木架子上。第一个是穿红衣裳扬着绿飘带的仙女,第二个是挺起大圆肚子扛着五齿钉耙的猪八戒,第三个是围一条虎皮短裙抡着金箍棒的猴王孙悟空。做面人的老爷爷坐在木架子后面,张开十只老树丫杈般的手指,灵巧地玩弄着红黄蓝白黑几种颜色的面团,捏一个戏台上的武将。他给武将在背上插了四支镶牙边的三角小令旗,再揉了两颗一边黑一边白的小圆点,用骨簪的尖端杵进武将的眼窝里,那武将便有了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珠子,一下子就像活起来了。看得人了迷的孩子们都嘻嘻哈哈地笑出声来。 面人爷爷把威风凛凛的武将插在孙悟空旁边,从一个小男孩手里接过四个铜板,卖掉了那个大肚子猪八戒。然后,他的手指动了几下,又捏了个红枣样的小面团,安上了竖起的眉毛和细长的眼睛,粘上五绺黑胡须,半边身子披上了将军的铠甲,另一半边身子披上了文官的长袍。一个胖墩墩的男孩子问:“爷爷,这是谁呀?”面人爷爷一面做,一面笑着说:“你们猜猜。” “哼,张飞呗,谁不知道!我看大戏看得多了。”一个穿着过于肥大的西装短裤和长袖衬衫的男孩,摆出一副什么都懂得的神情在发议论。这孩子十岁了,长得那么瘦小赢弱,脸颊凹了进去,嘴巴突了出来,成了尖下巴颏。他就是这条街里小巷口新洋楼魏厅长家的少爷仔,名叫珍宝。“不对,丹凤眼、卧蚕眉,这是关公!”圆头虎脑的力仔大声说。这孩子只穿一件家制的白竹布背心,露着藕瓜似的两条臂膀,壮壮实实的,眉心上长着一颗暗红色的痣,恰恰长在两道眉毛中间,大人们都说,这叫作“二龙争珠”。 “是关公,不是张飞,是关公,不是张飞!力仔说得对,珍宝说得不对!”孩子们像唱歌一样喊起来。这一群孩子都住在本街上和横巷里,他们几乎天天都到这里来看面人爷爷做各式各样的小面人。 “哥哥,是关公。”珍宝的妹妹珍珠穿着一套银红薄绸琵琶衿的短衫裤,两根细软的小辫子上扎着水红色的绸带。她站在哥哥身边,也跟着别的孩子说。 珍宝又羞又恼,一个巴掌打过去,恨恨地骂:“臭妹钉,要你多嘴!快滚回家去!”珍珠“哇”的一声哭出来,捂着脸跑开了。珍宝不喜欢他的妹妹,因为他妈妈魏太太时常对他嘟嘟囔囔说,珍珠是他爸爸的二奶生的,将来要和珍宝分房屋、分钱。魏太太说:“比如你这个大蛋糕,是一个人吃好呀,还是两个人吃好?”珍宝渐渐懂了。妈妈讨厌她们,珍宝也就讨厌她们了。 珍宝吃得好穿得好,可就是没有高兴的时候。现在,他又在生力仔的气。这力仔虽然比他小两岁多,却长得和他一般高,比他胖多了,结结实实,厚墩墩的,好像天天都吃什么好东西一样。珍宝在家里老是听见妈妈怨天怨地,说他吃的人参燕窝比他这个人还重,人呢,却长得皮黄骨瘦,像条人干!小时候,每晚在半夜里啼哭不止,叫人在大街上、马路边贴了好多黄纸街招,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来看过,一夜睡到大天光。”可是,没有用,仍然闹得鸡犬不宁。看人家小巷烂屋里的力仔,小时候就是“粗蹄大爪”的,圆滚滚的,像个铁球,老是张开大嘴笑。魏太太发狠说:“珍宝再闹脾气,不好好地多吃东西,就把你和力仔换了,让珍宝到穷人家去吃粗茶淡饭,受受苦楚。”换?拿我珍宝去换那穷孩子?妈妈舍得吗!珍宝一点也不信。可是,珍宝生力仔的气。在珍宝眼里,力仔是他的大对头。 珍宝把他手里拿着的一个油润润的酥饼举起来,走到力仔面前,正对着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咂着嘴,眯起一双细小的眼睛,得意地说:“喂,玫瑰豆沙酥饼,你吃过没有?没有吧。你家里没有钱,当然买不起。我家大把钱,不用买,人家送上门来,我腻得都不愿意吃啦!”说着,把酥饼伸到力仔鼻子跟前一晃,咬一口,嘴巴咂得嗒嗒响。 力仔攥紧了一双拳头。吃饼有什么了不起。力仔不馋,就是受不了人家欺负。 面人爷爷做好一把青龙偃月刀,给他手里的关公拿上,一面叫:“力仔,回家去吧,你妈喊你啦!” 力仔鼓着一泡气往回跑,“砰”的一声冲进家门。妈妈正踏着缝衣车给被服厂赶工,听见响声,停住了缝衣车,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力仔满肚子的话一句也没有了,不能惹妈妈生气啊! 妈妈的脾气最好,怎么会生气呢!力仔知道,妈妈对他瞪眼是故意装得厉害一点罢了。妈妈大声说:“你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又和人家打架啦?你成天跑出去调皮捣蛋,长大了怎么好!” 力仔噘着嘴说:“怎么好?长大了去当兵,拿支大枪,把坏人都打死!”P3-7 序言 东江,奔腾向大海 喻李欣 亲爱的小朋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啦! 你知道在珠江三角洲、东江两岸,有一支英勇奋战、前赴后继、战功卓著的抗日游击队伍叫“东江纵队”吗?你知道吗,这些革命先辈中,好多人在年龄和你一样大、仍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刻,毅然投身抗战,和大人们一起,不怕流血牺牲,机智勇敢向前,为国家、为民族、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书写了英雄出少年的篇章,受到世界人民竖起大拇指的“点赞”。 你知道吗,珠江,是由东江、西江、北江三大水系组成,浩荡奔流,纵横岭南,汇合于珠江三角洲,经8个因吞吐汹涌而被称为“八门”的入海口,奔腾向大海。 你知道吗,东莞虎门,激荡中国近代史悲壮开篇,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大义激励后人;新会崖门,浪卷宋朝倾覆最后一役,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激情名垂青史。 江水滔滔,英雄辈出。 你知道吗,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者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12月2日,中共惠(惠阳)宝(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此之前成立的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于1939年初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两支武装前赴后继,掀开广东人民抗日救亡的光辉一页。 你知道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党的“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你知道吗,东江奔腾,“东纵”骁勇,展示出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澎湃壮丽的南方激浪。在远离党中央机关,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东纵”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这支如同江流入海般汇合成的特殊队伍,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支勇猛精进的队伍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这支智勇双全的队伍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新中国建设的特殊文化人才。这支胸襟广阔的队伍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弹指一挥间,东江纵队英雄少年们的艰苦岁月就如昨天;回眸历史,东江纵队前辈们的壮怀激烈恍如眼前。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少年可思贤? 东江,奔腾向大海;“东纵”,壮志为今天。 亲爱的小朋友,请跟我一起来,打开本书,翻开历史,了解东江纵队,放眼世界风云,认识生活变迁。让我们一起感受昨天,珍惜今天,开创明天! 2015年6月6日 后记 2013年夏末,突然得知外婆病重的消息,表哥表姐和我马上赶回了广州看她,从内蒙古,从北京,从美国。 病床上的外婆,消瘦,但也精神,虚弱,更显慈祥。她知道自己的病,却坦然淡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面对病魔,就像当年面对侵略者。 外婆出身于广州的书香门第,自小美丽,聪慧,志向远大。别人的婚礼,她去当花童,结果比新娘更抢镜;从小学到中学,即使是在逃难中颠沛流离,她也能多次跳级,17岁就考上中山大学。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到家乡,她12岁就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以后又义无反顾地和中山大学的一批同学,辗转千里参加东江纵队。从此和东江纵队结下了毕生的缘分。妈妈说,新中国成立后,外婆和外公曾经把烈士的母亲接到北京和他们共同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战友情分! 姨妈和妈妈告诉我们,去世前的半年时间,外婆都在为《东江纵队英烈集》看稿改稿,常常是半夜起来工作,经手了几百篇稿子。每每看到外婆以病弱之躯如此辛劳,劝她注意身体时,外婆总是说:,英烈们都是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很多根本没有后人,我能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什么?就是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我再辛苦,也比不上他们的流血牺牲。其实,外婆也是为她挚爱的东江纵队,为她永远怀念的战友们,鞠躬尽瘁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外地的亲戚来探望,外婆很高兴,从医院请假出去和大家一起吃饭。其实她已经吃不下什么东西了,但是在吃饭时她给我们讲英烈的故事,却是目光炯炯,话语铿锵。等到故事讲完,外婆眼中的光芒消散。此后不久,外婆的生命之光就变成天上的星星,温暖闪烁。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世纪出版社修订再版了外婆的著作《山棯子》。这本书写于1984年,那年外婆刚刚离休。外婆是著名刊物《儿童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多年从事儿童读物的编辑工作,而且这本书里的不少故事,外婆都给我们讲过,四十多年的生活积淀,许多素材已经镌刻在心,但是面对文学创作,外婆仍然认真无比。还记得她那时经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带回来的稿纸上记得密密麻麻,有当年日军轰炸广州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据,有当年报刊对东江纵队的报道,甚至不少当年广州的各种米价、酒楼酒席的价格!外婆的书得了奖,后来她还经常到广州的图书馆、小学校去给学生们讲书里的故事。 《山稔子》出版的时候,外婆的这几个外孙也刚识字。我们就是从这本书中,初晓了20世纪30年代初那个安静的广州,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仰慕着神勇的东江纵队,向往着像力仔那样早日展翅高飞。 再读这本书,我依然被它深深吸引着。书中传奇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岭南特色,生动的语言叙述,更令我怀念遥远的家乡广州。今天的越秀山是否更加郁郁葱葱?红棉一定更红,白兰也会更香。今天熙熙攘攘的北京路原来是叫永汉路,当年浸染着力仔屈辱的永汉公园,听说已经建成广州原点,那边通东山和西关的惠爱路其实早就叫中山路了。我还忆起了中山纪念堂,儿时放学,常常要绕道进去转转玩玩,后来才知道,那里就是日本侵略者签署投降书的地方。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如今,力仔的后人们,应该是一代又一代地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努力实现着祖国的梦想。想想看,那位被东纵营救的美国飞行员的后代还一次次地到中国找寻、感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历史骄傲? 现在,我也有孩子了。我也会给他们讲《山棯子》的故事,讲广州的故事。为的是让他们不忘本根,为的是祈望岁月静好,世界和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