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激荡的旋律/东江纵队抗日英雄传奇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焦娇//付婧青//蒋婕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喻季欣编著的《东江纵队抗日英雄传奇系列》共十册,主要讲述华南抗日劲旅东江纵队中的少年英雄的传奇故事。写作过程中邀请了东江纵队研究会的相关专家以及东江纵队前辈的后代作为顾问,所有故事创作均基于史实,旨在帮助青少年读者深入了解那段烽火燃烧的抗日岁月。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战的历史故事,可以培养当今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宣扬“牢记历史、珍惜和平”的理念。

本书为其中一册之《激荡的旋律》,由焦娇、付婧青、蒋婕编著。

内容推荐

焦娇、付婧青、蒋婕编著的《激荡的旋律》讲述了: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游击队——东江游击队,曾经创下了辉煌战绩。这支队伍中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把游击队的一个个英勇的战斗故事传递到了四面八方。

他们并没有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但他们的一台戏就是一场仗,每次成功的演出都是打了一场胜仗;他们的一首歌就是一声集结号,每一句嘹亮的歌声都能汇聚人心。他们就是东江纵队的政工战士。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听听那些永远激荡心头的旋律……

目录

引子

赤子丹心欧巾雄

 亲爱的祖国,我回来了

 在游周队的日子

 当了“小鬼头”

 穿上武装上战场

 “拖拉机”队驰骋原野上

 挺进粤北山区

“婢女”何祈

 “婢女”的悲惨生活

 春天来了

 二借乞丐服

 敌人来了?

 婢女演“婢女”

投笔从戎的中大学子

 广州沦陷了

 迁校粤北

 永远的歌声

 ”下辈子,你就是我姐姐!”

小小文艺兵

 贪玩的小文艺兵

 小二胡手龙培

和敌人做朋友

 要和敌人“做朋友”?

 当了俘虏还不恩悔?

 国际性由文艺晚?

前进吧!《前进报》!

 《前进报》历硷记

 是谁帮了他?

 小石铃成长?

小小经历动人心

 大头佛奇遇记

 惊心之旅

 泥泞路上的秧歌队

 《东江礼赞》与交通王

后记

试读章节

亲爱的祖,我回来了

1939年5月5日的马来西亚巴生港风平浪静,湛蓝的天空下几艘货轮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边。海鸟不时啄食着甲板上的食物残渣。穿过马六甲海峡的微风轻轻拂动着海面,一切似往日般宁静安逸。

与往日不同的是,人们或前或后地到了码头聚集,他们面露喜色,手拿鲜花,原本安静的码头很快便人声鼎沸。大家都热络地打着招呼,粤语、客家话和潮汕话交杂在了一起,原来他们都是马来西亚的华侨人士。

突然,人群中传来欢呼声,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人们挥动着手中的鲜花,个子不高的还踮起了脚,一脸急切地伸长脖子望向呼声处。

不多时,只见七个剪着短短的男士头、穿着中山装和西裤的姑娘在人们的簇拥中缓缓而来,她们衣着整洁朴素,看起来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为首的姑娘举着一面红底白字的大旗,旗上大大的几个字“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随风飘扬。七个人中,站在最右边个子高高、皮肤黝黑的女孩子便是欧巾雄。

欧巾雄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比较富裕的华侨家庭,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母都十分疼爱她。此时的马来西亚还未遭受战火的侵袭,但是祖国传来的消息却无一不牵动着海外华侨的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随即全面爆发。马来西亚的华人主动聚集在一起为祖国捐钱捐物,欧巾雄的家庭也不例外,父亲主动捐出了家中大部分财物:“巾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爸爸能为祖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欧巾雄看着一脸憔悴的父亲,心里仿佛明白了什么。

不久,在一次音乐课上,祖籍广州的余老师教了班上的同学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欧巾雄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唱着,略带稚嫩的歌声却显得苍凉悲壮。她心想,美丽的神州大地、亲爱的祖国母亲在遭受着敌人铁蹄的践踏,血脉相连的同胞兄弟被迫妻离子散,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不觉间,欧巾雄的眼眶湿润了。“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家乡……”她想起了父母亲说起家乡清远的神情,说起了他们对记忆里那绵延的山脉、幽深的林壑和郁郁葱葱的森林的怀念,可惜的是这些自己还一次都没见到过。而一想到日军的铁蹄正在中国大陆上践踏,她的心便重重地沉了下去。“兆华,我想回国。我们虽然在马来西亚,可是根却在中国啊!一想到日本鬼子在家乡土地上肆虐,我心里真的很难过。我想回去,去帮助我的同胞们!”回家路上,欧巾雄把自己在课上的想法告诉了好朋友李兆华,李兆华也十分赞同:“巾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回国呢?”她们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但那颗回国的种子已经埋在了欧巾雄的心里。

没过几天,高年级的学生组织抗日募捐活动,欧巾雄便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刚刚拿到的全部零花钱。“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点?高年级的学生也没你捐得多啊!”同行的同学十分不解。欧巾雄淡淡地笑了笑,不爱说话的她并没有做过多解释,她心想,比起那些在抗日前线奋战的同胞,自己捐的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自己可以回国,也许可以做得更多吧!欧巾雄心中那颗返回故土的种子再次萌芽。

1938年10月,日军的铁蹄踏上了大亚湾,惠阳、广州地区相继沦陷。消息传到东南亚,华侨同胞们心如刀绞,大家纷纷出钱出力。

这次,欧巾雄和李兆华也加入了宣传抗日救亡的队伍。她们在吉隆坡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向侨胞宣传救亡运动和募捐钱、药品等。“巾雄,你看!”李兆华远远地挥着一张传单叫着欧巾雄,一路小跑到了欧巾雄身边:“给,你肯定感兴趣!”欧巾雄拿过传单,仔细看了起来。原来是华侨领袖官文森要出资组织一个女青年回乡抗日服务队,回国进行慰问宣传工作,半年后返回马来西亚。“巾雄,你去吗?”“当然!”两个小姑娘望着彼此笑了,她们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去了,只要参加文森队就可以回到故土去守护祖国了。在马来西亚温热的海风中,欧巾雄那颗回国抗日的种子彻底发芽。

回到家中,她告诉了爸妈这个决定。“巾雄,为国抗敌是好事,可是爸爸妈妈只有你一个孩子,你妈妈身体也不好,我们担心你啊!”爸爸忧心忡忡地说,而一旁的妈妈早已泪眼婆娑。欧巾雄背过身去,微微仰起了头,努力不让泪水掉下来:“不,爸爸妈妈,我还没亲眼见过我们的老家……我不能不去!”欧巾雄的态度非常坚决。两天后,欧巾雄报名参加了服务团。

不久,她便成功加入了东江华侨服务团文森队,和她一起的还有她的好朋友——15岁的李少华。刚过及笄之年的她们便要离开家人,踏上回国之路。前路等待着她们的将是未知和艰难,可她们还是选择了回去,回到那方故土。

轮船启航了,码头上的人影越来越小,爸爸妈妈的面容逐渐模糊,欧巾雄用手背轻轻揩去眼角的泪痕。她和同行的六个小姑娘一起高声唱起《再会吧,南洋!》:“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着太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歌声激昂,盘旋在海面上久久不曾消散。P3-7

序言

东江,奔腾向大海

喻李欣

亲爱的小朋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啦!

你知道在珠江三角洲、东江两岸,有一支英勇奋战、前赴后继、战功卓著的抗日游击队伍叫“东江纵队”吗?你知道吗,这些革命先辈中,好多人在年龄和你一样大、仍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刻,毅然投身抗战,和大人们一起,不怕流血牺牲,机智勇敢向前,为国家、为民族、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书写了英雄出少年的篇章,受到世界人民竖起大拇指的“点赞”。

你知道吗,珠江,是由东江、西江、北江三大水系组成,浩荡奔流,纵横岭南,汇合于珠江三角洲,经8个因吞吐汹涌而被称为“八门”的入海口,奔腾向大海。

你知道吗,东莞虎门,激荡中国近代史悲壮开篇,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大义激励后人;新会崖门,浪卷宋朝倾覆最后一役,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激情名垂青史。

江水滔滔,英雄辈出。

你知道吗,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者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12月2日,中共惠(惠阳)宝(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此之前成立的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员会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于1939年初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两支武装前赴后继,掀开广东人民抗日救亡的光辉一页。

你知道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党的“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你知道吗,东江奔腾,“东纵”骁勇,展示出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澎湃壮丽的南方激浪。在远离党中央机关,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东纵”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这支如同江流入海般汇合成的特殊队伍,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支勇猛精进的队伍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这支智勇双全的队伍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新中国建设的特殊文化人才。这支胸襟广阔的队伍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弹指一挥间,东江纵队英雄少年们的艰苦岁月就如昨天;回眸历史,东江纵队前辈们的壮怀激烈恍如眼前。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少年可思贤?

东江,奔腾向大海;“东纵”,壮志为今天。

亲爱的小朋友,请跟我一起来,打开本书,翻开历史,了解东江纵队,放眼世界风云,认识生活变迁。让我们一起感受昨天,珍惜今天,开创明天!

2015年6月6日

后记

2014年年底的一天,我和新世纪出版社黄春青总编辑因一个偶然机会坐到了一起,经过一番长聊,产生了策划、创作本丛书的想法,并达成共识。不久,新世纪出版社的编辑们来暨南大学和我开始一起筹划具体事宜。同时,出版社向广东省委宣传部申报相关出版项目。

从新闻教学转向文学创作,而且是少儿读物创作,对我来说有点陌生而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我没有创作过少儿读物;熟悉是因为文学创作毕竟是我曾经的行当。在陌生与熟悉中,我想到了“我行我动”——做富于行动的新闻人——这是我两年前为新闻实践教学特别提出的一个理念,如今正好又一次付诸行动。于是,我召集我的研究生,自愿报名后,刘思佳、徐莹和非我门下的梁亮,还有本科生帕孜丽娅、焦姣、蒋婕、付婧青等组成了创作团队。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很快赴东莞、深圳、惠州三地的东江纵队纪念馆采访,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在大亚湾海边共商创作思路,确定任务分工。同时,出版社请未东纵前辈的后代张保成先生和张任明女士、李爱平女士、王凯波女士等座谈,翁容副总编辑出席,大家一起听东纵的后代介绍父辈的故事,向他们请教有关情况。逐渐,创作思路明晰:以少儿读物形式编辑本书,故事文本与情景插图图文并茂,阅读欣赏与益智思考有机互补,使之迎合少儿阅读口味,使之体现网络时代的读物特点。

几经打磨,反复修改,书稿成形,交付出版。

本丛书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专题策划并创作出版的,任务光荣。虽为少儿读物创作,但仍和新闻与传播紧密相连。当下,我觉得不只是需要“互联网+”的思维与行动,一样需要“传播+”的思维与行动。这是互联网时代,也是传播推动创新、传播成就融合、传播推动实现的时代,更是综合传播的时代,当然就包括少儿读物的思想与价值的引领与传播。

开卷有益,因为阅读就是传播——传播产生影响,影响成就实现,实现彰显价值,价值有益身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