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云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本书编写组编著的《蒋云传》是其中之一。

内容推荐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包括《李得钊传》《骆何民传》《许金元传》《蒋云传》《张应春传》《陈履真传》《刘重民传》《程履绎传》八本,丛书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写党史人物传记的手法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八位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再现了雨花台烈士光辉的革命的一生,充分展示他们的崇高精神。本书编写组编著的《蒋云传》是其中之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江海横流 艰难时势造英雄

 追逐理想 投身革命

 紧随先贤 坚定信念

 德才兼备秘密入党

第二章 发动群众 农民运动掀高潮

 培训骨干 初露锋芒

 关键时刻 肩负重任

 组建农会迎北伐军

 农会挂牌 活动公开

 报仇雪恨 伸张正义

第三章 星火燎原 组建县委增实力

 敌人突袭 组织转移

 坚守阵地 聚集力量

 组建县委 准备暴动

第四章 组织暴动 红旗卷起农奴戟

 省委重视信心倍增

 揆情度理选准目标

 夜出奇兵 首战告捷

 制造炸弹 猛虎添翼

 二次暴动 解救战友

第五章 夯实党建 江阴“一大”树丰碑

 主持江阴“一大” 树立丰碑

 健全组织 扩大成果

 城乡呼应 联合斗争

 反腐倡廉 整顿风纪

第六章 再接再厉 武装斗争显力量

 杨舍暴动 威震敌胆

 峭岐暴动 斗智斗勇

 营救农友 三战后塍

第七章 驰骋亚欧 出席六大明方向

 穿越险境 奔赴六大

 潜入异国 按时赴会

 抵达会址 有欢有泪

 认真填表倾心识图

 不辱使命获取真经

第八章 宣传六大 大江南北播火种

 不负重托 再立新功

 现场指挥 旗开得胜

 组织群众 斗敌争权

 南下巡视 开辟战场

第九章 回师江阴 组建红军十七军

 临危受命 重返故里

 建十七军壮工农威

 亲自买枪充实力量

第十章 诤友相助 走出低谷论前程

 愁云满天 坠人低谷

 相遇知己 人生转机

 借词论世 以诗言志

第十一章 义薄云天 肝胆相照铸英魂

 不计名利 从头再来

 战友情深 狱中诀别

 坚贞不屈 坚持斗争

 叛徒凶残 勇士捐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追逐理想 投身革命

1903年,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江阴县云亭乡一个叫陈家仓(1957年9月划归周庄镇)的村子里,医术精湛的中医陈继轩的第六个儿子诞生了。父亲陈继轩给孩子起名陈叔文,字宇中(陈叔文参加革命后,曾用过化名蒋云、蒋雄、姜志行等)。陈叔文少年时在云亭高等小学读书。他学习非常刻苦,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这阻挡不了他求学的欲望。有时两只脚被鞋磨破了,血迹斑斑,他仍然忍着疼痛,按时到校,从不缺课。在艰难困苦中,陈叔文发愤读书,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好。他还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不仅毛笔字写得苍劲有力,钢笔字也写得清秀潇洒。这为他后来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校读书时,陈叔文发现他的同桌家里很贫困,常常带不起午饭,就把自己带的午餐分给他一起吃。尽管自己吃不饱,但陈叔文很开心,觉得做了件好事。后来他了解到,同桌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终日起早贪黑地劳作,很是辛苦。可让他疑惑的是,如此勤快肯干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贫穷的命运呢?后来他进一步了解到,学校里像同桌一样家境贫困的同学很多。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呢?面对这个问题,在学习上善于破解难题的陈叔文却百思不得其解。他常常仰望天空,渴望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求知欲极强的陈叔文不仅用心学好各门功课,而且特别爱读课外书。他有一位比他年长12岁的同乡叫刘半农,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当编辑,另一名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同乡奚佐尧,经常把《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寄回家乡给朋友们分享,使他较早地接触到进步思想的火花。高小毕业后,母亲劝他继承父业,做一名中医,为乡亲解除病痛,自己也可以图个温饱。可是陈叔文看到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积贫积弱,就抱着读书救国的念头,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于是他继续发愤读书。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又漫长,为求真理迈开双腿离家乡。1923年,陈叔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期待找到振兴国家的良方,学会拯救百姓于水火的本领。让他感到幸运的是,1924年7月开始,共产党员叶天底在苏州工专团结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发展了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陈叔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结识了一批进步师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进一步受到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的熏陶。渐渐地,他觉得读书救国的路子走不通,只有起来闹革命,才能拯救自己垂危的祖国。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江阴各界进行联合抗议声援,并进行捐款。6月30日,各界联合会召集5000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公祭五卅渗案遇难烈士。体育场中设立祭案,供奉诸位烈士灵位,门口悬挽联一幅,上书“歌斯哭斯匹夫有责,剑及履及与子同仇”。中国孤星社宣传部部长张庆孚(江阴城内南街人,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登台演讲,泪随声下,悲壮激昂,人们听后饮泣不已。这时,在家探亲的陈叔文和五哥陈叔璇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江阴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情在22岁的陈叔文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使他一颗本就充满革命情怀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返回学校后,他就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初步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1925年秋,陈叔文从苏州工专毕业。那时,他在家人眼里是一个老成持重的才子。他身材魁伟,举止文雅,目光深邃,十分帅气,不仅化工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诗词乐赋、算术体育也很在行,一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模样。学校以优秀人才的名义推荐他到上海泰康食品公司当工程师,每月可挣45块大洋。如果想图个人安乐,这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当时一般教员月薪只有15块大洋。而陈叔文却不这样想,他内心萌生出一种大胆的想法:要让广大民众都能有个温饱,过上幸福生活。他决定努力寻找救国之良策,使劳苦大众耕者有其田。于是他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匪夷所思的抉择:放弃高薪就业机会,全心投身革命救国。

正当他的母亲在家喜出望外地夸奖小儿子有出息、家中有了依靠的时候,陈叔文却没有去上海,而是返回乡下老家,给比他年长三岁的五哥陈叔璇当帮手。那时,陈叔璇在家乡搞农民运动风生水起,工作很忙。陈叔文为了更好地接触农民、更多地了解农民,一面在暗中帮忙,给哥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一面还不辞辛苦地和农民一起下田劳作,时间长了,农民兄弟都亲切地叫他“陈老六”,称他的哥哥陈叔璇“陈老五”。有一天,家里人看见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出门,回家却是一身又脏又破的烂衣裤,很是不解。哥哥陈老五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一位朋友衣裤破了没得换,所以把自己的衣裤给朋友换了。P3-5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蒋云传》是其中之一。

《蒋云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接受任务开始,江阴市史志办公室高度重视,几次开会专题研究,并决定抽调精干力量和李缉宁、张星、王婷婷等三名外聘人员组成编写组负责此项工作。其中市史志办公室负责抓总,从制订外出采访计划、征集资料,到草拟纲目、落笔写作,再到史实把握、反复打磨修改,直至本书最终成稿,全程把关协调,给予了悉心指导;李缉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负责全书文字统筹工作,张星、王婷婷配合李缉宁完成了书稿部分章节的写作。《蒋云传》写作过程中,年逾古稀的老党史工作者徐泉法,主动把数十年关于蒋云的研究成果提供给编写组使用。年过八旬的离休老干部田柳、退休老校长李春才不顾年迈体衰,风雨无阻,多次跟徐泉法一起,同编写组成员座谈,口述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还字斟句酌地帮助修改初稿。蒋云曾经工作过的徐州、蚌埠两市的党史工作者及时寄来了重要史料。烈士故乡的周庄镇党委,以及宣传干事李益强、老教师卞富洪,还有暨阳名贤研究院的热心人等,都给予编写组很大的支持。特别是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的接玉松副主任和张辉副处长,亲临江阴对《蒋云传》编写组成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指导。对所有关心帮助本书编写的单位和个人,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编写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蒋云的革命活动与社会历史背景材料,倾全力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搜集与考证,力求内容的确切与完整,真实地再现蒋云非凡的人生,发潜德之新光,扬先烈之精神。但由于蒋云没等婚育就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加之烈士牺牲的时间已久,绝大部分当事人或知情者都已离世,留存的历史资料又很少,本书的编写难度不言而喻。由于编著者学识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17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