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欣赏者(贫嘴郭大民的幸福生活)》为郭健律师整理的随笔散文集,分“人生是一种成长”、“人生是一种情感”、“人生是一种感悟”、“人生是一种见证”收录了郭健女士在平时工作、家庭生活、旅游撰写的一些文章。全书由约100篇短文组成,每篇800字左右。
| 书名 | 永远的欣赏者(贫嘴郭大民的幸福生活)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郭健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永远的欣赏者(贫嘴郭大民的幸福生活)》为郭健律师整理的随笔散文集,分“人生是一种成长”、“人生是一种情感”、“人生是一种感悟”、“人生是一种见证”收录了郭健女士在平时工作、家庭生活、旅游撰写的一些文章。全书由约100篇短文组成,每篇800字左右。 内容推荐 《永远的欣赏者(贫嘴郭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部随笔散文集,记录了作者郭健女士生活中的一些所感所悟。有些是分享孩子快乐成长、共享父母幸福见证的轻松之作;也有些是感受亲情沟通、感动友情交流的心灵之作;还有些是描述旅行经历、描摹人生亲历的感悟之作。内容生动有趣,颇具哲理与文艺。可作为一般读者的生活休闲读物。 目录 父与子——郭大民的幸福生活 妈妈写给儿子的信 附:爸爸写给儿子的信 我家的小车迷 附:京城小车迷 妈妈的命根子 如果用爱去放大 做妈妈的定力 儿子今天19岁 刘大宝是不是被我和老公惯坏了? 怎么爱你都不够 永远的欣赏者 从女友到妻子 最得意的祝贺——祝福老公40岁生日 阿桂父子 老公,来生还做你的妻 生日快乐,我的爱人! 不甘心的大妹 儿媳的牵挂 日子只是巧合,婚姻却是必然 对年迈父母最好的爱,或许就是耐心吧 感谢老公,让我的强大淋漓尽致 快乐的母亲节 深深的,向我24年的婚姻致敬 母亲节:写给妈妈的信 天命之年,突然发现幸福如此真实地环绕着我 缘与情——致朋友 同城同窗好友的生日 原来心中有爱是要及早说出的 在“棒棒”纪念馆的留言 棒棒,让我悟出那么多的天使 愿飞去的孩子永远宁静 天堂的友人,是否安好? 种子撒下的时候,希望随之升起 因为简单,所以美好 用文字作证,让青春的岁月延续 曾经,我们拥有一个秘密 友自异乡来,忙并快乐着 节日快乐,给我和我的女友们 长长的甘蔗让我想起亲爱的老李 放下即快乐 温暖的春日,却让我忽地想起天上的友人 我在你心中重几何 我与老三的缘分——献给华政1981级同学 我的难过永远无法与你相比 天堂的老丁,一切可好? 随风捎去我的一份祝福吧! 趣与悟——秋天落叶的树 但愿瑜伽给我真的呼吸 幸福指数与大盘指数无关 无求就是所求 有时候,非主流需要一种定力支撑 唱一首生日之歌,给自己 当理想和现实无法重合,爱死孙红雷 我究竟有多少个同性好友? 感受生命的脆弱,感受生活的无奈 “闲人马大姐” 自卑、自嘲、自恋? 我要维权了 爱上厨房 寒鸦戏水 生活中有没有老三 随意 有雪的日子当读诗 用爱以待,幸福常在 在资本市场中营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将磕磕绊绊的钢琴学习进行到底 “让心中沉默的金抚慰灾难中的人们” 如果能在最后依旧可以选择做点有益世间的事 当无奈成为常事,离幽默就不远了 豆浆油条,般配与否,吃了再说 One man in a 音乐是情感永远的表达 奢侈时尚于我,当是一种享受 是不是婚托今晚揭谜 我爱秋天落叶的树 向雷锋学习,快乐并幸福着 许一份快乐,从容地老去 几近天命之年,择友正当时 我重现的噩梦与《一九四二》 关于生日的回忆 行与影——旅游散记 惬意游江南 周末匆匆峨眉游 红色之旅 不是真的走进,永远不会知道究竟怎样 爱旅游,不爱摄影 时间在我的期待中慢慢地到来 进藏途中的见闻 其实高原反应没那么可怕 感动于有这样一种感受 天堂之旅 贵桑 Life is a Jo 扎多 I touch it with my 厦门之美 一日一人绍兴行 冷到极致的呼伦贝尔冷极村 满洲里的冬天 “人在律途”——律友剪影 年轻的“毅石”与不老的石毅——速写上海毅石律师事务所主任 石毅 罗力彦的儿女情长 宋振江:热爱我拥有的一切 顾永忠:一杯纯而又纯的水 钱烈阳:不想述说悲壮 李静冰:法律之余对历史的钟情 王安心:要走出自己的那片天 程杰:被幸福包围的女人 郑岚:当法律成为艺术 欣赏,也是一种爱——代后记 试读章节 周末的傍晚,楼下不断传来孩子的欢笑声,电台里的“974”放着懒洋洋的爵士乐,是我最爱听的。探访完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哥哥回到家中,也不必忙着做饭,反正明天儿子不急着上学。因为今天和哥哥聊的话题就是儿子,所以很想静心看看我的儿子。这样一想,原本安静的心,翻江倒海,无论如何无法平静。 结婚4年,决定要孩子。很理智很激情,理智是因为刚刚结婚经济上很难保证孩子可以过上好日子,很激情是希望自己的血脉是个不同于凡人惊天地泣鬼神般的尤物。 谈得上是优生优育啦,认真的安排饮食,白天做数学题希望儿子聪明,晚上念诗歌希望儿子灵动。我希望是女儿而老公确定他的孩子一定是男孩。 怀孕3个月,做B超,是男孩,我很失望,打电话让老公猜,他想都不想地说是男孩子,我说不是,他说那就是B超错了,自信得不得了。 儿子在预产期的当天顺利得难以想象地以8斤6两的块头骄傲地来到世上,宣告痛并快乐的日子从此来临。 我投入到新妈妈的紧张生活中,在儿子100天的时候遭遇了第一次重重的打击。 胖乎乎的儿子鼻翼使劲地扇动,我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鼻子不通气。去问楼下的儿科医生阿姨,她仔细地听过心脏之后说很严重。当时我怀疑的不是我儿子的病,而是认为已经离休的阿姨水平。 不过还是去医院了,医生说要马上留院观察一夜,我依旧自信地不听,将儿子抱回家。 后来,就是儿子在病危的一周内艰难的支撑,终于捱过那难忘的日子;不满一岁半的儿子,在楼下低头玩耍时被楼上开窗户的玻璃扎破头顶,急忙抱他去医院缝针再辗转儿童医院和天坛医院,看没有闭合的囟门是否受损;上小学的儿子在小饭桌阿姨家淘气,将大衣柜摇晃导致玻璃扎进小腿,跑到医院缝针;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后骑车和同学打闹,被同学从后面猛拉,使得自行车的闸线扎进大腿,急忙跑到医院缝针;初中阶段,儿子缝针的线数比他的年龄大。 当妈的我,处于怎样的紧张惶恐之中。 幼儿园阶段,就会用呼机被老师呼去:儿子睡觉时候淘气,用牙齿咬旁边一个漂亮小姑娘的眼睛,于是只能最后一个带走孩子,因为要和人家家长赔礼道歉。 小学阶段,和小饭桌的小孩打架,于是在晚上打听到人家孩子的住址,大包小包地提着东西去看望,被家长堵在门口不让进,老实地听着人家的数落连连赔着不是。 无论在单位做着什么,随时可能会被限时叫到老师的办公室,那时就发现,其实最适合我的工作是在儿子所在的学校外面摆烟摊,老师一叫我便可以挎起篮子扭脸冲进学校。 中学阶段,曾经被老师要求每天早上送儿子去学校,直接去办公室听取头天儿子的表现,那时认为自己最适合做学校的门卫。 儿子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去学校一定要溜边,于是认为自己应该属黄花鱼,这样不会忘记自己的习惯。 高中第一天报到,因为我们是择校生,所以要缴纳3万元的赞助费,只能是我带着钱和儿子一起去。不熟悉新学校的儿子,先让我在外面等着他进去侦察,终于发现一条侧路可以不被其他报到的同学发现。于是,在其他同学大方地从正门进入的时候,我背着装钱的书包,轻轻地从侧门低头直接上楼进入会计室。 终于,我向儿子发出诚挚的请求,能不能在最后的高中阶段,让我堂堂正正地走一次正门? 儿子说,会的。 离儿子的高中毕业还有一年半,我依旧走着侧门,家长会低头坐在角落。当老师点到我亲爱儿子的名字时,我则习惯地镇静地点着头迎合着老师的批评,不将愤怒写在脸上,礼貌地点头同意老师的说法,用微笑同意老师对儿子陋习的指点。P21-23 序言 首先要祝我的妈妈——郭健女士生活快乐、身体健康。这是我对妈妈最大也是最朴实诚挚的祝愿! 毕竟作为一个活到50岁的女人最大的追求,也莫过于此了吧!偶尔和事业有成的老公拌拌嘴,和积极上进的儿子唠叨些废话,时不时约上三五个女性好友逛街撒钱,年过80的父母均健在。所以我认为,从整体上来讲,郭健女士毋庸置疑是一位幸福的妻子、母亲、女儿。 之所以我会写这样一篇文章来祝福已经50的母亲,不仅仅是因为我长大了,更因为我对于家庭概念的理解更深了。当然了,和爸爸想要利用我巴结一下我妈的心理是脱不开干系的…… 小时候妈妈过生日或母亲节,我都会用积攒下来的一些钱给妈妈买个小礼物,再附赠张贺卡什么的。渐渐长大了一点并经大人提醒后,才知道原来买礼物的钱也是从爸妈那里来的,所以实际上真正有意义的也就只是那些贺卡。很有意思的是,妈妈一般也是会装模做样地看一下小礼物,实际上还是想看看我的小贺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虽然每次内容都差不多吧,但她还是留了不少这样大同小异的生日小纸片儿。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候的一次母亲节,学校组织我们给母亲送花。我没带钱,但还是厚着脸皮订了一束康乃馨送到家里。后来妈妈说这不就跟自己给自己买花一样嘛……虽然话是这么说,但还是十分开心,并且总是能听她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后来甚至连我都忘了,经她提起,才再一次回忆起这么一回事。 渐渐地这样的插曲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短信或更为简单直接的一句“生日快乐”。主要是因为妈妈常告诉我“别整那些没用的,少请两次家长比啥都强!”以及“你妈最适合的工作就是在校门口摆烟摊,因为这样老师一打电话我就能直接进去了!”这样温馨的告诫…… 看似比较搞笑的道理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角色已经从老婆变成老妈了。相比其他那些更能让二三十岁女人开心的鞋包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她更希望看到的是有关我成长和进步的点点滴滴。但这对于懒散成性的我来讲着实不易……可能直到高三那年,她的心愿才终于实现,在妈妈的眼里我终于长大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上了大学后,她对我的要求逐渐变得随意了,不再要求学习什么的,反倒是让我自由发挥,只是提醒我注意身体。我知道,没了闹心的儿子她就有了更加自由随性的生活。早上终于可以经常和她的“老刘头儿”锻个炼啥的,不用再早起叫我起床,给我做早饭,提醒我今儿上学别闯祸,用她的话就是“苦日子熬出头了!”不得不承认作为我的母亲,确实是比其他妈妈要辛苦…… 这个“十一”国庆节,我回家时的郭女士比以往都要更加地高兴,不仅是因为我大半年没回来了,更因为她最在乎的儿子经历了司法考试的磨砺后,真的已经不用她担心了。其实,很多时候她自己也知道,她说的很多话已经没啥建设性的作用了,也知道我也只是装个听的样子,但我想这时她内心才更加欣慰吧。 今天妈妈50岁了,我还依然没能在经济上独立,所以依旧没法送上一份由我自己打造的礼物。可这么多年来一直让她操心的儿子,终于在她知天命之年不再那么折腾了。希望妈妈多年心愿达成,矫情一下的话,从高三到现在的转变就是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吧。 其实很多的话,作为一个儿子是很难当面说出来,借着这个刘总编给的机会告诉我的妈妈。妈妈,我爱你!你对我的所有爱和教导都是会有回报的,就像我们一直记得你的一个医生朋友说的那样:“我看你儿子一定会有作为而且对你特孝顺。” 我有没有作为还要时间来检验,但我知道妈妈可以在我生命中陪伴我更多的岁月,可以在我有很多烦恼时知道把电话打到哪儿,可以让我在妈妈无数个生日之后依旧能听到她熟悉的唠叨…… 希望妈妈看到这些文字会很开心,说实话虽然文字不多,但因为电脑坏了,所以整篇文章都是用手机打出来的,这份心意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 2013年10月21日晨于上海华政 后记 这是一部非常特别而有趣的书,从书名到文字,从作者到序者都很特别,都很有趣。 本书原来曾取名为《秋天落叶的树》,此名出自作者钟情的网名——“秋天落叶的树”,这棵树很不一般。对儿子来讲,她就是“好大一棵树”,为儿子遮风挡雨、忙前忙后;对老公来讲,她就是一个港湾,为老公休整加油、忙里忙外。可以说,这棵树就是一个家,一个家的国,一个国的家。 作者原名郭健,10多年前因为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热播,老公为其改名“郭大民”。郭大民是这个家的第一号领导人,既是女王又是首相,还兼财政部长;既有号召力,更有影响力;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只要她在,家里就有笑声,就有烟火,就有秩序。尽管她永远分不清东南西北,但她最清楚酸甜苦辣,因为她主管这个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谋划这个家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序者刘一尘,是这个家庭的特殊公民,既不创收也不交税,但他却主宰着这个家庭的快乐与幸福。今年从我的母校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已奔赴被誉为“美国南方哈佛”的埃墨里大学法学院留学。这小子曾经很调皮,现在似乎很听话;曾经很懒散,现在好像很勤快;曾经很捣蛋,现在其实很懂事。总之,从其经历的中考、高考的超常发挥乃至此次留学的心想事成来看,感觉这家伙还属于那种大事不掉链子、大局不拖后腿的“随大流”。可见,他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其序文也写得有模有样、有情有趣,值得一读,值得一评。此外,由晚辈给长辈作序、让儿子为母亲写序,可能也算是本书的发明与创意。 编者就是本书的策划也就是本人,我也是这个家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的副总统兼外交部长。看起来权力很大,其实很小,因为他连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等诸多问题,都要请示第一号领导人。好在他在外面有一些权力与魅力,于是就悄悄地策划了这部书。 某一天,老爸与儿子密谋要为第一号领导人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为她的50岁生日留下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部不一般的著作。 本书的作者虽然不是学文学的,但其一落笔一敲键盘,同样行云流水、汪洋恣肆;作者虽然也不是搞文字的,但其对文字似乎存有一种天然的亲切与悟性;作者虽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但其在每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中,特别显露出了一种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洒脱与自在。所有这些文字,曾经涂鸦于稿纸、后来发表在报刊、接着张贴于博客、不时散见于QQ、现在惬意在微信。无论篇幅长短,不论文字多少,不管是描述儿子的成长经历还是发泄对老公的无可奈何,不管是表达对家人的期待还是对友人的思念,不管是对往日学习生活的追忆还是对逝者故人的哀思,都情真意切,生动鲜活…… 本书最早完稿于2013年10月21日,最终成书于2013年12月24日。所有这些日子,对本书作者、序者乃至编者来说,都具有特别的人生意义。于是,本书的书名也曾多次调整:最早取名为《秋天落叶的树》,后来又曾经命名为《怎么爱你都不够》,最后定名为《永远的欣赏者》。虽然书名几经修订,但从最终的定名《永远的欣赏者》来看,这种“欣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爱。这种爱,既是对家人,也是对亲人,还是对友人的爱。 本书出版,首先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感谢刘佩英副总编的慧眼,感谢黄强的辛劳,感谢美编的创意!当然,还有许多友朋的帮助与支持,比如小鲁、孙宇、罗荣、郑岚等,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刘桂明 于2014年9月4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