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
分类
作者 温潘亚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温潘亚编著的《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主要有四个板块(话语生成论、话语构成论、话语价值论、话语消隐论)共八章组成,另有一个导论和一个结论。导论主要是对本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所涉及的各种概念与方法等加以梳理和阐释。结论则对本研究所形成的结论及其创新与价值进行说明。

17年的历史剧创作的兴盛期是1958至1962年,这是新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极为复杂、变化迅速的过渡时期。从1958年历史剧创作的不期而至,并迅速进入文学潮流的中心地带,到1963年又悄然而去,几乎同时退出中心,回归边缘。这需要我们在努力追寻其话语形态形成与构成的内部机制,进行微观透视的同时,还需要从权威话语的规训与制约机制入手作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

内容推荐

十七年历史剧创作是以郭沫若、田汉、老舍、曹禺、师陀、丁西林、马少波、石凌鹤、包尔汉、刘肖芜等为代表的现代剧作家们。在泛政治化语境下运用历史剧讲述“民族寓言”的“集体的社会象征行为”,是一种带有深刻时代烙印,负载着强烈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使命的历史叙事,构成了独特的话语形态体系。

温潘亚编著的《象征行为与民族寓言(十七年历史剧创作话语形态论)》以十七年历史剧文本分析为中心,从话语形态的生成、构成、价值、消隐四个板块,对存在于其中的话语规则、权力模式和时代意志及其所具有的内部规定性和丰富复杂的内涵进行考察,努力梳理其共渗互动关系,发掘其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包括历史剧创作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环链所具有的“活化石”意义。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17年历史剧创作的概念梳理与界说

第一章 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生成论

第二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双层意蕴形态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一

第三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文体形态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二

第四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结构模式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三

第五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人物谱系一一话语构成论之四

第六章 17年历史剧创作的语言系统一一话语构成论之五

第七章 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价值论

第八章 17年历史剧创作话语消隐论

结论

附录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