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阅读拓展训练二十篇》的作者王健瑶期望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中学生朋友提供一个还过得去的品读中国当代小说的选本,在他们“准无菌室”的世界里开一扇通向现实又不废想象的窗;同时,作者又期望这个选本能以简单的语言介绍小说鉴赏的要素,让中学生不但“看热闹”也能“看门道”。
| 书名 | 中国小说阅读拓展训练二十篇/中学生人生教育丛书 |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
| 作者 | 王健瑶编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小说阅读拓展训练二十篇》的作者王健瑶期望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中学生朋友提供一个还过得去的品读中国当代小说的选本,在他们“准无菌室”的世界里开一扇通向现实又不废想象的窗;同时,作者又期望这个选本能以简单的语言介绍小说鉴赏的要素,让中学生不但“看热闹”也能“看门道”。 内容推荐 王健瑶编著的《中国小说阅读拓展训练二十篇》是一本品读中国当代小说的精选本,分为十个主题,包括小说的意图和使命、主题、人物性格、情节、细节、真实与荒诞等。在每一个主题下,都选择了当代名家名作,每一篇选文后面还列出了读后思考的问题。针对其他未选入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推荐阅读。如此选编的结构,有助于拓展中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同时在小说的社会启蒙作用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 目录 “人生教育”之宗旨 自序 小说的意图和使命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五四遗事 小说的主题 格拉长大 萧萧 小说的人物性格 鸡鸭名家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小说的情节 闺中 晒画 小说的细节 鲜血梅花 口信 小说的真实与荒诞 黑猪毛,白猪毛 月光斩 小说的象征 独立纵队 地球上的王家庄 小说的叙事 雪路 如果林秀雄 小说的想象 西洋 原路追踪 中国的现代派小说 老蝉 青黄 试读章节 她自认为寻找出的答案再简单不过,原因无他,清明节的时候,他们并无坟可上。 他们居住的村口,有连绵数个山坡的大坟场,从青年节的连续春假假日开始,他们常在山林冶游,边玩边偷窥人家扫墓,那些本省人奇怪的供品或祭拜的仪式、或悲伤肃穆的神情,很令他们暗自纳罕。 那时候,山坡的梯田已经开始春耕,他们小心的避免踩到田里,可是那田埂是个难走的,一踩一摊水,其实那时候到处都是水,连信手折下的野草野花也是茎叶滴着水,连空气也是,潮蒙蒙的,头发一下就湿成条条贴在颊上。平常非必要敬而远之的坟墓,忽然潮水退去似的露出来,他们仗着扫墓的人气一一去造访,比赛抢先念着墓碑上奇怪拗口的刻字,故意表示胆大的就去搜取坟前的香支鲜花…… 可是这一日总过得荒荒草草,天晚了回家等吃的,父母也变得好奇怪,有的在后院烧纸钱,但因为不确知家乡亲人的生死下落,只得语焉不详的写着是烧给×氏祖宗的,因此那表情也极度复杂,不敢悲伤,只满布着因益趋远去而更加清楚的回忆。 原来,没有亲人死去的土地,是无法叫做家乡的。 原来,那时让她大为不解的空气中无时不在浮动的焦躁、不安,并非出于青春期无法压抑的骚动的泛滥,而仅仅只是连他们自己都不能解释的无法落地生根的危机迫促之感吧。 他们的父母,在有电视之前而又缺乏娱乐的夜间家庭相聚时刻,他们总习于把逃难史以及故乡生活的种种,编作故事以飨儿女。出于一种复杂的心情,以及经过十数年反复说明的膨胀,每个父家母家都曾经是大地主或大财主(毛毛家祖上有的牧场甚至有五六个台湾那么大),都曾经拥有十来个老妈子一排勤务兵以及半打司机,逃难时沿路不得不丢弃的黄金条块与日俱增,加起来远超过俞鸿钧为国民党搬来台湾的…… 曾经有过如此的经历、眼界,怎么甘愿、怎么可以就落脚在这小岛上终老? 不知在多少岁之前,他们全都如此深信不疑着,而不知在多少年之后,例如她,渐与几个住在山后的本省农家同学相熟,应她们的邀约去做功课,很吃惊她们日常生活水平与自己村子的差距:不爱点灯、采光甚差连白日也幽暗的堂屋、与猪圈隔墙的毛坑、有自来水却不用都得到井边打水。她们在晒谷场上以条凳为桌做功课,她暗自吃惊原来平日和她抢前三名的同学每天是这样做功课、准备考试的。 做完功课,她们去屋后不大却也有十来株柚子树的果林玩办家家,她看到同学的母亲完全农妇打扮、口上发着哩哩声在喂鸡鸭,看着同学父亲黄昏时在晒场上晒什么奇怪药草,她觉得惆怅难言。 后来每年她同学庄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都会邀她去,她渐渐习惯那些丰盛却奇怪的菜肴,也一起跟着农家小孩挤看野台戏,听不懂戏词但随他们该笑的时候一起笑。从不解到恍惚明白他们为何总是如此的笃定怡然。 村里的孩子,或早或迟跟她一样都面临、感觉到这个,约好了似的因此一致不再吹嘘炫耀未曾见过的家乡话题,只偶尔有不更事的小鬼夸耀他阿爷屋后的小山比阿里山要高好几倍时,他们都变得很安静,好合作的假装没听见,也从来没有一个人会跳出来揭穿。 P7-8 序言 中学的时候,我父亲多次明示暗示我应该多读小说——“那对成长好!”他总是这么说。但我并没有理会。那个时候,我刚读完《红楼梦》,这在男生里并不多见,但我虽然喜欢《红楼梦》,却更喜欢“红学”,家里那本《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四辑》被我翻了又翻,并义无反顾地在报考大学时所有志愿的第一专业都选择了中文系。 如愿以偿后,从本科起我却选择了其中冷门的一支——是的,语言学。我对文学依然有兴趣,但更多的力气花在了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和格林伯格的“语言类型学”上并乐此不疲,以至于毕业时,我甚至狠狠地遗憾为什么学位不是语言学硕士,而是文学硕士? 接着就是工作,我告别了从小长大的市区,来到了远郊一所著名的百年老校任教——那校区小桥流水,尽得江南园林风流;那校门气势恢宏,相传周瑜曾在此点兵。 我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九年——哦不,是七年半,因为其中有一年半我主动报名远赴喀什支教。说来真是有缘分,我支教的那个县城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鹿头”,而我工作的那个区一向有“十鹿九回头”的美名。 我依旧是我,即使支教过,生活并不因此改变什么——我也不指望什么,因为在那个离上海五千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城里,我已经教出了一个考进南京大学的维吾尔族学生并结为朋友,我曾在他那远离巴莎公路四十公里的琼库尔恰克乡且克且克村一起过斋月,他也曾在我上海的家中暂住,这就足够了——但和我同行的那些被动员的家伙们在回来后一个个跻身所在学校的中层领导岗位毕竟让我困惑——也许吧,也还真有一点嫉妒羡慕在其中。 内心迷茫而时日悠长的时候,我开始了阅读小说——而且缘分凑巧,是从当代中国小说起步的。 于是,当我读到刘震云《新兵连》里李上进明明被刁难不被发展入党,排长却把这解释为他没通过“考验”,从而坐实不发展他人党的理由的时候,我突然头皮一麻,眼睛酸楚,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因为我发觉这种事情好像分明改头换面发生在我身上一样嘛! 终于,在刹那间我发现了小说的力量。 终于,我懂了当年父亲那话的深意:“傻孩子,读点小说了解一下这个社会吧!别等你经历过了、吃过亏了还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却太晚。” 终于,我成熟了一些,接着完成了自己的“海吉拉”或者《出埃及记》,不回头地回到了市区。 对我而言,的确太晚了,以至于如今我读小说的时候,每每恍惚那些情节曾经改头换面地在身边发生过;但正因为这,我读小说时,对那些情节的惊奇少了,自然而然地会品味这情节写得如何。 对我的学生而言则不然,这也是如今的我希望我年轻的学生们多读小说的原因:只有单纯校园生活的你们怎能想象社会与人性的玄秘复杂?而能把这些奥秘生动呈现给你的,只有小说。而相对于早就更关注“怎么写”的外国当代小说,依旧关注“写什么”的中国当代小说自然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有现实意义;而且,跌宕起伏的历史为中国当代小说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尽管评论界曾有过“超越国族寓言”的期望,但要不包含中国人的经历而概括出人类的经历,这本身是否就是一种偏见与不足呢? 人类太有必要了解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过去的三十、六十乃至一百五十年里的遭遇了。别的不说,单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别吧,这是在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长大的孩子所根本不能想象的,即使是外出旅游也无法深入认知。可是,这巨大的鸿沟真的就在那里。而依我所见,小说却对此做出了最好最生动的记录:仅仅是范小青《城乡简史》一篇就足以让你唏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当代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依然承担着社会启蒙和维系良知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文学“诗教”传统的延续,虽然在这个据说“礼崩乐坏”的时代,国人已不怎么看书,但对于那些愿意在玄幻、穿越、盗墓等消遣类小说之外尝试严肃作品的人们来说,中国当代小说是大有看头的——更何况我们还有一批不仅仅满足于“写什么”而在“怎么写”上也很有追求的作家,我们也真的不用过于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而欢呼雀跃,我们有那么一批完全也有这个实力而只是缺少运气的作家群,甚至,他们更有特色:比如模仿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出神入化的朱岳,比如从中国传统小说中汲取叙事灵感的张大春和刘震云,比如提出“内因果”和“神实主义”的阎连科等等等等。 应好朋友王召强之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是在九号线换乘十一号线的过道里接到的电话,我俩愉快地平分了中外小说的编选任务。这部选集,我期望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中学生朋友提供一个还过得去的品读中国当代小说的选本,在他们“准无菌室”的世界里开一扇通向现实又不废想象的窗;同时,鉴于语文书小说的份额严重不足,我又期望这个选本能以简单的语言介绍小说鉴赏的要素,让中学生不但“看热闹”也能“看门道”,所以我编选了十个主题,包含了意图使命、人物情节、叙事想象各方面。我为每个主题编写了简单导读,还配上了一些评论家或小说家的论述——这里,我要向中学生朋友鼎力推荐这几本小说家对小说的论述: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张大春《小说稗类》、阎连科《发现小说》、王安忆《心灵世界》、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还有英国新锐批评家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尤其是前两本和最后一本,实在是太棒了。 选文的过程最是痛苦,一来是七千字的篇幅实在尴尬,二来实在有太多好作品可以选择,我就像闯进珠宝店的贪心劫匪一样,目不暇接却无从下手——哪个我都喜欢。最后选定的二十篇是反复权衡的产物,一方面,尽量选择当代名家名作体现时代性,而且我特别关注海峡那一边人们和海外华人的作品,他们独特的经历不容忽视,也应该被我们分享,另一方面,每个章节我都设立了“推荐阅读”,为那些同样优秀却限于篇幅不能尽选的作品存目。我期望这样做能稍稍减轻我内心的不安。 但愿这个选本能给你一个愉悦的阅读历程!你可以按照目录按部就班地读并思考那些练习题,也可以无视那些,径直翻阅,翻到哪儿就读到哪儿。总之,期望你能有收获!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限于编者水平有限,敬请各位读者指正。你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找到我: 我的邮箱:sflssjez@126.com 我的公众号:不就学个语文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