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国学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李耳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耳所著,黄善卓译注的《道德经》一书,历米注本很多,文字、句读和注释各异。本书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以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才朱元璋三人为主。

本书体例,先列原典,后附注释、译文,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读。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的运用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藉此引领读者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内容推荐

李耳所著的《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共计八十一章,仅仅五千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老子传下来的这部奇书,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风采更胜往昔。其光辉熠熠的朴素辩证法,饱含智慧的妙语箴言,深刻玄远的大智慧,今日读来仍能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黄善卓译注的《道德经》添加详尽注释,并作深刻解读,同时附加了河上公、王弼、朱元璋等人对这一经典古籍的精彩点评。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道[1]可道[2],非常道。名[3]可名[4],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5]。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7]。玄之又玄[8],众妙之门[9]。

【注释】

[1]道:名词,宇宙本原。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2]道:动词,解说、表述。

[3]名:名词,“道”的形态。

[4]名:动词,说明。

[5]母:母体,根源。

[6]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为事物的表象。

[7]谓:称谓。此处为“指称”。

[8]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意思。

[9]门:门户,此处指产生宇宙间一切奥妙的门户。

【译文】

能够用言语解说的道理,就称不上是恒常的大道。能够用文字说明的概念,就称不上是恒常的概念。不能用言语述说的初始状态,是混沌宇宙的本源。已经用言语表明了的概念,是孕育万事万物的母体。所以,常保持虚无的状态,是意图看清世界的本质;常保持实有的状态,是意图明见事物的表象。虚无和实有,这两种事物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它们都称得上是玄秘的现象。玄秘之中的至高至上者,便是产生宇宙间一切奥妙的门户。

【解读】

本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入领悟,指明“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的方便,才不得不赋予它“道”这样一个称谓。“道”的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解读。

另外,一个人如果把对概念的表述看得过重,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东西看做事物本身,那他就难以看到事物的本质,难免在认识上流于表面。其实,无论是概念还是名称,都只是事物的代称。虽然用名称来指代事物有助于交流沟通和文化传承,但名称决非事物本身,所以老子才说“名可名,非常名”。

本章老子还就应该如何看待“名”“实”关系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他看来,“名”与“实”决不能划等号。事实也是如此,现实中不仅名实不副的事时常发生,更有甚者还会有名无实。

河上公: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阳,有柔刚,是有其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合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  王弼: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朱元璋:道可道,指此可道言者,盖谓过人之大道。道既成,名永矣。即非常之名,可行焉,可习焉。

P1-2

序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泊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真意便唾手可得。

不过,既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又何必道之?既然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又何苦名之呢?只因老子其人实在堪称千古智者,而其所著之《道德经》一书又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旷世圣典!

老子,又名老聃,实名李耳,春秋末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始祖,后被神话为太上老君。相传他生就白眉毛、白胡子,并因此而得名“老子”。

他生活在距今约2500年前,据史书记载他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日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学界泰斗、精神领袖、元首顾问。其地位不低,在当时就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例如,孔子就曾专门跑去向他问礼。老子对他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归后,由衷地赞叹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连号称至圣先师的孔子,都将老子看做龙一般的人物,可见其智慧是何等高深莫测!老子是一位千古奇人,那么其所著的《道德经》又是怎样一本奇书呢?

《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计八十一章,仅仅五千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似乎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有人认为,读通它即可知晓世界。

更可贵的是,世上之学,大都教人如何做大做强,推崇的是强者、大者的哲学。只有老子毅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柔弱胜刚强”,建议世人“知强守弱”,建议领袖人物“受国之垢”、“受国不祥”。仅凭此点,《道德经》便可高踞世界哲学之巅峰。

老子传下来的这部奇书,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风采更胜往昔。其光辉熠熠的朴素辩证法,饱含智慧的妙语箴言,深刻玄远的大智慧,今日读来仍能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

《道德经》读之不完,因其所含思想玄之又玄,常读常新。今天,我们再次拭去其上的灰尘,以现代人之眼光去审视这部“东方圣经”。我们苦心孤诣,从老子的一言一语中,参悟出“处世空明拳”“职场易筋经”“商海逍遥游”“管理般若功”这几门粗浅功夫,以飨读者。其中既有思想理念之阐发,又辅以诸多具体形象之例证,以方便读者领受。

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本《道德经》可以助您提高处世能力与职场智慧,并能助您改进经营之法与管理之道。按老子的教导去做人做事,相信您一定会觉得内心充实,精神舒畅,心胸坦荡,与自然、天地相和谐。

《道德经》一书,历米注本很多,文字、句读和注释各异。本书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以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才朱元璋三人为主。

本书体例,先列原典,后附注释、译文,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读。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的运用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藉此引领读者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书评(媒体评论)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宋太宗

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

——【英】罗素

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很早的一种哲学。

——【英】汤因比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