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卸妆芈月(宣太后世家)(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子今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3.楚女婚车的轨迹

秦国和楚国,立国和初步发展时期,都处于曾经与中原文化重心有一定距离的边远地方。然而均相继迅速崛起,形成了政治强势。正如《荀子·王霸》所说,“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

秦昭襄王面对东方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原地方,曾经承认“秦国辟远”(《史记·范雎①蔡泽列传》),楚怀王也自称“此僻陋之国”(《史记·张仪列传》)。楚人曾有“诸侯远我”(《史记·楚世家》)的自卑,秦孝公也曾经发表“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史记·秦本纪》)的感叹。正视中原文明强势、秦人在文化方面的不自信,成为励志的积极因素。由此激发的改革动力,促成了商鞅变法的成功。

春秋时期多见秦人和晋人通婚的情形。所谓“秦晋之好”,反映了区域文化史和婚姻关系史的一个特殊的侧面。

秦国和楚国也有特殊的关系。两国的发展路径,也有相似之处。

来自东方的秦人最初的根据地在西汉水上游,今天甘肃礼县地方。后来因畜牧业经营的优胜,进入淠水和渭水交汇的地方,又借助两周交替的契机,控制了关中平原西部,立国后逐步向东发展。

据清华简《楚居》透露的资料,有的学者认为,曾经集结于今鄂西地区的楚人也曾经在秦岭南北活动,后来循丹江进入江汉平原,成就了建国事业。

秦人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获得早期发展的条件,又转向黄河流域。楚人由长江流域可能也曾进入黄河流域,再由丹江水系南下江汉。秦国和楚国,前者在西面,后者在南面,曾经分别形成对中原国家的威胁。

秦国和楚国地域亲近,关系特殊。正如战国游士所说,“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正是在楚“与秦亲”的形势下,后来成为宣太后的芈姓楚国女子出嫁秦国。

秦楚通婚,其实久有传统,张仪曾建议楚怀王:“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史记·张仪列传》)。此前则有楚平王使人往秦国为太子娶妇,得知“秦女好”,竟然“自娶秦女”,“更为太子娶”(《史记·楚世家》)的故事。这一情形,后来导致楚平王父子的矛盾以及伍奢家族的悲剧,进而引发了楚国的国难。

著名的嫁为秦妇的楚女,又有后来成为秦孝文王后的华阳夫人。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继承人。吕不韦进行政治投资,支持异人谋求成为王位继承人的机会。他让异人穿“楚服”谒见“无子”的华阳夫人,果然博得其欢心:“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异人“楚服而见”直接导致“王后悦其状”并更其名为“子楚”。

吕不韦以“使楚服而见”的巧妙策略,成功地撩动了华阳夫人潜在心底的思乡之情。

后来成为宣太后的芈姓女子由楚入秦,应当是通过武关道进入关中平原的。武关在今陕西商南。武关道以最便捷的方式沟通河渭地区和江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道路。

武关道作为联系秦、楚的交通通路,同时因行经的丹江川道形势重要,曾经为秦、楚反复争夺。

武关道上曾经发生很多秦国与楚国之间生动的历史故事。

楚平王信用佞臣无忌,逼太子建出亡,杀害直臣伍奢及其子伍尚。伍奢另一子伍员即伍子胥被迫流亡国外,后来率吴军伐楚,击败楚军主力,占领楚都郢。传说伍子胥以鞭尸方式为父兄报仇。传统戏曲中,高文秀《伍子胥弃子走樊城》、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吴昌龄《浣纱女抱石投江》、李寿卿《说赙诸伍员吹箫》等,都是讲述这段故事的。当伍子胥率吴军破楚后,楚臣申包胥往秦国求得救兵,终于使楚复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统剧目中有孟称舜《二胥记》,明崇祯刊本,记述了伍子胥覆楚、申包胥复楚的事迹,标目有“孝伍员报怨起吴兵,忠包胥仗义哭秦庭”字样。对于i塞段历史,《史记·秦本纪》有这样的记载:“(秦)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本来应当是楚太子建的妻子,后来为楚平王所霸占的“秦女”,是经由武关道自秦国至于楚国的。二十年之后出发救楚的秦军“五百乘”兵车,也是经由武关道自秦国至于楚国的。

唐人胡曾的咏史诗《秦庭》于是写道:“楚国君臣草莽问,吴王戈甲未东还。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至于“申包胥来告急”,自然也是经行这条道路。

申包胥求救于秦的情形,《左传·定公四年》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终于使秦哀公感动,秦师于是出征。对于申包胥这次武关道之行,郑廷玉《楚日召王疏者下船》用这样的语句形容,“山遥水远路三干”,“晓行晚宿无辞惮”。

申包胥求救成功,按照文学家的表述,秦国国君的说法,竟然也与这条古驿道上的交通设施“驿亭”“邮亭”有关:“有楚大夫申包胥前来借兵求救,某坚意不允。不意包胥在驿亭中,依墙而哭,七昼夜不绝,遂将邮亭哭倒。我想此人真烈士也,我如今要借兵与他。”

P10-15

后记

遵贺耀敏先生嘱,将对于秦史宣太后时代的一些思考加以整理,结合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的社会影响,也谈一些想法,于是形成以上文字。总体来说,作为一个秦汉史研究者,我对于宣太后的历史表现,以往的关注是不够的。幸有郑晓龙导演的《芈月传》问世,激发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关心,也促使我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思考。也许今后还会就这位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特点再做更深层次的探究。

宣太后时代的秦国,表现出历史特征鲜明的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胸怀。“昭襄业帝”的成功,为后来秦统一的历史进程开辟了道路。认识这段历史,总结这段历史,对于分析中国历史的走向,理解我们民族精神形成的基因,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书副题用“宣太后世家”语,妄用司马迁《史记》体例形式。而《吕太后本纪》之“吕太后”题名,也可以借鉴。谨此有以说明。《史记》的“世家”,后来不被别的史书沿用。自《汉书》以后,都采用“列传”替代《史记》的“世家”。朱东润说:“《史记》诸体中不久旋废者,惟有‘世家’。”指出《史记》体例中,只有“世家”为后来的史家所放弃。又引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史记·卫世家赞》,余读《世家》言云云,是古来本有‘世家’一体,迁用之以记王后诸国。《汉书》乃尽改为‘列传’。‘传’者,传一人之生平也。王侯开国,子孙世袭,故称‘世家’。今改作‘传’而其子孙嗣爵,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体矣。”朱东润说:“周汉之间,凡能拱辰共毂,为社稷之臣,效股肱辅弼之任者,则史迁入之‘世家’。开国可也,不开国亦可也;世代相续可也,不能相续亦可也;乃至身在草野,或不旋踵而亡,亦无不可也。明乎此,而后可以读《史记》。”(《史记考索(外二种)》,14、16~17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他指出,只有了解了“世家”的意义之后,才能够“读《史记》”。按照清代学者吴见思的见解:“‘世家’之体,与‘列传’不同。”“为‘世家’者,另有一副笔仗;读‘世家’者,当另换一副眼光。无作矮子观场,随人笑语也。”(《史记论文》,陆永品点校整理,2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对于“世家”,作者“另有一副笔仗”,读者“当另换一副眼光”。

本书副题用“世家”二字,当然只是借用“世家”名义,不仅不能承袭“‘世家’之体”,而且其中文气和精神都愧对司马迁的史学创造。然而,宣太后的地位显然值得列入“世家”,则是我们确定的判断。

目录

1.中国古史的英雄时代

2.“芈月”故事

3.楚女婚车的轨迹

4.历史机遇和芈八子的表现

5.古史第一位“太后”

6.宣太后时代秦国力的盛起

7.“义渠戎”问题

8.关于“昭襄业帝”

9.宣太后政治成功的条件

10.性情“芈八子”

11.拭去“芈月”脸上的油彩

12.历史与历史剧

后语

鸣谢

内容推荐

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战国时期秦史的关注和兴趣。王子今著的《卸妆芈月(宣太后世家)(精)》就“芈月”所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原型进行详细介绍,分析了“芈月”的历史机遇和是非功过,勾勒了秦国霸业形成的历史轨迹,为读者揭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神秘的面纱。同时,本书也就观众对电视剧的“找茬”“捉虫”进行了正面回答,进一步表达了理解和尊重艺术创作中变通的观点。

编辑推荐

《卸妆芈月(宣太后世家)(精)》作者王子今担任电视剧《芈月传》的历史顾问,在该剧的拍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避免观众将电视剧当作正史,作者结合电视剧,对历史上真实的秦宣太后进行全面介绍和解读,对秦宣太后所处的前后时期的历史进行细致的介绍,为广大观众和读者普及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