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溪笔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分类
作者 (北宋)沈括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共计收录记述609条,其中自然科学类189条,人文科学类420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物理、化学、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梦溪笔谈》以大篇幅记述自然科学,为其他笔记类著述所少有,北宋的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均赖之记载传世。

内容推荐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目录

出版说明

卷一 故事

卷二 官政

卷三 权智

卷四 艺文

卷五 书画

卷六 技艺

卷七 器用

卷八 讥谑

卷九 杂志一

卷十 杂志二

卷十一 药议

试读章节

雁荡山

【原文】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①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官伐山②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③,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以经行峡、宴坐④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余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于天,穹⑤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⑥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音漕,去声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⑦百尺,迥然⑧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陡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注释】

①图牒:图文典籍。

②伐山:开山。

③西域书:指从西域一带传来的佛教书籍。

④宴坐:悠闲静坐。

⑤穹:高大。

⑥干:干犯、接触。

⑦动及:往往达到。

⑧迥然:突出地。

【译文】

温州雁荡山,是天下风景奇秀的地方,然而自古以来的图文典籍中都没有提到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官,进山砍伐木材,才有人发现了它,这时还没有名气。据西域佛经记载,阿罗汉诺矩罗居住在中国东南大海之滨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唐代和尚贯休写《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的句子。这座山的南面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驿,前面可以俯瞰大海,然而当时不知道雁荡、龙湫在什么地方。后来因为砍伐木材,才发现这座山。山顶有大池,相传这就是雁荡,池下有两个水潭,相传就是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都是后人用贯休的诗句命名的。谢灵运任永嘉太守的时候,凡是永嘉境内的山水,他几乎都游历遍了,唯独没有提到雁荡山,大概当时还没有雁荡这个名称吧。我观察雁荡山的各个山峰,都陡峭挺拔险怪,向上高耸千尺,高崖深谷,不像别的山,它完全被包围在各个山谷之中。从岭外看,什么都看不见;到了山谷中,就看到山峰陡峭,直插云霄。推究它的成因,应该是被山谷中的大水冲激,沙土都冲走了,只有巨石笔直挺立。像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等水潭,都是流水冲凿而成的洞穴。从下往上望,则是高耸的山崖峭壁;从上往下看,则恰好与地面相平,甚至许多山峰的峰顶,还比山顶的地面低。世上沟壑凡是被水冲凿而成的,都有直立的土和布满洞穴的岩石,也是这种情况。今天成皋、陕西的大山涧中,直立的土柱往往有几百尺高,凸出地耸立在那里,也是雁荡山具体而微的缩影,只不过这里是土,那里是岩石罢了。雁荡山既然没有挺出于地面,而被深谷中的密林茂草遮蔽,所以古人没有发现,谢灵运没有到过这里,按理也不值得奇怪了。

P137-138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2000多年文化流传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的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智慧。

习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理解古代先贤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我社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组织出版了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我们从传统文化经典中精选了30种,作为第1批隆重推出,并精心设计,译注,以期达到深入浅出、今古相合、适宜广大读者阅读的效果。

本套文库有八个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最精彩、具代表性、最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全部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是弘扬文化、传播经典的读本,希望能对全民阅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在编辑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反复审读、校订,但限于水平,仍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及时更正。

编者

丙申年夏

书评(媒体评论)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化学者 郦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