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共搜集神异故事四百多篇,主要讲述了神仙术士的变幻、精灵物怪的神异、妖祥卜梦的感应、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以及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类型的故事。其中相当一部分故事取材于西汉流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人们喜爱。
《搜神记》的语言雅致清峻,被称为“直而能婉”的典范。其艺术成就在两晋志怪中独占鳌头,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干宝的这本《搜神记》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这部书共分二十卷,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于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采自正史中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其中不乏情节重复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叙述非常简短,文学水平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对中国后世的传奇小说发展影响很大。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元气,万物由此变化产生。木气纯净产生仁爱,火气纯净产生礼节,金气纯净产生正义,水气纯净产生智慧,土气纯净就产生诚实。五种元气都纯净,圣人般的品德就具备了。木气混浊产生虚弱,火气混浊产生淫秽,金气混浊产生暴虐,水气混浊产生贪欲,土气混浊产生顽固。五种元气都混浊,就成为下流之人。中原地区多出圣贤之人,这是因为中和之气在此互相交融。边远地区有很多怪物,是因为怪异之气的生成。只要秉受某种元气,一定具有某种形体;如果具有某种形体,一定产生某种性质。所以吃谷物的聪明而有文采,吃草类的力大而蠢笨,吃桑叶的吐丝而变成蛾,吃肉类的勇猛而强悍,吃泥土的没有心智而不休息,吃元气的神明而能长寿,不吃东西的人不死而成为神仙。龟鼍类动物没有雄性,蜂类昆虫没有雌性;没有雄性的与其他动物交配,没有雌性的由其他动物生育。蚕类虫子,先产卵后交配;香狸类动物,自身具备两种性器官;寄生依附于高树,女萝托身于茯苓,树木生长在土里,浮萍生生在水中;鸟翅能凌空翱翔,兽足能厚实奔跑,虫潜伏在泥土里冬眠,鱼躲在深渊中居住。来源于天的亲附于天,来源于地的亲附于地,来源于时令的亲附依傍之物:这是各自以类依从。千年的雉,进入海里化为蜃;百年的雀,进入海里化为蛤;千年的龟鼋,能够与人说话;千年的狐狸,能够化身为美女;千年的蛇,身子断了又能接上;百年的老鼠,能够预卜吉凶:这是气数到了。春分的时候,鹰变成鸠;秋分的时候,鸠变成鹰:这是时令的变化。所以腐烂的草变成萤火虫,朽坏的芦苇变成蟋蟀,稻子变化成黑虫,麦子变化成蝴蝶;生出羽翼,长出眼睛,有了心智:这是从无知变为有知而元气变化了。鹤变成獐,蓥变成虾,没有失去它的血气,只是形体性质发生变化。像这一类事物,多得说不尽。根据变化行动,这是顺应自然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成为妖祸。因此身体的下部长在上部,上部长在下部,这是元气逆反的表现;人生出兽,兽生出入,是元气紊乱的表现;男人变为女人,女人变为男人,是元气变易的表现。鲁人牛哀生病,七天后化成虎,身体发生变化,长出虎爪虎牙。他哥哥开门进去,就被老虎咬死吃掉了。当他还是人的时候,不知道他要变成虎;当他是虎的时候,不知道他曾经是人。因此,晋武帝太康年间,陈留人阮士被虺虫咬伤,忍受不了伤口的疼痛,多次嗅毒疮,后来发现鼻子里长出两条虺虫。晋惠帝元康年间,历阳人纪元载,吃了得道的神龟,后来患了瘕病,医生用药给他治病,排泄出足有几升的小乌龟,一个个有小铜钱那样大,头、脚、龟壳齐备,龟壳上甚至还有花纹,只是中了药性都死了。夫妇不是化育的元气,鼻子不是受孕怀胎的场所,肠道不是产生动物的工具。由此看来,万物的生死及其变化,如果不是出于神灵非凡的思维,即使从它自身去推究,怎么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然而朽烂的草变成萤火虫,是因为草的腐烂;麦子变成蝴蝶,是因为土地的潮湿。那么万物的变化,都是有缘由的。农夫制止麦子的变化,用灰沤它;圣人治理万物的变化,用道调剂它。难道不是这样吗?
P177-179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2000多年文化流传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的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智慧。
习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理解古代先贤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我社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组织出版了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我们从传统文化经典中精选了30种,作为第1批隆重推出,并精心设计,译注,以期达到深入浅出、今古相合、适宜广大读者阅读的效果。
本套文库有八个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最精彩、具代表性、最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全部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是弘扬文化、传播经典的读本,希望能对全民阅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在编辑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反复审读、校订,但限于水平,仍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及时更正。
编者
丙申年夏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化学者 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