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夫妇用时四十余年写就的巨著,基本上涵盖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明史”。
荣获美国普利策奖的传世经典,杜威、季羡林、汤一介等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这是一部“文明大典”,而与一般的史书有别;这是一部颇具“史识”的历史哲学著作,而与“流水账”式的史书有别。
精装修订版,每册改动达上万处;内文有近百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
威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的《信仰的时代(上下权威修订版)(精)/世界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系列之一,追寻了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踪迹,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文艺复兴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诠释。本是荣获美国普利策奖的传世经典,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
威尔·杜兰特著,台湾幼狮文化译的《信仰的时代(上下权威修订版)(精)/世界文明史》讲述了公元325年至1300年的中古文明,记满了欧洲早期的信仰变化,拜占庭、伊斯兰、犹太及西欧这四种中古文明的汇合与激荡延续了近千年。而世界上广大的地区,在信仰的旗帜和统治下仍然继续时,西欧却航行到一个偏远的理性的海洋中去。
中古时代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时期:在西欧应该以哥伦布作为结束,在俄罗斯继续到彼得大帝时期,在印度则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个时代。信仰的时代留下了宝贵的宗教、经济、艺术与文学遗产。
第一章 弃教者尤里安(332—363)
君士坦丁大帝的遗产
335年,君士坦丁大帝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便将儿子和侄儿唤到身旁,出于对他们的溺爱,而将自己所建立的广大帝国划分成数区,让他们分而治之。长子君士坦丁二世(ConstantineⅡ)得到了帝国的西部——不列颠、高卢和西班牙;次子君士坦提乌斯(Constantius)获得东部——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三子君士坦斯(Constans)则获得北非、意大利、伊利里亚及色雷斯,包括罗马帝国的新旧国都——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城。此外,两位侄儿得到了亚美尼亚、马其顿和希腊。这位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徒皇帝以一生的时间和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恢复罗马帝国的王朝并统一宗教信仰。他的去世(337年)使帝国面临危险。事实上他面对着困难的抉择:他统治的时间不够长,无法保证由一位继承人平安地继位,较之内战,分而治之似乎为上策。
然而内战还是发生了,并且暗杀也使形势明朗了。军队仅听命于君士坦丁大帝诸子。而其他男性亲属均遭谋杀,只有他的侄儿伽卢斯(Gallus)和尤里安(Julian)幸免。伽卢斯体弱多病,来日无多;尤里安年方五岁,也许他的年幼让君士坦提乌斯心软,这才得免一死。罗马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认为是君士坦提乌斯谋杀了这些人。君士坦提乌斯又与波斯重启战端,事实上这是自马拉松一役以来,东西之间一直未彻底平息的一场战争。他的兄弟则在阅墙之争中分别丧命,君士坦提乌斯因此成了唯一的皇帝(353年),并回到君士坦丁堡。顽固、正直、专心但能力不足的他,统治着再度统一的帝国。他太过多疑而郁郁寡欢,太过残暴而不能受人爱戴,太过自负而不能成为伟人。
被君士坦丁大帝称为“新罗马”的城市,在他去世前便已这样命名,该城于公元前657年由希腊移民建立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之畔。它以拜占庭之名闻名于世达1000年之久,而拜占庭一词便一直被用来命名其文明及艺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都可与之相比。1807年,拿破仑在蒂尔西特(Tilsit)时曾称它为世界的帝国,并拒绝将其让给企图占有它的俄罗斯。这个城市的统治者可以随时关闭东西方之间交通的大门;这里是各大洲商业交会之地,也是万邦产物屯存之处;这里一军当关,可以击退波斯的绅士、东方的匈奴(Huns)、北方的斯拉夫人及西方的野蛮人;这个城市三面环水,奔腾的水流可为天然防御屏障,靠陆地的一面可以靠坚固城墙据守;而金角(Golden Horn)——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个静静的海口——则是战船及商船躲避袭击或暴风雨的安全港。希腊人称这海口为“克拉斯”(Keras),即“角”之意,可能因其形状似角;金则是后来加上的,暗示鱼货、谷类及贸易带来的财富。这里大多数人是基督徒,仰慕东方王朝的盛景久矣,一位基督徒皇帝可以享受公众的爱戴,这是罗马城的元老院及非基督徒民众不会给他的。千年以来,罗马帝国在这里躲过了涌向罗马城的野蛮人浪潮;哥特人、匈奴人、汪达尔人、阿瓦尔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俄罗斯人相继威胁着这个新都,但都失败了。在那千年之中,君士坦丁堡仅有一次被攻占,那是被喜爱黄金胜过十字架的基督徒十字军攻占的。在穆罕默德之后的800年间,它抵挡了袭向亚洲、非洲及西班牙等地的穆斯林浪潮。在这里,出人意料地,希腊文明竟能绵延下去,坚韧地保存其古代宝藏,最后传递给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及西方世界。
324年11月,君士坦丁大帝带着随从人员、工程人员及神职人员,从拜占庭港越过周围的山岭,去划定新都的地界。有些人惊奇于他何以划出那么大片的土地做新都,他回答说:“我将继续前进,直到先我而行,不可见的上帝停下来。”他尽力而行,以使他的帝国计划获取人民的支持及基督教会的衷心拥护。(P3-4)
本卷的目的,是想对325年至1300年的中古文明,就其可能的范围及己见,做充分而客观的分析和论述。采取整合的历史研究法,即对每一种文化或每一个时代的各方面都作一个总的介绍。由于必须兼顾四种不同文化——拜占庭、伊斯兰、犹太及西欧——的经济、政治、法律、军事、伦理、社会、宗教、教育、科学、医药、哲学、文学及艺术等各方面,欲求写作的一致与简洁,诚为难事。十字军东征时,这四种文化的汇合与激荡,提供了统一的准则;惊骇于本书冗长而感厌倦的读者,若知原稿还长一半,或可稍觉欣慰。
本册为《世界文明史》第4卷。首卷《东方的遗产》(1935年)回顾埃及与近东直至公元前330年左右为亚历山大征服为止的一段历史,以及到本世纪为止的印度、中国及日本的历史。第2卷《希腊的生活》(1939年),记述至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征服希腊为止的大希腊世界及近东的事件与文化。第3卷《恺撒与基督》(1944年),探索发轫期以来的罗马与基督教,及自公元前146年起的近东史,直至325年的尼西亚会议为止。本卷继续研讨西方的生活,直至1321年但丁谢世。第5卷《宗教改革》,为1321年直至1648年之间的历史,将于1955年出版。至第6卷《理性开始的时代》,则延伸至我们现代的历史,可于1960年完成。其时笔者也将届暮年,对于南北美史,势必要放弃此前所采用的整合研究法了。
本卷每一编皆自成独立单元,但熟谙《恺撒与基督》的读者会发现很容易找出本书的脉络。本书因系编年体,故对这四种中古文明不得不从与我们一般兴趣相距最遥远的那两个部分——拜占庭与伊斯兰——叙起。基督徒读者会惊异于以偌大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文化,而伊斯兰教学者则会悲叹本书对辉煌灿烂的中古伊斯兰文明的简短概述近乎提要。我虽然一直力求公正,努力从每种信仰与文化的立场加以探究,然单就资料的取合与篇幅的分配而言,即难免偏见。人类的心智,正如其肉体一样,是被拘禁于肌肤之内的。
原稿曾经三次改写,每次均发现一些错误,故错误一定仍不少;而且局部的修订,定会损及整体之完满。谬误之处,至祈指正。
威尔·杜兰特
1949年11月22日
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学家、历史学家。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特。……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纽约时报》
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决不是溢美之辞。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该书的最后一部《历史的教训》,它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
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成功了,我很敬佩他。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 季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