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去题壁》是雷雨的第七本随笔集。无非还是读书心得,行走感悟,并无如古人一般墙壁题诗的无拘无束畅情雅意,但也不是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无谓感叹。本书包含了《带一本书去纽约》、《与基尔女士聊天》、《日本医生的“世说新语”》、《盖洛眼中的百年长城》、《有空,到先锋看看》、《远书风雨一点灯》、《依旧当年说华生》等文章。
| 书名 | 且去题壁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雷雨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且去题壁》是雷雨的第七本随笔集。无非还是读书心得,行走感悟,并无如古人一般墙壁题诗的无拘无束畅情雅意,但也不是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无谓感叹。本书包含了《带一本书去纽约》、《与基尔女士聊天》、《日本医生的“世说新语”》、《盖洛眼中的百年长城》、《有空,到先锋看看》、《远书风雨一点灯》、《依旧当年说华生》等文章。 内容推荐 《且去题壁》一书为作家雷雨的最新散文集,书中收录作者近年来的阅读、游历随笔三十余篇,分域外、闲聊、伤逝、阅斋、山河、流年等章节,笔下流露出作者广博的阅读面和沉潜的思考性及知识分子对当代社会的关怀之情。 目录 域外 带一本书去纽约 玛尔巴贝阿达是条狗 蔚蓝莺的自由在哪里 为谁风露立中宵 回望中国乡封的教堂 汉简萦怀三十秋 域外一枝聊且栖 闲聊 与基尔女士聊天 与袁腾飞聊天 与李长声说日本 茗茶渔洋山 依旧当年说华生 伤逝 书记萧闲寸管霜 萧家三父子 唐家三父子 日本医生的“世说新语” 多少传奇南北唱 阅斋 吴梅村四访钱牧斋 钱谦益激赏徐霞客 钱谦益交往袁小修 钱谦益“做媒”冒辟疆 吴晗痛贬钱牧斋 苦恨孤臣一死迟 山河 盖洛眼中的百年长城 读墙诗札 家在楚国长城外 斜晖脉脉幽水长 大河东去自滔滔 流年 旧时王谢堂前燕 残棋半局鲁阳戈 癸巳书单待商量 印象铁凝 有空,到先锋看看 作家名字说短长 却在山河破碎中 满纸风雪看细流 偶识《庋榢偶识》 致敬曼德拉 远书风雨一点灯 跋 试读章节 带一本书去纽约 2009年春夏之交,很偶然的机会,到美国滞留了近一个月。主要是在纽约盘桓,每天穿行在第五大道与中国驻纽约领事馆之间,看如潮的人流,观斑斓的世相,还有时代广场上不断变换的霓虹,有恍然如梦之感。行前,担心异国他乡漫漫长夜的孤寂,便盘算着带几本书聊以解闷。她说,你一定要带上林达的书。林达?三联书店“隆重”推出的那位?在美国的每时每刻,似乎都充满了新鲜与好奇,忙里偷闲,也去了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地;但对照林达的观察,还是难以避免“走马观花”之讥。 林达关于近距离看美国的系列图书在大陆畅销,这让司马南、孔庆东等人看来,也许简直是大逆不道洪水猛兽,其狼子用心何其毒也。但林达并没有直白赤裸地批评指责大陆啊,他只是将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国点滴以独特的方式如话家常般,向故国的朋友亲人们娓娓道来而已,虽然有的信件不免冗长沉闷。仅以《总统是靠不住的》为例,林达以书信的形式围绕美国总统的权力边界角色定位,介绍美国的政治游戏规则,借“水门事件”引申开来,感慨美国开国者的熟虑深思,三权分立所带来的“平衡和制约”,看似低效率无权威,实则彼此支撑你我呼应国泰民安岁月安澜。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这些人杰怎能不让人设身处地进行比较感叹啊!曾几何时,有很流行的说法说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低效率的”,所谓投票选举不过是瞒天过海劳民伤财的“欺骗”,真实背景实际上是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各界大亨”所控制、所操纵,大有透过表面抓住本质“一言以蔽之”的真理在握的洋洋自得,要不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在大陆如此被广泛传播过分解读?但200多年下来,这样的“虚伪”与“欺骗”却每隔四年一次地平静上演,并没有出现权力交接的重大动荡与危机。 林达说,提起大选,他脑子里出现的总是这么一个场面:“在一个小镇上,一个清寒的夜晚,在投票站外面的小空地上,默默地排着一长串等候投票的美国老百姓”,“在计算机和通信如此发达的年代,这里的选举结果,是马上就通过计算机联网自动计算,并且很快就在电视屏幕上跳出来的。一个州一个州的结果,就不断在电视屏幕上增加着双方的选票数字。时而甲的票数领先,时而又是乙的票数领先。我充满惊讶地盯着电视屏幕,那两组抽象的数字就像是具有生命的什么活物一样,竞争着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力。它们之间力量的角逐,就在决定哪一个候选人即将在这未来的四年里,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总统”。美国总统是一国之首,是政府首脑,是在白宫一拍桌子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要打颤的重量级人物;但林达却告诉我们,总统“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主任,是一个‘大管家’一类的人物”,“美国总统可以说是在一个布满地雷的草地上跳舞,他惹上一场官司的可能性,会比一个一般的美国平民要大得多,这也是尼克松、克林顿即便贵为一国总统,也官司不断的原因所在”。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的开国者们,在赶走了英国总督政府之后协商建国之时,不仅没有了军队,没有了中央政府,没有了总统,没有了一个新的国家权力象征。P1-3 序言 家虽然在中原腹地,却多河川。就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居然汇聚了三条河流。旷野平畴,树木森森,河两岸更是桑榆槐柳,芦花萧萧,目送着汤汤流水,一路向东南远。开始记事的时候,这些河流,早已经无法通航了。水流无声,空荡寂寞。说早,其实也不过才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在此前的民国时代,甚至再往上推溯,这些河流之上的确有过舟楫往来帆樯林立的一番盛景呢。村子里原本只有我们这一个姓氏,一座祠堂。而那些无法在河上走船的人家,便纷纷在河流两岸的村落落户定居下来,就我们村而言,也就有了荆、阎、权、赵等姓氏的人家。或冬雪封门的漫漫长夜,或夏季河堤纳凉的星夜时分,或农闲秋罢的田间地头听看大雁南飞,就会听这些口音各异的乡邻乱谈航行故事,纵论水上见闻,细说码头纷争。那个时候,在偏僻乡村,还很难看到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雨果的《莱茵河》,更不要说一个德国人写的《尼罗河传》了。但一个乡村少年郎的心,却已经沿着家乡的河流独自飘荡上下纵横神游万里了。 我的外公一脉,是壮阔兴旺的大家族,也是世代船上人家,曾经拥有过颇为庞大的船队。时代变换,桑田沧海。内河航运衰落,水上船队公私合营,外公一家人或归耕陇亩重新熟悉稼穑艰难,或在沙河边上的一座唤作漯河的中原城市里安家做起了市民。母亲经常向我们弟兄谈起船上人家风风雨雨的艰辛,外公在船帮中的侠义名声,更有船上经营看似十拿九稳的生意转眼间就会万劫不复的凶险,当然也有行船两岸看云卷云舒的畅快,到大城市看到外面世界的新奇。四十多年前的一场特大洪水,我的家乡顿成泽国,汪洋一片。而就在这样的被大水围困的艰危时分,居然又有在当时看来无比巨大的航船久违前来,据说是在搜寻我们这三河交汇三县交接的所在,究竟还有多少人活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艘大船,是从漯河开来的。而洪水过后,待一切稍稍安顿下来,城里人还派来了电影放映队,算是对沿河村落的一种慰问。洪水退去,庄稼绝收。父母眉头紧锁,开始借粮,维持我们最为基本的不要太过于饿肚子的卑微需求。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深秋,卧病多年的爷爷去世了。听村上人说,这个并不识字的乡村老汉,当年也是何等的干练利索急公好义治家有方而闻名乡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末尾,我不是坐船顺流而下到了南京六朝松下,而是由大哥陪同,在郑州挤上火车一路无眠站立着到了江南这座久闻其名终于可以一睹尊容的大城市。此后经年,就在扬子江边的这座所谓十朝古都读书、就业、娶妻、安家,而今转眼间,近三十载寒暑春秋顿成云烟过往。来南京之前,有条件去过的最大城市就是许昌,曹家父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方,而近在咫尺的平顶山这座新兴城市,是在大哥毕业工作之后,我才有机会得以到此行走,看人来人往马龙车水,见到了神往依旧的白龟山水库,这个如今被称作平西湖的碧水蓝天。 德国一位诗人说过,“心灵的宝座是建立在内在世界与外面世界的相通之处,它在这两个世界重叠的每一点。”自我反省,我并不是爱走动的人,只要有一册书在,就能闲坐多时,自得其乐。但久而久之,受人感染,也接受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人生箴言。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在六朝松下读书的悠闲岁月,郑云波先生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看六朝石碑神兽的雄浑质朴,走访南京周边的古寺感受红尘之外的别样人生,拜唔唐圭璋吴调公等默默生活在这座古城的温良笃厚的人文学者。郑云波先生研究明清小说,后来在学校倡建旅游学科,他还是新东南大学中文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行走无疆,亲近山水,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阅读、体验而已。《且去题壁》是我的第七本随笔集。无非还是读书心得,行走感悟,并无如古人一般墙壁题诗的无拘无束畅情雅意,但也不是无病呻吟隔靴搔痒的无谓感叹。不愿人云亦云,不甘拾人牙慧,不管是域外行走、大陆闲游,还是纸上风霜、心海遨游,都秉持真诚,不打诳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眼看就是半百之年,人生草草,不过百年。陋室闭门,书山乱叠。白发颓唐,凭窗北望。青山隐隐,湖水浩渺。祈愿上苍,只要一息尚在,就还是身在边缘一侧,读书、行走,静看红尘翻动,流年似水。 2016年11月10日 于南京,时在丙申立冬后 后记 如今网络普及,资讯泛滥,写作者众。每年推出图书接近五十万种,各种文本如汪洋大海,纸本阅读不无低迷。这套《远方文丛》看似瘦小孱弱,却还是不管天风海雨,仍旧踏浪挺胸,坚定而顽固地走来了。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也好,康德一生静守一座小城也罢,更有陶渊明的自况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足见每个人心中都有远方,都有渴望行走天涯看尽山河的愿望。自古写作多寂寞,最是文人难自由。远方是一种朦胧的希望,是一种久违的慰藉,是一种莫名的期待,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充满种种期待的邂逅,是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甘苦冷暖唯有自知的一种诗意。家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心存远方的人,不大容易满足于形而下的物质,不大容易为眼前的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大容易屈从于苟且含垢而随波逐流。 此辑丛书,有五本小书组成,计有黄蓓佳的《地图上的行走者》、黄梵的《中国走徒》、胡竞舟的《沉香》、麦阁的《月光擦亮瞬间》、雷雨的《且去题壁》,每本篇幅大致在十万字左右。作者大都是活跃在当今文坛,有一定创作实力的勤勉写作者。黄蓓佳大姐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佼佼者,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毕业于北京大学告别未名湖前后,就已经在文坛引人注目。她的文学成就不仅仅限于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她的散文也是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地图上的行走者》是她继《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后的又一部最新散文集。黄梵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在《新十一诫》之后新近又出版的长篇小说《浮色》引起广泛热议,而不大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海外的深远影响力,《中国走徒》约略可以让我们领略这位深居高校的写作者的另一个诱人侧面。胡竞舟是对文字近乎苛刻的写作者,她曾在《钟山》《青年文学》《当代小说》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也曾获得金陵文学奖,《沉香》是其散文作品的首次结集。麦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散文和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天涯》、《散文》等期刊,曾出版散文集《再见,少女时光》。书生雷雨,爱读闲书,已出版《漫卷诗书》《书卷故人》《江南读书记》》《折角的页码》《用伤口飞翔》《布鲁克林的星光》《龚自珍传》《江南彩衣堂》《吴梅村别传》《诗人帝王》《瓶庐遗恨》等,曾获金陵文学奖。 愁绝浮云外,苍茫旧帝京。这些写作者年龄有别,风格各异,生活道路不同,察人观世也遵循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宗旨,但他(她)们都心存诚意,敬畏写作;都摈弃阿谀奉迎,恪守言为心声;无意招摇呐喊,树大旗,拉虎皮,也并非故作深沉,自命清高,他(她)们敬畏文字不愿苟且,心怀远方渴望诗意,在行走跋涉中思索,在阅读与观察中体悟,在惨淡经营中飞扬自己的一己之见一缕幽情;不求藏诸名山,传至后人,但愿以真诚文字抚慰心灵,传递温情,驱除蒙昧,播撒善意。 霜随柳白,月逐坟圆,《远方文丛》究竟命运如何,心怀忐忑,唯有承蒙各位多多捧场,能够静心一览这些呕心沥血的文字,是所望也。 2016年10月27日于南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