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回顾与制度分析
第一节 西方经济理论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及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机理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
第二节 博弈论视角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求
第三章 三江源区域范围与特征
第一节 三江源的区域范围
第二节 三江源的区域特征
第三节 建立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意义重大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工程成效简述
第二节 存在问题分析
第三节 反思三江源生态保护模式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保护新探索
第一节 协议保护
第二节 村民资源中心
第三节 生态补偿机制
第四节 碳汇交易尝试
第五节 三江源生态保护立法
第六节 三江源邻近地区生态保护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退化成因新解
第一节 三江源生态退化成因研究述评
第二节 考察三江源生态退化必须关注的宏观制度背景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退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第四节 “双重转轨”背景下的三江源生态退化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第三节 明晰产权关系,完善草场承包经营制度
第四节 更新价值观念,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新体制
第五节 认识正外部性,构筑生态环境投入与补偿机制
第六节 发扬藏族生态伦理精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第七节 发展生态经济,释放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
第八章 把三江源建设威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第一节 基本思路
第二节 制度建设
第三节 从“工程项目”到“综合试验”
参考文献
后记
马洪波著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经、新制度经济学为纬,秉承“学问是用脚做出来”的治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严谨态度,尝试运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视角,对导致三江源生态退化的体制机制成因进行探究;并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完善草场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新体制、构筑生态环境投入与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通过持续研究,试图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摆脱“工程项目”的窠臼和思维定势,走向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保护,最终实现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使支撑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的奋斗目标建言献策。
马洪波著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三江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在客观、理性总结三江源一期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严谨态度,对一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规划编制、管理体制、资金投入、资源利用、公众参与等方面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八年多来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农牧民群众开展的生态保护新做法进行梳理和评价,重点分析了协议保护、村民资源中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等创新做法。在综述三江源生态退化成因不同解释的基础上,从政府、市场和基层社区三种力量的对比变化角度提出了三江源生态退化的新解释。在界定了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完善草场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新体制、构筑生态环境投入与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等六个方面设计了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从建设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高度,提出一定要用大智慧、新思路努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从“工程项目”的窠臼和思维定势中拯救出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