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租子交得还算及时。”
“要是现在有人在收租的话,那我就直接把麦子拉到仓库门前,然后我就可以卸下马具,让马去吃东西了。”
“监工大概在厅堂的工作间里。马蒂,交完租子后到这儿来抽烟。”马蒂走后,牧师又摇动他的摇椅,摇到他能朝窗外的院子里张望的这个位置。
一头猪已经钻进了雪橇,用嘴在麻袋上拱了个窟窿。马衣从马背上掉到了地上。一头猪钻进马衣,缠着马衣在雪地里打滚。喜鹊东蹦西跳,一会儿跳到这头猪的背上,一会儿又跳到另一头猪的背上。马儿摆动系在它身上的铃铛,它偷偷地张望着。
“去,去,这些蠢猪!”马蒂在台阶上就吼道,他抓住一个扫帚把匆匆忙忙冲了过去。那头把麻袋拱了个窟窿的猪就挨了一棒。它痛得哇哇大叫,马上跳下雪橇,躲到边儿上,恰好碰上另一头猪。它们俩一起跑了一阵,然后停下来偷听着,两个脑袋互相碰在一起。但喜鹊却急匆匆地飞到院子的另一头。牧师觉得这一切非常有趣,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马蒂跑进了厅堂,随后跟监工一起出来后就赶着马来到仓库前。那些猪想跟着过来,但是,当马蒂再一次厉声叱喝,它们就不敢再往前走了。不过喜鹊却从云杉树飞到雪橇上,开始吃它的早餐了。
“这个老头儿虽然身材矮小,但还相当强壮。”当牧师看见马蒂把一大麻袋麦子从雪橇扛进仓库时,他心里想,“我虽然要比他年轻,但我可扛不动。”牧师坐着摇椅又摇了一阵,同时对着天花板从嘴里喷出烟来。
“但他一个孩子都没有。”(牧师已经有7个孩子)一个个烟圈先在空中飘浮着,越变越大,并且越升越高,然后碰到天花板后又弹了回来,破裂成一个个小圆圈儿。
“没有孩子,不过他结婚时间却比别人都长——他结婚大概有多久了?有人结婚后有孩子,有人没有孩子,这又怎么样呢?”
是的,马蒂没有孩子。他有妻子,名叫莉萨,家里再没有其他的人。他们俩住在位于科塔乌斯村牧师府林地内的一座木屋里。他们俩都老了,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家里什么东西都很小。马儿很瘦小,是一匹老牝马,不过还很有力气;莉萨的奶牛也很瘦小。世界上别的事情他们就知道得很少,外面世界对他们也知道得很少。每年他们跟别人接触只有很少那么几次——圣诞节他们一连三天都去教堂做礼拜,仲夏节和耶稣受难日他们到教堂参加圣餐礼。一月底,马蒂通常去牧师府向牧师交租子,从牧师夫人那里替莉萨换取麻棉。除此之外,他们就生活在偏僻的树林里。春天,马蒂在林中砍伐出一小块空地,来年夏天,他就焚树播种。经过他细心耕耘,他把这一小块地一半种裸麦,一半种马铃薯。收获牧草的时候,他跟莉萨一起在牧草地和溪流旁收割牧草,为他家的牛马准备饲草。秋天来临时以及冬天那段时间里,马蒂在林子里捕捉禽鸟和野兔。马蒂一辈子没有使用过猎枪。夏天,莉萨帮着马蒂干些野外的活儿,冬天,她就在家里喂牛、猪和猫,然后从米迦勒节到圣灵降临节,她就给牧师夫人纺线织布。
P4-5
尤哈尼·阿霍(Juhani Aho,原名Johannes Brofeldt),1861年出生于芬兰东部萨伏省的一个牧师家庭。1880年至1884年他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4年,但没有获得学位。他在大学时就显示了他的文学才能。1883年他的早期作品短篇小说《当父亲买灯的时候》就在萨伏—卡累利亚地区大学生写作比赛中获奖,这也标志着阿霍写作生涯的开始。
《铁路》(1884)是阿霍在1883年发表的成功之作。火车在当时是一种新事物。阿霍通过农村一对老年夫妻第一次坐火车的故事,描绘了与现代文明隔绝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阿霍还写了一些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牧师的女儿》(1885)和《牧师之妻》(1893)则是描写妇女的不幸婚姻。这两部著作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明确且带有忧郁的色彩,他对自然的描写是很抒情的。《海尔曼老爷》(1884)是一部讽刺庄园主生活的中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发表曾引起争议,阿霍在该作品的第二版中做了某些删减。阿霍着重描写人物思想和心理活动的作品有《到赫尔辛基去》(1889)、《孤独》(1890)和《忠实》(1891)。从1890年起,阿霍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开始发生变化。历史小说《巴奴》(1897)和《春天和残冬》表明阿霍已转向了浪漫主义。阿霍最成功的小说是《尤哈》(1911),题材和风格都有革新的色彩。故事情节有点像《牧师之妻》中的三角恋,只是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到了芬兰东部卡累利亚地区。主人公尤哈娶了年轻的妻子玛丽亚,通过玛丽亚与人私奔,反映出她的贪婪和尤哈的保守和忠厚。这部作品至今仍受人们喜爱,曾两次改编成歌剧,四次拍成电影。
阿霍还创作了许多幽默、讽刺短篇小说,共有8集,称为《刨花集》(1889—1921),这些短篇小说在他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描写芬兰普通人的生活,所以他被誉为“芬兰人民形象”的塑造者。阿霍是芬兰19世纪80年代文坛上的中心人物,既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散文大师,在芬兰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基维。
在翻译阿霍作品的过程中,译者得到了芬兰专家Risto Koivisto和Pirkko Luoma的大力帮助。另外,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和芬兰FILI(Finnish Literature Exchange)的帮助。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
本书收入尤哈尼·阿霍的中篇小说《铁路》、《海尔曼老爷》以及短篇小说《当父亲买灯的时候》、《表》、《忠实》。其中,《铁路》发表于1883年,取得很大的成功。火车在当时是一种新事物。阿霍通过农村一对老年夫妻第一次坐火车的故事,描绘了与现代文明隔绝、自给自足的芬兰农村生活,揭示了现代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海尔曼老爷》发表于1884年,是阿霍的代表作之一。庄园主海尔曼因不满税收官的颟顸,在公众场合侮辱税收官,结果被告上法庭。海尔曼不得已要求和解,从而受到税收官的嘲讽和捉弄。阿霍以悲悯情怀描写芬兰乡村各阶层的人物,讽刺了芬兰的庄园主阶层。此外,作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些微戏剧色彩,他善于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当父亲买灯时》揭示了与现代文明隔绝、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生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表》则通过描写学徒马蒂买表、戴表、丢表等一系列故事,揭示了芬兰腐败的社会风气。《忠实》通过描写一个有婚约在身的伪君子搭讪被拒,转而写信向未婚妻诉说忠贞的故事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虚伪。其中,阿霍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大量的人物独白勾勒出主人公矛盾纠结、虚伪的内心轨迹。
本书收录芬兰文学的良心、最杰出的芬兰人民形象塑造师、12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尤哈尼·阿霍的代表作,由《《铁路》、《海尔曼老爷》、《当父亲买灯的时候》、《表》、《忠实》五部中篇小说组成。本书跨越时空,带领读者穿越到19世纪末,去听一曲且行且远的乡村挽歌,感受世纪末芬兰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