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军著的这本《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一战爆发前的中国外交。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在一战爆发后的最初反应。第三章论述了日本对德宣战后侵占中国山东以及北京政府所做的外交应对。第四章主要是论述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国如何筹划以中立国的身份加入战后和会。第六章线索性介绍了北京政府对德绝交与参战的经过。第七、八两章是对战后外交的阐述。第九章的设置是希望从理论上探讨一战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变化,即对国民外交运动的审视。
| 书名 | 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作者 | 侯中军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侯中军著的这本《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文共分九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一战爆发前的中国外交。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在一战爆发后的最初反应。第三章论述了日本对德宣战后侵占中国山东以及北京政府所做的外交应对。第四章主要是论述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国如何筹划以中立国的身份加入战后和会。第六章线索性介绍了北京政府对德绝交与参战的经过。第七、八两章是对战后外交的阐述。第九章的设置是希望从理论上探讨一战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变化,即对国民外交运动的审视。 内容推荐 侯中军著的《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展开论述,系统阐述了一战爆发后中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历史过程,并首次详细论证了中国走向一战的一些关键节点。一战爆发后,北京政府虽抱定了中立的态度,但在何时宣布中立问题上,有其自身的考虑。在未能达到最佳外交局势的情况下,北京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中立。某种程度上,中国的中立主要是为了防日。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日本放弃在最后通牒中写入第五号,固然存在英国方面的原因,但与北京政府所透露出来的不惜一战的决策存在莫大关系。北京政府为以中立国身份出席和会做了大量外交调研,并同时派遣华工出国,出兵西伯利亚。出兵西伯利亚是中国政府被动局势下的主动作为,其目的是争取战后中国的国家地位,在战后和会中获得较有利的席位。本书还从理论上探讨了“国民外交”的概念,认为围绕“国民外交”的活动并不一定是国民外交运动,只能说是与国民外交有关的运动。 目录 绪论 一 导言 二 中国外交与一战研究回顾 三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一战爆发前的中国外交 一 争取列强承认 二 与俄、英两国围绕西藏、外蒙古的交涉 三 国际银行团与民国初年的财政借款 第二章 一战爆发与中国的最初因应 一 北京政府宣布中立 二 寻求中立保证的尝试 三 日本对德最后通牒前后中国的外交努力 第三章 日本对德宣战与侵占山东 一 中国划定交战区 二 日本侵占胶济铁路及山东 三 取消战区之交涉 第四章“二十一条”交涉 一 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二 英国等列强得悉“十一条要求”后的外交应对 三 二十五次谈判及交涉 四 日方修正案的提出及最后通牒 五 袁世凯称帝及外交交涉 第五章 中立国身份下的预筹与会 一 参会问题的最初构想 二 选派人员赴欧调研 三 第一次外交调研:刘式训欧洲之行 四 教皇调停之传闻及夏诒霆欧洲之行 五 保和会准备会的参会讨论 六 华工赴欧 第六章 对德绝交与宣战 一 最初的试探:1915年协约国促使北京政府对德绝交的努力 二 “抗议预言绝交”:对德绝交问题的提出 三 抗议之后北京政府内部围绕绝交的争论 四 对德宣战 五 出兵西伯利亚 六 出兵外蒙古及外蒙古撤销自治 第七章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一 中国筹备出席巴黎和会 二 山东问题的交涉及失败 三 拒签和约 四 和会善后问题 第八章 一战外交的落幕:北京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 一 华盛顿会议之拟议及中国的筹备 二 中国提出十项原则及会外交涉山东问题之确定 三 各项原则之讨论 四 鲁案之解决及大会之闭幕 第九章 一战时期国民外交运动的发展 一 国民外交的起源及其在清末的发展 二 五四运动后国民外交的对内转向 三 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与国民外交运动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