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但这件事我其实不在行。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碜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元。大部分都报效了一家广益书局,取回些杂志及新书。那老板姓张,有点儿抽肩膀,老是捧着水烟袋;可是人好,我们不觉得他有市侩气。他肯给我们这班孩子记账。每到节下,我总欠他一元多钱。他催得并不怎么紧;向家里商量商量,先还个一元也就成了。那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佛学易解》(贾丰臻著,中华书局印行)就是从张手里买的。那时候不买旧书,因为家里有。只有一回,不知哪儿检来《文心雕龙》的名字,急着想看,便去旧书铺访求:有一家拿出一部广州套版的,要一元钱,买不起;后来另买到一部,书品也还好,纸墨差些,却只花了小洋三角。这部书还在,两三年前给换上了磁青纸的皮儿,却显得配不上。
到北平来上学入了哲学系,还是喜欢找佛学书看。那时候佛经流通处在西城卧佛寺街鹫峰寺。在街口下了车,一直走,快到城根儿了,才看见那个寺。那是个阴沉沉的秋天下午,街上只有我一个人。到寺里买了《因明入正理论疏》《百法明门论疏》《翻译名义集》等。这股傻劲儿回味起来颇有意思;正像那回从天坛出来,挨着城根,独自个儿,探险似的穿过许多没人走的碱地去访陶然亭一样。在毕业的那年,到琉璃厂华洋书庄去,看见新版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才十四元。可是十四元并不容易找。想来想去,只好硬了心肠将结婚时候父亲给做的一件紫毛(猫皮)水獭领大氅亲手拿着,走到后门一家当铺里去,说当十四元钱。柜上人似乎没有什么留难就答应了。这件大氅是布面子,土式样,领子小而毛杂——原是用了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的。父亲给做这件衣服,可很费了点张罗。拿去当的时候,也踌躇了一下,却终于舍不得那本字典。想着将来准赎出来就是了。想不到竟不能赎出来,这是直到现在翻那本字典时常引为遗憾的。
重来北平之后,有一年忽然想搜集一些杜诗。一家小书铺叫文雅堂的给找了不少,都不算贵;那伙计是个麻子,一脸笑,是铺子里少掌柜的。铺子靠他父亲支持,并没有什么好书,去年他父亲死了,他本人不大内行,让伙计吃了,现在长远不来了,他不知怎么样。说起杜诗,有一回,一家书铺送来高丽本《杜律分韵》,两本书,索价三百元。书极不相干而索价如此之高,荒谬之至,况且书面上原购者明明写着“以银二两得之”。第二天另一家送来一样的书,只要二元钱,我立刻买下。北平的书价,离奇有如此者。
旧历正月里厂甸的书摊值得看;有些人天天巡礼去。我住得远,每年只去一个下午——上午摊儿少。土地祠内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地来往。也买过些零碎东西;其中有一本是《伦敦竹枝词》,花了三毛钱。买来以后,恰好《论语》要稿子,选抄了些寄去,加上一点说明,居然得着五元稿费。这是仅有的一次,买的书赚了钱。
在伦敦的时候,从寓所出来,走过近旁小街。有一家小书店门口摆着一架旧书。上前去徘徊了一下,看见一本《牛津书话选》(The Book Lovers' Anthology),烫花布面,装订不马虎,四百多面,本子也不小,准有七八成新,才一先令六便士,那时合中国一元三毛钱,比东安市场旧洋书还贱些。这选本节录许多名家诗文,说到书的各方面的;性质有点像叶德辉氏《书林清话》,但不像《清话》有系统;他们旨趣原是两样的。因为买这本书,结识了那掌柜的;他以后给我找了不少便宜的旧书。有一种书,他找不到旧的;便和我说,他们批购新书按七五扣,他愿意少赚一扣,按九扣卖给我。我没有要他这么办,但是很感谢他的好意。
P7-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书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林非
朱自清的问题,从我国传统的散文观念看,是典型的抒情文体,同时也最具有我国散文的传统美学规范。
——北京大学教授 佘树森
朱自清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唯其如此,他的散文才注满情义,打动人心。
——安徽省特级教师 武宏钧
朱自清的散文数量不多,但精品却不少。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是取材于作者自己生活的那些写景、叙事、抒情的美文。这些美文的成就和特色,奠定了朱自清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本书从“歌唱生活”“故人影像”“旅途见闻”“人生感悟”四个维度,精选了朱自清的散文若干篇。纵观其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
《歌唱生活》中所选的都是朱自清最具魅力的写景散文,都是在平实质朴中显示出他的志趣高雅。《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鼓舞人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抒发了自己紧跟春的脚步,努力“上前去”的心境,于平淡而生动的描写中显示其绚烂。在《荷塘月色》里,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绘,作者把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表现得十分曲折含蓄。文章从“我”因心头烦闷而独步塘边开始,写到独自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再遥想古代采莲美景,最后以独步回家结束,展示了“我”当时抑郁苦闷的心情,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寻求不到出路的那种徘徊怅惘的矛盾心理。朱自清笔下的那些可爱的荷叶、美妙的月光,都饱含着真情,令人流连忘返。
在《故人影像》中,作者写人、写亲情的散文颇为感人。如以《背影》《给亡妇》为代表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朱自清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唯其如此,他的散文才注满情义,打动人心。
《旅途见闻》一栏中所选的文章,有写作者留学英国、漫游欧洲五国的见闻,如《威尼斯》《罗马》《加尔东尼市场》等;也有描述自己国内旅途的生活体验,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曰》等。其中不少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这些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人生感悟》一栏中所选的散文主要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说话》《正义》等。作者作为当时社会上小资产阶级的一分子,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虽然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与黑暗,但并未能找出产生这种黑暗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用力于文字的表现,形成词不迫切,意无不达,清新朴素,简洁自然的独特风格。朱自清对我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创作巨匠。
本版本的《荷塘月色》,精选了朱自清《背影》《欧游杂记》等散文集中的精华篇目,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格与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数量不多,但精品却不少。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是取材于作者自己生活的那些写景、叙事、抒情的美文。这些美文的成就和特色,奠定了朱自清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荷塘月色》从“歌唱生活”“故人影像”“旅途见闻”“人生感悟”四个维度,精选了朱自清的散文若干篇。纵观其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