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帆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帆著的《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精)》这本戴笠传记以戴笠的生平为主线,客观而全面地讲述了戴笠起伏跌宕的一生,并从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与国民党政治的黑暗、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花费了五年时间搜罗两岸各种有关戴笠的材料,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有据可考,有史可依。

内容推荐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戴笠那样神秘,留下如此多的不解之谜。他纵横于隐形战场,神出鬼没,每一次行动都在无声无息间改变国民党历史的走向,令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炮火声中,戴笠与张学良的一番隐秘长谈,最后令蒋介石逃出生天。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戴笠夜入杜公馆,与杜月笙在谈笑问,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抗日武装。

1939年3月20白,汪精卫一天内连遭三次军统暗杀。戴笠在千里之外的布局,却令汪精卫损失惨重,落荒而逃。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军统提前破译了日袭珍珠港的密电。戴笠案前的这份宝贵情报,为何没有改变美军的命运?

戴笠身上每一个隐秘,在后人眼中都是一颗重磅炸弹。翻开杨帆著的《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精)》,揭开戴笠的神秘面纱,领略时代背后的惊心动魄。

目录

前言 解读:真实的戴笠

引子

第一章 青葱岁月,碰得头破血流

第二章 打流经年,迎来曙光乍现

第三章 搭上末班车,又成无根浮萍

第四章 韬光养晦,忍辱负重“跑单帮”

第五章 招兵买马,特务处开张

第六章 拥蒋与反蒋,把兄弟殊死搏杀

第七章 培训杀手,南北开杀戒

第八章 平津告急,两大杀手走麦城

第九章 平息“闽变”,特务处鸟枪换炮

第十章 出手两广,再战盟兄

第十一章 古城赴死,对校长忠心可鉴

第十二章 拉起队伍,沪战显身手

第十三章 截了杨虎城,抓了韩复榘

第十四章 叫板陈仪,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十五章 升级军统,转战汉、长

第十六章 河内刺汪,“误中副车”

第十七章 日伪勾结,沪上风声紧

第十八章 后院失火,贻笑天下

第十九章 调兵遣将,充实上海区

第二十章 扩张势力,打造谍战利器

第二十一章 区长叛变,沪一区沦陷

第二十二章 太平洋战起,英美争合作

第二十三章 送走女友,迎来准夫人

第二十四章 巡视东南,驻扎淳安

第二十五章 接收京沪,军统捷足先登

第二十六章 平津肃奸,生命倒计时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青葱岁月,碰得头破血流

莫名的新仇旧怨

又是金秋十月,一支披红挂绿的迎亲队伍打破了保安村的宁静。在欢快的鼓乐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迎亲队伍缓缓行进,最后停在戴家宅院门口。

戴家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囍”字贴满宅院内外,前来贺喜的亲友乡邻挤得水泄不通。当蒙着红盖头的新娘被搀扶进门时,人们也跟着涌进院子。

胸前戴着大红花的新郎却一脸的不高兴。当司仪高喊“新郎新娘拜堂成亲”的时候,他很不情愿地跟随傧相走进正房厅堂,与新娘一起,随着司仪的喊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这个黑着脸的新郎,就是17岁的戴春风。

看得出,戴春风不满意这门亲事。蓝月喜是明事理的家长,不会强迫儿子和不喜欢的女子成亲。既没有母亲强迫,戴春风因何勉为其难呢?

这一年,正是戴春风参加升学考试,升入浙江省立一中的时候。

这是1914年,中国政局正处于蜩螗沸羹的混乱之中。

袁世凯在解散国会、制定《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又率文武官员着朝服天坛祭天,行跪拜大礼,进行称帝“预演”。而日军已于9月初在胶东半岛登陆,先后侵占济南、青岛,控制了胶济铁路全线。袁世凯对外妥协,对内调动20万重兵,镇压了历时两年之久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白朗起义。

但反袁斗争从未停止,“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以图重新集结革命力量,进行反袁活动。

这一切,似乎与戴春风的生活很遥远,事实上却不无影响。戴春风的堂兄戴春阳,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出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务部秘书,后来参加反袁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四处躲藏。蓝月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生怕不安分的戴春风跟着“胡闹”。

为了让戴春风收心,踏踏实实读书,走仕途之路,也为了给家里添个帮手,也就在戴春阳四处躲藏的时候,蓝月喜开始为戴春风张罗婚事。

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毕竟戴春风的命相昭示着未来的大富大贵,而且“江山才子”之称也是对戴春风学业的肯定。尽管眼下戴家的生活不宽裕,但蓝月喜相信那只是暂时的,一旦儿子蟾宫折桂,戴家必定会家道中兴。

蓝月喜的娘家就在保安村,其父育有七男五女,蓝月喜在五姐妹中排行第四。二姐蓝月爱嫁到了三卿口乡,膝下一女王秋莲,比戴春风小两岁。正巧二姐带小女回娘家,蓝月喜眼前一亮,决定与二姐做个儿女亲家,亲上加亲。二姐听了表示赞同。

适逢戴春风暑假在家,去找他的小伙伴张冠夫玩耍,一路小跑又蹦又跳,不承想,一拐墙角,迎面与一个人相撞,这一撞,结结实实撞了个满怀。

戴春风并没有看清来人是谁,凭感觉,知道是一个女孩。为了避免对方被撞倒,也是凭着一刹那间的本能,他伸手抱住了对方。但由于跑步的冲击力,只听“咕咚”一声,不仅将女孩撞翻在地,而且紧紧抱着女孩,将她重重地压在了地上。

“你混蛋!”

一个尖厉的声音从身下传来,由于近在咫尺,戴春风被震得耳膜嗡嗡响。他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跳起来,然后伸手拉起女孩。

原以为四目相对之际女孩会害羞,殊不料,女孩尚未站稳,便抡起了胳膊,朝戴春风的脸上打来,“啪”的一声脆响,戴春风结结实实挨了一个耳光。

尽管这一掌打得并不疼,但却打出戴春风一股无名火,他怒目圆睁,冲着女孩大吼:

“你混蛋!”

这一吼,女孩更是怒不可遏,指着戴春风的鼻子,又哭又喊:

“你这个大坏蛋,你占我便宜,你玷污我的清白!我今天跟你没完!”

“你想怎么办?”戴春风毫不示弱。

“我找你家长去!”

这句话让戴春风气焰全无。长这么大,他最怕的就是母亲生气。尽管他一向轻狂自负,行为不羁,在母亲面前则是十分乖顺。顺为孝,这是他一生遵奉的信条。

“我不是故意的。”戴春风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

“结果还不是一样!”女孩不依不饶。

“如果你真的认为我玷污了你的清白,办法倒是有一个。”

“什么办法?”

“嫁给我。”

“白日做梦!”

女孩用手指着戴春风,仿佛受了更大的侮辱。这让戴春风试图缓和的心情一廓而空,立马反唇相讥,并夸夸其谈:

“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嫁给我还亏了你不成?你可知道,我外公是国子监生员,我爷爷创下了在保安的偌大家业,我父亲是榜上有名的武秀才,我本人虽年龄不大,却也是大名鼎鼎的江山才子……”

“我知道你是谁了。”女孩打断戴春风的话。

“你知道我?我都没见过你,你肯定不是保安村的!”

“告诉你吧,你外公也是我外公,你母亲就是我姨妈,你祖父创下了偌大家业不假,你父亲是武秀才也不假,可是你武秀才的父亲坐吃山空,把你祖父创下的偌大家业差不多挥霍光了,你还给我吹什么牛!”

这一串连珠炮把戴春风击得晕头转向。他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个小女孩竟是他的姨表妹。他有四个姨妈,只有住在外村比较远的不常见面,按年龄算,这个小表妹应该是二姨妈家的王秋莲。

戴春风最后一次见到王秋莲大约在入乡塾之后,当时王秋莲也就五六岁的样子。由于戴春风的表兄弟姊妹和堂兄弟姊妹众多,王秋莲又住在外村,即使到保安,也是住在外婆家,戴春风忙于学业,便一直没有再见到。

真是女大十八变,王秋莲刚过豆蔻之年,便已出落得面若桃花,虽然个头还没长成,却身材苗条,俏丽可爱,宛若一个大姑娘的模样了,难怪戴春风认不出T。

望着如此俊秀又鬼灵精怪的小表妹,想到刚才的情形,戴春风不由得脸红心跳。若真能把表妹娶进家门,这辈子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了!

可是,王秋莲对认出这个表兄似乎并无兴趣,还在戴春风想入非非的时候,她“哼”了一声,一跺脚转身走了。

戴春风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在他看来,王秋莲是因为害羞逃避了,心中还在沾沾自喜,认为这一撞,撞出了他与小表妹的缘分。要促成这桩好事并不难,毕竟是姨表亲,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P5-7

序言

解读:真实的戴笠

在大量的半文半史类书刊与各类“揭秘”不断的大传野史中,戴笠不仅被冠以“中国的希姆莱”“蒋介石的佩剑”“中国最神秘人物”,同时被描写成混世魔王、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生活腐败堕落,风流成性,出入女特工左拥右抱;他领导的军统被称为“中国的盖世太保”,军统的游击队也被描写成乌合之众。

真实的戴笠是怎样的呢?

在1942年美国海军部派梅乐斯前往中国寻求情报合作时,梅乐斯特地去美国国务院和陆海军情报署查阅有关戴笠的资料,结果这些资料记载的细节不尽相同,结论却如出一辙:戴笠是一个出名的刺客,是一个与“盖世太保”类似的神秘组织头目。情报还说他非常不喜欢外国人,绝少有外国人能够见到他,甚至说他曾杀害自己的母亲两次之多。

结果仅仅见面几天之后,戴笠严谨干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对美国人彬彬有礼而又不失身份的热情,彻底颠覆了梅乐斯对戴笠由那些资料先入为主的印象。随后为期五十多天的东南沿海考察,让他看到了军统潜伏各沦陷区包括东南亚各国的情报组织与活动在江浙一带的游击队——忠义救国军的实力。这些情报组织和游击队完全可以成为他达成任务的可利用资源,即配合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作战提供气象情报,装备和训练一支在中国沦陷区进行爆破、侦察等作业的突击队,并准备迎接美军在中南沿海登陆。

那么,美国国务院和陆海军情报署那些丑化戴笠的资料从何而来?梅乐斯认为是英国人捣的鬼(因英国人要求掌握作业控制权,中英合作失败),戴笠的黄埔六期同窗乔家才认为是渗透到美国政府的共产党所为。

其实,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未必不是这些“资料”的发源地。当初蒋介石在“人才济济”的复兴社选了戴笠这个黄埔六期的晚辈任特务处长,戴笠就已经成为复兴社那些一二期黄埔老大哥的眼中钉;而戴笠一上任就越过复兴社的“高干”们直接听命于蒋介石,更让他四面树敌。戴笠原本草根出身,最初招致麾下的也鲜有高学历者乃至海归,加上人们对特务工作的偏见,认为特务工作就是爬墙头、溜墙根、跟踪盯梢、打打杀杀,为正人君子所不齿,而且当时特务处并无公开身份,从一开始就坏了名声。

正因为如此,在“八一三”会战中,戴笠组织的苏浙别动队由于有帮会弟子参加,被一些人称为乌合之众。不可否认的是,这支“乌合之众”在淞沪抗战中发挥了正规军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肯定的是,在十四年抗战中,戴笠领导的军统无论是潜伏沦陷区的情报组织还是游击队,在锄奸、纵火、爆破,震慑日伪汉奸,破坏日伪经济,扰乱日伪金融等方面,都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军统对日密电破译取得的进展,不仅为中国军方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也使盟军获益匪浅。正因为掌握了对日情报,军统才得以赶在日军切断滇缅公路之前组织抢运进口抗战物资和国际援华物资,使损失降到最低。

也是由于控制了缉私署、运输统制局监察处、特检处、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货运管理局等部门,军统才得以在抢运抗战物资、查处走私、从沦陷区抢购并运输棉纱等方面发挥作用。而这些,无疑是对抗战的有力支援,台湾“国史馆”《经济作战》的解密档案中印证了军统在经济作战中做出的贡献。戴笠也因插手多个领域,与多个部门产生利益之争而遭诟病。

但无论怎样,将这样一个组织比作“盖世太保”,将它的掌门人比作“希姆莱”,显然不恰当。戴笠曾表示,既不可以学德国纳粹,也不可以学克格勃,要走出自己的路;他称自己不是“希姆莱”,只是“服从委员长的戴笠”。

当然,说戴笠是“蒋介石的佩剑”并不为过,从被任命为特务处长之日起,他就表示“一手接收命令,一手提着头颅”,西安事变中他敢于舍身赴死,就是鲜明例证。他对蒋介石的效忠,是蒋的嫡系亲信中任何人都无可比拟的。蒋搞独裁,他便镇压民主;蒋抗日,他便在隐形战场上积极参战;蒋反共,他便破坏中共组织,迫害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能赶在共产党之前接收沦陷区各大城市,正是得益于戴笠提前策反汉奸与伪军,在日本投降前与日伪接洽并调集军统各路人马驰赴京沪杭等大城市控制局面。直到被蒋介石猜忌面临“端锅”风险做着避走美国的打算时,戴笠仍在平津部署指导对共情报工作,在“死到临头”的归途中又赴青岛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商量借用军舰为国民党向东北运送军队与给养。倘若不是蒋介石逼得太紧,他不可能在明知沪宁大雨的情况下强行起飞。不知蒋介石在偏居东南一隅念叨“若雨农不死”时,会不会后悔当初的欲卸磨杀驴操之过急?

由于戴笠对蒋介石的愚忠,“个人无政治立场,唯秉承领袖旨意,体念领袖苦心”,使出身劳苦大众的他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也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戴笠在两岸原军统人员的口述、回忆录及其他文字中,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

乔家才在《为戴笠辩诬》中对沈醉的《我所知道的戴笠》和文强的《戴笠其人》中的具体内容逐条予以批驳,他本人所著《戴笠将军和他的同志》《铁血精忠传——戴笠史事汇编》以及王蒲臣、良雄等人所作相关传记回忆录等,都对戴笠极尽褒扬。

此外,还有见仁见智的原因。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大曝戴笠铺张奢侈;陈华看到沈醉写的《国特头子——戴笠》(内容同《我所知道的戴笠》)后,对其中有关内容大批特批。因为在陈华看来,戴笠“自奉极俭,从不搞钱”,甚至认为称赞他两袖清风也不过分。  戴笠出身农家,吃喝并不讲究,这在许多人的回忆中都有提到。即使是款待陈华的“家宴”,在陈华这个洋派女人眼里也是粗劣的,所以她常讽刺他是“铁公鸡”。其实这只是戴笠的一面。戴笠历来讲究“中国式”排场,在外国人面前更是不能掉价,宴请美国人极尽奢侈,挥金如土,这一点不仅沈醉有写,唐纵在日记中也曾为此抱怨。戴笠的这一面陈华不会看不到,但在军事将领大吃空饷各部门靠山吃山的乱象中,像杨虎那样明目张胆地大笔捞金也只不过靠边站了一段时间,戴笠的铺张浪费自然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沈醉说戴笠的公馆里存有大量“奢侈品”,在陈华看来并不是他自己“奢侈”。他能让陈华脱下貂皮大衣、长筒皮靴、长筒丝袜等全套洋装,裹着棉被从重庆飞回香港,而用这些舶来的洋货去送礼,就足见那些奢侈品的去向。这在陈华眼里显然是“为公”,所以陈华一边讽刺他“小气鬼”,一边说他即使用起钱来左手进右手出,也绝大部分是“为公”。显然,戴笠的无所不能与这些大手笔的请客送礼不无关系,招致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华出身风尘,毫不讳言戴笠追女人,作为妻妾成群的杨虎的姨太太,她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但“出入女特工左拥右抱”似乎并不现实。自打成立特务处,戴笠便四处奔波,跟在身边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到抗战爆发时得了唯一一位女秘书(后成为女友),出入并不带在身边。另外他将“浙警”女学生叶霞翟介绍给胡宗南当老婆,沈醉说他曾与叶发生关系,并无资料佐证。当时沈醉中断中学学业参加特务处上海区情报组不久,戴笠兼任“浙警”特派员,叶霞翟先读“浙警”后在上海三极无线电学校工作,不知沈醉的“信息”从何而来。

正由于以上种种,加之特务工作的隐秘性,戴笠本人从不在公开场合曝光,更不会让他的真实姓名与照片见诸报端,作为“杀手如云”、实力强大、在隐蔽战线呼风唤雨的国民党最大的特务组织头目,戴笠成为“中国最神秘人物”也是顺理成章,以致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魔鬼。即使在当时,舆论对他也是褒贬不一。章士钊送他的挽联倒是颇令人玩味: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也由于可资运用的信史极少,仅以原军统人员回忆录为依据,难免真相被歪曲,以致捕风捉影之作屡见不鲜,戴笠的形象也就越发神秘、神奇,真伪难辨。

尽管是为戴笠作传,笔者仍以严谨的学术考据的态度,研究了大量两岸原军统人员回忆录与台湾“国史馆”出版的《戴笠先生与抗战史料汇编》以及相关档案资料,对每一个历史事件乃至每一个细节,均以两种以上资料相互对比印证,不以单一资料为依据。如此,历时五年写就此书。

此书以戴笠的生平为主线,客观而全面地讲述了戴笠起伏跌宕的一生,并从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各派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与国民党政治的黑暗、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