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讲述了德国著名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一心梦想到地心深处去探险旅行,后来在侄子阿克塞和向导汉恩斯的陪伴下,一起经历了重重生死考验,见到了地心深处形形色色的奇异动植物,最终找到了回到地面的安全通道,平安返回家中……
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自然地理科学常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地心王国。
| 书名 | 地心游记/窦桂梅与你共读名著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法)儒勒·凡尔纳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地心游记》讲述了德国著名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一心梦想到地心深处去探险旅行,后来在侄子阿克塞和向导汉恩斯的陪伴下,一起经历了重重生死考验,见到了地心深处形形色色的奇异动植物,最终找到了回到地面的安全通道,平安返回家中…… 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自然地理科学常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地心王国。 内容推荐 在《地心游记》中,儒勒·凡尔纳向读者描述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神秘世界,书中的主要人物黎登布洛克教授、阿克塞和汉恩斯,他们作为科学勇士和探索先驱,勇闯地心,为了探索真理而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 目录 第一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二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三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四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五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六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七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八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第九篇 本篇导读 原著呈现 我阅读我感悟 我阅读我实践 我阅读我挑战 我阅读我感悟参考答案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黎登布洛克叔父 1863年5月24日星期天,我的叔父黎登布洛克教授行色匆匆地跑回他住的小房子,科尼斯街1 9号,这是汉堡旧城里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女用人马尔塔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教授在街的对面,她有点慌张,因为饭菜还在锅里没有做好,不能开饭。 “这下好了,”我心想,“叔父是个最性急的人,要是他饿了,一定会痛苦得大喊大叫的。” “黎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马尔塔隔着厨房的窗户,有点惶恐地对我说道。 “是呀,马尔塔,不过午饭没做好不能怪你,午饭还不到时间呢,现在2点钟都没到,外面的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声提示现在是1点半。”我对她回答道。 “可是为什么教授先生这么早就回来了?他平时都是2点才回来呢。”马尔塔跑出厨房,来到客厅,疑惑地看向我,小声问着。 “呃……他也许会告诉我们的。”我坐在沙发上随口回答着。 “他回来了!我得去做饭。阿克塞先生,你要向他解释一下啊。”马尔塔说完,又看了一眼大门,然后回到厨房去了。 我独自留在了餐厅里。可是,让一个脾气极为暴躁的教授变得理智,这是我这个优柔寡断的人力所不能及的。 于是我站起身,打算小心翼翼地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但是还没有等我转身,外面的大门突然猛地一下就被推开了,沉重的脚步压得地板吱吱作响,教授穿过客厅,把圆头手杖丢到房角,把头上的大帽子丢到桌子上,直接走向他的书房兼工作室。同时,他边走边向他的侄子,也就是我大声命令道: “阿克塞,跟我来!” 我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教授又用急躁的声音向我喊道: “怎么?你还愣着干什么!” 我回过神来,赶紧跟着我家这位令人生畏的教授去了书房。 黎登布洛克教授并不是一个坏人,这一点我完全承认,可是,除非出现什么奇迹,或者来了什么外星生物,不然这一辈子大家都会认为他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学院的教授,在学院教授矿物学;讲课的时候,他总要发那么一两次脾气。而且学生是否按时上课,是否用心听讲,是否认真完成作业,这些事情他根本都不关心。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是凭“主观”心情来讲课的,只为他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学生学习。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却满腹经纶,可是要想从他这学到知识却是很费事的事情。总之,他是个吝啬鬼。在德国,这样的教授不在少数。 遗憾的是,我的叔父在说话方面却有些缺陷;在熟人中间闲谈还可以,在公共场所演讲就不行;作为一个教授,这是很致命的缺点。所以在学院讲课时,教授常常为了迟迟说不出一个不好发音的词而大发雷霆。 在矿物学里有不少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专业词汇本身就很难念,更别提一些古怪名称。我并不是想说这门科学的坏话,一丁点这个意思都没有。可是当碰到学科里诸如“菱形六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锆”这些词的时候,哪怕是最灵活的舌头,估计也很难驾驭得了。 在这里,大家都知道我叔父有这个毛病,他们就故意引他说出困难的词汇,叔父越生气,他们就越开心,即使是在德国,这也是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所以听教授讲课的人很多,但是其中不少人是来欣赏教授发脾气的。 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我必须强调,那就是我叔父是个名副其实的学者。虽然他有时会因为动作过于鲁莽而把标本弄坏,但更多的是他具有地质学家的天分和矿物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用起锤子、钻子、磁石、吹管和硝酸瓶子都是很在行的。凭借一种矿石的裂痕、味道、硬度、可溶性、Ⅱ向声甚至臭气,他可以直接判定它在当今科学所发现的600多种物质中属于哪一类。 教授的专业性在所有国家科学机关学会里都得到尊敬。各国科学家路过汉堡的时候,都要抽空来拜访他,喜欢同他研究问题。他在这门科学上有过很多发明;1853年在莱比锡城出版了《超越结晶学通论》,这是一部附铜版插图的巨著,可惜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据说出版社是要赔钱的。 此外我的叔父还受邀担任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开设的矿石博物馆的馆长,那里的宝贵收藏在全欧洲都是鼎鼎大名的。 正向我急躁地喊叫的也就是这位大人物。长得高高的,瘦瘦的,非常健康,外表年轻,年届五旬的他看来只有四十来岁。大眼镜后面是不停转动的大眼睛,鼻子长而且尖,顽皮的学生们常说那鼻子是一块磁石,可以吸起铁屑。这纯属造谣,说实话,他的鼻子只吸鼻烟,而且吸得很多。 此外我还得补充说明一点,我叔父走路时迈步很大,一步能跨出3英尺,走路时还要紧握双拳,这足以说明他的脾气很暴躁;所以了解他的人都不敢接近他了。P3-5 序言 许多年前的一个中午,刚上小学的我第一次听到电台广播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神秘岛》。在奇异的岛屿上,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经历了一件件充满神秘气息的事件。在根本就找不到书的年代,我日复一曰地按时守候在收音机前,追寻着探险者们的足迹,等待着神秘人物尼摩船长的出现。几年后,我那位酷爱凡尔纳小说的朋友把中国青年出版社所有关于凡尔纳的作品搬到了我家,我也终于可以随着他上天入地,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 多年后,我带着我的学生再次阅读凡尔纳的作品,阅读凡尔纳的传记。不同于少年时的迷恋,我深刻地感悟到了凡尔纳作为“科幻小说之父”的伟大之处。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预言家、剧作家以及诗人。凡尔纳出生干法国港口城市南特,从小他对航海充满兴趣,渴望走出去认识世界。成年后,他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由于认识到当时的创作环境,他把自己的创作方向与人类在地理上的发现与探索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又与最新的科学成就结合起来。他遇到了赏识他的出版商埃泽尔,并与他们父子合作多年(从1862年开始,直到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地理探险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走向太空的宇宙探险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太阳系历险记》等。后世对凡尔纳的评价是,“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地心游记》这本小说具备了凡尔纳小说的典型特点。 首先,小说巧妙地把科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这部小说讲述了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塞得到了一张古老的羊皮纸,上面记录了通过火山口到达地心的路径。于是教授、阿克塞以及向导汉恩斯进行了穿越地心的探险旅程,他们一路上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抵达地心,领略到了地心深处的奇异风光。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们在探险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作者丰富的地层学和地质学知识更是令人佩服。知识,成为贯穿凡尔纳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小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在凡尔纳的一生中。他更加强调自己作家、艺术家的身份,而不仅仅是科幻小说作家。其实我们从《地心游记》的描写中发现,正如评论家所说,“他作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声望已经导致了对他文学价值认识的一个严重模糊化”。凡尔纳有一种把场景视觉化的能力,在《地心游记》中,他用文字描绘了蘑菇森林、海怪大战、带闪电的暴风雨,神奇的画面引人入胜。《地心游记》从诞生之日起,便一再被搬上银幕,这与凡尔纳文字启发了人们的想象是分不开的。凡尔纳笔下的人物特征鲜明。《地心游记》中的“铁三角”——教授、阿克塞、汉恩斯是凡尔纳塑造人物的一贯模式。教授博学,意志坚定.是探险队伍中的引领者;阿克塞聪明、好学,在历险中不断成长;汉恩斯细心、冷静,对雇佣自己的人非常忠诚,是探险路上解除危机的实践者。三个人物各司其职,让读者跟随他们的脚步,看着他们乐观地面对一路艰险,战胜困难,坚持不懈,最终抵达目的地。 最后,令后世最为惊叹的,是凡尔纳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早在100多年前,凡尔纳在小说中已经把人类的脚步留在了海底、地心、太阳系的边缘。在《地心游记》中,他引领着读者深入地下世界。要知道在科技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好多年,但是依旧无法走进地心世界。我们只有追随凡尔纳的想象,才有机会走进地心世界,一窥究竟。 《地心游记》是凡尔纳著名的科幻探险类小说中的一部,孩子们阅读这部作品时,可以通过他的文字进行一次有趣的科学旅行。旅行从德国开始,抵达冰岛后,从火山口走进地心,最后从意大利的火山口回到地面。书中有趣的科学知识、幽默的语言描写、惊心动魄的情节设计不仅能引起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而创造未来的正是人们的想象力。凡尔纳的作品曾经启发了许多年轻人,他们读着他的作品走向了科学探索之路,并对现代社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现在,就从《地心游记》开始,让我们走进凡尔纳的世界吧! 后记 “凡尔纳是谁啊?”当我带领着我的学生第一次去阅读《地心游记》的时候,总有孩子会这样问。是啊!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他都与我们有着那么遥远的距离。然而在我们阅读《地心游记》的日子里,他似乎一直陪伴着我们…… 阅读《地心游记》是一个慢热的过程,同学们首先是被人物吸引。黎登布洛克这个脾气暴躁的教授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每当紧急时刻,他执着的表现,既令人佩服,又令人快乐。而阿克塞这个年轻人的表现,更让同学们觉得亲切。甚至他们一度认为,阿克塞才是理智的代表,毕竟是他解开了密码!然而最后登场的向导汉恩斯,才是同学们的最爱。他仿佛是漫画书里的机器猫,似乎无所不能,总能在关键时刻营救大家,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同伴。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同学们醉心于羊皮纸上的密码,到底是什么文字,怎么会把纸张翻来翻去就解开了谜底呢?他们反复对照着文字后的变化,最终得出了答案,大家无比开心。阅读本是一场游戏,就是在探究中才能获得更多快乐。 《地心游记》是凡尔纳地理探索系列中的一部,大量的地名出现在文中。刚提到“汉堡”这个名词,甚至弓l起一阵哄笑,然而不久,同学们会翻看地图。借助地图找出了一行人的踪迹,而且他们惊讶地发现书中的地名都是真实存在的,通往地心的两座火山都分别屹立在冰岛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从此,很多学生会聚在一起看地图,一张欧洲地图便成了学生们开启世界大门的工具。 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对地心的描写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地下真的会有这样的世界吗?这样的疑问使一些学生开始了解地心的知识,每一天他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原来地心是炙热的,原来目前人类依旧无法探索到地心的深处,原来地下真的有生物,原来……当他们知道得越来越多,却更为凡尔纳超乎凡世的想象力所折服。喜欢绘画的同学根据书中的描写,创作了“蘑菇森林”“美丽的晶洞”“怪兽大战”……书中令人身临其境的刻画,为同学们的想象打开了一片天空。 “凡尔纳”,半个月前对很多学生来说还十分陌生的名字,此刻得到了学生们的关注,得到了他们的赞美。凡尔纳墓地的图片,引起许多孩子的好奇。儒勒·凡尔纳葬在法国北部城市亚眠。墓碑前有一座意味深长的大理石雕像:凡尔纳背上压着一块巨石,一只手撑在地上,一只手伸向天空,他的目光也望向天空。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视野从广阔的大地投向深邃的海洋,又从海洋投向了无边的宇宙。当凡尔纳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一些作品没有写完,“如果上帝再让我活上几年,我也许可以完成人生的这部作品:将整个大地甚至整个宇宙尽收于我的小说中”!这也许是他终生的遗憾,也是这独特的雕塑的解读。学生们知道了凡尔纳更多的作品,一边阅读,一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感言:“感谢凡尔纳先生,感谢他带领我们走过地心之旅,这是现代科技都不能做到的。”“凡尔纳先生的小说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想象。”“凡尔纳的小说情节紧张,环环相扣,并构造出一个奇异的世界,带领我们去感受它的美好。”“凡尔纳先生,您的创作给后来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启发,能读到您的作品真是我们的荣幸!”看着这些感悟,我发现虽然凡尔纳先生所描绘的未来大多数已经成为过往,可他的科幻小说却引发了人们心中的想象。甚至很多人是读着他的作品爱上科学,成为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的。 伴随我们半个月的地心之旅即将结束。一天放学后,一个小男生来到我身边,他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期待:“老师,我觉得《地心游记》这本书可以改编成一个3D游戏!可以让很多人一起感受地心之旅的刺激与快乐!”我觉得他说的不仅充满了想象力,而且可以为阅读打开一扇体验的大门。“这可需要会编程的人才能做得好呀!”我有些遗憾地说道,理想与现实总会有些距离,“可是我就会编程啊!”他笑着说。看着他天真的笑脸,在这一刻,我非常感动!虽然我知道,他刚刚走进那扇科学幻想的大门,要达成自己的目标还得走很远的道路,但是他已经把凡尔纳的那句话装在了心里——凡是人能够梦想的,就有人能够去实现它!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