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伍子胥,又名伍员,是春秋时代著名豪杰。后世关于他的戏文和传说很多,伍子胥逃难闯五关斩六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伍子胥报父兄之仇鞭尸楚平王,等等,均为民间所熟知。他本是楚国城父(即今毫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人。
伍子胥自幼择养由基为师,7岁即开始练武,16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18岁赴临潼参加比武,力挫群雄,独占鳌头。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力大过人,能“力举千斤”“扛鼎拔山”。
伍子胥的父亲名叫伍奢,兄名伍尚。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费无忌(《左传》作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一次.楚平王令无忌出使秦国为太子建取妇相亲。他见秦女非常漂亮,回来后就对楚平王说:“秦女绝美,你不如自取,而重为太子取妇。”平王是好色之徒,听说秦女美极,遂夺子之妻自纳之,绝爱幸之,而重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但又深恐有一天平王卒太子建登基诛杀自己,于是便在平王面前不时地说太子建的坏话,谗害太子。平王遂渐渐疏远太子,并令其去守城父,备边兵。没有多久,无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诬蔑太子说:“太子以秦女之故,怀恨在心,希望大王你要多加防备。听说太子到城父,兵权在握,偷偷外交诸侯,正密谋作乱呢。”平王于是召太傅伍奢严加拷问,伍奢知其为无忌所谗,因对平王说:“大王怎么能偏听偏信谗贼小臣之言而疏骨肉之亲呢?”无忌又谗道:“大王如果现在不动手,他们的阴谋就要成功了,大王你就要被擒了。”平王大怒,囚伍奢,并令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快到城父时,奋扬悄悄使人前往阴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仓皇亡奔宋国,无忌素知伍奢二子皆贤,不诛必为楚忧,又谗之于平王说:“可以其父质而召杀之,不然,且为楚患。”伍子胥知平王故以其父为质,诱杀他们父子三人,以斩草除根,劝兄伍尚不要前往,前往则父子俱死,不如逃往他国,借力报杀父之仇。伍尚亦知平王诈召阴谋,但他忠孝仁义,认为父召其求生而不往,逃往他国最后再不能报仇雪耻,终为天下人耻笑,遂下决心死之,坚就执。使者又捕伍子胥,子胥贯弓执矢警告之,使者听到矢响,又素闻伍子胥武艺高强,不敢进。伍子胥遂潜逃宋国。伍尚至都城,楚平王遂将其父子二人一并杀之。
伍子胥到了宋国,适逢宋内乱,就和楚太子建逃奔郑国。晋欲消灭郑国,以太子建为内应,郑人遂杀死建。伍子胥携建的儿子胜逃往吴国,到昭关,几为楚军所获。到了吴国后,伍子胥结识了吴王僚的堂兄公子光,帮助光收买勇士并乘机杀死吴王,公子光自立为吴王,改名阖间,伍子胥成了吴国的王佐。伍子胥于阖闾九年,协同著名军事家孙武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报了父兄之仇。伍子胥与孙武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国,成为诸侯霸主。
吴越是两个邻国,相互觊觎。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阊乘越国国丧之际,兴兵伐越,结果,吴军大败,吴王因伤而亡,太子夫差继位吴王。
夫差铭记父仇,二年后,讨伐越国,大败越国,越求和,伍子胥认为越王勾践为人隐忍,不怕艰苦,不灭越国,后患无穷。吴王不听,与越国讲和。伍子胥唯有叹息而已,说:“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吴国的宫室恐怕要成为池沼了!”此后,伍子胥又多次向夫差进谏,要灭越以除后患,而夫差就是不听。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辅助下,卧薪尝胆,隐忍求全,积聚势力,迷惑吴王,送美女西施媚惑吴王。伍子胥看到了吴国必亡的前途。出使齐国时将儿子托付齐大夫鲍牧,自己一人回吴。与之素有嫌怨的太宰嚭乘机进谗言,对吴王说伍子胥心怀异志。吴王派人送给伍子胥“属镂”宝剑赐死。伍子胥临死前对他的门客说:“我死之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悬在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灭吴国。”子胥死后,夫差叫人用马革裹尸,将其扔进江中。
伍子胥死后9年,越国果真灭了吴国,伍子胥的话成为现实。一言可以兴邦。若夫差听从伍子胥的一句忠言,也不致亡国丧身。伍子胥在春秋乱世中经历许多磨难,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完成报仇雪恨的宏愿,辅助吴国阖闾成为春秋霸主,可谓一代豪杰。他远见卓识,具有雄才大略,可惜忠言逆耳,反遭劫难,壮志难酬。
安徽有伍子胥大量遗迹,除毫州城父故城的“伍员庄户”“伍奢庙”外,含山县的昭关,关上有伍相祠,郎溪县的伍员山,又名伍牙山,山上有子胥庙,山中有子胥井等。
P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