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插图版上下)(精)/经典名著价值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著的《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插图版上下)(精)》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揭露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内容推荐

列夫·托尔斯泰著的《安娜·卡列尼娜(全译插图版上下)(精)》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各个阶层的家庭生活,并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贪婪、欺诈和伪善,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的形象也被认为是文学领域至今未被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一百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成为俄国文学中的稀世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试读章节

“我们等着瞧吧。”奥布隆斯基自言自语。他站起来。穿上一件蓝绸里子的灰色晨衣,把腰带打个结儿,深深地往他的宽阔胸膛里吸了一口气。他摆开他那双那么轻快地载着他的肥胖身体的八字脚,迈着素常的稳重步伐走到窗前,拉开百叶窗,用力按铃。贴身老仆马特维拿着衣服、靴子和一封电报,应声进来。理发匠挟着理发用具跟在马特维后面走进来。“衙门里有什么公文送来没有?”奥布隆斯基接过电报,在镜子前坐下问道。

“在桌上。”马特维回答,怀着同情询问地瞥了他的主人一眼。片刻之后,他又露出调皮的微笑补了一句:“马车行老板派人来过。”

奥布隆斯基什么也没有回答,只在镜里瞥了马特维一眼。从他们在镜子里交换的眼色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彼此很了解。奥布隆斯基的眼神仿佛在问:“你为什么对我说这个?你难道不知道?”

马特维把双手插进上衣口袋,伸出一只脚,默默地、善良地、带着一丝微笑凝视着他的主人。“我叫他们下个礼拜日再来,不到那时候不要白费气力来麻烦您或他们自己。”马特维说道。这句话显然是他预先想好的。

奥布隆斯基看出来马特维想要开开玩笑,引得人家注意自己。他拆开电报,看了一遍,猜测着纠正电报里常译错的几个词,顿时容光焕发。

“马特维,我妹妹安娜·阿尔卡季耶夫娜明天要到了。”他说,做手势要理发匠的光滑丰满的手停一会,他正在从他的长长的、卷曲的络腮胡子中间剃出一条淡红色的纹路来。“感谢上帝!”马特维说,由这回答就显示出他像他的主人一样了解这次来访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她,作为奥布隆斯基所喜欢的妹妹,也许会促使夫妻和好。”她一个人来的,还是同姑爷一道?”马特维问道。

奥布隆斯基不好开口,因为理发匠正在剃他的上唇,于是举起一个手指来。马特维朝镜子里点点头。

“一个人。要在楼上收拾好一间房间吗?”

“你去禀报达丽娅·亚历山德罗夫娜,住哪里她会吩咐的。”

“禀报达丽娅.亚历山德罗夫娜?”马特维疑惑不解地重复着。

“对,去禀报吧。噢,把电报拿去;交给她,照她吩咐的去办。”

马特维心里明白,“您是想试探一下”,但嘴里却说:“是的,老爷。”

当马特维踏着那双咯吱作响的长靴,手里拿着电报,慢吞吞地走回房间来的时候,奥布隆斯基已经梳洗完毕,正在预备穿衣服。理发师已经走了。

“达丽娅.亚历山德罗夫娜命我回禀她要走了。让他——就是说您——高兴怎样办就怎样办吧。”马特维眼含笑意地说。他把双手插进口袋,歪着脑袋斜视着主人。奥布隆斯基沉默了一会儿,随即一种温和的而又有几分凄恻的微笑流露在他的好看的面孔上。“啊,马特维?”他说,摇摇头。

“老爷,不要紧,事情会妥善解决的。”马特维说。

“会妥善解决的?”

“会的,老爷。”

“你这样想吗?外面谁来了?”奥布隆斯基听见门外有女人衣服摆动的塞率声,问道。

“是我,老爷。”一个坚定而愉快的女人声音说,乳母马特廖娜.菲利蒙诺夫娜的严峻的麻脸从门后伸进来。“哦,马特廖娜,什么事?”奥布隆斯基迎着她走到房门口,问道。

P4-5

序言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是俄国文学的瑰宝,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在世界文坛享有崇高的声誉。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喀山大学学习,后返回故乡尝试改革农奴制。青年时期曾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托尔斯泰晚年崇尚简朴的平民生活,并于1910年离家出走,后病逝于一个小站。

《安娜·卡列尼娜》主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卡列尼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为兄嫂调解,在车站邂逅了青年军官弗龙斯基。弗龙斯基被安娜的美貌吸引,开始疯狂地追求安娜,不久弗龙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后来,安娜怀了弗龙斯基的孩子,而安娜的丈夫卡列宁竟原谅了她和弗龙斯基的背叛。弗龙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到国外旅行去了,列文与吉娣也终于消除了隔阂,并最终结婚。但是,安娜的背叛让她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她往来,这让她感到屈辱和痛苦。而弗龙斯基却被舆论压倒,对安娜越来越冷淡。在某天晚上,安娜跑到车站,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卡列宁则带走了安娜的女儿。弗龙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决心去参战,只求一死。《安娜·卡列尼娜》通过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以及庄园主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对莫斯科和俄国外省的乡村做了全景描述,被誉为俄国社会现实版的教科书。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安娜的爱与恨、尊严与妥协、希望与绝望、信任与怀疑等复杂感情,塑造了一系列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安娜、弗龙斯基、吉娣、列文、卡列宁。这部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体现在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相互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不仅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且更深层次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感情纠葛,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这部小说之所以引人思索,正因为其真实而深刻。托尔斯泰以敏感而浩翰的心灵、锐利的目光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璀璨夺目的智慧光华,洞穿了真实和本质,创作出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部纯粹而完美的巨著。希望这部巨著能给读者朋友们带去人生的智慧,帮助读者朋友们体味生命的真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