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龚勋编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是一部以苏维埃革命为背景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但并不是自传,成功塑造了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年少的保尔因闯祸被开除学籍,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得不走入“人间”。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赤裸裸的弱肉强食,黑暗的社会底层,考验并磨砺着这位性情倔强的少年。遇到了党的地下工作者朱赫来后,革命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萌芽,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转折……这是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成长轨迹,是一代新青年锻炼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精彩的“男孩长成为男人”的故事。小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浓重的励志色彩,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并因此影响了几代人。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龚勋编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这部著作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关注。书中蕴含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凝结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它所传达的坚强、奋进、勇敢和毅力,是我们一生用之不竭的财富!
有三个孩子把自己口袋里的东西都掏了出来,放在了桌子上。
神甫仔细地检查了这三个男孩口袋的每一条缝,但什么也没找到。最后,他把目光转移到了第四个孩子身上。这个孩子长着一双黑亮的眼睛,穿着灰衬衣和一条打着补丁的裤子。他的名字叫保尔。
“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神甫质问他。
保尔看着神甫,闷声闷气地回答:
“我没有口袋。”说完,他用手摸了摸身上缝死了的袋口。
“哼,没有口袋?别耍小聪明啦!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你还能在学校里待下去吗?这回无论是谁求情都不管用了!坏小子,你给我滚出去!”神甫使劲揪住保尔的一只耳朵,一把把他推到了走廊里。随即,门“砰”的一声被关上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都被吓坏了。他们当中除了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以外,谁也不明白保尔为什么会被赶出教室。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那天,他们六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去神甫家里补考。在神甫家的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谢廖沙和保尔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将一把烟灰撒在了他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来,一个人坐在教室门口最下面一级台阶上。他有点发愁该怎么向母亲交代,因为他深知母亲每天劳累着,为他操碎了心。
“现在我可怎么办呢?都是谢廖沙出的馊主意,现在他倒没事,我可说不定要给撵出学校了。可恶的神甫……”
其实,保尔跟神甫早就结下了仇。
有一回,他和班上的同学打架,老师罚他留校,不准他回家吃饭。老师怕这个淘气鬼在空教室里胡闹,就把他送到高年级教室,让他坐在教室后面的椅子上,免得再生事端。
高年级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银河系、地球和天体,他说星星和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坐在后面的保尔听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他差点站起来对老师说:“《圣经》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保尔的母亲是教徒,常给他讲《圣经》上的道理。所以,他一直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且时间也没有几百万年那么长。教《圣经》这门课的瓦西里神甫总是给保尔打满分,因为《新约》《旧约》和所有的祈祷词,保尔都背得滚瓜烂熟。于是,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瓦西里神甫问个明白。
等到上《圣经》课的时候,保尔就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神甫,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
他刚说到这里,就被神甫的尖叫声打断了: “混账东西!你在胡说什么?《圣经》课我是怎么教你的?”
不容保尔辩解,瓦西里神甫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摁住他的头使劲往墙上撞。可怜的保尔撞伤了,吓坏了,可神甫并没有因此罢手,接着又把他推出教室,罚他站在走廊里,不准他接着上《圣经》课。
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从那时起,保尔就恨透了神甫。
此后,保尔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的侮辱:往往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甫就把他赶出教室,天天罚他站墙角,还从来不过问他的功课。因此,保尔不得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补考。那天,他在谢廖沙的怂恿下,趁别人不注意,采取了报复行动。可神甫马上就猜出了是他干的。
不久,学校也为了此事把保尔赶了出去。
离开学校后,母亲把保尔带到了舍佩托夫卡车站的食堂,想让他在那里谋一份工作。
食堂老板上了年纪,他面色苍白,双眼无神,无精打采地朝站在一旁的保尔瞥了一下。
“他几岁了?”老板冷冷地问。
P2-3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的一个工人家庭,家境贫寒,早年丧父,11岁时便开始做童工,之后陆续从事过许多职业。贫苦与屈辱交织的生活,逐渐使他内心对旧社会产生了仇恨并最终发展成了反抗。13岁时,他开始积极地参与革命活动;1919年,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了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战场;16岁时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后转至后方继续工作;20岁时被批准加入俄国共产党;22岁时因伤情恶化,致使全身瘫痪,三年后双目也失明了。但他并未屈服于命运,从29岁开始,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载,他口述、并由他的妻子整理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实现了重返革命队伍的理想。1935年底,为了表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然而,这位伟大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还未曾开始享受新的生活,便因病情急剧恶化在莫斯科与世长辞,年仅32岁。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中煅烧,然后经过高度冷却后炼成的,因此它非常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不对生活灰心,不向命运低头。”这部凝结作者毕生血泪的小说,反映了作者本人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这部著作以作者自身经历为蓝本,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国内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在革命烈火中百炼成钢的光荣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保尔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从小便对邪恶势力和不合理制度深恶痛绝。十月革命的到来,激发出了他自觉的阶级意识,从此他开始了为革命理想奋斗不息的人生征程。无论是在前线战场还是在后方建设当中,保尔始终以永不熄灭的革命热情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直面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挑战,接受命运的重重考验,从一个平凡的莽撞少年,成长为一名拥有钢铁意志的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由于伤病的长期困扰,年仅25岁的保尔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从痛苦失落、绝望无助到战胜自己,拿起新的武器——文学创作,保尔终于实现了他“永不掉队”的革命理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以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关注,而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部不朽杰作自发表后20年间,仅在苏联,便用43种民族语言出版过150多次。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而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自,更是成为了千千万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保尔生命的真实写照,也是全书的中心思想,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至今传诵不衰。
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