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女传奇九种曲(精)
分类
作者 包朝赞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儿女传奇九种曲》的作者包朝赞先生以写越剧为主,题材领域并不宽广。少有金戈铁马与家国天下,多为家长里短与儿女情长。浓郁的江南风情,动人的传奇故事,秀丽的民间女子,真挚的美好情感,以及通俗流畅的台词、唱词。构成了包朝赞先生剧作的一方独特天地。几十年来,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老农”一样,孜孜不倦地在戏曲这方天地里精耕细作,不断收获丰硕的果实。

内容推荐

包朝赞先生从他所创作的十几部戏曲作品中,精选了九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儿女传奇九种曲》之名,结集出版。书中收录的民间传奇剧,也有向前辈剧作家致敬之意。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创作素材来自民间,语言草根,唱词通俗,不同于曲高和寡的戏剧作品。

目录

流花溪 一家亲人恩怨沉浮几经命运较量,

 四代女子同类相残历尽人世沧桑。

梨花情 有钱难买人长久,有缘百年共牵手。

 人间真情值无价,春雨梨花最风流。

莲花湖 莲湖明月缺了又圆,看尽人间悲欢恩怨。

 美人贞烈,英雄义胆,福也姻缘,祸也姻缘。

梅花谣 耐得苦寒品自高,迎来春色不争娇。

 开也香飘,谢也香飘;来也悄悄,去也悄悄。

胭脂河 为救情郎入虎穴,血溅洞房死复生。

 亲人欺心上青云, “仇人”仗义戴枷行。

丽人缘 黄花丽人遭劫难,绝处逢生乌云散。

 莫道贫富同冰炭,有情有义有善缘。

春江月 待嫁绣娘“拾”啼婴,冒认“私生”救难臣。

 历尽磨难不图报,清风明月知我心。

桐江雨 苦苗错移宝盆载,富孀溺爱反成害。

 慈母千里寻骨肉,亲人相逢酿祸灾。

结发记 夫妻本是同林鸟,缘何分飞毁爱巢?

 祸起萧墙一念问,半生恩怨情难了。

后记:梨园絮语

试读章节

流花溪

[巧巧与春花拉扯,继业上。

继业 喂!你们这是做什么?

巧巧 少公子,这个黄毛丫头竟敢打我府上的狗。

春花 你们府上的狗要咬人,你说我该打不该打?

继业 该打,该打。

巧巧 少公子,打狗也要看主人呀。

[八年之后,满清被推翻,民国已建立。

[秋花画外音:“人生匆匆,岁月如流,转眼又过去了八年。世道变迁,日

月依旧。这天,是我的四十大寿……”

[阚府华堂,张灯结彩,喜乐高奏。

[内声:“三太婆到!”小丫鬟扶三太婆上。

秋花 (迎上)拜见三太婆!(叩礼)

三太婆 免礼免礼。秋花,今天是你的四十寿诞,理当受我一拜呀。(欲行礼)

秋花 (急阻)秋花万万受当不起!

三太婆 (感叹)唉,岁月如流,人生匆匆。秋花,还记得吗?二十年前,你婆婆

也在这里做四十大寿,那天,你这个刚过门的新媳妇,可是吃了许多哑巴亏呀。

秋花 (不堪回首)太婆,过去的事不提它了。

三太婆 秋花,你能有今天,不容易呀。

秋花 这都全靠太婆提携训教。三太婆请上坐。

巧巧 看坐。(丫鬟端座椅)

三太婆 继业回来了没有?我今天可是特地为他而来的呀。

秋花 说是小火轮误点,未曾到家。

三太婆 这种洋东西就是靠不牢,还是坐乌篷船稳当。他这几年在东洋读书,读得怎么样?

秋花 (取出一封信)他最近来信说,毕业成绩考了甲等第三名,好比是是状元、榜眼后面的探花。

三太婆 哦,探花?好,好!

秋花 他还说,写了一篇毕业文章,题目叫什么“论中国女子之……”

三太婆 这有什么好论的?他飘洋过海去读书,就是为了论什么女子不女子的吗?要论女子,我们阚家阴盛阳衰,有的是女子,还不够他论的吗?

秋花 (喏喏地)太婆说得是。P24-26

继业 我是主人,我说该打就该打。

巧巧 我告诉老夫人去。(悻悻地下)

继业 小姐,你受惊了。

春花 我不是小姐,我叫春花。

继业 春花?我叫继业。来,我们一起说说话。

春花 我又不认识你,说什么呀?

继业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交朋友。坐。春花坐就坐。(与继业在台阶前并排坐)

继业 春花,我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你?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

春花 我的家乡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继业 很远很远的什么地方?

春花 你望着天边那朵白云,飘啊飘啊,一直飘过山那边;你随着溪中流水,流啊流啊,一直流到看不见的地方。我们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人人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真开心。

继业 (羡慕地)春花,你真幸福!

春花 我幸福,你也幸福呀!看,穿这么好看的衣裳,住这么气派的楼房。

继业 (烦恼地)哎呀,我一点儿也不开心。

[巧巧引秋花上。

巧巧 老夫人,就是这个野丫头。

秋花 继业!

继业 母亲。

秋花 她是谁呀?

继业 她是我刚认识的朋友,叫春花。

秋花 姑娘,刚才是你打我家的狗?

继业 我们家的黄狗要咬她,她才打的狗,巧姨就和她争吵起来了。

春花 她还要拉我去见老夫人,我才不怕什么老夫人呢。

巧巧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位就是我家老夫人。

春花 你就是老夫人?(上前细看,天真地)嘻嘻,我看一点儿也不老。

秋花 (不禁失笑)姑娘,你多大了?

春花 十二岁。

秋花 (触动)十二岁?(朝春花细细打量)

春花 继业,我要走了。(欲走)

秋花 等等!急什么?

春花 我阿爹在那边卖鱼,他正在等我呢。

秋花 等就让他等吧,进去吃杯茶再走吧。

春花 吃茶?不,你们家的茶,我是不能吃的。

秋花 我们家的茶怎么啦?

春花 人家说,吃了谁家的茶,就是谁家的人了。

秋花 哈哈哈哈!姑娘,你也太高看自己了吧?要想做我家的人,那可是要福气的。

春花 什么福气不福气,刚才你家公子说他一点都不快活。老夫人,你快活吗?

秋花 (不悦)小小年纪怎么这样说话?没规没矩,你父母是怎样教你的?

春花 阿爹从小教我做人心要实,口要直。怎么,我阿爹他教错了吗?秋花(语塞)这……

春花 少公子,我真的要走了。

继业 春花,以后我一定会去找你的。

春花 好,我一定等着你!

继业 说定了。来,金勾勾,银勾勾。

[春花与继业亲热地拉勾。  [秋花望着这对纯真的儿女,心潮翻涌……

[主题歌声起。

[切光。P24-25

序言

常看越剧的观众,也许不一定知道包朝赞先生的名字,但一定看过他写的戏。他在30多年前写的《春江月》《桐江雨》,至今仍然常演不衰;20多年前写的《梨花情》和10多年前写的《流花溪》,享誉中国剧坛;近年来创作的《德清嫂》《杭兰英》《张玉娘》等作品,也得到不少赞誉。

我和许多越剧观众一样,也是先通过他的作品开始认识他的。记得是在2000年前后,我因工作需要,半路出家,开始走入戏剧创作领域,先是观看了当时正演得红火的《梨花情》,接着又近距离地接触了正在创作中的《流花溪》,从而与包朝赞先生结识。这么多年来,我对他一直都是以老师相称,这当然是出于对前辈艺术家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同样从事戏曲剧本创作的我,确实从包朝赞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无论为人或写戏,包朝赞先生都极有个性。平日里,他常以“老农”自称。他出身农家,早年从事林业工作,如今尽管已成为中国越剧界和浙江戏剧界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但仍保持着与生俱来的那份质朴和本真,无傲气,不矫饰,从来都是谦逊磊落,诚恳待人。而他的笔下,也总是透着一股清新的“草根”气息,极接地气。

包朝赞先生以写越剧为主,题材领域并不宽广。少有金戈铁马与家国天下,多为家长里短与儿女情长。浓郁的江南风情,动人的传奇故事,秀丽的民间女子,真挚的美好情感,以及通俗流畅的台词、唱词。构成了包朝赞先生剧作的一方独特天地。几十年来,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老农”一样,孜孜不倦地在戏曲这方天地里精耕细作,不断收获丰硕的果实。

或许有人会瞧不上包朝赞先生剧作中透出的这种乡土气,觉得既不是“高大上”的宏大题材,也不含深邃莫测的玄奥理念,更不见诘屈聱牙的华丽辞藻。但是,没人能够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包朝赞先生写的戏,总是那么好看,总是那么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总能常演不衰。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思考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问题,我们到底是为谁而写戏,为谁而排戏,为谁而演戏?把戏弄得那么玄奥真的好吗?当我们听着某些创作者说着那些连行内人听来都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奇特想法和理念时,有没有想过,这与台下看戏的那些普通观众又有多少关系?那些掏出辛苦钱买票、挤出生命中宝贵时间看戏的观众,想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包朝赞先生想得很明白,而且一以贯之地付诸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他从不故作高深,而是充分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老老实实地给观众讲他们想听的故事,带给观众他们想得到的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这正是一个人民的艺术家应有的创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包朝赞先生从他的几十部戏曲作品中,精选了九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儿女传奇九种曲》之名,结集出版。这是一件大好事。按理,无论从戏剧创作的资历和水平来说,本人不具备为这本剧作集作序的资格,但我真诚地希望借此表达对包朝赞先生这位良师益友的祝贺,也真诚地希望借此向同行、观众和读者推荐和介绍这本好书。

草草成篇,是为序。

(作者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影视编剧)

后记

梨园絮语

我出生在浙南松阳县一座偏僻小山庄的农耕之家。

松阳是千年古邑,山水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乃一方美丽神奇之人间厚土,素有“浙南桃花源”之美誉。

松阳人自古好戏曲,早在数百年前,便创下了自成格局的“松阳高腔”。每到闲季,乡人们都要搭戏台起班社,在各自村坊唱大戏。小时候,最令我着迷的赏心乐事,便是跟着大人四处赶场子看戏文。可以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便留下了“戏文情结”,我人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启蒙第一课,就是在戏台下读完的。

长大后,我离开故土,外出求学谋生,后来在北宋大诗人范仲淹笔下的“潇洒桐庐郡”驻步落脚,在秀丽的富春江畔一住就是近三十年,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桐庐,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再后来,奉调杭州,从此有幸在人间天堂安居乐业。

我的学历是中专,毕业于浙江丽水林校。按说,我这辈子应该成为一名与树木森林厮守相伴的林业科技人,但巧逢机缘,半路转业,弃林从艺,入行梨园,做了个以笔耕为业的戏曲编剧,圆了我儿时的戏剧梦。自改革开放迄今,屈指数来,我所创作并已搬上舞台、银幕、荧屏的戏曲、影视作品,已达四十余部,我在矮子里面挑长子,选出九个剧本,汇集编成一本小册子,取名《儿女传奇九种曲》,想给一直指导我、帮助我的领导师长们作个书面汇报,也给自己的亲人们留个念想。

我是个一无家学,二无师承,三无学历的“三无”编剧,之所以能写出点东西来,那是因为我的机遇好——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来到了一个好地方,遇上了一群好人、贵人、恩人相助,所以才有今日之好光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国家好了,民族好了,我们大家才能好。

我的人生经历,决定了我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我平常接触的都是基层平民百姓,所以我编的戏剧故事,大都是些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百姓故事,都是些大众化的通俗作品,因为通俗,观众看起来觉得好懂好记好传,明明白白,没有隔阂,因为通俗,反倒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

不要轻看了“通俗”二字,“通俗”是大学问,俗不是低俗庸俗,而是指世俗、风俗、习俗等人生交往时约定俗成的规矩。“通”和“俗”连起来叫“通俗”,加在一起就是生活本身。

中国的戏曲,尤其是像越剧这样的来自民间乡土草根的地方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艺术。李渔说:“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但浅不应是浅薄、粗浅,而应该是深入浅出,把深刻的哲理内涵,用明白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话浅理深”。

我的写戏理念,就是努力追求作品的“三民四有”——“三民”就是顺民心、合民意、通民俗;“四有”是有情、有理、有趣、有益。

我写的剧本,人物不多,场面不大,不必大投资,文字也不艰难深奥,但故事编得比较曲折离奇,唱词语言顺口流畅,一听便明白,很合普通观众的观赏口味和美学情趣,既可以在城市大舞台演出,也可以在乡村文化礼堂演出,搬上舞台后,往往可以三年五年地演下去还有人看。比如《春江月》《桐江雨》,杭州越剧二团演了近四十年,演员都换了三代,至今仍然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又比如《梨花情》,杭州越剧院已演了二十多年,演遍大江南北,二进香港,三上北京,一直演到今天。他们最近给新一代演员排了两组“青春版”,据说到深圳等地演出,大受欢迎,盛况不减当年。2013年,该剧本已被选为中国戏曲经典剧目,编入《后六十种曲》。

著名戏剧大家顾锡东先生当年曾撰文评说:“杭州包朝赞为女子越剧写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之佳作,富有民间色彩,泥土芳香,其清新风格之白描功夫尤为独到,脱尽才子佳人戏的窠穴,创作个性最鲜明。”蒙先生慷慨笔墨,激励后进,令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与艺术追求。

我编故事,写戏文,除了追求通俗,还在“动情”上下功夫。

世上自有人类以来,就离不开一个情字。人生何处不关情?

身为一个写戏的梨园园丁,一辈子便离不开这个“情”字,为情所思,为情所动,为情所感,为情所困,为情而哭,为情而歌。

好的戏剧作品,总能触动观众心灵中柔软之处,引发联想,打动人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品的含情量有多深,作品的含金量就有多重。

舞台是向观众传道的圣地,戏剧演出是劝世劝善的高台教化,观剧能让人知古鉴今,能给人愉悦,给人欢乐,给人希望和信心,能净化人们的心灵,这是何等美好高尚的事业啊!我热爱戏剧,热爱创作,甘愿一辈子在梨园默默耕耘,忙碌着并快乐着,一门心思为老百姓写戏,为新时代文艺百花园栽下几朵小花,几株小草,增添一缕春色,若能如愿,我便感到无比快乐幸福,不枉此生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