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最重是精神(孙中山与廖仲恺夫妇)/孙中山研究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马庆忠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廖仲恺、何香凝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孙中山可靠的战友和助手。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中,廖仲恺起了核心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庆忠著的《人生最重是精神(孙中山与廖仲恺夫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的爱国思想、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中华儿女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国梦”,为人类多做贡献。

内容推荐

马庆忠著的《人生最重是精神(孙中山与廖仲恺夫妇)》共分为十三章,真实、生动地展现作为孙中山重要助手的廖仲恺夫妇如何追随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如何在鼎力协助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巩固广东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本书稿的出版对弘扬孙中山、廖仲恺夫妇的爱国思想、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中华儿女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巧结姻缘

 天造地设

 比翼奋飞

第二章 投身辛亥革命

 追随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

 理财能手

 实行地税换契法

第三章 捍卫共和

 讨袁

 护法

第四章 在探索中前进

 支持五四运动

 新的探索

 重新革命

第五章 冲出罗网

 陈炯明叛变

 抗争与营救

第六章 主张联俄

 同气相求

 中俄联盟

 苏联援助中国革命

第七章 国共合作

 改组国民党和联共

 筹备国民党“一大”

 团结、胜利的大会

第八章 “黄埔的慈母”

 筹建黄埔军校

 创建革命军

 革命军初露锋芒

第九章 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广州商团是反革命武装组织

 扣械潮

 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第十章 孙中山遗嘱的忠实见证人

 北上

 孙中山遗嘱的忠实见证人

第十一章 为国民革命而死

 发展中苏友好关系

 巩固国共合作

 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

 血染中央党部

第十二章 “哀思惟奋酬君愿”

 弃职赴欧

 回国参加抗日

 反对独裁卖国

第十三章 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华侨慈母”

 遥念台湾

 幸福的晚年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巧结姻缘

天造地设

1877年4月23日(光绪三年三月初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一个华侨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子。

这男孩,就是后来中外闻名的廖仲恺。

廖仲恺的祖父廖景昌,客家人,道光年间从福建省迁居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以耕田为业,后来改往香港经商。他的妻子杨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名竹宾,次子名志岗。廖志岗曾任香港招商局总办、电报局总办等职,有一妻六妾、九个儿子和十八个女儿。廖竹宾早年在香港圣保罗书院读书,颇通英语,毕业后在香港汇丰银行工作。1865年香港汇丰银行在美国发展商务后不久,廖竹宾被调到旧金山代理商务。1875年汇丰银行旧金山分行正式开设,廖竹宾任该分行副经理。

廖竹宾是一位爱护华侨、热爱祖国的海外赤子。他多次捐款并协助筹款兴建华人医院,治疗旧金山华侨的疾病;他对于美国排华的行径,深恶痛绝;他爱国爱乡,常常对人说:“祖国是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所寄托的,灵魂没有寄托的人,生命没有寄托的人,就像树叶离开树枝一样,失去了营养的供给,便会焦枯而死的。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祖国,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生命一样。能够不忘记祖国,不忘记祖国的文字,这就是爱护祖国的第一个条件。”

廖竹宾殷切期望自己的儿子清高廉洁,给人以德惠,帮助中国达到富强的地步。所以,他为次子取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我们虽然是住在美国,应该学习美国的文字,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中国人,对于祖国的文字更应该学习和精通。任何人都得懂自己祖国的文字。”廖竹宾教育子女,“以国学为先”。1879年,他把长子恩焘送回中国,在举人陈伯陶的书馆里研读国学。后来,廖恩焘通过叔父廖志岗的关系,参加清朝政府的外交工作。1885年,廖仲恺进入旧金山的美国学校读书,同时在私塾学习中文。

家庭的爱国教育,使廖仲恺的头脑里萌发了爱国思想。促使廖仲恺爱国思想滋长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排华风潮。

随着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尤其是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金矿的发现以及中西部的开发,美国需要大量劳工。为了吸引中国人去金山开矿,美国资本家大力宣传金矿开挖的消息,甚至耸人听闻地鼓吹加利福尼亚州“随地可以采金”。美国资本家还派员到中国招募华工。某轮船公司的一张海报这样宣扬:“美国人民为天下最富者,他们欢迎中国人,一旦到达美国,有大屋居住,大工钱收入,好衣好食……请勿疑瞑,应即走向发财之路。”由于美国资本家的拐骗、掳掠,华工人美数目激增。从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到1882年美国禁止华工入境,其间入美华人约28万人。华工在美国从事淘金、筑铁路、采矿、平整洼地等苦力,对美国中西部的开发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1877年2月2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中国人人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也承认:“加利福尼亚和太平洋岸的资源,曾经由于得到中国人的廉价劳动力,而获致比没有这一因素更为迅速的发展。就物质繁荣而论,太平洋岸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惠者,因为有了中国劳工而大获其利。无论如何,这对于资本家阶级是确确实实的。”“中国人人境的后果是大大地增进了太平洋岸的物质繁荣。”

可是,美国政府却实行歧视、迫害华人的政策。特别是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竣工后,美国各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加利福尼亚州则是“反华偏见与歧视……的活动中心”。1878年,清驻美公使陈兰彬奏称:“华人侨寓美国各邦,共十四万余。在金山一带,已有六万之多。近年土人及外来洋人积不相能,现未结之案,计有二百余起,监禁者三百余人,交涉事几于无日无之。”1880年,清驻美副公使容闳在给美外务大臣的照会中指出:“十年来华民被侮之案,殴击凌辱,甚至焚毁残害,层见迭出,沉冤获雪者能有几何?方患御侮之无方,乃嘉省地方官复属立苛例,如‘立方空气例’与‘剪辫例’之类,无非苛待华人,必欲尽驱逐华人而后快。吾民何辜,罹此残酷。”

廖仲恺耳闻目睹美国警察辱骂华人为“黄狗”,白人种族主义者屠杀、焚掠、殴辱、驱逐华工的惨剧。为了发泄愤恨,他多次利用美国独立节允许放鞭炮的机会,把点燃的鞭炮甩到美国警察身上。从这时起,廖仲恺反复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被外国人看不起,受白人欺侮?他从亲友的启发中得到了答案:祖国孱弱,清廷腐败,不能保护异国的侨胞。

“怎样使中国富强起来?”少年廖仲恺不断地思索着,努力寻找正确的答案。

1893年,廖竹宾病故。16岁的廖仲恺,陪同有孕的后母和亲妹静仪,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祖国,依赖叔父生活。不久,异母弟恩勋诞生。随后,后母也离开了人间。

廖志岗恪守客家人“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的信条,要求侄儿走读书应试的“正路”。廖仲恺遵命进入家乡“大馆”,跟随梁缉嘏研究经史策论之学,准备科举考试。P1-3

序言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终生。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兴中会,着手准备在国内发动武装起义。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的中国同盟会。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廖仲恺、何香凝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孙中山可靠的战友和助手。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中,廖仲恺起了核心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民党“一大”以后,廖仲恺为贯彻执行“三大政策”、筹建黄埔军校而奋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临终前立下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何香凝是孙中山遗嘱忠实的见证人。8月20日,廖仲恺为国民革命而死。何香凝继承孙中山和廖仲恺的遗志,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号召妇女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香凝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创造了光辉的业绩。本书叙述孙中山和廖仲恺夫妇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并给予评价。

著者

2015年11月12日于广州

后记

本书是根据著者手头掌握的资料写成的。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著者吸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谨向学界诸君致谢意。

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的爱国思想、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中华儿女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国梦”,为人类多做贡献。所以著者力求写得生动些,提高可读性。凡是说明性、考证性、讨论性的文字,都放在注释里,供专家、学者参考。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王亚芳副总编、黄冬萍编辑对本书的出版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致谢。同时,期望读者对本书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于以后进一步完善。

著者

2015年11月12日于广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