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比较诗学(代自序)
比较文学的立场问题
作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
厄尔·迈纳及其比较诗学体系
侨易学与比较文学
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
西方文学源头考辨
变态心理描写的美学意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传统
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异化观与马克思异化观之比较
意识流:从西方“流”到中国
跨文化语境中的西方文学经典
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
诗的误读与诗无达诂——后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诗学的两个命题之比较
后现代主义与魏晋玄学
《红楼梦》与后现代写作
卡夫卡与中国文学
走出“围城”与走入“城堡”——钱锺书的《围城》与卡夫卡的《城堡》之比较
走向“后诺奖”时代
后记
走向比较诗学,既是一种趋势,又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召唤;比较诗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眼光,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当然,比较诗学依然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它绝不可能替代比较文学,离开了比较文学它便无所依附。《走向比较诗学》为一部比较诗学的论集,收集了作者曾艳兵20余年来有关比较诗学的研究成果,既涉及比较诗学的理论问题,又包括具体的比较诗学的操作实践。大凡将两种异质文化中的某个文本、某个现象或者某一流派与思潮的比较研究上升到一种美学的、哲学的沉思高度,比较诗学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本书的讨论涉及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但因为这些研究均具有高度理论化的趋势,因此比较文学确乎走向了比较诗学。
曾艳兵著的《走向比较诗学》分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是对”比较诗学”的概括性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2)比较诗学的理论与方法;3)比较诗学的重点与难点;4)比较诗学的特点与评价;5)对比较诗学的研究建议。第二部分是对比较诗学的理论论述的选目及导读,如钱钟书《谈艺录》,乐黛云等《世界诗学大辞典》,维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等。第三部分是对比较诗学的具体实践的选目及导读。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曾艳兵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