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超畅销的人文地理杰作,地球上有人类的地方都在读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编著的《人类进化漫谈》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通俗历史课外阅读图书。书中的英雄都是好学之士,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寻找事物背后隐藏的知识,努力探索世界,最终为整体人类谋取福利。这是一部人类征服世界以及战胜自我的史诗画卷。
| 书名 | 人类进化漫谈/房龙手绘图画珍藏本 |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 作者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史以来超畅销的人文地理杰作,地球上有人类的地方都在读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编著的《人类进化漫谈》是一本写给青少年的通俗历史课外阅读图书。书中的英雄都是好学之士,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寻找事物背后隐藏的知识,努力探索世界,最终为整体人类谋取福利。这是一部人类征服世界以及战胜自我的史诗画卷。 内容推荐 畅销百年的人文经典,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亲笔手绘图画彩插本! 《人类进化漫谈》中的英雄都是好学之士。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来找到事物背后隐藏的知识和道理,来努力探索世界,最终为人类谋取福利。这是一部人类征服世界以及战胜自我的史诗画卷。 目录 01 人类就是发明家 02 从茹毛饮血到钻天人云 03 强有力的上帝之手 04 从脚踏实地到直上云霄 05 变化多端的嘴巴 06 桀骜不驯的鼻子 07 用心倾听的耳朵 08 无所不在的眼睛 试读章节 01 人类就是发日月家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有一粒微尘离开了太阳妈妈的怀抱,另立门户。小家伙的独立并没有带来多少动荡,因为它所加盟的星海实在太庞大了,显得它过于渺小。因此,那些位高权重的大星星,根本没注意到这个新来的小弟弟。除非它们上面的居民(这还有待考证)配备了高级望远镜,比我们今天使用的装备还要先进,才有可能发现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但我们最好就此打住,不必再追问它究竟是谁。因为说白了,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都是这个弹丸之地上的成员。当然,不管喜欢与否,这个小星球就是我们的家园,而且很有可能要长久地住下去。 我并非暗示人类永远无法移居其他星球,但问题在于,这些星球是否心甘情愿地提供领地,让地球上的居民长久居住?再说,或许它们根本就不适宜人类居住(太阳系中的大多数行星好像都是这样)。更糟糕的是,也许它们拥有自己的生物(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星人),这些生物说不定早就迈入文明时代,比我们要先进许多,和它们共同生活,我们只会处于下风。 历史表明,人类的祖先花费了50万年才学会直立行走,那么要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难题,人类自然会遭受更多的挫折,但我们对自己要多一些包容,而不必求全责备。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武器时代。虽然全世界都在呼吁睦邻友好,但并没给地球带来多少和平。事与愿违的是,现代战争不断升级,大型武器层出不穷,随着体积的逐步增大,海陆空恐怕都没有这些武器的施展空间。那时它们就会像一辆深陷泥淖、无法自拔的大卡车。 博物馆里只要有足够的空间,经常会展出古代大动物的骨骼。这些大家伙看上去威风凛凛,如凶神恶煞一般,让人不寒而栗。实际上,它们的进化过程和战争机械化趋势极其相似。 它们体形不断增大,盔甲也越来越厚,到后来实在走不动,游不起来,只能在泥淖里勉强蹒跚几步。那时地面上到处是沼泽,它们困在里面,只能靠啃食芦苇和海藻度日。一旦气候发生变化(那时地球上水陆分布比例失调,容易产生突发性气候剧变),这些傻大个儿既不能游到海里逃生,又无法躲在陆地上,只有待在沼泽里等死。很快,这些地球上的昔日霸主,在统治这个星球长达几百万年后,全军覆没,没有机会目睹它们的继任者——大型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出现。 这听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但我怀疑它并不完整。或许还有一种人们不曾考虑过的缘由,也可以解释傻大个儿们为何灭绝了。 气候变化的确会影响一切生物的安宁快乐,无论是极其渺小的微生物,还是貌似迟钝的骡子,谁都逃脱不了。不过,只有极度剧烈的气候变化,才会产生致命性的灾难(就像以前的月球毁灭后,随之产生的巨大灾变)。实际上,这就像现在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如果你没做好准备,就会在劫难逃。而那些足智多谋的人,早就准备充分,自然能在危机中保存力量,日后还会东山再起。 好了,废话少说,故事的真正英雄就要正式出场了。再哕唆下去,虽然自己大过嘴瘾,但读者难免心生厌倦。 哎呀!这位英雄在刚出场时灰头土脸,看上去没有一点儿英雄气概,倒像是那些动物园里的黑猩猩,隔着铁笼可怜巴巴地供人观赏。 为了避免在这里引起骚乱,以致田纳西州再一次脱离联邦,我得赶紧加上声明:我没有说类人猿就是人类的直系老祖,或人类仅仅是一群表现良好的猴子。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出身低贱,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人类的起源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不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几百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确实有一位共同的祖先。这位老祖宗繁衍出一个大家庭,其中有一部分后代进化神速,开始掌握自身命运。剩下的分支则不思进取,整天与呆头呆脑的大象、黑瞎子为伍,直到现在还混迹于原始森林,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腿脚不灵活的还屡屡被捉,关在笼子中供游客观赏。它们哪里想得到,这些观赏的游客其实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表兄弟。对那些懒惰、愚笨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告诫,要善于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否则只能听天由命了。 人类最早是拖着长尾巴的四足兽,任凭那些牙尖爪利的邻居们摆布,后来却甩掉尾巴,直立行走,成为指点江山的江湖大佬。这其中究竟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虽然好奇心驱使我们揭开谜底,但不幸的是,科学家们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地球史上的这场重大变革,我们在很多重要的环节上都一无所知。 P2-5 序言 远古时代,在人们的眼中,万物看起来都很简单。 大地是宇宙的中心,蓝天是一个漂亮的大玻璃盖。 夜晚,调皮的小天使们偷偷地从玻璃盖里探出头来,这就是满天繁星。 但有一天,一位探险家带着一个3便士买来的望远镜,爬上塔顶,对着天空眺望了半天。 从这一天起,天下就不再安宁了。 天文学家们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真正中心,而赫赫有名的太阳系根本不算是“宇宙”,仅仅是一个神秘莫测空间中的小不点而已。而这个空间依然只是一个更大空间中的小跟班。至于这个更大的空间,也只能乖乖地待在银河系中一个偏远的角落里。 这些新发现不仅让神学家们感到惶恐,也使得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面临困惑。原先他们一直用英里测量天体间(比如地球和月亮)的距离,但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宇宙突然变得无比广袤,不可能用几个神话就解释清楚。人们逐渐意识到,那些大到难以置信的恒星,居然只是银河系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天文学家原先计算距离时所使用的零,现在乘上许多倍才够用。显然,他们必须要制定新的测量单位,才能解决运算上的困难。 于是出现了以92900000英里为基数的“天文单位”,它表示地球轨道的半径,这对于不太出远门的人类来说,应该是足够用了。 但一旦涉及真正的恒星(真正的大家伙,而不是邻近地球的小角色),要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这个“天文单位”就无法满足需要了。 就在这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Albert Michelson)通过光学试验,测出了光线速率(当然,我用的“光线”这个词很不专业,但我之所以使用它,是因为自己至今还缠绕在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用语中,它必将被科学时代的专用术语所取代)。迈克尔逊说光是一种物质,以每秒299820千米的速度移动,这激发了某人的灵感,他用60秒乘60分,再乘24小时,再乘365天,得到的结果是:光在一年的时间中会走过945512520000千米,这个距离就叫作“光年”,是目前天文学中的通用计量单位。 人们似乎应该感到高兴。在拥有光年这个单位前,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星座,距离我们有25000000000000英里,换算成新单位,就合4.35光年,多么简洁的一个数字啊,甚至使人们感觉它唾手可得。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天文学家发现光年用起来还不够顺手,因为有些小星球居然有20000到30000光年那么远。后来,天文学家又观测到星云,它们就像显微镜下的一团团微生物,但据估测,它们距离地球在200万~300万光年之间。既然连光年都显得微不足道,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更好的计量单位呢? 我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向读者炫耀自己的博学多闻,也不是拿着一本大百科全书(依靠分期付款购得)来照本宣科。我只是抛砖引玉,提醒读者注意下文的进展。 当人们开始直立行走,他们就不免自大起来,不再尊奉什么宇宙的中心,自己欣然登上高台,接受万物膜拜。他们高兴得太早了,要知道,宇宙可是包含着上亿个星云,每一个都超过200万平方光年。在宇宙面前,人类自然相形见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又怎么敢自夸是天之骄子?人类要有自知之明,他们只是一种灵长类动物而已。 但可惜的是,人们很难产生这种心态上的变化。道理很简单,自家后院失火,远比天蝎星(直径达6.4亿千米)上的火山大爆发更要紧,自己座驾汽缸中发出的异常杂音,远比猎户座要消亡的消息(这是《周日增刊》上所谈到的唯一恒星)更重要。人们几乎都只关心自身的变化,一颗牙齿偶尔松动,就会变得忧心忡忡,担心会祸及全身。至于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各种天体现象,就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了。 当然,人们的这种反应是正常的,毕竟天象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天文学家通过反复推算,不断地扩大宇宙的范围,直至无边无际。又有些科学家持续剖析原子,把这个不幸的小东西分了再分,直到发现由无穷小颗粒(只能用一厘米的一百兆分之一做测量单位)组成的世界,它们的运行照样有条不紊,简直就是超显微镜下的小太阳系。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些知识过于深奥,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干脆对它们视而不见,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看来,在人类真正觉悟之前,只好让他们自娱自乐,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 …… 虽然这些天文知识并没有掀起轩然大波,但对人类的处世态度多少有点儿影响。读者会在本书中认识到各种英雄,他们不同于那些古代的族长,后者自诩为真命天子,自认为掌控万物的生杀予夺大权,随意从宇宙中攫取各种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求。 看来,这些人把自己当成了万物的创始人和终结者。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心里多少有点儿疑惑,究竟这世上有没有所谓的起源和结束。比如,100万年前所谓的“此时此地”,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此时此地”,或者是10亿年后说的“此时此地”,其实意思差不多。 人或许是生物界中的翘楚,但是否名副其实,还需要遨游太空中的其他星球,考察一下上面的生物,比较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总之,在迂回上千年后,人类还是坚守古老的理想,并把这种人生哲学用华丽的辞藻概括出来:“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宇宙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无须花费精力和它打交道。” 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充满好奇心,这是专属人类的崇高权利。本书中的英雄都是好学之士,他们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要是人类理性可以触及的领域,他们都要竭力挖掘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掌握事物成长的奥秘。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只用真理和科学作为判断依据,绝不盲目地依赖任何人或任何事。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奠基石。 如果他们的探索有所成就,就会谦逊地把研究成果公布于众,接受考验。如果遭遇困境,他们不会虚伪地加以掩饰,而是勇敢地承认失败,让那些装备更好的研究者继续深入下去。 难能可贵的是,英雄们从不向生活低头,在那些一无所知的领域中,他们不骄不躁,坚忍不拔,幽默乐观,直到消耗完身上的最后一丝气力。即使到了这一刻,他们也不会有丝毫怨言,而是坦然地放弃一切。因为他们早已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所谓生和死,不过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勇于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找到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 …… 我知道这些话听起来很复杂,但请你一定要相信,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懂,只要耐心地多读两遍,你就能醍醐灌顶。 如果有人觉得这样太费事,那么请你最好丢下这本书。因为你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变得气恼,还把责任归咎于作者,认为此书写得晦涩难懂,不适宜阅读。你可能还会感叹,早知道不如用这时间去看电影,呵呵一乐多舒服。 但对另一些读者来说,他们早已猜到本书的主旨,无须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很清楚:尽管我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解释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我还呼吁,在上千年的残暴统治下,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血腥的屠宰场。人类要拯救自己的命运,就一定要改变自我,去除身上的偏见和傲慢,变得更加坚强。 …… 好了,再说一两句就结束吧。 要想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一定要有一些精英敢为天下先,坚定地、无私地奋斗下去。 有些读者甚至会怀疑,我要给他们洗脑,来为本书歌功颂德。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疑惑很快就会消失。 这正是我写作此书的目的。 房龙 1928年8月2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