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希伦布兰德编著的《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抗争救赎的二战故事)(精)》的同名电影由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科恩兄弟操刀剧本,获得2015年第18届好莱坞电影奖等近十个奖项。
本书于2010年11月兰登书屋出版,出版6个月销量即超1000000册!《纽约时报》、《出版商周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图书!《时代》周刊2010年度非小说类受欢迎书籍!《出版商周刊》2010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洛杉矶时报》2010年度传记类图书大奖获奖图书!
出版仅半年,霸占了美国两大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30余周,至今仍然在榜!
劳拉·希伦布兰德编著的《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抗争救赎的二战故事)(精)》讲述:1943年5月的一个下午,一架美军轰炸机坠入太平洋,从此失去踪迹,海面上只留下一堆残骸、油料和血迹。不久,一名中尉浮上海面,他拼命游向一艘救生筏,爬了上去,从此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非凡的一段旅程。
这名中尉便是路易·赞贝里尼。少年时,他曾是无可救药的小魔头;青年时,他将不服输的精神融入赛跑项目中,展现出惊人天赋,并参加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二战爆发后,路易·赞贝里尼愤而从军,但一次寻常的飞行任务却将他带上了宿命的航程,一只小小的救生筏把他引向了未知的深渊。
等待路易·赞贝里尼的,是万里无垠的汪洋大海和不时跃出水面的鲨鱼,饥饿、干渴、敌机的威胁不断侵蚀着他;更为可怕的,是在日军战俘营中度过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命运,都悬在那根已渐渐磨损的意志之弦上……
从学会走路那天起,小路易就显得桀骜不驯。在其他孩子的记忆中,他总是横冲直撞,在屋里院外上蹿下跳。母亲路易丝气得把他扔到椅子上,想让他老老实实待着,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小路易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除非把他紧紧地拽进自己的怀里,否则路易丝根本找不到孩子在哪里。
1919年,两岁的路易和哥哥皮特同时患上肺炎在家中休养。可是,路易却悄悄从卧室窗户爬下一楼,一边扒光身上的衣服,一边狂奔。警察在他身后穷追不舍,路上的行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不久,在一名小儿科医师的建议下,路易丝和安东尼决定举家迁往气候温暖的加利福尼亚。当火车在中央车站刚刚停下,小路易就一溜烟儿窜了出去,一直跑到车厢尽头,最后从乘务员专用车厢跳了下去。为了寻找路易,火车只好往回开,路易丝快要急疯了。哥哥皮特一眼看见,自己的弟弟正在不远处的铁轨上悠哉悠哉地闲逛。看见他们过来,小路易一头扎进妈妈的怀里,咧开嘴,操着意大利语笑道:“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随后,一家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托兰斯安顿了下来。镇上只有1800多人,安东尼很快便找到了一份铁路电气技师的工作,并且在郊区购置了一块半公顷大的土地。他和路易丝亲手建造了一座简陋的木屋,屋内没有自来水龙头,茅厕也搭建在后院里。因为房顶经常漏雨,就连床上也放着接水用的木桶。而所谓的锁其实就是一个钩子,为此路易丝常常拿着一根擀面杖坐在门后的苹果箱上,以防有人因小偷小摸而吓到自己的孩子。
一年以后,他们搬到了格拉梅西大道的住处。然而无论在哪里,路易丝都能把盗贼拒之门外,却不能把自己的儿子拴在家里。有一次,路易和别人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公路上赛跑,差点就被一辆汽车撞上。他不是蹿上蹿下被竹竿刺穿了腿,就是从高处摔下以致弄伤了脚趾,路易丝甚至不得不请邻居帮忙把伤口缝上。还有一次,路易爬上一个钻井平台,一头扎进了集水井里,差点被淹死。当他浑身是油跑回家里时,安东尼足足用了一加仑松节油使劲给他擦洗过后,才认出这个男孩是自己的儿子。
路易从来都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约束,无论是火车车厢还是自家的大门都关不住他。从咿呀学语时起,只要有人限制他的自由,他都不会善罢甘休。甜言蜜语也好,约法三章也罢,所有的手段都只能招致他更加顽固的抵抗。5岁时,路易学会了抽烟,经常在上幼儿园的路上捡别人丢掉的烟头抽。8岁时,有一天晚上他躲到桌子下面,拾起几杯酒,一股脑儿喝个精光,然后摇摇晃晃地走到前门廊上,一头栽进玫瑰丛里。路易天生喜欢打破常规,从小就桀骜不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格外聪明伶俐,而且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小打小闹。于是,这个托兰斯顽童逐渐变成一个叛逆少年。
凡是见到可以吃的东西,路易都会据为己有。他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一卷用来撬门开锁的电线,然后在大街小巷东游西逛。只要哪家的厨房没人,路易就会乘虚而入,等主人返回时,桌上的晚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他们探头朝窗外看去,就会瞥见一个长腿男孩手里托着蛋糕在小巷里飞奔。在当地,不管谁家举行宴会,只要宾客名单上没有路易,他就会破门而入,随手丢给看门狗一根骨头,然后将那家的冰箱一扫而空。在一次聚会上,路易竟然偷走了整整一桶啤酒。他还发现,麦因茨面包店的冷却台离后门只有咫尺之遥,于是他撬开门锁长驱直入,抓起馅饼大快朵颐,吃饱后还不忘把剩下的点心统统带走,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有其他毛贼想要顺手牵羊,路易就会暂时洗手,等到他们不慎被捉、店主放松警惕时,他就会呼朋引伴,再次将这家面包房洗劫一空。
只要讲起自己的童年,路易差不多都会以同一句话作为结尾,“……然后我撒腿就跑”,这一招几乎屡试不爽。的确,他经常被别人追得满街乱跑,甚至有两三个人还威胁说要干掉他。警察也隔三差五地来找他,为了最大限度地隐匿罪证,他在镇上布置了许多贮藏地点,用于囤积自己的战利品。在他家附近的林子里,路易曾经挖过一个足够容纳3人的洞穴。有一次,皮特还在镇上高中的露天看台下面找到一个偷来的酒罐,不过里面只剩下一群酩酊大醉的蚂蚁,显然是路易藏在那里的。
P15-16
致中国读者信
亲爱的中国读者:
希望你们喜欢这个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本书的主人公路易·赞贝里尼是“二战”中的一名空军中尉,战机失事被日军俘虏,囚于日军战俘营,但是一直顽强抗争、从未屈服。希望你们能从他坚韧不屈的精神中得到鼓励和启发。
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劳拉·希伦布兰德
1954年6月的一天,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加百利山区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上,一群男孩跳下一辆卡车,站在阳光下不停地眨着眼睛。他们个个性情急躁、桀骜不驯,大部分都是少管所和监狱的常客。他们踏上这块没有柏油、没有围墙的土地时,顿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路易和他们站在一起,看着这些孩子,仿佛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路易一生当中最伟大的事业从此拉开序幕,他建立了一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胜利少年营”。路易早有此意,但苦于资金缺乏,他只能找到一处因年久失修而租金低廉的营地,然后游说一些商人提供物资赞助。接着,路易又花掉两年时间铲土填坑,整理路面,还挖出了一个游泳池。当一切完工以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整洁美观的营地。
“胜利少年营”成了许多叛逆少年的救星。路易对任何人都来者不拒。有一次,为了接手一个不服管教的孩子,他甚至请来当地的警长出面作保。他带着这群男孩一起钓鱼、游泳、骑马、露营,到了冬天他们还会一起滑雪。路易带着他们翻山越岭,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从绳索上爬下峭壁。他还为这群孩子播放假日电影,看着看着,有的男孩会悄声说道:。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每天傍晚,路易和他们一起坐在篝火旁边,向他们讲述自己年少时候的事情、参战的经历以及自己是如何最终回归内心宁静的。他会极为谨慎地向这些孩子谈起基督教,把这作为他们一个自愿的选择。有些人接受了路易的看法,有些人没有,但是无论怎样,那些刚刚刚来到“胜利少年营”时无法无天的孩子在离开时,大都已经洗心革面、焕然一新。
如果不是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路易就会兴致勃勃地往来于世界各地,在校园里和体育场中向那些如痴如醉的听众讲述自己离奇的遭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路易最喜欢在豪华游艇上发表演讲,这样他不仅可以免费作一次惬意的旅行,而且还能够躺在头等舱的甲板上一边端着冰镇饮料,一边享受凉爽的海风。但是,路易担心如果自己接受过高的报酬·中小学校和小型团体就很难再邀请自己发表演讲,因此他只接受那些报酬适中的邀约。路易赚来的钱刚好够给女儿茜茜和小儿子卢克买纸尿片和牛仔裤,然后供他们读大学。此外作为兼职,他还在好莱坞第一长老会教堂的老年中心从事管理工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获得了不计其数的奖项和荣誉。当路易在直江津受尽磨难时,洛米塔机场被重新命名为“赞贝里尼机场”,并且先后两次为他举行纪念活动。南加州大学的一座广场和托兰斯高中的一座体育场也分别以路易的名字命名。1980年,有人甚至把一匹赛马取名为“赞贝里尼”,但这可不是那个奥运会长跑选手。他们住在格拉梅西大道的房屋成了历史建筑,而路易也先后在五场不同的比赛中被选中担任奥运会火炬手。虽然许多组织都争先恐后地为路易颁发奖项,可真正恰如其分的并不多。
……
“在白人社会里,拳打脚踢被认为是一种残忍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有些残忍,”他的语速非常缓慢,“但是在战俘营中的有些情况下,拳打脚踢是不可避免的。”
当这次采访结束以后,渡边看起来浑身颤抖,怒气冲冲。当有人告诉渡边赞贝里尼即将前来日本,希望能够见到他并且对他表示宽恕时,他回答自己可以见见路易,并且向他道歉,但前提是这只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不能代表日本军方。
就在摄制组准备收拾东西离开时,米哈伊尔洛维奇最后问渡边是否愿意让他们拍摄他在街上行走的镜头?米哈伊尔洛维奇的提议好像正中渡边下怀。只见他戴好帽子,来到人行道上,然后转过身来,就像是在过去检阅战俘一样,昂首挺胸、盛气凌人地朝着摄像机走了过来。
9个月后的一天,路易准备前往日本进行奥运会火炬接力。I临走之前,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反复思考了几个小时。接着,他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打起来。
致渡边弘光:
作为一名战俘,我曾经受到了你缺乏根据、毫无理由的惩罚。战争结束后,这些经历一度成了我心头的梦魇。然而,这不只是因为我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更是因为精神上的压抑与耻辱,因此我曾经满腹仇恨地想要进行报复。
在你的羁押之下,我丧失了作为一名战俘甚至一个人的所有权利。经过无数次挣扎,靠着仅存的尊严和希望,我才一直活到战争结束。
接连不断的噩梦让我战后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承蒙福音传教士葛培理的帮助,我才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并且皈依了基督教。此后,我用仁爱代替了曾经对你的憎恨。耶稣曾经说过:“要宽恕你的敌人,并且为他们祈祷。”
你也许知道,1952年时我曾经返回日本,并且有幸对巢鸭监狱的所有战犯发表演说……当我问及你的情况时,有人告诉我你有可能已经切腹自尽,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感到十分难过。从那时起,就像其他人一样,我也原谅了你,并且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够成为一名基督徒。
路易·赞贝里尼
写好这封信以后,路易将它随身带到日本。
但是他们没能见面。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再次联系渡边,告诉他赞贝里尼想要和他见面。渡边几乎想要啐到他们的脸上,一口回绝了他们的要求。
路易来到上越市,身上仍然装着那封信。有人拿走这封信,答应路易会把它转交给渡边。不过,即使渡边真的看到了这封信,他也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2003年4月,渡边死了。 1998年1月22日清晨,雪花轻轻飘落在这个曾经名为直江津的地方。道路两旁堆满了积雪,再有4天就年满81岁的路易·赞贝里尼独自站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他的身体饱经沧桑,皮肤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昔日浓密的黑发如今已变成了稀疏的银发,只有那双蓝色的眼睛仍然不时地闪耀着光彩。在他右手的无名指上,一道伤疤至今清晰可见,那是“青蜂侠”号在这个世界上给他留下的最后印迹。
时间终于到了。路易伸出手来,接过奥运会火炬。虽然他的双腿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健步如飞,但是仍然坚实无比。他举起火炬,鞠躬致意,然后开始向前跑去。
路易看到,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是一张张日本人的笑脸。一一群孩子戴着帽子好奇地朝他张望,而那些曾经与在钢厂沦为苦力的战俘一起工作的人们和许许多多平民百姓有的举起手中的相机,有的朝他挥舞着手臂,有的为他鼓掌喝彩。120名日本士兵列成两队在前面为他开路。路易跑过了那个昔日囚禁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一个黑眼睛的卫兵曾经啃啮着自己的心灵。但是现在,无论是囚笼还是“大鸟”都不复存在。在欢呼的人群中,在漫天的飞雪里,他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一位欢欣鼓舞的老人不停地向前奔去。
《纽约时报书评》
雄心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体……希伦布兰德不仅是个睿智和自律的作家,更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作家,她带给我们一个令人窒息的故事。
《时代》周刊
希伦布兰德用沉静高雅的文笔叙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华尔街日报》
描述堪称绝妙……故事情节感人肺腑……一篇起死回生的奋斗诗篇。
《华盛顿邮报》
这是对一段非凡的人生最严谨、高昂、优美的叙述。
《科克新书评》
希伦布兰德再次带给我们一本描绘勇气和力量的作品……无时无刻不让人扼腕。
《书单杂志》
希伦布兰德的写作风格依旧是那么淋漓畅快,犀利敏锐,和《奔腾年代》一样,本书同样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