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这样教宝宝才优秀(0-4岁早教宝典)
分类
作者 龚娅杰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龚娅杰编著的《妈妈这样教宝宝才优秀:0-4岁早教宝典》是一本针对家长的“育儿指导”书籍,它以测查家长在生活过程中是否会引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切入点,让家长通过对自己生活过程的回顾,反思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成为真正“懂”自己孩子的“育儿专家”。同时,在书中我们针对幼儿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指导建议,所以,该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早期教育指导工作的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内容有案例,有分析,有讲解,有测试,简单易懂,多角度分析,更贴近广大的普通家长,适合各种类型的婴幼儿和家长。

内容推荐

教育的真正内涵是:先“教”自己,然后才能“育”孩子,早期教育更是如此。这本书的作者,通过长达4年的教育实践,深入上千家庭,总结出这一套完整的“育儿实践体系”,以其本土化和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获得了上千家庭的认可。

龚娅杰编著的《妈妈这样教宝宝才优秀:0-4岁早教宝典》所给出的家庭育儿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是切实可行的。书中还总结了家长在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错误育儿方式,以便家长能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改正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在生活中引导、教育孩子。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发现您的问题

 1.不要“嫌”麻烦,快乐成长最重要

 2.您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吗

 3.遇到了喜欢重复做事的“傻”孩子

 4.面对宝宝的“无理哭闹”

 5.给孩子容易获得“成功”的尝试

 6.当孩子问您“为什么”的时候

 7.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8.如果您“打”了孩子

第二章 塑造健康的宝宝

 1.您的宝宝“健康”吗

 2.您是合格的“健康卫士”吗

 3.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

 4.教您几招“走路游戏”

 5.最“健康”的10种球类游戏

 6.感觉 专业

 7.和您的宝宝一起跳、跳、跳

 8.培养一个“懂爱”的宝宝

第三章 让宝宝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

 2.耳朵的“N+1”种功能

 3.所有感知觉,一个不能少

 4.“疏通”智力通道

 5.解析“捉迷藏”游戏的秘密

 6.宝宝的偶像

 7.我是男生,你是女生

 8.宝宝,小心

 9.每个声音都是一种感动

第四章 帮助宝宝认识世界

 10.打开宝宝的“万花筒”

 11.制作一本《生活周刊》

 12.您会教宝宝“学数学”吗

 13.有趣的数字游戏

 14.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15.从积木“搭桥”中发现孩子的问题

 16.谁大、谁小

 17.带孩子进入色彩世界

 18.如何听音乐

 19.学“认”字

第五章 启发孩子的学习

 20.大脑为思考而“连通”

 21.宝宝,大胆去尝试

 22.好奇心——认识世界的“驱动器”

 23.找糖

 24.养一个“火眼金睛”的宝宝

 25.孩子“记性”好吗

 26.帮助宝宝建立不同的“大脑文件夹”

 27.孩子的探索需要帮助吗

 28.宝宝的“笑话”

 29.学“写”字

第六章 学会交流

 30.宝宝听得懂您的话吗

 31.教您5种游戏和宝宝轻松“对话”

 32.学会尊重

 33.宝宝不喜欢参与“群体活动”吗

 34.为什么宝宝还不会说话

 35.养个“巧舌如簧”的宝宝

 36.原来还可以“这样”说话

 37.过家家

 38.宝宝“自私”不是罪

附录1 幼儿成长家庭测验量表

附录2 正常儿童的体格发育参考值

试读章节

1.不要“嫌"麻烦,快乐成长最重要

自从有了宝宝,您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但同时也有了许多责任,您要赚更多的钱养育宝宝,给宝宝提供好的物质环境;孩子生病了,那个时候就更心烦了……

生活方面的事会让您心烦,陪孩子玩游戏您会“嫌”麻烦吗?下面这些场景您可能经历过,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您带孩子去楼下花园玩球,您本想陪他好好地玩。教他一点“本事”,可是他把球乱扔。刚开始您没觉得烦,时间一长,您尽“捡”球了,就会觉得很“烦”。

您带孩子去沙滩上玩沙子,本想让他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可他却不让您教他怎么玩,结果弄得到处“脏”兮兮的,您很心“烦”。

您想培养孩子帮助人的意识,就让他来帮您剥豆子,可他尽帮倒忙,把豆子弄得到处都是,您又觉得“麻烦”了。

当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您“嫌”麻烦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哪些?

A.孩子太小,教他玩什么、学什么也是费工夫,教起来太麻烦,等他上幼儿园以后老师再教他就会了。有的东西,孩子大点自然也就会了,何必现在教,太麻烦了!

B.有时候,孩子喜欢的东西太脏,比如沙子,帮他打扫卫生太麻烦,所以不喜欢让他玩这类的游戏。

C.本来想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一些教育内容,可孩子专注力太差,一会儿一个花样,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怎么玩,看着他“瞎”玩真心烦。

D.有的游戏容易让孩子兴奋,比如一些运动游戏。怕他得多动症,所以不让孩子玩。

对于以上说法,您是否也有同感?如果您的想法和以上列举的有相似之处,您就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

您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1)如果您的想法和A类型家长相似

您可能是一位逃避困难的家长。不要觉得很多能力随着孩予的成长自然就会拥有,孩子的能力和素质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并完善的。孩子小,但并不表示孩子不需要教育和帮助,您需要知道的是——无论孩子多大,您对孩子的教育都是责无旁贷的,不要把您的责任推卸给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不要认为教育孩子是一种“麻烦”,您试着去做做,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是充满智慧的。

(2)如果您的想法和B类型家长相似

您可能对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求太高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是没有干净和脏的区别的,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东西不干净的时候怎么处理,手或衣服被弄脏了怎么办,而不是限制孩子的行动,这样会制约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和探索的水平。  (3)如果您的想法和C类型家长相似

在这里要提醒您,陪孩子玩不仅要有绝对的耐心,还要注意掌握引导孩子参与游戏的方法。还有,我们教孩子学一些技巧或某些动作时,不能太过追求结果,而忽略了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感受。所以,这类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然后才是掌握一定的动作,融进一定的教育目的。

(4)如果您的想法和D类型家长相似

这里要明确地告诉您,只要游戏安排合理和科学,任何游戏都不会让孩子得多动症。孩子在运动型游戏中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是正常的,这是孩子身体发展的需要。家长需要把握好的就是在什么时段给孩子玩这类游戏,每次玩多长时间,而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游戏是孩子主动、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不能有任何强迫、催促或限制。孩子参与游戏的目的主要是“玩”,从玩中获得“快乐”,而不是游戏以外的东西(比如您手中的奖品、想要提高能力等)。

所以,无论孩子参与何种活动,您不要首先就判断“活动有什么教育目的、会不会弄脏孩子的衣服”等,才决定让不让孩子参与,更不要因为考虑到活动目的就限制孩子的活动手段或方式,因为这个目的是家长的不是孩子的,我们要尊重孩子参与游戏的目的和原因。您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考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这个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是否表现得兴趣高昂、心情愉快。

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和智力正处于发展中,那些能够让孩子体验到掌握感和控制感的游戏或活动,能够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能主动地参与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当中。相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充满压力的环境,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不利。宝宝只有通过各类形式的游戏,才会逐渐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在陪伴孩子活动时,首先要求家长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不要用所谓的书本的、测试的、专家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达到什么程度。创设让孩子感到快乐、轻松的环境和游戏是最重要的,这样您就不会觉得陪孩子玩是“麻烦”了。

致家长的话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您关注的不应是游戏的教育效果是否能“立竿见影”,而应该是游戏能否给予孩子快乐。

只有在快乐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只有拥有“真正的健康”,孩子才能获得智力的发展……

P2-5

序言

教育原来是这样的

鲍秀兰

我之所以更愿意把这本书称为一种优秀的“早期教育行动方案”,而不将它称为“早期教育理论”,是想突出本书的最大特点——一种可以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理论。它是那么亲切和易于理解、执行,枯燥的教育理论变成了家庭教育的种种细节。这样的“行动方案”难道不比古板的、让普通家长看了犯糊涂的理论更能深入人心吗?

作者完成本书之后,曾经先后给数十位家长阅读,得到的都是一声惊叹——原来教育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家长们的这种惊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原来早期教育的理论可以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此之近,实现起来如此之易,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在陪孩子的每一次玩耍中,在和孩子一起的任何一言一行中,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实现早期教育的理念。教育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发现这种教育模式的规律,是如何把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看起来如此简单”,我想,这里头不知凝聚了龚娅杰等早期教育实践工作者多少的心血。这一惊叹的另一个意思恐怕要更深刻一些,那就是,原来早期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自我教育”。这也是本书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却在书中暗示了这一点。在书中,从头到尾,作者通过对各个家庭生活细节和日常习惯的观察,一直在试图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她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特点,然后再告诉你,这样的父母是否合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最后再结合你的情况告诉你该如何做。如此循序渐进,层层剥开,最后点出教育理念的核心。这一认知方式是很有新意的,她不再把教育视为家长对孩子的单线行为,而是先从家长自身开始,然后再抵达孩子,构成一个双线的教育行为。难怪家长们会惊叹——原来教育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一点终于在这里被说出来了——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只有先“教”自己,然后才能“育”孩子。“教育”一词,应当如此一分为二地看。

先教自己,再育孩子!的确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家长们懂得婴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和早期教育的理念,又懂得孩子的诉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教育专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