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清金融战(不一样的晚清覆灭史)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李德林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当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西安新政、预备立宪等重大历史事件撞击晚晴脆弱的政治神经时,轮船招商局跨国并购、上海地产股市泡沫、国际橡胶风波黑幕等经济与金融风暴,彻底摧毁了蹒跚前行的大清王朝。

资本决定国家命运!什么样的政治改革都无法挽救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庞大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塌在资本的圈套中,空留无尽伤痛、无尽遗恨……

李德林编著的《晚清金融战:不一样的晚清覆灭史》以晚清资本角逐为线索,再现了晚清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最后挣扎,以及外国列强对中国军事上的入侵和经济上的渗透。为今日中国崛起面临的复杂局面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内容推荐

《晚清金融战:不一样的晚清覆灭史》由李德林编著。

轮船招商局如何走出上市中请、发行融资、并购扩张之路?英美怎样通过股价、房产、生死这出三簧戏引发金融风暴?光绪为还赔款发行昭信股票,为何会引发全国性的卖官鬻爵?上海国际橡胶风波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跨国金融黑幕?……

一场无硝烟的金融风暴,彻底摧毁大清帝国。

险象环生、盘根错节、步步为营、翻云覆雨、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不可思议、心有余悸、啼笑皆非、拍案叫绝、潸然泪下、热血沸腾。

你是否也会一一领略?

目录

推荐序

序 黄昏的资本幽灵

第一章 绝命招商局

 1872资本封喉

 招股幕后博弈

 鲸吞洋船大鳄

 致命的多元化

第二章 滴血的股票

 1883金融风暴

 帝国资本迷途

 疯狂的状元公

 改革大师慈禧

第三章 王朝颠覆者

 龙旗下的劫难

 帝国汉阳谍战

 狂乱的年轻人

 王朝的颠覆者

附录:大事记

试读章节

1872资本封喉

1872年1月23日,紫禁城北风狂卷。

寅时三刻,朦朦胧胧的夜色还笼罩着皇城,内阁大学士宋晋坐在朝房的茶几边,从怀里摸出怀表看了看,这个时候帝国皇帝同治还在梦中。旁边的大臣们围在一起闲聊,突然门上的棉布风帘掀起来了,直隶总督兼署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步跨进来。身材魁梧的李鸿章将官帽摘下来,轻轻地抖了抖,接着又抖了抖身上的沙尘。朝房顿时安静下来。宋晋瞟了一眼李鸿章,不禁打了一个哆嗦,顺势摸了摸放在左袖筒里的折子,还带着自己的体温。

卯时的钟声响起来,一名太监掀开了风帘。净鞭三声响,群臣鱼贯而入养心殿,还没有亲政的小皇帝同治哈欠连天,小毛孩儿没有一点皇帝的威仪,帘子后面的西太后慈禧轻轻地哼了一声,同治皇帝顿时规规矩矩地坐端正了。

没等李鸿章说话,宋晋就迫不及待地走出群臣班列,上奏小皇帝,要求内阁否决福州船政局昨日的拨款请求,并宣布马尾船厂停止造船——由于连年造船,马尾船厂的经费已拨用至四五百万两,“靡费太重”,两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太平军匪患也已经剿灭,因此朝廷不必在传统水师木船外再造轮船,增加巨额费用,尤其是在财政如此紧张之时还“殚竭脂膏以争此未必果胜之事,殊为无益”。

宋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现在国家反正内外都没有仗打了,耗尽国家的财力跟外国人比造船,能造好甚至比洋人的还好吗?这样白费功夫、浪费银子的洋务搞了也没意思。宋晋说着说着,瞟了一眼旁边的李鸿章。李鸿章脸上毫无表情。宋晋微微地抬了抬头,同治皇帝在龙椅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显得百无聊赖。宋晋终于说完了最后一句话:江南制造局跟马尾船厂一个模式,都应该关门。

旁边的李鸿章眉宇一颤,面色十分凝重。

整个朝堂顿时乱轰轰一片,耳语不断。宋晋这简直就是在打李鸿章的脸,天下人谁不知道,江南制造局是李鸿章跟大清帝国的再造者,更是湘军领袖曾国藩创立的洋务样板企业,将江南制造局关门岂不是否定了李鸿章的洋务功绩?

李鸿章很镇静地走出群臣班列:“启奏皇上,宋大学士所说在理,造船应该停止。”

此言一出,朝臣们的目光立刻都齐刷刷地盯住了李鸿章,纷纷摇头不解,宋晋也很惊讶地看着李鸿章,很显然这在他的意料之外。同治皇帝也开始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

在帘子后面的慈禧太后一看朝堂上炸开了锅,也是眉头紧锁。

宋晋不仅曾经是英法联军攻打北京留守护城的功臣,还在辛酉政变过程之中潜伏在慈禧太后的对手里面,成为慈禧太后夺取中央大权的忠诚内应,慈禧太后的军功章里,宋晋居功至伟。但慈禧太后也拿这个宋晋头大,辛酉政变之后,宋晋擢升工部侍郎,穷苦出生的宋晋是十年寒窗的八股文人,对浪费是看不惯的,别说马尾船厂耗费了几百万两银子,就是先皇咸丰的陵寝,这穷文人都说太浪费了。现在宋晋已经是内阁大学士了,大清王朝在平定太平军匪患之后,满洲八旗日渐衰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帮再造社稷的大功臣成了帝国的权力中枢,慈禧太后一方面要提防老情人奕忻,一方面又要钳制这些汉人的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汉人遏制汉人,政变大功臣宋晋正好是钳制李鸿章的理想人选。

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确实耗费了朝廷不少银子,慈禧太后又通过安插在曾国藩与李鸿章府上的密探掌握了重要情况。李鸿章跟曾国藩通过书信商议民办商船货运的事情,李鸿章的机要秘书盛宣怀,就是那个久考不中的落魄秀才已经进入筹划阶段,一旦李鸿章跟曾国藩创办商运轮船,那又将是洋务派向朝廷索要银子的一个绝好机会,现在将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给关了,洋务派也就不会再要银子,他们也就不会整天在朝堂上或者背地里相互攻讦。

现在,宋晋将一颗地雷扔到朝堂上,总得有个说法,否则皇权威信何在?慈禧脑子里也有点没有转过来,以李鸿章的脾气秉性看,怎么可能在宋晋面前一败涂地呢?两人根本还没有交手,难道这个李合肥背后又有什么鬼把戏?还有那个远在西北的左宗棠,虽然现在没管着马尾船厂,当初看到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那可是拍着胸脯,从商人胡雪岩那里拆借银子创办的。为了能将马尾船厂成功地办下去,左宗棠这个老狐狸三请丁忧的沈葆桢出任福州船政大臣,主抓马尾船厂的工作,可见其有多么上心。一直以来,左宗棠对马尾船厂也从未彻底放弃过。这家伙现在西北握有重兵,可恶的沙俄人扶植了傀儡阿古柏进军我西北门户、帝都咽喉新疆,得罪不得。慈禧太后仔细权衡,一旦两个船厂都关门了,老情人领衔的洋务派可就要翻天了,他们的中坚力量都是像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等地方总督、巡抚一类的高级官员,一旦奕诉煽动这些人合起来对付她们孤儿寡母,自己就得不偿失。思虑再三,慈禧太后命人将宋晋的折子先收走了,让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好好商量之后再议。

李鸿章的秘书盛宣怀听到了宋晋在朝堂上语惊四座的上奏,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李鸿章的书房。

“中堂大人,前段时间你让我清理江南制造局旗下的公司,现在问题基本都解决了,现在就因为宋晋那个顽固老头儿的几句话,你就真的同意将江南制造局给关了?”盛宣怀有点激动,两手一摊,痛心疾首地陈诉道,“中堂大人,江南制造局可是洋务派的样板企业,如果关闭了江南制造局,就意味着对洋务派的否定,进一步也是对你提出的海防国防策略的否定呀。”

李鸿章放下手上的书卷,一脸的轻松:“杏荪呀,我知道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你放心吧,江南制造局是关不了的。”

盛宣怀突然搞不明白李鸿章这个人了,自己跟随李鸿章也有些时日了,大人今天说话怎么有点颠三倒四的呢?

“中堂大人,你不是在朝堂上跟宋晋站在一边,同意将江南制造局关了吗?”盛宣怀忍不住追问到。

李鸿章呵呵一笑:“我说杏荪啊,看来你还是年轻呀,江南制造局可以说是我跟恩师曾国藩的洋务实验田,也是我提出海防国策的后勤保障基地。你想过没有,这个江南制造局这些年给我带来多大的压力,筹钱都愁白了我的头发,这么大的企业,没有银子,我恼火呀。”

盛宣怀听着听着眼前一亮,脸上慢慢地露出了微笑。李鸿章五十多岁成为核心领导人,智慧非常人所及。江南制造局的规模小于马尾船厂,如果说资金压力大,那么李鸿章的压力绝对没有左宗棠的压力大,如果说李鸿章割不下江南制造局这块心头肉,左宗棠更是割舍不下,宋晋的第一目标是马尾船厂。李鸿章太了解左宗棠的脾气了,这一次李鸿章同意关闭船厂,左宗棠肯定要跳出来反对。宋晋这一次明面上是财政不济,无力造船,一旦船厂关闭,左宗棠靠钱庄拆借银子维持运转的兰州制造局关门只是时间问题。看来李鸿章今天在朝堂上就是要让左宗棠物极必反,盛宣怀向李鸿章深深地鞠了一躬,退出书房。

P3-5

序言

黄昏的资本幽灵

历史总是令人泪流满面。

现实离我们很近,我却无法用心灵去感受,冰冷地令人窒息。历史离我们很遥远,我却可以用心灵去对话,因为我们没有距离。

我一直徘徊在现实与历史的时空隧道之中,一直想写一本关于资本决定国家命运的书,却一直难以落笔。是写现在?还是过去?沉浸在五千年历史的灿烂辉煌中,我们一直在迷失着自我,骄傲的历史已然成为我们民族的包袱,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昨天的华彩,更是现代文明的先机。现实的笔触总是令人一声叹息,追逐纷乱的脚步,却难以跨越世俗的篱笆墙。

《帝国之殇>就是截取了时空隧道的一个片段——晚清最后三十年。晚清帝国的灭亡距今已经百年历史,离我们很远,也很近。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一段历史是满洲八旗的腐朽无能,辛亥革命的辉煌,北洋政府的操蛋。一个礼崩乐坏、黑暗专制的黄昏,谁才是真正的命运操盘者?资本幽灵?专制威权?专制之权与资本勾结注定那是最肮脏的时代,因为权力成为利益的奴隶,最终变异成国家怪兽,利益集团的做大,老百姓必将遭遇洪水猛兽。

最坏的时代,理想总是那样奢侈,总有一群人会将灵魂交给魔鬼,拯救这个让他们伤心欲绝的国家。当英国人的炮舰敲开了晚清的大门,爱新觉罗王朝的暮气令整个帝国陷入恐慌与迷茫,以恭亲王、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一帮王公贵胄掀起的改革浪潮也随之席卷而来,金融强国的梦想燃烧着他们的激情。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太后、皇帝、亲王、勋臣、商人、海归各色人等纷纷粉墨登场,这场惨烈的政治博弈首先从航运业的改革开始,随后逐步扩张到以钢铁、煤炭为首的大工业,改革的巨轮推动着日趋没落的帝国,迈向了以铁路、金融为首的整体改革时代,这是一个超越想象的改革之梦。

资本快速地在腐烂的帝国肌体里奔跑,专制的政体犹如地府的幽灵,疯狂地吸取改革的血液,权力握住了资本的咽喉。当恭亲王奕诉,汉族武装集团的勋臣左宗棠、李鸿章一个个离开人世,风雨飘摇的帝国面临权力的交替,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左右着改革的步伐。

失衡的政治改革最终成为经济改革的包袱,吞噬了资本的所有激情。当人们疯狂地沉溺于外国庄家的陷阱之中,伸向资本的权力之手已经难以收回。大量的国有资金在股市中灰飞烟灭,资源配置失衡引发的信心杠杆崩盘,在股市的柠檬效应影响下,专制者的决策失效,使整个国家陷入了迷茫之中,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宣告了这场改革终以付诸东流而收场。

历史总是令人唏嘘,当我们回望那一段纷乱的历史,就会发现历史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活话剧,生旦净末丑从未在这个舞台上离开,因为改革在不断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辛亥革命一百多年后,出版《帝国之殇》,我希望从资本的角度再现晚清那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在这里,首先感谢鹏力丹心的总经理容敬先生,是他的辛勤奔走令《帝国之殇》得以顺利出版。对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和鹭江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是他们的慧眼让本书获得了出版的机会。我感谢我所有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支持,也期待你们提出更多宝贵的批评意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