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辜鸿铭历史行为的思想理论认识因缘
一 辜鸿铭的政治认同
(一)辜鸿铭的国家认同
1.辜鸿铭的国家归属意识寻踪
2.从“花国”到“丛病之躯”:辜鸿铭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
3.辜鸿铭国家认同的生成
(二)辜鸿铭的国家政权与政治精英认同
1.辜鸿铭的国家政权认同剖析
2.辜鸿铭的政治精英认同透析
二 辜鸿铭的思想文化认同
(一)发辫、服饰与辜鸿铭的民族、文化认同
1.身体政治学视野中的服饰与发辫
2.发辫、服饰:辜鸿铭最重要的身份标识
3.发辫、服饰与辜鸿铭的民族身份、中华文化认同
4.从身体到著作:辜鸿铭民族文化认同的理性显现
(二)“良民宗教”的建构与推行——辜鸿铭文化民族主义内涵
1.文化民族主义理论与辜鸿铭的“良民宗教”
2.“良民宗教”的基础:“忠诚之道”指引下的民族认同
3.“良民宗教”的核心:心灵与理智谐和的国民性建构
4.“良民宗教”的宗旨:民族救亡及国际新秩序的推行
5.辜鸿铭文化民族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三)寻求文化融合的“挞西扬中”——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内涵
1.辜鸿铭与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2.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
3.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内涵
4.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的意义与局限
三 辜鸿铭与鲁迅两极文化认同比较研究
(一)返传统的辜鸿铭与反传统的鲁迅: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一
1.辜鸿铭的凝视策略与鲁迅的观看之道
2.最保守的文化守成主义者辜鸿铭
3.最激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鲁迅
(二)凝望身、家、国: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二
1.身之凝视
2.家之回眸
3.国之望诊
(三)他者的承认:辜鸿铭与鲁迅文化认同比较之三
1.“看朱成碧”:“观于人”的辜鸿铭和鲁迅
2.“看杀卫玢”:“观于异”的辜鸿铭和鲁迅
四 辜鸿铭的海外影响与接受及其文化现象成因
(一)东西方文化:从主观融合到客观背离
1.辜鸿铭在东方国家的接受与影响
2.辜鸿铭在西方国家的接受与影响
3.文化与身份认同实践中的双重背离
(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替罪羊”——辜鸿铭现象及其悲剧成因
1.“替罪羊”文化内涵的转换与辜鸿铭现象的凸显
2.辜鸿铭的文化尴尬与“替罪羊”机制的生成
3.从文化保守主义“替罪羊”到现代性反思“文化精英”的悖论性转变
结语 言说不尽的辜鸿铭
附录一:国内辜鸿铭研究述评
一、1978年之前的辜鸿铭研究
二、1978年以来的辜鸿铭研究
附录二:辜鸿铭生平轶事与创作研究管窥
一、辜鸿铭生平轶事研究管窥
二、辜鸿铭的创作情况研究
附录三:1840—1936年社会历史文化场中的辜鸿铭与鲁迅
附录四:辜鸿铭研究资料汇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