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庆棒棒(都市感知与乡土性)/跨界与文化田野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秦洁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重庆棒棒(都市感知与乡土性)》研究的副标题“都市感知与乡土性”,揭示了该研究的分析工具和研究主题。在人类学研究传统中,无论是侧重于个性的“情绪”、“欲望”、“动机”,还是侧重于共性的“人观”、“文化心态”、“民族心理”,都是以“感”为基础的。感知是个体心理过程、情感体验、认知模式的基础,经由个体的“感知”可有助于通达群体“心态”。作为女性研究者,秦洁对于直觉的现象,有很多感觉。在研究中,她紧紧抓住“感知”这一主线,以此基础发掘“感知”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可以说,她为底层社会的民族志研究建立起了自己独到的分析视角和框架。

她细致考察了重庆“棒棒”都市感知的特点和内容,揭示了在中国快速都市化的背景中,重庆“棒棒”所固有的“乡土性”所呈现的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在该群体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

内容推荐

秦洁著的《重庆棒棒(都市感知与乡土性)》以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重庆“棒棒”(以从事人力搬运为主的农民工群体,因其手拿一根用于搬运的竹棒,重庆市民称其为“棒棒”。)为研究对象,以其所固有的乡土社会的特质——乡土性为研究主题,从都市感知的视角切入,考察这一群体都市适应的特点,探讨中国农民的乡土性在该群体都市适应中的体现,分析他们所延续的乡土性对其都市感知和都市适应过程的影响,揭示棒棒社会保持乡土性的本质特点,并由此来讨论都市化背景中底层社会的特质。

书中大量第一手的、生动的访谈资料,鲜明生动地呈现了“棒棒”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场景,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目录

“跨界与文化田野”丛书总序

序言 “乡土范畴”与“破土而出”

导言

 一、城市融入:论题及其研究路径

 二、走进“棒棒”:田野与方法

 三、回到书斋:内容与结构

第一章 从“苦力”到“棒棒”

 第一节 “苦力”生存的土壤

 第二节 历史中的“苦力”

 第三节 记忆与现实中“苦力”的交织

 第四节 定位重庆“棒棒”

 小结

第二章 想象都市:入城动机

 第一节 都市想象的变迁

 第二节 都市信息来源

 第三节 都市想象的图景

 第四节 需求与入城动机

 小结

第三章 进入都市:都市直感

 第一节 都市景观直感

 第二节 城乡差异直感

 第三节 入城初期的担忧

 第四节 家的慰藉

 小结

第四章 扛起“棒棒”:谋生的选择

 第一节 打工历程

 第二节 从业空间与行业准入

 第三节 生计方式与从业决策

 小结

第五章 “棒棒”社会:行业与社会

 第一节 “棒棒”的空间分布:“地盘”

 第二节 “棒棒”社会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棒棒”的合作与冲突

 小结

第六章 应对生计:策略与技巧

 第一节 身体的经验

 第二节 揽活策略

 第三节 讲价技巧

 第四节 收入行情与生活

 小结

第七章 艰难的融入:心态与身份

 第一节 感知“卑微”

 第二节 “羞辱感”体验

 第三节 “忍”与身份认同

 小结

第八章 情感表述:依恋与向往

 第一节 与城里人的交情

 第二节 同行的情谊

 第三节 家的眷恋

 第四节 迷茫的乡土

 小结

结论 都市感知与乡土性——都市化背景中的底层社会

 一、“土气”:乡土性在都市中的延续

 二、都市感知:能动性的体验

 三、“动”:流动的底层社会

 四、“棒棒”与重庆区域文化特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本文主要报道人名录

 附录二:本文部分“棒棒”简历

 附录三:一个“棒棒”的日记

 附录四:重庆火车北站广场管理处人力搬运管理规定

 附录五:某新建小区“棒棒”的工天表和收入分配表

 附录六:陈定禄的亲属关系图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