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之谢映庐)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医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从葛洪、孙思邈、钱乙、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薛己、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李中梓,到傅青主、陈士铎、叶天士、徐灵胎、黄元御、陈修园、王清任、谢映庐、张锡纯等。翻开《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图书,让我们看看这些名医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一走入他们的世界吧!

本书是其中的《谢映庐》分册,由曾培杰、陈创涛编著。

内容推荐

《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图书是以历代名医名著为主线,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去挖掘中医各家学说智慧,其间或穿插小指月行医故事,或展现中医名家风采。如果说经典是春风,那么这些各家学说就是万紫千红,每家都有其靓丽的一面;如果说中医是武林,那么各家都有其擅长的武艺。每部书里都有精彩的医家故事,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医案传奇,有经典的医著传世,有绝妙的医学悟性,有超高的医术造诣。

本书是其中的《谢映庐》分册,由曾培杰、陈创涛编著。本书融中医的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中医普及读物中的佳品。无论是中医初学者,还是中医专业人士,或者中医院校师生,都能从中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启发。

目录

引子

1.大实有赢状

2.围魏救赵

3.预防

4.浮主病在表

5.发汗利水

6.离照当空

7.水亏木摇

8.慎用风药

9.畜鱼置介

10.痛有补法

11.合方治疑难

12.水污染

13.误治

14.不遵医嘱

15.培土生金

16.上医手眼

17.起死回生

18.痿

19.脚痿

20.三才封髓丹

21.阳痿不起

22.灰中有火

23.热痰寒痰

24.二便闭塞精窍堵

25.酒毒内结

26.温下

27.阴阳而已

28.恶习索命

29.郁怒

30.胃寒肠热

31.无知的爱等于伤害

32.莫为病名所惑

33.定见

34.酒客

35.来源

36.开鬼门

37.益气疏肺与升阳除湿

38.发汗药治肿

39.下者举之

40.重剂起沉疴

41.噎食

42.躁狂

43.欲求南风,先开北牖

44.肩胛痛

45.木失水则枯

46.从源头上防

47.舟车劳顿慎房劳

48.心动精摇

49.败精阻窍

50.热入血分

51.一线生机

52.阴雨满天,电闪雷鸣

53.补药治瘤结

54.虫蚀为患

55.火衰目盲

56.畏光羞明

57.火不足

58.鸡鸣散治脚气病

59.肠痈

60.见汗莫止汗

61.误用下乳之药

尾声

试读章节

11、合方治疑难

张宇山,喜食油炸,好吹风冷,有一天,突然头痛畏寒,腹痛,咳吐浓痰。医生以为这是虚寒夹外感,遂用桂附理中丸。

张宇山吃了药后,下午头痛加重,大便不通,痰涎涌动。赶快去请谢映庐。疑难杂症必须找明眼人。

谢映庐察色按脉后说,这寸口脉洪大,又属于偏头痛,乃少阳被风寒所感。

张宇山说,我刚开始就吃了发汗药,怎么没好?

谢映庐说,你现在几天没大便了?

张宇山说,四天大便未通了。

谢映庐说,问题就出在这里。发表之药,竭耗津液,使得肠燥津枯。温中之品,助炼痰火,使得痰浊涌动。你是少阳风寒夹阳明实热阳火上攻,单治任何一点都难以治愈。

张宇山说,那该怎么办?

谢映庐说,合方治疑难,发表通里,逐热滚痰,就用大柴胡汤加上滚痰丸,稍微加点茶叶,清利头目。

张宇山吃一剂大便通畅,痰浊消,两剂头痛遂愈。

谢映庐说,人之气道贵乎顺,若表不开,里不通,小病也会加重。大柴胡汤发少阳表,通阳明里,滚痰丸打开阳明六腑排痰通道,符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周身之痰,如百川归海,悉皆排去。

12、水污染

聚塘村依山傍水,村民以农为业。

正逢夏暑之时,村中不少人呕吐腹泻,烦热肢冷,有好几个人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死去。这种病症来得很快,一下子传染开来,村里村外,乃至邻村得这病的人很多。

大家都以为天灾流行,不敢相互登门拜访,甚至当地的医生也不敢前去救治。

有个叫汤胜参的人,病倒在床,先是腹痛呕吐,后来身体发热,四肢凉,神志开始昏迷,眼见危险至极,举家哀号。

汤胜参有个朋友很仗义,他认识谢映庐,于是不顾传染病的凶险,特别把谢映庐请到汤家。

谢映庐到聚塘村时,看到满目凄凉,村里家家关门闭户。

汤胜参卧在床上,呻吟不已。谢映庐看他目泛神昏,又得知起病前后变化,便果断地说,这是阴毒,必须用阳药。

然后谢映庐一看,前面医生开的方子有黄芩、黄连、柴胡、香薷,都是清凉透表的药。便感慨地说,大凡治病,必须前后仔细审查,读书临床,尤宜上下留心,病势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误治。

汤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没有一个医生敢上门来,都怕被传染了。谢映庐赶忙拿出附子理中丸,并且开了附子理中汤,这样汤丸并进,昼夜不止。

第二天早上汤胜参没有那么难受了,身体发出一些小水疱,皮肤出汗,手脚回暖。唯独舌头干红少津液,口中渴。

谢映庐说,这是邪气由里出表,非常好的现象。这时如果误认为是热证而用凉药,必然会让微弱的阳气再次覆灭,那就麻烦了。

汤家纷纷点头,完全把病人性命交付给谢映庐。

谢映庐又开了八味地黄汤加黄芪、五味子,这样再助正气一臂之力,汤药昼夜不离。随后汤胜参自觉胃口开,能坐起来,皮肤的水疱慢慢退下去了。

谢映庐说,这是阴毒由内伏往外透出,透尽则病愈。

果然,汤胜参身体很快好起来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上下凡得这种病的人,没有不过来请谢映庐的。

谢映庐一一帮他们解救,凡是刚开始腹痛呕恶、发热恶寒的人,就用藿香正气散加桂附理中丸,以通阳除湿。用这种思路救人无数,但谢映庐发现有些人好了,但不久又复发了。

谢映庐住在聚塘村,左右思索,上下探求。

他发现村里的水不是很清澈,有些浑浊,然后便取来一碗冷水,用嘴尝着,不是很清甜,还带点苦涩的味道。

谢映庐恍然大悟,感慨地说,这是地毒啊,不是天灾。

于是马上问村长,水从何处来?

众人都说,屋子后山有个土井,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大家都相安无事,怎么可能有毒。

谢映庐说,疾病之因,往往在你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于是大家纷纷前往探视,发现井水果然浑浊,无不惊叹。

大家疑惑地说,以前这井水很清澈,怎么会变浑浊呢?

为了探查原因,谢映庐带着大家到周围寻找,发现山上建造了些新坟,尸体腐烂,流出的黑水通过山脉渗透,相互传播,才令得水土污染。

谢映庐就建议众人另外找一处泉井,而且以后这泉井之处,不能再建坟墓。结果,不到半个月,村里再没有人得这种可怕的传染病了。

谢映庐说,一个医者不能畏惧疾病,更不可以粗心大意,不问病源,若病源未清而草率用药,是舍本逐末,必难见效。

所以学医的人不应该只局限在病人身上辨证论治,凡跟病人有关的水土空气环境,都要考虑在内。这样才能真正见病知源。药到病除。

P20-23

序言

道者,路也。

医道,就像登山的路。

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有路。

本来有路,走的人少了,年久失修,荆棘丛生,路也会消失。

历代医门巨匠,之所以成为大家,他们一边潜心医学,临证救人,一边时刻都在思考医学传承,都在为后人,也在为自己不断地把医学这条道路维护拓宽。

每个医门龙象出世,他既是攀登高峰的行路人,更是一个维修道路者。

当道路渐渐变窄,即将隐没时,行路人就会越来越艰难。

我们这个时代,中医的道路,走的人越来越少了。

前辈修下来的坦途,逐渐长满了杂草,使很多后人难以一口气登上巅顶,容易被道旁杂草迷失了方向。

我们要回归古人走的老路,重修古道,沿着古人的轨迹,披荆斩棘,实践医学心宗,攀登医道高峰。

所以接下来小指月要回归古代典籍,寻觅古人学医线索,悟道真谛,找出一条大家都可以共同迈进、攀登上升的医学之道!

中医普及学堂

2015年5月

后记

同学们,清代名医谢映庐的医案故事、经验心得,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这些宝贵的经验,只是谢映庐《得心集医案》的一部分,更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里恒河沙中的一粒沙。

我们学完后会发现每粒沙都能彰显出恒河,每个医案背后都是精妙绝伦而又大道至简的医道。

教室里坐满了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热烈掌声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我在黑板上写道:普及中医传统文化,回归身心健康之路!

学医的目的很多,有人为了治病,有人为了养生,有人为了捧个铁饭碗,有人为了附庸风雅。你的目的决定你的航向。

但不管怎么样,学有所用,用于正道,那是最重要的。

相信大家这段时间也会有很多学习心得,分享会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有哪位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这时教室里举满了手,纷纷要起来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李宏说,流感的时候,小区里很多孩子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在医院输液后咳嗽不减,仍然不知道清淡饮食,迁延半个多月都没好。

而我的孩子,我知道他向来体虚,叫孩子吃少油少盐的清粥淡饭。家人认为孩子病了,还让他吃得这么清淡,这不是虐待孩子吗?我跟家人解释说,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随后我给孩子用了人参败毒散扶正祛邪,小孩吃了两剂就好了。

家人看到孩子好得这么快,而小区其他孩子大半个月还没好,就对中医刮目相看。我在家里讲养生保健,谈论这些健康的理念时,他们听了都很信服。

听完李宏的分享,大家再次鼓掌。

然后我说,确实,伤寒治法乃医家第一功夫,很多疑难怪病都是因为小小伤寒失治误治,渐渐变得严重,就像小小雪块,最后滚成大雪球一样。我们只要能够在微细处预防,断然不会让疾病成气候。防患于未然,才是医家第一功夫。

很多学生都起来发言分享。每个人都在学习传统中医过程中学到应对疾病的信心,学到回归健康的方法。

学生们说,老师,我们下次课讲什么?

我笑笑说,大家如果还喜欢听,我们就讲喻嘉言的《寓意草》。因为谢映庐及他的弟子、后人,都非常推崇喻嘉言的《寓意草》。有了前面的功课积累,我们再学起《寓意草》来,受益会更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