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历史与起源
《博伽梵歌》既是一部对生活充满启示的古老典籍,也是世上最古老的瑜伽典籍,据说当年用梵文写成。《博伽梵歌》经典神话故事以有关瑜伽文化的内容为题材,是虔敬心灵之作。这些文字,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修习瑜伽这一古老的生命科学。
瑜伽的梵文词是“yoga”,意思是“与……连接、结合”。“瑜伽”一词梵文的意思是“连接”,《韦达经》把至尊者称为“瑜伽的至高主人”。瑜伽的主要典籍《博伽梵歌》认为,瑜伽的终极目标是要个体灵魂和至尊者联系。整个瑜伽体系可以比拟为一架梯子,它引领人们上升至最高层面的灵性完美。这把梯子的第一级是“阴阳瑜伽”,操练种种体位法,好使人能控制感官,达到心意平衡。“思辨瑜伽”则涉及从哲学上询探灵性的本质。当思辨瑜伽发展至以种种物理上的途径中的至尊者时,便有“八步瑜伽”之称。人随着瑜伽梯子拾级而上,便会遇到“王者瑜伽”、“业报瑜伽”、“调息瑜伽”等阶层。《韦达经》指出奉爱瑜伽——即对至尊爱心奉献的瑜伽,是这架梯子最高的一级。瑜伽的登峰造极就是奉爱瑜伽。它包括了瑜伽梯子上各阶各层的瑜伽。奎师那(Krishna)在《博伽梵歌》中说:“长住于我,虔极信骛,以超然的爱心服务崇拜我,瑜伽师而如此,高贵无比;通过瑜伽,跟我在一起,关系最密切。”
按照现代书籍记载,瑜伽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从印度传到世界各地;但据瑜伽经典《博伽梵歌》记载,瑜伽从有宇宙世界的产生就同时存在了,这就好像一部电视机的诞生出厂随之要有电视机使用说明书一样。使用说明书告诉你应该怎样按钮,哪个钮不能按,否则电视机很容易就弄坏了。同样道理,瑜伽经典《博伽梵歌》也是伴随着宇宙同时诞生的。只不过,以前人类学习是通过口传心授就能记忆。瑜伽经典就是教育世人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人应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修炼瑜伽,达到身心灵的健康、快乐。《博伽梵歌》这部瑜伽经典最近也被翻译成中文,在全国书店有售,它是由瑜伽之父奎师那直接传授的。奎师那被世人誉为最有吸引力的人,最完美的瑜伽师,故他传授的瑜伽知识也是完美的。奎师那传授了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又将此知识不增不减地传授下去,这样一代一代相传至今有5000多年历史了,这叫作瑜伽师徒传系。一个好的瑜伽师好比一个邮差使者,邮差的工作就是将信件原封不动地传给客户,他不会拆开信封加减内容,故现在我们学习瑜伽时,应咨询一下你的瑜伽老师,你的瑜伽知识动作是从哪个老师、哪个源头学习来的,一定要追踪到知识的源头是否正宗、正确、完美,因为所有的知识都有个源头,这一点对现代人学习瑜伽很重要,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崇高的思想意味他们都有一颗造福他人的心态,愿把瑜伽带给人类身心灵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传授给别人,这也是学习瑜伽的本意及完美瑜伽师的魅力所在。就像电视机发明创造就是希望给人类带来资讯和娱乐;同样,瑜伽的创造就是希望提供一个人健康决乐生活的指南。
P2-P4
2015年6月21日是联合国颁布的第一个世界瑜伽日。据新闻报道,当天世界各地有众多的瑜伽爱好者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世界这么大,节日这么多,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纪念意义,所以世界瑜伽日就是希望世界变成瑜伽精神所倡导的真善美的世界。
瑜伽人的节日里,众生和谐,素满全席。我们应该欢欣起舞,尽情唱颂。世界本身就有着黑夜和白天的轮回,短暂和永恒的变换。我们要坚信阳光是永恒的,之所以存在黑夜,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见阳光而已。同样,快乐也是永恒的,短暂的快乐和长期的不满足都是我们自身造成的。只要我们多参与瑜伽运动,这一切都会好转起来,就好比在所有“0”前面加上“1”,所有或无数个“0”都会被盘活,变得有价值。瑜伽代表着真善美,如果在生活中加上真善美,一切都会在不自觉中变得十分美好,正如瑜伽之父奎师那说的那样,莲叶居于水中却不被浸湿。同样,我们只要把瑜伽之光带进生活的每个角落,那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完美。
此书能出版发行,我感恩所有的明师前辈,是你们用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人生之路;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无比的关爱;感谢我身边的良师益友,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厚爱。哈瑞·奎师那!
2015年8月25日
细读品味《唐力心灵随笔》.,不由得肃然起敬!在瑜伽遍地但不知瑜伽为何物的今天,以心灵随笔的方式直言瑜伽灵性的本质,振聋发聩。凡瑜伽习练者不可不人手一册,非为字里行间的智慧,实求灵觉苏醒的共鸣!
我们都是迷路之人,故乡成梦,点灯外寻。一世一世的蹉跎,却听不见奎师那的笛声。我们都是自负之人,有过遮蕴,功败垂成。一世一世的暗室,却点不亮茹阿玛的明灯。
若说中国的瑜伽从何时起,实在是灵觉高歌时才能说开始!
本书有典故,有趣闻,有隐喻,有哲谈,读之饶有兴味。很多章节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巧心穿珠。尤其是灵觉起步的次第,去感观欲求,观自己过失,信靠真理,皆可付之于行。比如“活着就是利益他人”章节,设立根本人生观,凡人贤人皆须如此。凡人纯粹利己者,不康不昌不寿。于是凡人也需有利他的投射对象,或家庭或子女或产业,然这些对象虚幻不实,时过境迁,家庭会分解子女会远去产业会落他人手,凡人沉沦苦海泅出无方。所以有病之人实因人生的愁苦而生自毁的内在驱动。所以,先求生命的品质再论生命的长度。生命品质的三要素:内在圆满,五官健全,利他行为。若想由凡人转入贤人,从利他言行开始;若想由外瑜伽进入内瑜伽,从读这本书开始。
开卷有益,读后有感1
2015年6月
《唐力心灵随笔》是作者唐力近年来发表在广州日报《美食导报》专栏的60余篇随笔小品文的选集。书中文章以个人体验及历史经典故事为主,文笔流畅,简短精致,言简意赅,具有生活的哲思。其主题中"甘于奉献社会、乐于帮助他人" 的精神对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与启发作用。
《唐力心灵随笔》是唐力先生继《大自然启示录》、《人生指南录》等随笔集之后,系统性写就的一本以瑜伽为表述主体的心灵启示录。身为当代素食文化与瑜伽健体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唐力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广瑜伽修炼方面的工作。他结合瑜伽禅修与健康生活两大领域的经验,将瑜伽思想与现代心理学、健体学结合,并将灵性修行落实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