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英)蒂莫西·威廉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幕 调停的危险

莎拉:等我找到座位后马上就发邮件投诉。要是没有人带头,任何事情都不会进步。“坐上这样拥挤的火车简直让人感到丢脸……他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乘客人数。”那里有个座位。咦,鲍勃——在这儿遇见你真是太巧了!

鲍勃:下午好,莎拉。

莎拉:我们有好多年没见了吧。啊——你的腿!出了什么事?

鲍勃:我家花园的围墙突然垮了。那时我刚好在旁边种花。围墙就压到了我的腿上。石膏还要打好几个月。

莎拉:真是太糟了,我都替你难过。

鲍勃:我从来都不到花园的那个位置去。就去那么一次,围墙就倒下来了。

莎拉:这样啊,那运气真是太差了。

鲍勃:那不是运气的问题。

莎拉:那是什么问题?

鲍勃:还记得住在我家隔壁那个老妇人吗?她最近总给我脸色看。

莎拉:你可能误会了。我觉得她非常友好。在我做慈善募捐的时候,她总会捐点东西。话说回来,她对你家花园的围墙做了什么?

鲍勃:超出你的想象。

莎拉:你究竟想说什么呀?

鲍勃:她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我。就是因为她,我正好在围墙边的时候围墙就倒了。

莎拉:你该不是说是她把围墙推倒在你身上的吧?我无法想象她会做那种事情。不管怎么说,她都太瘦弱了,不可能把围墙推倒。

鲍勃:我并没有说是她推倒的。

莎拉:那你是什么意思?

鲍勃:我曾经看到她独自一人在咕哝什么。

莎拉:我们都有自言自语的时候。

鲍勃:那不是普通的自言自语。那是有目的的。

莎拉:她说了什么?

鲍勃:我没听清楚,但绝不是什么好话。

莎拉:我被弄糊涂了。

鲍勃:围墙倒的时候,她急急忙忙地跑到她家花园里来看。好像是在确认它的确倒在了我身上一样。当然,她假装很担心的样子,还叫了救护车(要是不叫就表现得太明显了)。

莎拉:这就对啦!你也承认围墙倒的时候她是在家里的。倒塌的时候肯定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任何人都会跑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敢肯定,她和你一样觉得意外。

鲍勃:要远距离地弄倒一堵墙,有很多方法。

莎拉:炸药吗?那太荒唐了。

鲍勃:可以用语言,威力强大的语言。

莎拉:嗯,她倒是可以叫其他人去推倒围墙,但那样你应该就看到这个所谓的同谋了。

鲍勃:语言并不限于和人说话。

莎拉:听起来你好像是在说诅咒!

鲍勃:这正是我想说的。

莎拉:别闹了,鲍勃,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不管用。就算你的邻居自己也以为她给你家花园的围墙施了诅咒,我也敢肯定她并没有,那绝对跟围墙倒塌的真正原因没有任何关系。

鲍勃:那真正的原因是?

莎拉:那堵围墙已经破旧得有一段时间了。上面的瓷砖都坏了,所以雨水可以很容易进到里面,侵蚀墙体内部。墙上有好多地方的水泥都掉了。它注定会垮。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鲍勃:是的,但为什么刚好我在旁边种花的时候它就倒了呢?解释一下。

莎拉:有一种完美的自然科学可以解释为什么围墙刚好在那个时候倒。通过普通的物理衰变过程,它已经达到了崩溃点。不幸的是,你在那关键时刻决定去种花,这纯属巧合。

鲍勃:“巧合”!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莎拉: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微观初始条件知道得足够详细的话——

鲍勃:你是什么意思?

莎拉: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知道在围墙倒塌前你家围墙、你的大脑和他们周边环境中所有粒子和力场的描述。如果我们掌握了以上信息,再结合物理学规律,就能够科学地解释为什么这两件事情会同时发生。这没那么神秘。

鲍勃:科学能够解释巧合,这说起来容易。你只是嘴上说能解释,但你根本就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科学解释。

莎拉:你这样说不公平!你不会指望西方世界的所有科学资源都用于解释为什么你的花园围墙会倒,对吧?我并不独断,只是没有理由怀疑原则上人们可以给出科学的解释。

鲍勃:那你指望我仅凭信仰就接受这一点?你知道,你并不能把每件事情都了解透彻。而事实上我正给你一种解释。(不能说得太大声。)我的邻居是巫婆。她总是讨厌我。她对我的围墙施加巫术,诅咒它在我下次接近时倒塌。这完全不是巧合。即使有你之前说的原子和分子的所有科学解释,但那也只是施展巫术的技术细节问题,并不能给出任何理由说明两件事情恰好同时发生。唯一说得通的解释就是巫术。

P1-5

书评(媒体评论)

厄尔·康尼(Earl Conee) 《圣母哲学评论》(Notre Dame Philosophical Review)

《对与错的真相》有许多的优点。它活泼而不失深刻。它对重要的哲学话题进行探讨却不陷于陈词滥调。它也不要求任何学术背景。它对任何有意探讨相关主题的本科学生都富有助益。

戴维·洛里默(David Lorimer) 《网络书评》(Network Review)

读者必定能随对话的进行而欣赏到逻辑训练和清晰思考的价值——这是另类而迷人的逻辑入门书,它所使用的普通例子会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

卡塔里那·D.诺瓦埃斯(Catarina Dutilh Novaes)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对与错的真相》对初学者而言是一本通俗有趣的哲学入门书,而且专业人士也能体会到将这些主题纳入日常讨论的乐趣。

马修·A.本顿(Matthew A.Benton) 《玛吉内利亚书评》(The Marginalia Review of Books)

威廉森《对与错的真相》的优点之一是,聪明的读者会在某些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是一本珍贵的入门书,其丰富的知识主题,等待那些有更多渴求的人的进一步探索。

后记

牛津大学的蒂莫西·威廉森教授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活跃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所写的《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值得我们所有人一读。这本书极具画面感,故事引人人胜,用我一个学生的话说,“读完之后就像看完了一部精彩的电影”。

我和威廉森教授的初次相识,得益于我的导师北京大学的陈波教授。威廉森在2009年9月应陈老师的邀请到中国的多所高校进行学术访问,我那时正好担任了他在北京大学访问期间的陪同和翻译。我当时的学术兴趣更多还在逻辑的技术方面,对其哲学方面的问题关心不够。但从那时起,我就保持着对威廉森哲学论著的持续关注。

这本书的翻译计划,起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经历。2016年5月10—14日,我邀请陈波老师到四川大学开设校外名师讲坛。在我与陈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偶然讨论到威廉森的哲学著作。我说他写的通俗读物《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近年来也颇受关注,陈老师建议我将其译成中文。整个翻译计划得益于陈波老师的推荐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威廉森没有对本书给出任何注释。我最初担心,添加译者注会是画蛇添足,反而打消了读者的好奇心。但后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添加一些注释,对某些读者或许是有帮助的。借用维特根斯坦的一个比喻,这些东西只是梯子,爬上梯子之后就应该把梯子扔掉。希望我的翻译和我添加的注释,也能像梯子一样,对普通的读者走进哲学、了解哲学有所帮助。

翻译一本普及读物的难度和所用的时间,远远大于我的预期。在翻译期间,我得到了大量的帮助,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威廉森本人回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和困惑,还特别为中译版写了序言;陈波老师不仅抽空审阅了整个译稿,还为本书撰写了中译本导读;我的学生蒋卉琪同学帮助阅读了早期译稿,也是她让我意识到有添加一些注释的必要。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妻子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生活琐事,让我能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还用她专业的英语知识帮助我改进具体字句的翻译。我的儿子在给我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希望他长到能读书识字的时候,也会喜欢阅读这篇对话录!

徐召清

初稿2016年12月27日

二稿2017年2月16日

目录

中译本导读

中译本序

第一幕调停的危险

第二幕真理的恐怖

第三幕自负的优点

第四幕道德的缺陷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你是否曾与人争论却发现各自都不能说服对方?让你们产生分歧的对象也许是衣服或食物,也许是音乐或电影——一个人认为很好,另一个人却认为很垃圾。也可能你们争论的是科学或者宗教,道德或者政治——一个人认为很正确,另一个人却认为很荒谬。你觉得对方不明白你的论点多有力,但你也发觉他对你有同样的感觉。西方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想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最终,你们每个人都只能向对方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尽管你知道他也会反过来这么说你。因此你们的讨论就会陷人僵局。

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强大,较强的一方哪怕没有说服较弱的一方,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比如,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或老师和学生之间,丈夫和妻子(或相反)之间,老板和工人之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或大国与小国之间,都有这样的争论。出于实际目的,较弱的一方不得不接受对方的观点,而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在其他情况下,双方的力量对比更加均衡。他们会同意保持分歧,说双方从各自的观点看都是对的,然后就没有更多话可说了。但这样做会对你造成一种内在的分裂。有一个你对两种观点保持中立,认为没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对。但是如果你最初的观点仍然没丢,那么另一个你还是接受那种观点,因此会拒斥另一种观点,因为两种观点是不相容的。于是,你仍然将自己的观点当作对的,将对方的观点当作错的。然而,带着这种分裂人格来生活并不舒服。

有些时候,我们只是试着忘掉这种令人沮丧的不愉快经历。而另一些时候,我们感到好奇,并希望更深入地反思发生了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有分歧是什么意思?如果两个人或两种文化有分歧,必定有对的一方和错的一方吗?可以双方都错吗?可以双方都对吗?你能够既没对也没错,或者既对又错吗?如果你思考这样的问题,你就已经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了,哪怕你从来没有学过哲学,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哲学”这个词。当然,有些人会拒绝这样的思考,将问题当成无意义的而置之不理。但这种置之不理本身就涉及一个有争议的哲学理论:什么是意义?哲学一旦进入你的思想,你就很难从中逃脱,因为你需要使用哲学才能摆脱哲学。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帮助那些刚刚开始哲学思考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我没有假定任何专业的哲学知识,而只想给出一些提示:让人们懂得如何更加清晰、更加精确、也更加深人地思考这类抽象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被肤浅的答案所蒙蔽。那些答案也许听起来很机智,甚至让人觉得深刻,但实际上却以混淆或未经批判就加以接受的错误假设为基础。我想说明,少量的逻辑就能给我们的思想带来秩序。有些时候,它能解决难题;有些时候,它能提醒我们,在那些我们未曾注意的地方,存在难题。  我为这本书取的英文书名是Tetralogue,它的古希腊词源就说明了本书的体裁:四个人之间的四幕对话。对话是最古老的哲学写作方式之一,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特别是柏拉图,他是所有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对话在当代哲学中已经很少见,更常见的是采用标准的学术论文形式。但是,对话之所以更适合我的目的,有以下几个原因。它使我能够直接呈现一场交谈是如何产生分歧,并陷人僵局的,同时也说明了关于日常事件的闲聊如何转向严谨的争论:对某一事件最好的解释框架是什么?我这里举的例子是花园围墙的倒塌,其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我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的花园围墙就倒塌了一段。名为“鲍勃”和“萨拉”的角色,针对如何解释围墙倒塌有一场争论:一方利用现代的自然科学,另一方则采用传统的民间观念。当争论陷入僵局的时候,名为“扎克”和“罗克珊娜”的角色就登上了舞台,将分歧引向了关于僵局意义的理论之争。既然鲍勃和莎拉都没能说服对方,那么他们都同样对吗?还是说他们当中一个人是对的,另一个人是错的?针对扎克和罗克珊娜的解释,鲍勃和莎拉也有自己的想法,这就变成了一场四个人之间的对话。

你可以猜猜哪个角色的观点跟我最接近。西方的许多读者告诉我,他们在某些角色中能够看出自己真正遇到过的人。我鼓励你在读这本书时也去找一找,看是否有些角色是你在中国也真正遇过到的人,甚至有可能就是你自己。尽管有表面的差异,许多不同的文化中都可以发现某些类似的理智态度。我们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我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那些对人类来说很自然的东西。逻辑学所独有的严格和缜密的思考方式难以让每个人都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使用它。甚至那些多年来一直接受逻辑思维训练的人也常常忘记这样做,尤其是在他们没有刻意进行逻辑思考的时候。但逻辑思考仍然源于人类的常识,只是人们应用它时伴随着不同寻常的谨慎和自觉的反思。

为什么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进行逻辑思考呢?它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有时我们自然的人类本能就足够可靠了。但我们越是深入地反思,越是想知道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假定在生活迫使我们回答的新问题上是否仍然成立,我们就越加发现自己在做抽象层次的思考,而常识在那里却迷失了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另一种向导,让我们能够以更加清晰和更加科学的方式找到航向。虽然我们看不到熟悉的地标,它却像在浓雾中导航的罗盘,可以为我们指路。逻辑就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罗盘。

蒂莫西·威廉森

2016年12月5日

内容推荐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由蒂莫西·威廉森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与他人争论时,根本无法说服对方。不管争论的内容是衣服或食物,还是电影或音乐,其结果经常是相持不下、难分难解。那么使争论陷入僵局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一方必然正确,一方必然错误吗?可以都对或者都错吗?

在火车上相遇的四人因为鲍勃的腿伤而展开了争论。究竟谁对谁错呢?他们摆脱僵局了吗?鲍勃的腿因花园围墙倒塌而受伤,他认为是隔壁的老太太对他的围墙施加了魔法,才导致他受伤。萨拉认为围墙倒塌可以用现代科学来说明,巫术是迷信。扎克认为他们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看法,不能将一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另一个人。一场精彩的“争辩”由此而展开……

编辑推荐

在你和别人争论的时候可以加点逻辑、讲点哲学!

牛津著名哲学家为我们精彩呈现日常争论中的小逻辑、微哲学!

《对与错的真相:四人对话录》是一本好读且有趣的书、一本启人深思的书、一本几乎没有什么哲学行话的哲学书,它是由一位当红的牛津大学哲学家蒂莫西·威廉森写给普通读者的哲学入门书。刚出版不久,就已经或即将出版德文、西班牙文、罗马尼亚文、韩文和中文等语种的译本。

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了在火车上相遇的四个人之间展开的争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