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睛》是著名作家黄蓓佳女士儿童文学新作“5个8岁”系列中的第四部。讲述了:
1982年,青阳城供销社的采购员艾忠义,从漳州出差带回3个水仙球,8岁女孩艾晚宝贝一样地照料着陶盆里的水仙球。17岁的姐姐艾早容貌出众,正复习参加高考,是全家的重点;13岁的哥哥艾好是个尿裤子的神童,连续跳级,是全家的骄傲;艾晚容貌、智力均较平淡,自小乖巧,在多子女家庭里成长,多会忍让,性情谦和。半年后,艾早考试落榜,去了南方;神童艾好得了精神分裂症,休学一年;爸爸辞去了神气活现的采购员工作,他懂得了一家人的平安和相守,才最重要……
艾晚觉得大人之间的许多事令她不懂,她只想着自己快点长大。
艾早、艾好和艾晚是青阳城里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爸爸艾忠义出差回来,给孩子们带回来了些水仙球,谁知艾晚把水仙球带去了学校,还差点熬出了一锅水仙汤。哎呀,水仙花在开春时竟然枯萎了。到底长大是种什么滋味呢?
请看由黄蓓佳著的儿童长篇小说《黑眼睛》。
冬至一大早,艾晚和姐姐艾早起床,衣服扣子都来不及扣,先开门看天气。天当然是不好,残雪也还没有融尽,四处灰蒙蒙的,随时随地都有雨雪飘下来的架势。艾晚盼着雨赶快下来,雨下过了,春节就不会再下。跟冬至比起来,春节当然更重要,因为小孩子们要穿新衣新鞋,要上街看龙船花灯,要放炮仗,点烟花,还要串门走亲戚,要是老天不帮忙,弄点雨呀雪的,那不是太煞风景了?
上高中的姐姐艾早一边抬头看天,一边虔诚地念叨:“下雨下雨下雨……”
八岁的小学生艾晚挤在她的胳肢窝里,鹦鹉学舌地跟着她重复:“下雨下雨下雨……”
妈妈把冻成鱼干一样的毛巾摁进热水盆里,没好气地呵斥两个女儿:“还下雨?再不出太阳,家里都要上霉了!”
胡妈在她家里磨了芝麻,搓好了一大碗猪油芝麻馅心,送来给艾晚妈妈包汤圆。自从艾晚三岁进幼儿园之后,胡妈就离开艾晚家,打理她自己家的箍桶店去了。可是她奶大了艾早,又一手带大了哥哥艾好和小妹艾晚,跟艾家有感情,隔三岔五地要过来看看三个孩子,送点吃的啦,帮忙缝个衣服鞋啦,拆洗个被褥蚊帐啦,好像艾家的老亲戚一样。青阳人家的习俗,冬至这天要吃汤圆。那时候青阳人的生活中还没有超市,没有花样繁多的冷冻食品和真空装食品,想吃点稀罕东西就要自己动手做。妈妈要上班,如果胡妈不送馅心来,她是没有时间精工细做的,她会马马虎虎地拿冷水和了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实心汤圆,煮熟了让三个孩子蘸上白糖吃。
蘸白糖的实心汤圆和香得让人打喷嚏的芝麻馅汤圆,那真是不好比。
艾晚放学回家时,妈妈刚好也下班回来了。她说是因为过节,局里提前下班。她从一个白瓷坛子里倒出事先舂好的糯米粉,招呼艾早和艾晚洗手,帮她包汤圆。艾好照例不参加,他是男孩子,男孩子不做家务事。
妈妈揉米粉,捏出差不多大小的实心团,一个一个排列在桌上,再由姐妹俩把实心团在手心里转啊转的,转出一个小碗形状的坯子,然后拈一个馅团放到坯心里,再窝在手里转啊转,把小碗转成小圆球。
艾早手巧,她手里转出来的汤圆,一个个粉白滚圆,表皮亮晶晶的,水滑水滑的。艾晚的手笨,芝麻馅总是被她捏破,掺和到米粉中,白汤圆成了花汤圆。而且艾晚的汤圆总有一处地方闭不拢嘴,这样的汤圆往锅里一下就会破,需要艾早接过去重新加工。
艾早很不耐烦艾晚:“走开走开,我一个人能够做出来两个人的份。”
艾晚不肯走。妈妈也不同意艾晚走。她说艾早是姐姐,妹妹不会就应该教妹妹,不应该厌烦她。妈妈还说:“女孩子要是不学会做家务,将来嫁人都嫁不掉。” 艾早就对艾晚做鬼脸,嘴巴一撇一撇的,弄出很鄙夷的样子,好像艾晚真的是一个嫁不出去的笨女孩。
爸爸艾忠义就是在这时候进了家门。他穿着一件有四个口袋的藏青色的中山装,衣服的领口和袖口都磨得发了亮,胸前的扣子掉了一颗,下摆处还勾破了一个洞,洞边飘拂着丝丝缕缕的线头,四方脸上胡子拉碴,头发油腻腻的,嘴唇干得脱皮,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劣质烟草和乱七八糟食品混合的气味。他左手里拎着一个旧得不成样子的、拉链只能够拿别针锁住的帆布旅行袋,右肩上背着比较新的一个深灰色人造革的公文包。不用打开看艾晚就知道,旧旅行袋里放着他的换洗衣服和日用品,从出差地点买回来的土特产,新公文包里则装着他的工作证、出差介绍信、差旅费发票、购货合同、发货单、车皮调拨单等等与公事挂钩的物件。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艾晚的爸爸是个采购员,为青阳供销社工作,终年到头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在外面出差,南来北往地看货接货,大到木材化肥,小到针头线脑。一九八一年的冬天,“改革开放”才走了小小的一步,物资紧张,大部分的日常用品凭计划分配,想要在数量上和品种上稍微地丰富一点儿,得凭采购人员灵活的脑袋和三寸不烂之舌。而艾晚的爸爸,就是青阳供销部门最有本事、在全国各地最能够兜转得开的功臣人物。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