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宗泽的故事/人物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的功过是非,忠奸善恶,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民间口碑是最公正的评说。正因为此,历史上的清官故事、忠臣故事,总是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吴潮海主编,蒋英富整理的《宗泽的故事/人物传记》讲述了宗泽是宋代抗金名将,为官期间,勤政为民,造福一方;危难时刻,奋勇当先,勤王抗金。他的忠君爱民,他的英勇无畏,有口皆碑。在宗泽的出生地义乌,关于宗泽的生平事迹,无论丰功伟绩,抑或逸闻趣事,故乡人都津津乐道。每一个传说,都表达了家乡后人对这位古代清官的爱戴之心,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敬仰之情。

内容推荐

宗泽是宋代著名抗金爱国将领,为官期间,勤政为民,造福一方;危难时刻,奋勇当先,勤王抗金。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吴潮海主编,蒋英富整理的《宗泽的故事/人物传记》搜集了80多则流传民间或者有史记载的宗泽故事,尽管其中有的故事或许与史实不甚相符,但充分表达了家乡后人对他的爱戴、敬仰之情。

目录

总序

宗泽一生昭日月

一 趣闻轶事

 生于白鹤殿 濯于麒麟塘

 红烛取彩

 诗赠馄饨摊

 火腿的传说

 元帅做豆腐

 几碗塘水

 灯笼计

 离乡求师

 怒砸禁山牌

 神箭射烛

 即景书亭联

 义乌豆腐皮

 雪花菜

 宗泽茶壶

二 勤政爱民

 智斗道士

 严惩奸商

 凉亭挂草鞋

 暂停开河

 宗泽井

 劝农碑

 息事宁人

 龙游义学

 宗泽禁赌

 信诚酒店

 龙在地下游

 喜银

 请牛作证

 田园五谷秀

 胶水放粮

 牛斗人和

 上书免赋税

 清官桥

 为牛请命

 宗公堤

 惩治恶霸

 写春联

 济孤恤遗

 论阵图显高风亮节

 拟联自律

 铁面无私

 拒收玉璧

 青石的故事

 清水一杯送通判

 坟头树的风波

三 勤王抗金

 舌战二臣

 义释岳飞

 相州识将才

 羊角挂灯作神兵

 金兵三上当

 计退重兵

 战滑州

 火烧金营

 探路

 在磁州前线

 怒诛奸细

 奔袭李固渡

 元帅府里的风波

 从大名转战开德

 冰道战

 放灯退金兵

 开封府尹

 重用义兵

 招抚义兵

 上元佳节传捷报

 斩除叛徒

 智擒降金辽将王策

 三呼渡河

四 名垂青史

 京岘山宗泽墓

 敕建宗公祠

 英雄石碑坊

 圣旨碑

 功德碑

 绫绢诗的传说

 李纲哭宗泽

 岳飞祭奠恩师

 岳珂作诗赞宗泽

 宁宗御赐玺汉

 康熙赐祠联

 康熙帝赐匾

 乾隆书祠联

 乾隆帝褒扬宗泽

后记

试读章节

宗泽 一生昭日月

12世纪20年代,北方兴起的女真族南渡黄河,燃起战火。怯懦无能的宋徽宗手足无措,慌忙将帝位让给儿子赵恒(钦宗),自己逃往南方,各地之士纷纷拿起武器抗金,抗金名将宗泽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

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生于宋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十四日,卒于宋建炎二年(1128)七月十二日,终年70岁。

宗泽祖籍河南南阳,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据宗谱记载,宗氏在唐末五代时避战乱迁到义乌金山普济寺前石坂塘,即现在义乌市苏溪镇新厅村附近。宗泽的父亲宗舜卿,母亲刘氏,青岩刘村人,逃难时在白鹤庙生下宗泽。宗泽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

当时有个丽水人陈允昌,和宗舜卿十分友善,他看到宗泽聪明伶俐,就资助他人学。宗泽敬奉陈允昌如亲叔,陈允昌视宗泽如亲子,后来,陈还把女儿许配给宗泽。

宗泽自幼聪慧,才智过人,曾拜后宅乡叶桐先生为_9币,并常与叶义、叶策、叶筠及陈允昌的儿子陈昂等共同研究学问;后来又和进士陈呖交往,研习兵法。

宋元祐六年(1091)秋,宗泽33岁,赴京师开封应试“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殿试规定策论限定字数;同辈中有人劝他按规定作策。他说:“对皇上尽忠,为百姓说话,应从今天开始。哪能为了自己的前程,像深秋的知了似的一声不吭呢?”他一口气写了万言的策论,列举了几十条当时朝廷的政治弊端。主考官厌他说话太直,把他放在“末科”,“赐同进士出身”。直到第三年,才让他到馆陶县(今河北冠县北)当个小小的县尉。

宋元符元年(1098),宗泽任衢州龙游县(今浙江衢州东)知县。当时,地处偏僻山区的龙游,青年人无机会识字读书,农作之余无事可做,到处游逛,有的常惹是生非。为改变社会风气,宗泽克服种种困难兴办“义学”,从外地聘请了老师,自己还经常挤出时间,亲自到义学讲课,社会风气因而大有转变。当地百姓对宗泽此举十分赞颂,宗泽后来为此写过一篇《龙游义学记》。

嗣后,宗泽历任胶水(今山东平度县)、赵城县(今山西洪洞县)和掖县(今山东掖县)的县令。直至年近六旬,才晋升为登州(今山东蓬莱县)通判。在这些任内,他廉明清正,刚正不阿,惩恶扬善,不畏权势,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在掖县,他曾上书力辩课征牛黄之不当,使当地避免了一场大杀耕牛的灾难;在胶水县严惩恶霸温包,为民除害;在登州不畏权贵制裁了无恶不作的道士高延昭,等等。因而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1101年宋徽宗登基后,女真族完颜氏强大起来。1115年,完颜曼建立了金国。北宋王朝因屡受北方契丹人入侵之苦,采取联金抗辽政策。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宗泽也对此不满。1119年,61岁的宗泽以年高体弱为由主管南京(商丘)鸿庆宫的名义退居家乡。他在东阳房甑山选了个幽静的地方,造了几间茅屋,读书作文,排遣生活。

但是,朝廷却不让他清闲。因为宗泽任登州通判时,不顾朝廷对道教的庇护,法办过一个不法道士高延昭。宋徽宗是有名的道君皇帝,拜温州道士林灵素为师,高延昭自恃是林的门下,出狱后向林灵素哭诉。林灵素就在徽宗面前指责宗泽“蔑视三清教规,侮辱道门”。奸臣趁机挑拨,宗泽被削职,羁押在镇江丹徒达四年之久。妻子陈氏为此含愤而死,葬在镇江京岘山。宗泽就结庐在京岘山下的龙目湖畔,凄度岁月。

宋宣和四年(1122)朝廷实行大赦,宗泽恢复自由,一度在镇江做过小小酒税官。

宋宣和六年(1124)宗泽任巴州通判。这时,他已经66岁了,并不被重用,心里郁郁不乐。有一天,他到南山南龛寺去游览,见一株老楠木,盘根错节,冠大如云,石崖上还刻着唐朝名人严武、史俊的题词。不觉触景生情,挥笔写了篇《古楠赋》,以表心迹。

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登基,金兵又一次大规模南侵,金将粘没罕、斡离不侵犯河朔,宋兵一再失利。投降派要宗泽出使议和。宗泽不得已而受命,临行时,他高举酒杯,流着泪对同僚说:“我这次出使,就不打算回来了。”又说:“我绝不屈服失节,如果金兵不退,我据理力争,一定会死于敌手。”主事者认为他不堪此任,就改任他为著作郎。

1126年9月,朝廷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府。当时,金兵再次南下,太原失守,真定被困的消息纷至沓来,许多官吏被来势汹汹的金兵吓破了胆,原来在河南、河北做官的都托故离任,宗泽却不畏艰险,带了十几个兵士前去上任。这时,黄河两岸烽烟遍地,难民如潮水般外逃。宗泽握着父老们的手说:“大宋的国土怎能丢给敌人。只要大家齐心抗战,金兵并不可怕。”不少难民听了宗泽的劝说,都跟着他回到磁州。到了磁州,他马上发动老百姓,修葺城池,整理兵器,筹划粮草,招收义军,作好防守的准备,使磁州成了当时河北抗金前沿的一个坚固堡垒。磁州老百姓见宗泽坚决抗金,纷纷出钱出力,各路义兵也前来协助。于是,宋廷又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P1-2)

序言

自秦王政始置乌伤县,义乌迄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古老的义乌大地,山川秀美、物华天宝,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勤劳智慧的义乌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在义乌大地上产生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是义乌精神;“崇文,尚武,善贾”是义乌民俗;义乌的民风则是“博纳兼容,义利并重”。义乌精神及民风、民俗遂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从而使义乌这座小城艳光四射,魅力无限。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代之后,义乌学风渐盛,至有“小邹鲁”之称。自宋以来,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而“莅兹土者,莫不以学校为先务”。故士生其间,勤奋好学,蔚成风气,学有成就,烨烨多名人。并且,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域里独树一杆颇具特色的义乌文化之帜,在优雅千载的儒风中诞生了许多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蕴的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义乌,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渊薮的鲜明形象而历久弥新。

历史,拒绝遗忘,总要把自己行进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时间逝而不返,它带走了壮景,淘尽了英雄,留下了无数文化胜迹和如峰的圣典。只有在经过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的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信息,而义乌丛书正是记录这些信息的真实载体。

历史是无法割断的,许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怎样继承古老文化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新的文化格局,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与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任务。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失落的家园。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开始意识到,对民族民间文化源头的追寻迫在眉睫,鉴于此,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极富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义乌也同样,历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栋。这些历经沧桑而幸存下来的“国之重宝”,或则出于保护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甚低;或则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面临圮毁,因此,亟待抢救。如今,义乌丛书编纂工作的启动,为古籍的保护与使用找到结合点,通过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掸除世纪风尘,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同时,原本也可以得到保护。真可谓是两全之策,是为民族文化续命,是为地方文化续脉。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 在义乌历史上,有许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值得记载。拨浪鼓文化需要传承,孝义文化值得发扬,义乌兵文化应予光大。但由于历史上的义乌是个农业县,文化底蕴虽然深厚,载入史册的却寥若晨星。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孕育和产生强大的文化力,能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础,这种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而,义乌丛书编纂者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相兼顾,创作出义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化系列丛书,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经验的文化阐释 义乌经济的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定有其源。”义乌发展的文化之源,义乌商业的源流之根,义乌文化圈的形成特质包括宋代事功学说对义乌“义利并重,无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响,明代“义乌兵”对义乌“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文化精神的影响,清代“敲糖帮”对义乌“善于经营,富于机变”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因而,如何用文化来解读义乌,也成了义乌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基本限于观念形态领域。从以上包含的内容可看出,义乌丛书对“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广、狭之间,凡学术思想、哲学原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与层次,均在修编范围之内。

几千年岁月蕴蓄了丰赡富饶的文化积淀。面对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义乌文化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其内在文化精神的律动。

保存历史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如今,守望岁月的长河,我们不能不呼吁,不要让义乌失去记忆。

这也正是我们编纂出版义乌丛书的主旨与意义所在。

义乌丛书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题材、新颖的编排,全景式地再现了江南“小邹鲁”的清新佳景和礼仪之邦精深的内涵。走进她,就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走进澎湃着历史的向往和时代的潮音的宝地,去领略一个时代的结束,去见证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宏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义乌区域文化赓续绵延的基石,也是义乌继续前进乃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力量。在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编纂这套丛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势的需要。

谨为序。

中共义乌市委书记 盛秋平

义乌市人民政府代市 长林毅

后记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砣秤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定盘的星……留下多少好故事讲给那后人听……”曾经有一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因为它唱出了百姓的爱憎,道出了民众心底对是非忠奸的评判标准。

历史的功过是非,忠奸善恶,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民间口碑是最公正的评说。正因为此,历史上的清官故事、忠臣故事,总是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宗泽是宋代抗金名将,为官期间,勤政为民,造福一方;危难时刻,奋勇当先,勤王抗金。他的忠君爱民,他的英勇无畏,有口皆碑。在宗泽的出生地义乌,关于宗泽的生平事迹,无论丰功伟绩,抑或逸闻趣事,故乡人都津津乐道。对于那些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追究它们与史实的吻合度,每一个传说,都表达了家乡后人对这位古代清官的爱戴之心,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敬仰之情。

罗继成出生于宗泽的家乡浙江义乌,在他生前,为了搜集整理宗泽故事,利用业余时间,访问群众,核查史料,历时八载,于1992年整理了《宗泽的故事》,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罗继成原著基础上,蒋英富先生受市志编辑部委托,对内容进行筛选、增补和编排,重新编辑出版了这册《宗泽的故事》,为《义乌丛书》丰富了书目。本书还转载了少儿出版社《宗泽的故事》部分作品,请有关作者联系本编辑部以便奉上稿酬。

本书出版,得到了罗继成先生的家属及少儿出版社插图者倪绍勇先生的支持和配合,在此真诚致谢。

编者

2016.12.20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