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法思想的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周易》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
由东篱子编著的《周易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周易》原典进行了全面解读。《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发智慧的至高宝典。时至今日,由东篱子编著的《周易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东篱子编著的《周易全鉴(第2版)》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
象日: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与坤卦会多出用九与用六的一条爻辞。因为两卦分别是纯阳与纯阴之卦。
用六,即综合起来看坤卦的六个阴爻。
从整体来看坤卦的六个阴爻,除了位置不同外,它们都是一样的,都是阴爻,意味着柔顺、顺从。但“柔顺”和“顺从”应该有一定的原则,所以坤卦是讲为人做事之道的。
这一爻是说,为人做事,要永远坚守自己所信奉的原则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会顺利、平安。柔顺、顺从,固然可以赢得人们的好感,但是不讲原则地盲从.也会招惹是非和祸事。卦意今鉴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坤”代表地.所蕴涵的主要是一种宽大包容的精神。它与代表天的“乾”卦同为《易经》六十四卦之首。张岱年先生曾指出:“我认为,‘中华精神’集中表现于《易传》中的两个命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是奋斗精神,一个是兼容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点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
坤卦所表现的柔顺谨慎意识与宽容精神,在六爻爻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本卦在于说明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首先要宽厚为怀,要像大地一样坦荡宽广。这里强调了厚德的基本原则是直率、方正、宽大。宽大,必然包容。像大地一样,容得下万事万物。这样,不仅会令自身“有容乃大”,也会令人生的境界走向阔大。
战国时代,赵国一名宦官的食客蔺相如出使较强大的秦国,代赵王以和氏璧换秦国的十五座城。实际上,秦王恃强想白要和氏璧,给十五座城只是个幌子。结果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后来,在赵王与秦王的会面中,蔺相如又使赵王免受辱。为此,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在屡立战功的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便托病,很少上朝,避免与廉颇相见。有一次.蔺相如在街上和廉颇走了个对面,蔺相如便主动避让。廉颇得知蔺相如的退让完全是恐怕“将相失和”于国不利时,幡然悔悟,乃亲自登门负荆请罪。
蔺相如的屈己退让,实际上就是方、直、大之道。他本是一个于国有功有用的人,但是对待同僚,不但能像母马一般“温顺”,而且还以博大的胸怀,以大局为重,淡然退让。这不仅可以避祸,还可以赢得人心。
与此相反,另一位身在高位的人,因违背坤卦所指示的做人为官之道,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孙膑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年轻时他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能力不及孙膑,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孙膑也来到魏国。魏惠王对孙膑的欣赏,加重了他对孙膑的嫉妒。庞涓伪造了罪名,利用刑法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涂墨,妄图使他永远不能够出头露面。孙膑忍辱负重在魏多时,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齐国使者来到魏,才得以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见了使者。齐使了解到孙膑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暗中把他藏在车子里,带回了齐国。不久,孙膑得到齐将军田忌和齐威王的赏识。齐军救赵,齐威王是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发兵前往的,但孙膑不想把自己的名字暴露出来,以免引起庞涓的注意,于是孙膑推说自己是受刑身残之人,不宜为将。齐威王遂改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大举伐魏救赵。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
庞涓得知大梁危急的消息,大惊失色。魏军不得不以少数兵力控制历尽艰辛刚刚攻下的邯郸,而以主力急忙回救大梁。这时,齐军已将地势险要的桂陵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长途跋涉使士卒更加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是占有先机之利,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因此,面对齐军的阻击,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终致惨败而归。
公元前342年,庞涓带兵在马陵使魏国遭到从未有过的惨败。接着,齐、秦、赵从东、西、北三面夹攻魏国。公元前340年,秦商鞅用计抓到魏公子,大破魏军,魏国又一次惨败。后来到五国相王时,强盛一时的魏国终于向齐国表示了屈服,战国的形势由此发生重大转折,齐国代替魏国而称霸诸侯。
在这里,庞涓所表示出的鼠肚鸡肠和阴险毒辣,显然完全背离了宽容、修德柔顺、谨慎的坤卦精神。本来,倘若他能够做到容留本与自己情同手足的师兄弟孙膑,则不但会成全了兄弟之义,也使自己有了一个好的搭档,一同使魏国国势蒸蒸日上。可惜的是,他完全被一种不健康的狭隘偏执思想给控制了.结果.不但害了别人,误了国家,也将自己送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P8-9)
前言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奥,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辩证法思想的起源,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一部古代典籍。
对中国人而言,《周易》是一部很特别的书,一部多数人看不懂又极想看的书。看不懂是因为其符号繁杂、内容深奥,极想看是因为其占筮功能笼罩其上的神秘色彩,以及其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魏晋时的玄学家将《周易》与《老子》、《庄子》并列为“三玄”。
现存的《周易》十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周易》由八卦构成,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都是经文,称为《易经》。《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传》是后人解读卦辞和爻辞的文字,又称“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为多人所作之合。
确实,《周易》源于占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是一部指导人们的政治、军事、生产活动的占卜书,后来由于《易传》的出现,使其上升为一部意义深远的哲学著作,逐渐发展为儒家的五经之首,从而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特征的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那么,“周易”这一名称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呢?
首先,关于“易”有三层含义。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说:“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所谓“易简”,是指六十四卦以简驭繁,包括宇宙间一切天人现象;所谓“变易”,一方面即《易传》中所说的“生生之谓易”,认为变化是一种生命的代谢与生成;另一方面指占卜时以卦爻变化预示吉凶祸福,每次各有不同的卦、爻象;所谓“不易”,是说《易》理是万世不变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其次,关于“周易”,许多人深感迷惑:时而“周易”,时而“易经”,到底二者有什么不同?
《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也就是说最早有三种《易经》,《周易》是其中之一,但后来其余两种均失而不传,只剩下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周易》,现在一般说的《易经》也就专指《周易》。
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周易》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编著者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