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由的萨布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美)鲍靖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鲍靖著的《自由的萨布拉》从一个母亲的角度,以一个个生动、真实、感人的故事,叙述了一个在国外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中国女孩的成长轨迹。从东方到西方,从一个频繁的逃学女到美国名校的医生,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分歧和融合沟通,使贝蒂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也获得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骄傲。这本书也是一面窗户,能帮助所有希望出国的学生和家长对西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

内容推荐

鲍靖著的《自由的萨布拉》是一部讲述中国女孩向西方社会迁移的纪实作品,也是一本能同时触动两代人的亲情散文。本书从一位单亲母亲的角度,以饱蘸激情的笔墨,讲述了女儿贝蒂在三个迥然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成长故事。贝蒂从小就具备了所有中国女孩最值得称赞的品质——听话、爱学习,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她在父母及他人的期望中度过了儿童时代。十岁时,贝蒂跟随母亲来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在犹太文化的熏陶下,度过了成长中最关键的时期,变得如仙人掌之于沙漠、雏鸟之于蓝天般自由而顽强。以至于四年后当她再次迁移去往美国时,已不再是初到以色列的那个“腼腆”“听话”的女孩了。如今的贝蒂,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一个逃学的女孩成为受人尊敬的美国医生,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母亲体会得最真实透彻。

目录

Chapter 01 在中国|温顺听话的小龙女

 离开8岁的女儿

 生命的延续

 钢琴梦魇

 为了妈妈的梦想去以色列

Chapter 02 在以色列|犹太文化熏陶下的叛逆成长

 初到陌生的国度

 犹太小学开学第一天

 成为快乐的“萨布拉”

 注重“行为教育”的班主任老师

 学第三种语言——希伯来语

 用一堂课激发学生兴趣的犹太钢琴老师

 罗密欧和朱丽叶:仓鼠的故事

 和犹太小朋友一起过普睿节

 12岁的成年礼

 成为“筷子”歌星

 一次美好的失败

 情窦初开

 早熟的女儿

 西方妈妈的性教育

 不愿离开以色列

 与“逃课少女”的半小时谈话

 “我恨中国传统”

 离家出走

Chapter 03 在美国|天高任鸟飞

 提前毕业:向权威挑战

 从打工中得到历练

 迷途

 单亲家庭的悲和喜

 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在艰苦的环境下懂事

 充满西方特质的中国姑娘

 来自鸽子的启迪

 鸿雁传信

 独自在欧洲旅行

 成为美国医生

 感谢

试读章节

离开8岁的女儿

我抱起八岁零两个月的女儿延延,把她放在邻居小韩阿姨那淡绿色的女式摩托车的后座上。我用双手捧着她那可爱至极的小圆脸,久久不肯松开。她那黑亮稚气的双眸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的晶莹,那么的纯洁。我强装笑颜,但眼泪却不听话地流了下来。我扭过头去不让她看见。

我不忍心让延延去珠海码头为我送行,所以安排了我的好友小韩用摩托车把她早早带去学校。我知道自己一定受不了从此遥遥万里与女儿离别的痛苦,也担心自己或许会因此而放弃去以色列留学的决定。

“妈妈你放心地走吧,我在家会听外公外婆的话的。”随着摩托车隆隆的启动声,延延扭头向我招手:“妈妈再见,记着一定早点回家来!”我不知道她那天,是因为太小还不懂得与妈妈长别的痛楚,还是为了不让我伤感,才那么强颜欢笑。

那是1996年的夏天,我决定去以色列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文革”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把无数学子吹向了世界的四面八方。很多已经有孩子的学生,决定出国深造,但因为没有条件,或不愿让孩子一起经历深造的艰辛,只好忍痛割爱,把孩子留在国内,等在国外拿到学位,立稳了足,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后,再接配偶和孩子出国。但他们去的是欧美国家,我却决定去战火连连的以色列读博士。

大约半年前,当接到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书时,我激动万分。当了13年整日与疾病和死亡打交道的“白衣天使”后,终于又可以回到学校做学生了!留学生涯永远是我一生中最珍视的机会,况且还能申请到奖学金。当时我的导师提供给我的奖学金是每月1200多美元,不仅足以支持我自己,也可以负担女儿的生活了。

但是,以色列并不是人人都想去的地方。中国人大多去欧美留学,我那时还从未听过、见过中国人去以色列留学的。报纸、电视中凡是有关以色列的新闻都是“中东战争”之类。能否在那儿安全生存呢?我心中疑虑。然而,对科学和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对伟大的犹太文化的向往,振奋着我的心,诱惑着我接受挑战。但是,去以色列毕竟不同于去美国或欧洲国家,这是一种冒险,我怎能把幼小的女儿也带去冒这个险呢?何去何从,使我困惑难言。

延延从懂事起就非常善解人意。我像对大人一样告诉她,我为何想去以色列,我此生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开始的几天,她都坚决地说:“妈妈,我不愿离开你——你不能去以色列!”但她那坚决的语气一天比一天弱。大约一周后,她用懂事的眼神深情地看着我说:“妈妈,你放心走吧,我会安心等你回来。”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她流着眼泪,静静地在我怀里睡去。我对她的理解和支持心存感激。我久久地亲吻她那粉红色的脸颊,轻轻把她放在她的小床上,在心里默默地对她说:“妈妈会很快回来与你团聚,然后我们永不分离!”

没想到那个“很快”实际上是近两年的时间——再见已是七百二十多天以后。

在以色列,我为自己此生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而骄傲。但是,思念女儿、家人和同事、朋友的痛苦也在煎熬着我的心。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虽然女儿有她的外公外婆悉心照顾,但可想而知,没有妈妈在身旁的生活是多么艰难无奈。

在中国,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父亲或母亲离开孩子,只身漂洋过海、出国留学是司空见惯的,但在西方国家,这是人们不可接受的一件事。他们很难理解,离别也是爱,也许是一种更深、更纯、更崇高和无私的爱。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社会背景中,都以自己的经历去理解生活。西方人没有设身处地地了解过我们生活的背景,没有经历过“文革”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劫难,他们是永远无法明白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对学习和生活的渴望。他们认为一家人在一起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所以对中国人把孩子留在国内,自己在国外学习、生活、创业的行为很不理解。

我也曾经因为离开8岁的女儿,遭受了朋友们不解的眼神。我的犹太同事们,不,几乎所有在以色列见到我的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把幼小的女儿留在国内,只身来到以色列苦读书。

到了美国后,当同事和朋友得知了我的经历,更是以一种不解的,甚至是鄙夷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最冷酷、最不爱孩子的母亲。

面对那些疑惑的眼光,尤其是那些也为人母的女人,我总想说,我对女儿的爱绝不亚于你们对子女的爱。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在心里呐喊着:“离别是一种爱,或许是一种更加无私、更加高尚的爱。”这也许就像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安慰”吧。

不久前的一天,我和延延男友的母亲及姨妈谈心。她们两人都有好几个孩子,是那种对孩子关爱备至的好妈妈。当听说我把8岁的贝蒂(延延的英文名字)留在中国,两年没见面时,她们都同时张大了嘴巴,睁大了眼睛,惊异地看着我。我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我心里的伤疤也在隐隐作痛。面对这两个在西雅图长大,从没有到过中国,也没在中国生活过的美国母亲,我怎么解释才能让她们相信“离别也是爱”?

“你们看过电影《埃及王子》吗?”我平静地问道。

《埃及王子》几乎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电影。故事背景是法老塞提一世治理下的埃及。法老命令希伯来人去做奴隶,并下令他的子民将希伯来人所生的男孩统统杀死。有位希伯来妇女生了个儿子,不忍心看着埃及人来将她的儿子杀死,就把婴儿放入一个竹篮子里,然后恋恋不舍地将竹篮放入尼罗河之中。当河水将她的儿子带走的时候,她相信是凶多吉少的,但那是她让儿子逃生的唯一办法。她并不知道儿子将来会被埃及皇后收养。

P3-5

序言

我们这一代在“文革”中长大的人,经历了从“吃不饱”肚子,到山珍海味都“不想吃”的年代。当物质生活丰厚了,极富爱心的父母们第一个想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不再重复我们自己的苦难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过激,因为这种过分的溺爱往往会事与愿违。“睁着眼睛是他的,闭着眼睛还是他的。”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后,当听说国内的很多父母在用他们积攒多年的财产去为孩子“买”一个工作或一套房子的时候,我感到十分惊讶。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是真正忘我的、无私的爱。但如何用这种天生的、美丽的爱去培养出富有爱心、自力更生、对自己和社会有责任感的下一代,则是萦绕在我们所有人脑际的困惑。亲情、友情和爱情构成了生命永恒的交响曲,而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健康、博大、理性的爱,能赋予我们的后代一对丰润、坚强的翅膀,教会他们在广阔的人生天空里自信地、自由地、不屈不挠地翱翔。 这也是我女儿贝蒂迁徙的三个国家——中国、以色列和美国馈赠她成长过程的营养和礼物。

我把贝蒂在三个迥然不同的国家的成长故事与国内外同胞们分享,目的不是为了“说教”,而是“抒情”。如果其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会使你更明智地对待自己和孩子,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挫折,便是我最大的愿望和慰藉。

鲍靖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以其敏锐的目光观察女儿在以色列的自由成长,以细腻、感人的笔触记录下这一过程。应该说,《自由的萨布拉》向读者更多地展示了犹太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对人性自由的锻造和培育。犹太文明之美得到了畅酣淋漓的展示,是任何对犹太民族或犹太文化稍感兴趣人士的必读之物。

——中国犹太文化联盟会长、南京大学格来泽犹太/以色列研究所教授 徐新

一本关于勇气和成就的书,一本人人应读的书,包括父母、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以及所有对不同文化感兴趣的人。书中那些眼泪和欢笑共存的故事牵动每一个人的心弦,对每一个家庭和孩子都有教益。

——美国亚洲文化学院董事、红杉总统游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席 Mallory Starr在艰难困苦和多文化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更早成熟,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会更坚强。这就是贝蒂在三国成长经历的真实写照。我为贝蒂和靖感到骄傲!

——魏茨曼研究所教授、以色列癌症协会主席 Yosef Yarden鲍医生不仅把我们带入了她起伏跌宕的生活故事中,而且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一个孩子从中国到以色列再到美国的旅途和变迁,以及其中的艰难和美丽。这是一本既真实又细腻的书,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本书不仅会吸引母亲和女儿,也会吸引父亲和儿子,是一本必读书!

——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教授 Jonathan Laronne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22:15